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 7.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 7.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1-06 18:2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能够认、读、写等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重点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的教学。
3、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教学准备
情景挂图、计数器、小正方体学具、塑料袋,豆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知道的最高建筑物是哪里?
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塔的数据(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读。
2.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里吗?(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较,怎么样?(板书:大)21cnjy.com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板书:1000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千”。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数一数。
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000个一是1000,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生:2、我是一十一十地数,100个十是1000,所以有1000个小正方体。
生:3、我是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师追问:你为什么用此方法?
如果小正方体的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
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汇报。
完成教材75页做一做。
2.读、写1000以内的数。
出示计数器,师拨出126.
怎样读写这个数呢?
学生自己试着读、写这个数。
小组交流汇报。
师追问:你这么写是怎样想的?
你能说说这样读的想法吗?
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拨出304
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读、写这个数。
小组交流、汇报,并说出304的组成。
师追问:“你为什么在十位写0?”“为什么读作三百零四?”
师拨出580.
学生独立读、写这个数。
全班交流说说读、写的方法及数的组成。
小结:通过刚才的读数、写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完成教材77页做一做1、2题。
(三)拓展应用
师:今天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学生通过十个十个数,数出一百,再百个百个数,数出一千等方法数出豆子的数量,最后通过每个人的一千个豆子,让10个同学把每人的1000个豆子用塑料袋装好拿上讲台展示,再引发思考,10个一千是多少呢?为以后的一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在这个环节中,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活动中,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具,主动思考方法,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个、十、百、千、万计数单位的含义,了解了数的组成,尤其到了最后教师请学生将各组的一千粒豆子拿到前面来,感受到一万有多少,为学生建立起数感。我觉得这样的操作活动是值得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的优势:
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000以内的书,要求学生对大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导入阶段让学生说说熟悉的建筑物和世界最高的山峰的高度,拓展应用阶段让学生数一盆豆子,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现100以内数不能表示,需要更大的数,这些都使学生对“大”有了强烈的探寻欲望。21教育网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入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知识和日常生活交融。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我在教学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从10个小正方体、100个小正方体逐步扩大到1000个小正方体,数的范围由100以内扩大到1000以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通过反复数数,学生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来联系生活说一说。由此进一步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持久,单调的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练习效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观数、读书、写数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说数、写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0在数位中的作用。
3.有机地将数与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字只是一种代码,教学中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板书中展示了一个正方体、十个正方体、一百个正方体、一千个正方体,学生通过观看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清楚的认识计数单位的实际意义,并了解其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读数,将具体、有规则的形象抽象成数字,即巩固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又对大数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运用计数单位数豆子,看数摆豆子,将具体的形象抽象成数字,又将抽象的数字用具体的形象表示,结束时又将10个组合起来组成一万,学生看到这么多的豆子,对“一万”这个大数有了更清晰的感知。学生在数与形的不断反复中发展数感。21·cn·jy·com
二、教学中的不足:
没有充分给学困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效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很注意把思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但教师设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使课堂中依旧是学优生表现的天下,没有充分调动起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在合作学习中,没有让学生在操作展示的基础上观察大正方体,导致数的过程过于形式化。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