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考教练2009文言文阅读培优手册:文言语句的翻译及其不同句式的用法
【备考要诀】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初中生掌握文言文句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考试题中不会涉及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在文言语句的翻译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之后,没有对文言文句式的正确判断,就不可能将句子的意思乃至语气翻译得十分贴切,要得满分也是有难度的。因此,考生就要强化对文言文句式的把握。文言文句式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句式的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结构。只有了解了这些句式,同学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一般的文言文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判断句主要有五种基本格式:“……者,……也”“……者,……”“……,……也”“……乃……”“……,……”。被动句主要分为有形式标志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类,常见的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有:“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四种。省略句也有四种形式: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倒装句的形式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至于固定句式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识记。对于这几种句式,在答题时一定要仔细辨别加以推断。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通常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在我们翻译古文的时候,通常应以直译为主,即依照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语言对应关系进行翻译。有人把古文今译总结成六个字:增、换、留、删、补、调。做好文言文翻译试题,除了掌握以上技巧之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注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掌握特殊句式的用法。
【巩固积累】
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熟记一些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现就《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及一些常见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稍作整理,以供同学们借鉴掌握。
1.判断句
(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世家》)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7)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8)斯是陋室。(《陋室铭》)
2.被动句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滕文公上》)
(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6)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3.省略句
(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上使(之)外将兵。(《陈涉世家》)
(3)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
(4)得而腊之以(之)为饵。(《捕蛇者说》)
(5)君将哀(我)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6)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7)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4.倒装句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2)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3)何陋之有 (《陋室铭》)
(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5)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6)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5.固定句
固定结构是指在长期使用中已经基本固定成型的结构,它能表达固定的意义。常用的固定格式有“如(若、奈)……何”“如(若、奈)之何”(其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何……之有”(可理解为“有什么……呢”);“得无……乎”(相当于“该不会……吧”);“不亦……乎”(可译为“不……吗”)等。例: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2)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
(3)宋何罪之有 (《公输》)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则》)
【失误分析】
在对文言文的考查中,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易失分点。笔者通过十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发现,考生在文言文翻译方面的主要失误有以下几处:通假字的翻译;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单音节和双音节词的理解;多义词的翻译;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文言语句的停顿与句读;常用文言文句式的用法等。其文言文翻译失误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古文词汇积累不够,特别是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的用法还不能准确掌握,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因素。二是未能正确断句,尤其是现在还用的词语较容易被误用到古文翻译中。三是对于“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的用法没有熟练掌握。四是没有弄清楚文章的语气特点,对于像“也,矣,焉,乎,欤,哉,耳”等句末语气助词的用法未能真正了解。
考生在文言文句式的考题中出现的失误主要有:对各种句式的基本格式与标志性词语掌握不牢固;混淆一些常用句式;句式判断错误。解决这些失误主要靠平时对各种特殊句式的积累,以及对各种句式标志的准确掌握,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各种句式予以重视。只有认真分析考题性质,弄清失误的原因,同学们在复习时才能真正做到目标明确,翻译准确,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
【考题透析】
1.下列各句都是判断句。请把这些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体会文言文判断句的特点。
(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判断句的句式把握。第(1)题是标准的判断句式,第(2)(3)题是判断句的变式,第(4)题则是无标志的判断句式。翻译这类句子一般都是采取“……是……”的形式。比如第(1)题可译为“河南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女儿。”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个句子是表否定的判断。第(2)题可译为“莲,是花中的君子。”在翻译时,句中的“者”“也”只是一种标志,无须翻译。第(3)题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此句是借助于“则”字构成的判断句。第(4)题可译为“搬运时使牛累得出汗,放置在家就堆满屋子的书是富贵人家的书。”
2.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请在括号内补上省略的成分,并理解省略句的句式特点。
(1)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
(2)(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4)叩石垦壤,箕畚运( )于渤海之尾。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省略句的省略成分。第(1)题中主要涉及省略主语、谓语和介词宾语。可依次填入:判之、曹刿、此、之。第(2)题中主要是省略主语和介词宾语。应补充为:桃源中人、之。第(3)题中主要是承前省略。两个括号内都省略了“鼓”字。第(4)题中省略了“运”的宾语,应补充为:之。此类题目只有认真分析句子前后的关系,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仔细揣摩句子的意思,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3.将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按现代汉语的句式规则调整顺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甚矣,汝之不惠。
(4)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解析:在中考文言文句式的考题中,倒装句是涉及最多的一种句式,其出题形式也大都以翻译为主。因此,遇到这类题目时,我们不可直接采取直译的形式,而应先调整好句子的顺序,再进行翻译。第(1)(2)题是宾语前置。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都要前置。其正常句序应是“子恃何而往 ”和“于我有何哉 ”第(3)题是主谓倒装。正常句序是“汝之不惠甚矣。”当重点强调谓语成分时,一般把它前置,并需要加上“,”。第(4)题是状语后置。正常句序是“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4.下列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菊,花之隐逸者也。
B.士卒多为用者
C.甚矣,汝之不惠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辨析文言文句式。解答此题需要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一些句式的标志性词语。要选择部分典型的例句认真分析、体会,掌握特殊句式的基本辨别方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所以正确答案为:B。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其中的“曩、吾、今、室”等词语需要用“从前、我、现在、家”等词语替换,“祖、居”等词语需要补充为双音词,后半句在语序上也应作调整。正确的译文是:“从前与我祖父住在这里的,现在他们中十家剩下不到一家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一句文言文。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解析:此题考查的仍然是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所不同的是此句是个特殊句式,即倒装句。解答此题需要先把句子的句式特点弄清楚,即“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要把句子转换成正常句序,方可轻松理解句子意思。正确的译文应为:“于是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D.苛政猛于虎也。
2.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句子成分的一项是( )
A.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便舍船,从口入。
3.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4.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孰为汝多知乎
D.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5.对下列句子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林尽水源。
(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3)乃入见,问:“何以战 ”
(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A.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B.省略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倒装句
C.被动句 倒装句 倒装句 省略句
D.倒装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上使外将兵。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天下苦秦久矣。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8.下列与“夫战,勇气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D.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9.下列句子中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对下列句子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环滁皆山也。
(3)安求其能千里也
(4)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省略句 判断句 反问句 倒装句
B.倒装句 判断句 反问句 省略句
C.省略句 祈使句 疑问句 倒装句
D.省略句 判断句 反问句 省略句
二、判断题。
1.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是判断句。( )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是倒装句。( )
(3)“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是省略句。( )
(4)“时人莫之许也。”是宾语前置句。( )
(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是倒装句。( )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是疑问句。( )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判断句。( )
(8)“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是状语后置句。( )
(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判断句。( )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是省略句。( )
2.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什么句式,并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
(2)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5)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 )
(6)吾欲之南海,何如 ( )
(7)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8)为一说,使与书俱。( )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10)若业为吾所有,则高束焉,庋藏焉。( )
三、翻译题。
1.为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其一犬坐于前。( )
A.其中一只长得像犬一样的狼,蹲坐在前面。
B.其中一只像犬一样蹲坐在屠户的面前。
C.其中一只犬蹲坐在屠户面前。
D.其中一只狼犬蹲坐在屠户面前。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A.老虎因此喜悦起来,盘算着驴子说:“(它的)本领到此为止了!”
B.老虎于是高兴起来,盘算这件事,(自言自语)道:“(它的)本领只不过这点罢了!”
C.老虎因为高兴,就算计驴子,说:“(它的)技术不过如此而已。”
D.老虎于是喜悦起来,就盘算着这件事,说:“(它的)本领到此为止了!”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
A.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读书人。
B.这三个男子,都是穿布衣的勇士。
C.这三个孩子,都是平民中的读书人。
D.这三个男子,都是平民中的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A.大概是简单的桃核修理后做成的。
B.挑选狭长的桃核做成的。
C.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D.原来是简单的桃核修理成狭窄的样子做成的。
(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
A.凭着残缺的年龄和我的力量,还不能损伤山中的一只野物,他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B.凭着残缺的年龄和我的力量,不能损伤山上的一根草,它就想土和石头一个样子吗
C.凭着残存的时间和剩余的力气,还不能损毁山上的一草一木,又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D.凭着残存的时间和剩余的力气,曾孙们不能损伤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项是(不止一项)( )
A.欲信大义于天下也。
译:要相信天下人可以得到正义。
B.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译: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C.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译:今天病在骨髓里,我是没什么请求了。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这实在是危难紧急生死存亡的时刻啊。
E.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渔人)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列两个文言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乙]“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 ”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选自《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下列与“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遇其良,辄取之。
C.四海之大,有几人(与欠)
D.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及句式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衹辱于奴隶人之手”是一个状语后置句。可译为:所以虽然有千里马,也只能屈辱在做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B.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这是一个倒装句。可译为:(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棚里,不用千里马来称呼它。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这是一个判断句。可译为: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马啊!”
D.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
这是一个省略句。可译为:伯乐一经过冀北,那里的良马就被搜罗一空。
3.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莫与(骏马)言。
B.伯乐虽善知马(之能)。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之)。
D.一鼓作气,再(鼓)而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B.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的“天下无马”和[乙]文中的“马群遂空”的含义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C 2.B 3.D 4.A 5.A 6.C 7.C 8.B 9.B 10.D
二、1.(1)×(2)×(3)×(4)√(5)×(6)√(7)√(8)×(9)×(10)×2.(1)反问句式(2)省略句(3)判断句(4)省略句(5)状语后置(6)固定句式(7)倒装句(8)省略句(9)判断句(10)被动句
三、1.(1)B(2)B(3)D(4)C(5)C2.B D E 3.(1)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2)要把学过的东西牢牢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哪些了呢 (3)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4)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这就是酿泉。(5)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6)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7)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四、1.C 2.C 3.D 4.A.驱使千里马而不采用驱使千里马的办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千里马)嘶叫又听不懂它的意思。B.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去,马群里留不下一匹好(马)。5.[甲]文中的“天下无马”是对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的狂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的讽刺。[乙]文中的“马群遂空”是说不是没有马,而是没有良马。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