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弹琴姑娘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书写。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和第6段。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等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品读句子,从文中优美的语句中感悟琴声的美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14.弹琴姑娘
师:优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的琴声会给人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弹琴姑娘》。从课题你了解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生:弹琴姑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生齐读题目,教师强调“琴”字书写。
3、了解作者
出示作者资料:陈伯吹(1906年-1997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童文学事业,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他的儿童文学创作、翻译和理论研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宝贵遗产。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1981年创立陈伯吹儿童文学园丁奖,鼓励国内作家参与儿童文学创作,1988年此奖改名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
4、导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讲了一位怎样的姑娘呢?她弹出的琴声又是怎样的呢?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21cnjy.com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新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然后强调要点。
读准字音:“滞”是卷舌音;“锲”读“qiè”,不能读成“qì”;“券”读“quàn”,不能读作“juàn”。【来源:21cnj
y.co
m】
3、学生再读生字新词,读中巩固、积累。
4、指名反馈:文中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
(学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5、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一读这一词语。
6、师:对于作者来说,这“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7、找出相关词语。
教师出示:(
)的琴声
8、集体反馈,教师填词,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好听)的琴声(悠扬、像夜莺般……)
9、教师小结:是呀,多么美好的琴声啊!对作者来说它悠扬而熟悉,还有甜味儿,像夜莺、流水般,让人觉得安慰、亲切、优美、轻松。
10、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围绕弹琴姑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出处:21教育名师】
(有一位姑娘,不论春夏秋冬,不论清晨与夜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弹琴。一年来,姑娘的琴声,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与温暖。春天里淅沥的雨点成了跳舞的淘气包;炎热的夏日琴声伴着大家乘凉;秋天的夜空里有繁星与琴声相伴;寒夜的冬天里琴声带给行夜路的作者温暖......一年后作者在音乐会上邂逅了这位弹琴的小姑娘,是她的辛苦与勤奋使她的钢琴独奏表演的非常精彩。)
三、想象画面,感悟琴声
1、教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儿童文学家的心,让他对一个小女孩如此钦佩?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
幅与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
(1)学生默读勾画,教师巡视。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生:“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只要……就……洒在……洒在……也洒在……”,用排比句式将春雨和琴声描写融为一体,雨声与琴声交织出美妙的音乐。谁再来读?
生:“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仍然不断的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21教育网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版权所有:21教育】
生:“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为清明…………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师:琴声声声入耳,“我”是赞叹不绝。读出冬日琴声迎接风雪夜归人的感受。
生:“冬天的寒夜,…………”
师:琴声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让作者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
3、指名反馈:读了这些语句,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
5、教师总结:同学们,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位儿童文学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在这一年四季听琴感受中情感变化也不同。这一部分通过:“我”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来间接描写小姑娘的品质。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这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21
cnjy
com
6、作者四季听琴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四、交流收获,课堂小结
1、谈一谈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2、教师小结:同学,这节课的学习真是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享受,我们读到了许多生动、优美的句子,似乎看到了四季优美的景色,仿佛听到了弹琴姑娘手下飞出来的悠扬的琴声。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字组词
xī
zhì
qīn
quán
qie
(
)沥
(
)留
(
)佩
(
)头
(
)而不舍
quàn
jùn
入场(
)
(
)俏
2、辨字组词
淅(
)
掏(
)
带(
)
契(
)
卷(
)
梭(
)
晰(
)
淘(
)
滞(
)
锲(
)
券(
)
俊(
)
三、句子训练营。
1.我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姑娘。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琴声迎接我。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淅
滞
钦
拳
锲
券
俊
二、淅沥/清晰
掏鸟/窝淘气
带队/滞留
契约/锲而不舍
卷笔刀/入场券
穿梭/俊俏2·1·c·n·j·y
三、1.我祝福姑娘。
2.悠扬的琴声迎接远道而来的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体会弹琴姑娘的勤学苦练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2、总结全文,学习作者间接刻画人物形象以及“叮咚”贯穿全文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本文的生字词语及四字词语卡片,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的琴声悦耳、动听、优美。她为什么能够弹出这么优美的琴声呢?
二、看图,整体感悟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那位弹琴姑娘。仔细观察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眼前这位正在弹琴的姑娘。2-1-c-n-j-y
教师出示:(
)的弹琴姑娘
师:姑娘琴弹得好,不仅是因为她弹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全神贯注,认真,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概括。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这两个词语。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结果。
三、再读品味,感受情景
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琴声的句子,朗读品味。
2、思考: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四、抓住关键问题,品读理解
1、师:文中直接写小姑娘的地方不多,都是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琴声或者作者的感受描写的,写得简略。作者是怎样感受小姑娘锲而不舍、勤学苦练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交流自己的看法。
2、生:“夏日的黄昏,屋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通过对比描写,突出小姑娘的品质。
生:“秋天天高气爽……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窗口里传出来”。
生:“冬天的寒夜,……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生:“我回到家里,刚在书旁坐下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的琴声,又响起来”。
3、师:学到这里,老师被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姑娘的精神震撼了,你们一定也和老师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姑娘的锲而不舍,勤学苦练让她弹出一支支振奋人心的曲子,她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作者。21·cn·jy·com
4、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5、生:“我常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谁在弹琴呢?弹琴的人是谁呢?”“难道那弹琴的就是她”“我愣住了,原来就是她!”
6、师:从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
(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
7、师:小姑娘每次的琴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那么“我”为什么这么急切地希望知道并见到这个弹琴人呢?21
cnjy
com
生:琴声太优美了,被她的勤学苦练精神感动了。
五、拓展延伸,语言训练
1、教师总结:本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作者将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贯穿始终;二是刻画人物上,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三是在写琴声的时候,作者不直接写,而是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达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2、说说你周围有小姑娘这样的人吗?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下列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1.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也似乎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在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
)
2.“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
)
3.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个窗口传出来——”(
)21·世纪
教育网
二、文中多次描写到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你认为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文中很多地方描写出了我对弹琴人情感变化的语句,请你摘抄下来。
【参考答案】
一、1.排比
2.拟人
3.比喻
二、作者多次使用了“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的描写,原因如下:第一,这是一种听觉上的客观感受,只有这样写才能使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比较生动。第二,正是这琴声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一直写这个句子,就引导着读者,跟作者一起来探讨这个原因,使文章可以自然的进行下去。
三、1.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磁上,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
2.我赞美这个弹琴的人。
3.我感谢这个弹琴的人。
4.我禁不住默默地祝愿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的好姑娘。
【板书设计】
14.弹琴姑娘
春天 好奇
夏天
叮咚叮咚 叮叮咚咚 钦佩
秋天 赞美
冬天 祝福
【教学反思】
《弹琴的姑娘》这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巧,语言简洁,优美生动,通过对四季琴声的不同感悟以及小女孩的形象描写,展示了人物美好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展开,通过阅读、体现、交流、探究、感悟,让学生自读自悟,体验内涵,感悟真谛。www.21-cn-jy.com
教学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画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写的好的地方,并想一想好在哪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对文本的原认知程度,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从而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安排了学生先尝试解决疑问、回答问题,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品词品句等教学方式,逐一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疑问。但是这节课最大的不足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回答问题者寥寥无几。我觉得自己平时在这方面训练的太少,孩子们又怕回答错误,所以不敢举手。在四季琴声的教学方面,我总觉得有什么欠缺了,后来课后细细反思,我想:是不是我在四季琴声的教学中太平均用力了,学生学起来也不太起劲。后来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我在春季的琴声教学中先引领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品味学习,然后指导学法,再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夏季琴声,有选择地学习秋季、冬季的琴声,那么既可以突破重难点,又可以让学生体现从不会到会,从别人教到自己学的实践过程,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不是更好吗?最后由于时间关系,
尤其是“锲而不舍”的处理上,我没有在课中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将语文生活化,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锲而不舍”的例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对文学性强的文章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触较少,对故事类的接触比较多,所以在听讲和自主学习时都显得比较被动,如果我把要求再降低一些,对学生再多一些引导,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