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并积累相关的词语以及文中优美的词句。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像,了解海潮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了解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顺序。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海潮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大海呀,故乡》,问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从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再仔细听听,你听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同时感受大海的美。听着这些声音,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导入: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看海)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21·cn·jy·com
二、紧扣“看”字,引导质疑
1.学生齐读课题。
2.强调题目中的动词“看”,再读一读题目。
3.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围绕“看”字,你想了解哪些情况呢?
4.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1)什么时间看?站在什么地方看?
(2)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看了大海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1)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
(2)画出点明看海时间或是地点的语句。
(3)用“____
”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象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生字新词。学生汇报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2·1·c·n·j·y
注意指导读音
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
词语理解与运用
1.理解
①照耀:照射。
②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赴:到(某处)去。继:继续做前人没有完成的事业。2-1-c-n-j-y
2.用这两个词语练习说话(示例)
照耀:太阳照耀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于是世界温暖了,生命又充满了活力。
前赴后继:波涛汹涌的海浪,奔腾着,咆哮着,前赴后继,没有尽头。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看海的?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先写了“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21
cnjy
com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感受:大海却还和平常一样,看似永无变化,却带给人们太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
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词语。
zhēnɡ
fú
jī
dànɡ
cháo
xī
xiá
xiǎnɡ
zhàoyào
qián
fù
hòu
jì
bēn
ténɡ
pēnɡ
pài
2.比一比,再组词
遐(
)
潮(
)
涌(
)
跌(
)
假(
)
朝(
)
踊(
)
跃(
)
3.选字填空
窜
蹿
(1)
小猫一下子就(
)上了屋顶.。
(2)潮水看见低一点的石缝便乱(
)。
答案:
1.征服
激荡
潮汐
遐想
照耀
前赴后继
奔腾澎湃
2.遐想/暑假
潮汐/朝代
涌现/踊跃
跌倒/飞跃
3.蹿
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潮的壮美。
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
征服
照耀
石隙
激荡
遐想
前赴后继
奔腾澎湃
2、导入:作者说“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是为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和作者一起登上海边的山,去感受一番。21cnjy.com
二、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之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潮水的柔美。
(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
(从山上望下去……可见作者此时是在山上)
(2)齐读第二自然段。师:圈出你觉得用得好的动词。谁能说说“叠”是什么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美。)
(3)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体会潮水的壮美。
(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
(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
(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版权所有:21教育】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
4、回顾小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哪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什么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看上潮时的海。”这句话是总起句,统领全文,从后面的文字就能一眼看出看海的“愉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1)“潮涨潮落,日复一日,但看潮的人却永不觉得单调无味。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能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吧。”【出处:21教育名师】
a.指名说说“遐想”的意思.
b.假如你看到这样的潮水,你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想到的画面或情景)
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四、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写作。
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产生不同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本文的作者观察细致,按照方位的顺序把他所看到的大海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老师希望你们也能用心观察,写下我们身边的美丽景色。21·世纪
教育网
【板书设计】
1.看海
从山上望 柔美
在沙滩上看 壮美
在石块间 有趣
不觉得单调无味(热爱
赞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在扩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当潮水(
)到沙滩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候,如果从山上望下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
)一片。一片水(
)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
)在第一片上。【来源:21cnj
y.co
m】
(2)可是潮水这时又(
)上来了,(
)不过去,只好缩退回来,仍旧(
)到较高的石隙间。
2.缩写下面的句子。
(1)那潮水仿佛是一幅展开的画卷。
(2)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
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1)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
(2)海岛脚下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
答案:
1.(1)升
叠
拥
盖
(2)涌
窜
溜
2.(1)潮水是画卷。
(2)潮汐带给遐想。
3.(1)看海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
(2)海岛脚下明亮的水花难道不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吗?
【课后反思】
《看海》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很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色。在小学阶段,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一般是按地点转换或时间先后的顺序记叙,表达方法一般是运用“先总写后具体”的表达方式,而把景物写具体就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看海》一文就是用了这样的写法写的。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品读句子,抓住关键,体会文章的写法
《看海》一文,我在教学时是按自己的想法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的。课文是按空间顺序记叙的,我也在教学作文时提到了这些。但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却把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确切放在了第一位。
如句子:“当潮水升到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滩上的时候,如果从山上望下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这样一片盖过一片,永不休止。”
这句话就很有代表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叠”和“盖”两个动词有着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重叠。可是“叠”和“盖”又有着不同:在这里,“叠”是作者看到潮水整体的样子时所体现出的感受;而“盖”是作者看到潮水是如何成一层叠一层的样子时其中一个动作。所以两个词用得既准确,又贴切,不能调换位置。细细品读,想像画面,会发现作者用得这两个字好传神。
再如句子:“潮涨潮落,日复一日,但看潮的人却永不觉得单调无味。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能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吧。”
这句话,我在讲课文的时候,并没有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作者用词有多么确切,也并没有感受到作者对大潮的喜爱。只是感觉可能是因为潮水的变化会引起看潮者许多的想像。可后来发现,作者用了一个词特有提醒的意义:“看似”。“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用心品读,你会发现,潮汐并不是没有变化,而是这些变化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得到。因而作者用了“看似”这个词,实质上是提醒所有的读者:潮汐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的。这正是作者所描述的潮汐的景象。因而在教学时,一定要认真品读。
二、用心感悟,悟出情感
写景的文章,能让读者所感受到的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自然的美外,那就是要结合我们的祖国山河来感受祖国的壮丽。许多孩子在读文章的时候,是不能体会这么深刻的。所以说,作为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能从点看到面,能让学生从现有的教材中联系到自己所到过的地方,能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描述给别人听,并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达清楚。同时,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知道这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要为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要有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伟大祖国,就是为我们人类做贡献。
用心感悟,悟出情感。这也与实际的教学分不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人文教育与文本脱离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实际上还存在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多的不足,都是我在上课之后才认识到的。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很有好处。如在启发谈话处,我让学生观看海潮的录像资料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时,有的同学说到了“波涛汹涌”与“波浪滔天”,于是我顺势引导学生比较了“涛”与“滔”的异同;有的谈到了“奔腾澎湃”,于是就让学生学习生字,理解词语。而且,还追问了一句:看到如此惊心动魄的场景我们仿佛置身于大海边,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身临其境)
虽然,以上出现的四个词语中有三个词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本节课要求掌握的,但却是因触景生情而学到的应该是记得牢的。同时也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了基调:作者欣赏了如此美景,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这样就显得自然而不呆板,而且具有启发性,有很好的承接效果。
另外一点就是要鼓励学生课前多预习,以节省出课上的时间来学习必要的知识。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科书西师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第1课《看海》。
一、说教材。
1、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的教材,共分四篇课文和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累与运用,主要以写景为主。教学本单元教材时,可以以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景象,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惊喜:学生的发现也许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感悟到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本单元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多表达,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在阅读过程中,让他们主动认识并正确书写生字,自觉主动背诵相关课文、段落,抄写妙语佳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21
cnjy
com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生字,能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听歌曲,听大海的声音,想象大海的画面,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包含的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大海在不同时候的独特与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海赞美大海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2、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大海在各个时候的独特与美丽。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教学方法既要有趣又要有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才能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
所收获。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品读感悟法
情感朗读法
指导点拨法www.21-cn-jy.com
2、说学法
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说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作者观察地点的变化
1.
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看潮时地点变化的词语,想象不同地点涨潮的情景。
山上—
沙滩—石块间
2.
让学生说出作者观察地点的变化,引出不同的场景。
二、以“愉快”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重点体会高潮时的情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http: / / www.frjy.cn / Html / Article / xishi / Class363 / _blank )
1.
读、议山上所看到的涨潮时的海。
(1)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语言美:叠、拥、盖。
(2)通过想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潮水“叠”、“拥”、“盖”的动态美。
2.
读、议沙滩上看到的涨潮时的海。
(1)抽生朗读,体会潮势变化的过程。
初潮—高潮—退潮
(2)齐读该部分。
(3)读、议高潮时作者用词的变化,想象并体会沙滩高潮时的场景美,直到学生读出潮势渐强的变化美为止。
拥—跃—跌—跳—飞—怒号
3.
齐读潮水涌在石块间的情趣。
三、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www-2-1-cnjy-com
四、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写作。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具体内容,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批评与指导,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