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 8 克和千克 教案+练习(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 8 克和千克 教案+练习(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1-06 20:04:03

文档简介

8 克和千克 习题
一、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填在( )里。
(1)一个鸡蛋重( ) (2)一块肥皂重( )
(3)一袋白糖重( ) (4)一袋面粉重( )
(5)一袋水泥重( ) (6)自己的体重( )
二、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
三、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 ) 5( ) 500( ) 100( )
四、在○里填上>、<或= 。
(1)4千克○400克 (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 (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 (6)9千克○5千克
五、计算 。
(1)1千克=( )克 (2)4000克=( )千克
(3)25千克+10千克= (4)72克–32克=
(5)35千克÷5= (6)6克×8=
六、应用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
(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3)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
(4)一辆大卡车一次运苹果80筐,一辆小卡车一次运24筐,一辆大卡车一次比小卡车多运多少筐?
8 克和千克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1、 写出体重。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 连一连。
4、 找错。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