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6 15: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语文百花园八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儿化韵,在比较中体会儿化韵的作用。
2.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古诗《乞巧》,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4.引导学生明白本组歇后语的意思,了解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搜集歇后语的热情。
5.指导学生了解文字的重要性。6.学习搜集、整理、讲述民间传说故事,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21cnjy.com
2学情分析
语文学习要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注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探求新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21·cn·jy·com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关联词“不仅……而且……”“虽然……但是……”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古诗《乞巧》,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3.引导学生明白本组歇后语的意思,了解歇后语的特点,激发学生搜集歇后语的热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百花园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将在语海畅游中认识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将会感受到汉语是多么优美神奇的语言。
  二、认识儿化韵
  1.读词语,体会它们读法不同。
  视学生的情况而定,可以自读,也可以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教材中“学习伙伴”的提示,充分利用对话框里的资源,使学生认识儿化韵,了解读法上的不同,能正确读出儿化韵——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与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
  歌曲——小曲儿 鱼刺——尖刺儿 枪眼——心眼儿
  花草——小花儿 那里——那儿 鲤鱼——小鱼儿
  这里——这儿 辫子——小辫儿
  2.读词语练习。
  3.读几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用儿化韵。
  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体会句子音韵的优美,在朗读中理解它们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汉语的美妙与神奇。
  如以下(1)的两个句子,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出有了儿化韵,语音柔美、亲切、自然;(2)的两个句子,在朗读中体会出儿化韵有区别词性的作用;从(3)组两句话的朗读中体会儿化韵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大伙儿跑到小孩儿跟前一看,羊在乖乖儿地吃草, 有的还在撒欢儿。
  大伙跑到小孩跟前一看,羊在乖乖地吃草,有的 还在撒欢。
  他放下茶杯,盖上盖儿。(“盖”是动作,“盖儿”是物品的名称)
  他放下茶杯,盖上盖。
  到目前为止,火星上尚未发现生物。(“火星”指天体。)
  森林防火中一定要注意,决不能有火星儿出现。(“火星儿”指小的火点儿。)
  4.写出两个有儿化韵的词语。
  5.小组之间交流,并相互读一读这些词语,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6.小组交流。说说你在朗读中是否体会出“只加上一个‘儿’字,其他词语不变,就表现出语音的优美与韵味,内容的丰富与准确,感情的投入与色彩”。你对祖国语言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三、用关联词语造句
  1.读句子,比一比,加上带点的词语后,句子有什么不同。
  织女美丽贤惠,心灵手巧。
  织女不仅美丽贤惠,而且心灵手巧。
  (加上关联词语,不仅表示出织女的两个特点,而且表示出进一步的意思,表达的意思更明确。)
  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
  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织女并不喜欢。
  (表示句子意思的转折,织女知道天上富丽堂皇,她不是喜欢,相反是不喜欢,这样表达意思就更明确了。)
  2.参考对话框中的提示,体会用上这些关联词语,句子的意思更明确。
  3.说说对“不仅……而且”“虽然……可是”这些关联词语的理解。
  4.读句子,根据意思填词语。
  ①快乐王子( )十分英俊,( )十分善良。
  ②( )我的外表已失去光彩,( )穷人不再忍饥挨饿,我的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③( )你不再英俊,( )在我的心中更伟大了。
  ④根据“薄壳结构”特点设计的建筑,( )省料美观,( )坚固耐用。
  ⑤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 )头是尖尖的,( )总是开不快。
  ⑥自然界的生物( )是人类的朋友,( )是人类的“老师”。
  四、读读背背
  1.谈话: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在人们中间代代相传,牛郎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的形象像种子一样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它们常常出现在诗歌中,戏剧里。
  今天学习的古诗就是写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晚上,家家户户的女子在院子里向织女星祈祷,请求织女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的情景。
  2.自读古诗,把古诗读准确流利。
  3.师生质疑解疑。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工具书,解决问题。如了解“乞巧、七夕、宵、霄”等词语的意思。
  4.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
  5.小组交流,根据《乞巧》的内容,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所描绘的景象。
  6.练习背诵。
  五、搜集有趣的歇后语
  1.引导学生自学“我的采集本”。
  (1)读一读采集本上的内容。
  (2)体会每句歇后语的意思。
  (3)结合对话框的提示,分析歇后语的构成形式,体会它的特点,认识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一种富有汉语特色的语言。它们具有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幽默含蓄的特点。
  (4)小组交流,将自己知道的或搜集到的歇后语说给同学们听。
  (5)继续搜集歇后语,写在自己的采集本里。
  六、阅读理解
  1.谈话: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怎样记录重要的事件,怎样与远方的人交流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文章为我们解开了这些疑团。在阅读中,你会在看到有趣奇妙的事件的同时,感知文字的重要性。
  2.读短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
  文章主要写了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用一些奇妙的方式来代替文字,进行记录与交流。
  3.分别读自然段,说说各段写什么。
  4.讨论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用哪些奇妙的方法帮助记忆和通信。
  5.说说你知道的关于造字的传说故事。
  补充阅读小知识。
  结绳记事: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其特点就是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帮助记忆。不同的绳结,或绳子的不同长短、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我国古代文献《周易》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以书契。”据此估计古代的先民曾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如今小小的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今天的中国结,正是古时候采用结绳记事的遗风。
  仓颉造字的传说(内容略)。
  中国最早的文字(内容略)。
  6.说说你读短文后的感想。www.21-cn-jy.com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学习搜集、整理、讲述民间传说故事,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4.2.2学时重点
学习搜集、整理、讲述民间传说故事,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4.2.3学时难点
学习搜集、整理、讲述民间传说故事,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百花园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
  一、创设情境,拓展思路
  1.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女娲、娥皇、女英、月下老人、钟馗、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铁拐李……)
  2.谈话: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丰富我们的情感,增长我们的知识。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传说。把你们搜集的民间传说故事的名字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学习搜集信息的方法,可以询问老人,问一问自己家乡村名的来历、当地某种习俗的产生等方面的传说。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
  二、自选内容,准备说话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故事、传说或其他话题,想想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是怎样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
  2.可以用提纲把要说的内容列出来,再准备说话。
  三、小组交流,练习表达
  要求:讲故事时要注意使用一些技巧,能引人入胜;听的时候要用心。然后每组选出一个内容有意思、讲述生动的传说故事参加全班的比赛。
  1.把搜集到的民间传说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
  2.评一评:谁搜集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有意思?哪些同学讲得生动?
  (1)讨论最有意思的标准。如:是自己当地的民间传说故事;有比较神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能吸引人;思想健康,表达人民的美好愿望或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很有趣。
  (2)讨论讲得生动的标准。如:故事讲得很清楚,能讲得绘声绘色,有感情。
  3.评出组里最佳故事员,全组同学帮助他,准备在全班讲。
  四、全班交流,感受民俗文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3
第三学时
4.3.1教学目标
培养阅读、写作的能力。
4.3.2学时重点
培养阅读、写作的能力。
4.3.3学时难点
培养阅读、写作的能力。
4.3.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百花园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明确任务
  在你搜集到的民间传说故事中,选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整理一下,写下来。
  二、讨论交流
  整理民间传说故事要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归纳:
  1.把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
  2.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把传说中最有趣、最感人的地方写具体。(写清楚当时的环境怎样,人们是怎样做的,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三、独立习作
  四、互读互改
  同桌同学互相阅读,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五、师生共改
  选择部分习作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修改。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