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巩固层·知识整合提升层·主题强化单元综合测评单元综合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中世纪欧洲王权比较弱,主要表现在( )
①国王登基要经教皇加冕才算有效 ②王室领地少,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③国王军队很少, 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封臣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 ④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取得自治权的城市,其内部管理才不受国王干预,排除含④的选项,故选B项。
【答案】 B
2.从15世纪开始形成的欧洲“新君主国”是通过同哪些势力斗争而逐渐形成的( )
①天主教会 ②农奴 ③贵族 ④自治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从15世纪开始形成的欧洲“新君主国”是通过与天主教会、贵族和自治城市(市民)的斗争逐渐形成的。
【答案】 D
3.15世纪欧洲最早出现的“新君主国”中,不包括(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西班牙
【解析】 15世纪,英国、法国、西班牙等疆域明确的国家成为最早一批走向集权的国家,被称为“新君主国”。
【答案】 B
4.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英王亨利七世、法王路易十一、西班牙王斐迪南二世,是近代国家的‘三个智者’。”这里的“近代国家”是指( )
A.商业发达的富裕国家 B.资本主义的工业国家
C.走向集权的民族国家 D.自由平等的民主国家
【解析】 新君主国的特点是逐渐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形成民族概念、增设常备军、强化王权等。本题主要涉及集权和民族国家两个方面的特点,故选C项。
【答案】 C
5.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经把贵族们都集中到凡尔赛宫,把他们变成负责国王起居饮食的侍臣。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满足腐化生活需要 B.镇压“投石党运动”
C.削弱贵族的政治权力 D.提高贵族的政治地位
【解析】 A项与题干材料中的情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削弱贵族的势力,故选C项。
【答案】 C
6.17世纪的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下列路易十四的改革措施最能顺应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
A.朕即国家
B.只有当全部权力集中到唯一的君主手中时,国民的幸福才有保障
C.凡从事海运的商人,在已确定的航程中,得到朕处领得每一吨进口、出口商品的补助费
D.建立常备军、常备警察部队
【解析】 C项中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世界潮流相符。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等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封建落后势力仍然很强大,有的地方封建割据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当弱小,无力改变现状,因此希望借助王权的庇护,获得自身的发展。封建君主也想借助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进行改革,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严志梁《高中历史资料阅读》
材料二 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1)17世纪时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君主专制的加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吗?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市民”指什么?这种政治势力对君主专制的加强起了什么作用?
(3)综合材料信息,分析说明17世纪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17世纪君主专制的历史作用及资产阶级与封建君主的相互关系。第(1)问,可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得出君主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结论,原因可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二得出结论。第(3)问,要综合分析两则材料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归纳。
【答案】 (1)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理由:17世纪时的欧洲各国,封建割据势力强大且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王权加强有利于消除封建割据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2)新兴的资产阶级。作用:帮助封建君主打垮了封建贵族,加强了君主专制。
(3)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阿奎那说,神圣的学说需要人类的理性来证明,但实际上不是证明信仰的真理,而只是把这个学说提出的其他问题分辨得更清楚。这说明他( )
A.主张摧毁理性
B.认为理性有助于摧毁神学
C.把理性引进了神学
D.认为理性和神学是平等的
【解析】 由材料中“神圣的学说需要人类的理性来证明”这一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以综合判断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C
2.阿奎那从基督教的宗教权力至上出发,提出“君权神圣”理论,这一理论的实质是( )
A.完善神学理论
B.讨好教会和君主
C.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
D.宣传君权高于教会的权力
【解析】 阿奎那提出“君权神圣”的根本目的在于调解当时教权与世俗王权之间尖锐的矛盾。因此,给世俗权力赋予神权色彩,即从神学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故选C项。
【答案】 C
3.“工作即人生,人生即工作”是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生信条。作为神学家,他主要致力于从神学的角度论证( )
A.教会神权统治的合法性
B.民族国家形成的必然性
C.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D.君主专制出现的合法性
【解析】 阿奎那生活在13世纪的意大利,当时基督教的权威受到了来自世俗社会的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为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阿奎那创建了神学思想体系,主要是论证教权高于王权,以此确定教会神权统治的合法性。
【答案】 A
4.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曾说:“主权最终来自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但国王掌握的权力并非神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对君主专制 ②否定君权神授 ③人民要服从统治者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 结合材料“权力并非神授”可以确定②,由“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确定③并否定①。
【答案】 B
5.马基雅弗利认为凡是“聪明的”君主,不仅不必具备各种美德,而且如果真的具备了各种美德并永远遵行的话,那对君主来说也是极其有害的。他主张( )
A.“新君主”应继承传统的“美德”
B.推翻具备了各种美德的君主
C.“新君主”可以不择手段
D.“聪明的”君主权力应该“神授”
【解析】 材料大意是君主如遵行各种美德将不利于维护统治,即主张为维护统治秩序君主可以抛弃“美德”而不择手段。
【答案】 C
6.马基雅弗利认为,“新君主国”是指君主的权力不是或不完全是靠世袭得来的,而是靠自己获得的,这种“新君主国”的概念实质( )
A.否定了“君权神授”的理论
B.否定了君主的权威
C.推崇君主不择手段的治国术
D.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
【解析】 马基雅弗利称赞“新君主国”,蔑视那些世袭君主国,这是对中世纪以来盛行的“君权神授”理论的否定。
【答案】 A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托马斯·阿奎那 图二 马基雅弗利
(1)阿奎那和马基雅弗利都是意大利人,两人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
(2)结合各自生活的社会背景简析具体不同的原因。
(3)“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学说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解析】 第(1)问,二者的差异主要是一个从神学角度,一个是从世俗权力角度回答即可,二者的相同之处就是都为君权的合法性进行辩护。第(2)问,阿奎那是“君权神圣”思想的代表人物,其社会背景是中世纪教权高于王权;马基雅弗利是“君权至上”思想的代表人物,其社会背景是近代前期的欧洲和意大利形势。第(3)问,从当时西方君主权力变化及民族国家的形成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 (1)异:阿奎那从神学角度论证“君权神圣”;马基雅弗利从世俗权力角度为君权辩护,提出“君权至上”,反对神权对王权的制约。同:为君权辩护,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无视和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
(2)阿奎那生活在13世纪,当时欧洲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教皇制约着国王。马基雅弗利生活的时代,正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代。随着新君主国的兴起,国王权力日益压倒了神权。当时意大利处于四分五裂之中,马基雅弗利希望以强大的集权实现国家的统一。
(3)新君主国的产生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对17世纪荷兰共和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推翻西班牙统治的基础上建立的共和国
B.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成为当时最自由的地方
C.其自由具有普遍性,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D.促进了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性
【解析】 A、B两项都符合史实;正是由于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的优越性带来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具有明显的进步性,D项正确。由于国家和城镇的权力被富人特权阶级垄断,人民难以享有普遍自由。
【答案】 C
2.近代民主思想家斯宾诺莎明确提出“思想自由,行动守法”的观点。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思想自由是天赋人权的基本要求
B.思想自由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体现
C.行动守法才能保证人的自由权利
D.人的思想和行动不能完全统一
【解析】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人越自由,便越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令。人的思想与行动必须做到统一,才能真正地保证人的自由。
【答案】 D
3.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由此可见,洛克( )
A.反对政治自由 B.主张法律至上
C.主张废除君主 D.崇尚军事独裁
【解析】 洛克所说的“长期有效的规则”就是国家的法律,他认为只有大家都遵守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能保证人们的自由。
【答案】 B
4.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
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
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洛克认为自由与法律是不可分的,只有实行法治,人民才能充分享有自由。由此可见,法律是自由的保障。C、D两项不符合此意,A项表述不全面,只叙述了表层信息。
【答案】 B
5.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解析】 美国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建构本国的政治框架的,此学说来自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
【答案】 A
6.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主要强调( )
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
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
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根据材料“法律所许可的”可以看出孟德斯鸠强调自由和权利应受制于法律。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C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洛克为防止出现法律适合于“私人利益”的现象,提出了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为实现“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上述材料体现的主张相互关系如何?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洛克、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考查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问,“主张”根据材料一的关键信息“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归纳即可,基本内涵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再现所学知识即可。第(3)问,“相互关系”依其内容来分析,“影响”结合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来分析。
【答案】 (1)主张:分权学说。内涵:①国家存在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②最高权力为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对外权属于国王。
(2)主张: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
(3)关系: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是对洛克分权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影响: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课件38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西罗马帝国 土地所有权 天主教会 教皇 贵族 司法权 新君主国 英国 封建割据 常备军 路易十四 贵族 王权神授 常备警察 国家管制 巴黎 君主专制制度 16 俄罗斯 缙绅会议 特辖制 禁卫军 欧化 教会 贵族 农奴制 民族国家 学业分层测评(一)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8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神权 自然法则 君主 君权神授 上帝 国王 上帝 议会 君权神授 新君主国 罗马教廷 自然科学 维护稳定 国家权力 学业分层测评(二)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2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共和国 特权阶级 伦理学 自由思想 天赋人权 守法 民主政体 民主制 光荣革命 政府论 天赋人权 自由权 自由 分权 美国独立战争 洛克 专制 相互制约 司法权 民主政治 平等 经济平等 人民主权 开创性 法国大革命 学业分层测评(三)
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