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学业分层测评)_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课件+学业分层测评)_第5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06 20:57:17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单元综合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看到“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巴黎公社成立
C.第一国际成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和事件信息可以判断,题干历史事件指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 D
2.一本《共产党宣言》的最后几页残缺,推测一下这几页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热情歌颂了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
B.工人阶级政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反封建
D.昭示了政党在革命中的核心地位
【解析】 《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巴黎公社建立于1871年,不可能载于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C项;D项中的“政党”表述模糊,排除。
【答案】 B
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导学号:24940105】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找不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办法,且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看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不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解决了这些问题。
【答案】 D
4.(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英国“光荣革命”
【解析】 材料中“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说明是一次比较偶然的起义,巴黎公社革命符合该条件,A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不符合材料中“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是有准备的起义,不是仓促的,故C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不符合“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 A
5.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时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即如何“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为此,巴黎公社采取了
(  )【导学号:24940106】
①实行直接民主 ②成立以工人为主体的国民自卫军
③规定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④规定所有公务员实行低薪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 题干的主题是“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③④的规定符合这一主题。巴黎公社由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是间接民主,①错误;②属于国家机构的设置,与主题不符,故排除。
【答案】 C
[能力提升]
6.(2015·云南学业水平测试)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这段材料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
【导学号:24940107】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解析】 题干材料中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胜利应该具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客观条件和无产阶级成熟的主观条件,这两者在法国当时都不具备。
【答案】 A
7.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
A.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
C.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 由材料“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等信息,可以看出该次革命是指巴黎公社。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的是古希腊,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故B项正确;马克思并未直接领导巴黎公社运动,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巴黎公社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信念?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结合公社的措施说明材料二中的“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3)材料二的实践与材料一有什么关系?
【解析】 第(1)问结合《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意义回答。第(2)问结合巴黎公社的措施回答。第(3)问注意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
【答案】 (1)表达了无产阶级必胜的信念。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②为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起来,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巴黎公社在政治上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实行无产阶级民主,在经济上触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3)马克思主义客观上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社会实践,公社实践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课件30张PPT。阶段 1阶段 2阶段 3学业分层测评工业革命 工业社会 合作组织 共产主义者 资本主义 工人阶级 共产主义 工人运动 普法战争 工人群众 巴黎公社 工人政权 公社委员会 监督和罢 免 世俗教育 劳动者 临时政府 革命首创 学业分层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导学号:24940109】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故选C项。
【答案】 C
2.《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  )【导学号:24940110】
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
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 ④布尔什维克掌握了军队
A.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题干中“新情况”是“战争所造成”,即俄国参加“一战”造成的。俄国二月革命后,存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实际掌握权力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①④与“新情况”无关,排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人们厌恶战争,发生七月事件。七月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制定武装起义的方针,故②③正确。
【答案】 A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导学号:24940111】
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权
【解析】 本题考查二月革命的斗争对象和结果。“自由”指的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专制统治,故选B项。
【答案】 B
4.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二月革命胜利后,弗·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
A.号召俄国人民退出世界大战
B.分配土地给农民
C.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建立苏维埃政府
【解析】 列宁在二月革命后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B、D两项只是C项的组成部分,A项仅是俄国革命的一个任务,过于片面。
【答案】 C
5.下列是某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四月提纲”、“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题干中的关键词无关,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的关键词来看,该事件发生在俄国,与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无关,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发生在“四月提纲”发表、“攻打冬宫”之前,故C项错误;由“四月提纲”“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可以看出该事件与十月革命相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6.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C.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事力量
D.“和平”、“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
【解析】 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故A项错误;单凭政党性质不能决定是否受到民众支持与否,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并掌握了国家政权,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违背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面包”的愿望,而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口号却深得人心,故D项正确。
【答案】 D
7.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  )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关键词“革命……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十月革命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D
8.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流血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圣西门     图二
     图三   图四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材料二 2008年11月7日,数万名俄罗斯共产党党员及支持者手擎红旗和绘有镰刀斧头的党旗,高举“你好,列宁,怀念你”、“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等标语牌,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附近举行盛大集会,以纪念十月革命。
材料三 2006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回答西班牙媒体提问时表示,他反对关闭红场的列宁墓以及将列宁遗体入土安葬,强调做每项决定都要推动社会和谐及民族团结,而不是导致社会分裂。
(1)某学习小组对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2)材料三表明普京的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从四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概括。第(2)问提取材料信息“他反对关闭红场的列宁墓”,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列宁在苏俄历史上的贡献来进行说明。
【答案】 (1)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或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言之有理即可)
(2)普京反对关闭列宁墓。说明列宁在俄罗斯人民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起强大的苏联,对俄罗斯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件29张PPT。阶段 1阶段 2阶段 3学业分层测评农奴制改革 落后地位 社会矛盾 一战 工人和市民 罗曼诺夫 临时政府 工兵代表苏维埃 社会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政权 布尔什维克党 武装工人 士兵 临时政府 土地法令 苏维埃 立法 行政 最高权力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 学业分层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导学号:24940114】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解析】 中共“一大”规定中共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故A项正确。中共从大革命失败中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7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B、C、D三项与中共“一大”无关,排除。
【答案】 A
2.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北伐战争形势图。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被彻底推翻
B.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未发生变化
C.革命目标是打倒列强推翻清政府
D.国共合作是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因素
【解析】 图示显示广州国民政府分三路军北伐,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不出“国民党及其政权的性质未发生变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C项错误;北伐取得胜利体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效,故D项正确。
【答案】 D
3.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解析】 1921年中共成立,符合“开天辟地”的表述,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符合“渐趋成熟”,故B项正确。
【答案】 B
4.某次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这次会议(  )
A.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C.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D.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解析】 由文件的名称可以看出,在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以前受排挤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答案】 A
5.“井冈山水美,十里杜鹃红。”2013年春天,围绕“红色摇篮、生态井冈、精神家园”品牌目标,第四届中国·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开幕。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B.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
C.开辟了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D.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解析】 A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红色摇篮”的寓意;B项是长征的影响,排除;D项是八七会议的决策,排除。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中共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民主革命的新道路,故选C项。
【答案】 C
6.《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可判断此处指的是抗日战争。日本企图灭亡中国,中国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民族意识空前觉醒,故C项正确。
【答案】 C
[能力提升]
7.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 材料主要讲述敌后战场,没有体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故A项错误;国民党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抗战,故B项错误;由于正面战场四大会战的英勇杀敌,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被粉碎,题干材料与此无关,故C项错误;日军与中共作战占了七成五,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精力,其作用非常巨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8.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析】 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中共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战略大反攻,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插在中原地区。
【答案】 B
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武装斗争新路?
(2)导致材料二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及意义如何?
(3)材料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解析】 解题时既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又要关注材料的时间和出处。回答问题要简练,紧扣要求,抓住要点。第(1)问要注意出处,即井冈山、1928年等。第(2)问由《七律·长征》推知要求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结果及意义。第(3)问由“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是渡江战役。
【答案】 (1)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或者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左”倾错误的领导。结果及意义: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从此揭开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10.(2015·海南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了投降书。在经过八年抗战以后,中国终于胜利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它已完成了最漫长的反侵略和反极权主义的抗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当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古屋圭司、新藤义孝、稻田朋美三名内阁大臣参拜了靖国神社。此外,约80名国会议员当天上午也集体参拜了靖国神社。
——摘自于2014年8月时政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说说你对材料二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地受人尊敬”的理解。
(3)胜利来之不易,和平任重道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和苏美等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角度归纳。第(2)问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3)问从抗战胜利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原因:①全民族团结抗战。②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援助。
(2)理解: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认识:牢记历史,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
课件43张PPT。阶段 1阶段 2阶段 3学业分层测评1921 上海 浙江嘉兴南湖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 陈独秀 工人阶级 封建主义 广大农民 统一 战线 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 共产国际 国民党“一大” 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军 1926 农民运动 四一二 七一五 周恩来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全国政权 攘外必先安内 军事路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央红军 延安 杨虎城 停止内战 和平解决 全民族 卢沟桥 细菌战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合法地位 新四军 国民党 敌后战场 彭德怀 台湾 和平 一党独裁 和平民主建国 闻一多 六届二中 中原解放区 陕北 山东 1947 辽沈 南京 乡村城市 现代化 学业分层测评
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