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鸦片战争土地兼并拜上帝会南京北伐西征封建地主阶级小农经济人口和年龄国库小生产农民平均主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基础杨秀清韦昌辉第二次鸦片战争天京外国侵略者学业分层测评(八)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40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中华民族危机新政中国同盟会保路运动湖北军政府 南京革命派国民全体责任内阁制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政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君主专制封建主义民主共和近代化学业分层测评(九)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56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巴黎和会北京上海工人阶级北洋军阀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共产主义民主共和国党内合作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军 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封建剥削瑞金毛泽东会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战和独裁1946大别山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社会主义学业分层测评(十)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3张PPT。巩固层提升层阶段综合测评太平天国运动
五四运动
武昌起义
工农武装割据
天京事变
解放战争
《资政新篇》
近代化阶段综合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若要拍摄一部反映五四运动时期的电影,在北京学生抗议巴黎和会处理山东问题不公的有关场景中,扮演学生的演员使用的道具——“标语”用语,不能使用的是( )
【导学号:17080057】
A.“还我青岛,还我山东”
B.“反对国民党政府软弱外交”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解析】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之下,B项错误。
【答案】 B
2.(2016·咸阳高一检测)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解析】 根据材料“四十年前”“南湖泛舟”可知所指为1921年中共“一大”,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是在1922年,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是在1935年,故C项错误;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故D项错误。
【答案】 A
3.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将国共两党的合作比喻为共同建造了一座房子。我们虽然“像新娘子上花轿一样”扭扭捏捏、勉勉强强搬进房子里,“但始终没有当房子主人的决心”。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时忽视了( )
【导学号:17080058】
A.领导权问题 B.农民问题
C.群众路线问题 D.独立自主问题
【解析】 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对国民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就是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革命失败,故A项正确。
【答案】 A
4.(2015·山东高考)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A、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与题干所述事件关系不大,排除。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为了帮助中国革命,苏联做出了题干所述举动,故选C项。
【答案】 C
5.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初期相比,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日渐成熟体现在( )
【导学号:17080059】
A.认识到发动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C.提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
【解析】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答案】 D
6.右图是一幅题为《重点攻势》的漫画,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B.使我军逐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
【解析】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使我军从内线打到外线,逐步取得了战略主动权,故选B项。A项是在1947年;C项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的胜利;D项是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答案】 B
[能力提升]
7.近代历史上,中共中央驻地曾发生了下述变化: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080060】
①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②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
③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向乡村转移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 1933年临时党中央从上海迁往瑞金,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经建立,故①错误;红军长征时,中共中央驻地从瑞金到延安,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故②正确;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共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故③正确;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故④错误。
【答案】 C
8.阅读下面图片,分析中共党员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建党初期吸纳不同阶层人士
B.北伐时期大力发动农民运动
C.国共对峙时期开展土地革命
D.大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 1927-1928年间,中共党员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的比重下降,农民的比重上升,这说明中共活动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皆排除。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7080061】
材料一 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作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水的人,要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
材料二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他们是否真的被“淹死”?结果如何?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说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大革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首先判断出是五四运动,然后回答其结果。第(2)问的第一小问,回答中国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回答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与影响。第(4)问,回答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国民大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
【答案】 (1)表现:五四运动。没有。结果: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政治: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影响: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4)五四运动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在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联合中国共产党,最终促成了国共合作。
10.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二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是怎样解决的?
(2)材料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材料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解析】 本题以诗歌为题切入,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诗歌所指的历史内容,这一点要充分注意每一首诗歌的出处,从而判定时间和内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答案】 (1)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解决: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台湾得以回归祖国。
(2)新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此前道路:夺取“中心城市”。说明: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3)原因:由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结果: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结果: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导学号:17080045】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要目的
C.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D.民族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为主要目的,B、C两项错误;民族矛盾导致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故选A项。
【答案】 A
2.(2016·唐山高一检测)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它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设的和谐社会不同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本质上代表了落后的自然经济思想,A、C两项正确;其主张只能是空想,与我国当前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B项正确;D项错误,因为其主张不可能实现。
【答案】 D
3.史学家认为:“洪仁?乃枷胨洳还怀浞郑??词?挚晒螅??飧龇较蜃呦氯ィ?欢?苌系馈!本菡庵止鄣闩卸希??教旃?硕??罢飧龇较蜃呦氯ァ钡谋硐质?( )
【导学号:17080046】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解析】 在《资政新篇》中,洪仁?岢鱿蛭鞣窖?埃?⒄棺时局饕宓男路桨福?夥?鲜澜绶⒄沟某绷鳎?蔅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4.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写道:太平天国军民每隔七天要做礼拜,由长官和书手站在正中,众人分别站立两旁,诵赞美诗;一人朗诵黄表奏章,众人跪拜,读完后,焚化黄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太平天国运动是基督教化的运动
B.传播基督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内容
C.宗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外衣
D.传教士为太平天国运动制造舆论声势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引入了外来宗教,但其实质是利用宗教外衣进行斗争,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传教士为太平天国制造舆论声势,故D项错误。
【答案】 C
5.有人说,在一个发生全球规模的革命性变化的时代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这种现象反映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应包括( )
①定都天京,建立农民政权 ②制定《天朝田亩制度》,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③洪仁?岢隹障氲摹蹲收?缕?贰、芸够餮笄苟拥慕??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材料“注视着过去”可知①②说法正确;反对外来侵略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属于新特点,排除③④。
【答案】 A
6.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导学号:17080047】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解析】 “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是指《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广大农民是小生产者和私有者的代表,最迫切愿望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故A项正确。
【答案】 A
[能力提升]
7.(2016·河南郑州二模)“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其认为正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旧秩序,才使一些开明人士被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D项。
【答案】 D
8.下列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 )
A.“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
B.“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
C.“一日,殿上议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
D.“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客观原因”这一限定。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洪仁??怠把笕酥??奔词侨绱恕6鳤、C、D三项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答案】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7080048】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资政新篇》全文除前言外有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部分,主要讲“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风风类”部分,主要讲通过教化破除愚昧、骄奢等旧的思想习俗,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法法类”部分,集中提出了28条政治经济改革的立法主张,为全文重点;“刑刑类”部分,着重讲刑事立法司法。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其空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的施政建议有何特点?这与材料一的施政纲领在经济主张和政治目标上有何区别?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由“纲领”和“空想”可判断是《天朝田亩制度》;第二小问和第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注意要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张进行简单对比,归纳其特点和区别。
【答案】 (1)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核心: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国库,建立理想的理论社会,这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规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特点: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全面向西方学习,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区别:经济主张上,《天朝田亩制度》主张消灭私有,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绝对平均主义,而《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目标上,《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建立理想社会,废除私有制,而《资政新篇》要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学业分层测评(九)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右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于1911年创作的。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
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
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
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11年”这一时间信息。1911年,辛亥革命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清政府,正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愚蠢自大,使其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从漫画中人物的着装也可以看出,批判的矛头指向的是清王朝。
【答案】 D
2.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这表明孙中山( )
【导学号:17080051】
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B.放弃了革命信仰
C.丧失了革命斗志
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
【解析】 袁世凯代表的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是专制独裁的人物。孙中山以清帝退位等为条件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认为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则民族、民权“俱达到”,仅有民生主义未实现,说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答案】 A
3.下图是民国元年九月的一幅政治漫画,对其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政府”是指南京临时政府
B.“革命有功者”是指袁世凯
C.讽刺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妥协
D.褒扬了袁世凯为革命所做的贡献
【解析】 仔细观察漫画明显地可以看出作者反对南京临时政府对袁世凯过于软弱,并不认同袁世凯对革命做出的“贡献”。
【答案】 D
4.“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导学号:17080052】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由“皇帝倒了,辫子剪了”“最大的感受”“直接说明”并结合各选项可知选D项。
【答案】 D
5.1912年在南京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
A.宣布主权在民 B.规定国民权利
C.实行三权分立 D.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 所谓“中国当时实际”指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但对其又不放心,所以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权力重心在内阁而不在总统,想以此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答案】 D
6.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导学号:17080053】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街上……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能力提升]
7.(2016·张家界高一检测)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
A.中国完成了近代化 B.皇帝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 D.满清政府垮台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兵变是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的结果并未完成中国的近代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武昌起义带来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8.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
【导学号:17080054】
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打倒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解析】 由材料来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没有解决,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这说明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材料二 江泽民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事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二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解析】 第(1)问,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作答,如建立政党、发动起义等。第(2)问,实际上考查辛亥革命胜利的表现,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