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古文两篇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9.古文两篇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7 19:21: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9.古文两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4.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5.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整理资讯的的能力。
6.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感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1.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古文独具魅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准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古文的意思,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PPT课件(图:司马光救友)师: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司马光砸缸)
2.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板书:文言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出示资料
文言文: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于白话文,但区别于白话文。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书面语言是“饭否?”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21·cn·jy·com
这个故事也叫做司马光救友。板书课题:29.司马光救友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先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
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
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得不太好。现在,请听老师的范读,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教师读两遍)2·1·c·n·j·y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
7.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理解课文:
1.(1)这个故事发生在司马光小时侯,那年他多大?(七岁)大家是怎么知道的?
  师领读(课件出示: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21·世纪
教育网
课文一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光生七岁”,就是……(齐声翻译本句)
(2)这句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引导翻译词句,并点击出示单字解释)
事情发生的地点——(院子里)
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是在院子里?(“庭”)www.21-cn-jy.com
故事里的人物——“群儿”
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个字能说明?——“戏”
抽学生翻译"戏于庭"
提示:“于”就是“在”的意思.
(3)谁能把我们刚才理解到的信息连起来,给大家说一说。(翻译全句)
(4)7岁的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教师指导阅读(心情更加愉快,语气再高兴点儿!)
2.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过渡)
指读(课件出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老师注意到,有的同学在阅读本句时停顿还掌握得不是特别好。(指导:范读、齐读)
(2)原来,院子里有个大家伙,是什么?——“瓮”
大家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个字的意义的?——注释(齐读)
没错,借助注释理解相关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还有哪些字是你们在阅读中弄明白的?
“足”“跌”“没”——(汇报学习情况)
(4)是否还有未理解的字,提出来让大家帮帮你。
(5)现在谁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同学们说一说?(翻译本句)
(6)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水缸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着急)那谁能用焦急的口吻来读读,尽量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3.在这危急的关头,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抽读(课件出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1) 范读 自读:再读读,“多读几遍,其义自见”,试一试。
(2)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戏:游戏。www-2-1-cnjy-com
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
没:淹没,沉下去。
皆:都
弃:放弃,扔掉。
击:打,敲打。
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3)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老师来考考你们……(查漏补缺)
(4)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众皆弃去”)
板书:众  弃  去
(翻译)其他的孩子都放弃而离开
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进一步理解体会)
只有司马光,(指屏幕读:“持石击瓮破之”)
板书:光  持  击  破
(5)抽生完整翻译全句.
(6)两者一比较,就让人觉得司马光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评价,谈品质)
(7)根据回答指导阅读:那你们能不能也来沉着、冷静地(或带着佩服的语气……)读读,做一回勇敢的小司马光呢?
4.结果怎样?
齐读(课件出示:水迸,儿得活。)
(1)“水迸”(解释“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2)(板书)儿  得活
解释:“得活:得救”
(3)孩子得救了,真是让人松了一口气,让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令人欣慰的结局吧!(齐读)
5.复述全文.
《司马光救友》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篇幅极短,文言文就是这样简练.同学们是否可以发挥想象,再加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大家先想想,想好了对同桌说说,让他给点建议.
(示例: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大水缸中淹着了,其他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四、指导背诵:
1.同学们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读课文也一定要读得声情并茂,并要懂得加入自己的体会.(领读)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初步领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
3.(指导背诵方法)老师刚才看了一下,同学们都背得很认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到了合适的方法.老师背类似的古文,一般会先想想故事内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许多.不信,我们来试试?(教师说句意,学生背对应句子)2-1-c-n-j-y
同桌互背.
5.教师抽背.
6.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吧!(齐背)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迸射(

皆是


登瓮(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①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3.本文通过
的故事,赞扬了司马光的
的品质。
参考答案:
1.bènɡ
jiē
wènɡ
2.①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了,水流出来了,小孩子得救了。
②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淹着了
3.司马光砸缸救人
机智勇敢,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板书设计】
司马光救友
众: 弃  去                  
光: 持  击  破  (沉着 勇敢)          
儿: 得活21
cnjy
com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以前就接触到了一些成语,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这些成语都是寓言故事,同位交流一下吧。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2.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并释题
【来源:21cnj
y.co
m】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精读《自相矛盾》。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注意字音:

máo
dùn







2、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写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因此,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6、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
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21
cnjy
com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出示韩非子简介
  
这课选自《韩非子》一书,作者是韩非,他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的
代表人物。他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别人评论韩非学说的文章而编成
《韩非子》一书。韩非善于用寓言故事来阐述观点,说明问题。在他的著作
里,留下了许多情节简单,含义深刻的小故事。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你知道这则古文的意思吗?
出示课文,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说说这古文的意思。
拓展作业:
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这学期我们班几乎根本没有不及格的。
1、学生根据问题自读课文。
出示问题:(1)“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
(2)“自相矛盾”和“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2、学生交流:
(1)学生讨论“自相矛盾”的意思。
(2)出示课件:
A:“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B:“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3)说说看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学生交流)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那个人炫耀夸口的语气。
3、它的话有什么矛盾之处呢?
(1)学生回答
(2)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4)理解“张口结舌”指导学生朗读。
4、朗读课文,读出卖矛盾先炫耀夸口,后张口结舌的语气。
总结: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
【课堂作业新设计】
辨字组词
誉(

陷(

坚(

佛(

誊(

谄(

竖(

沸(

二、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三、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荣誉
攻陷
坚固
信佛
誊写
谄媚
横竖
沸腾
二、1.(我的盾坚固得很,什么东西都穿不透。)
2.(我的矛锋利得很,什么东西都穿得透。)
3.(用您自己的矛戳您自己的盾,会怎么样?)
三、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
—————————————
自相矛盾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课后反思】
第八单元《古文两篇》包括两篇古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一篇是《矛盾》。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会感到比较陌生。《司马光救友》选自元朝的《宋史》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肯动脑筋等品质。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显现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21教育网
我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是读通文言文,在具体语境中,通过多层次、多元化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动作等方法,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文言文学法;以读促悟,以演促情,以议促心,拉近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感悟文中人物形象。我谈谈具体的几个环节。21cnjy.com
1.明确任务,小组合作。我在理解课文内容这环节,设计了这样的“自学指导:小声读课文,并对照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插图等多种方法逐字逐句理解意思,在书上勾、划、批。如有不会的地方或不懂的,再同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举手问老师,然后解释重点词并将全文大体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一环节,学生学完后,我出示“检查方法: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最好说整个句子的意思。”最后教师让每组推荐学生起来汇报。就按这种方法,把全文逐一理解,然后抽学生说说全文大意,教师相机指出“每句的意思说法不要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变就可以。”学生可以按学法指导深入理解文本,体现了教学的自主、开放性。【出处:21教育名师】
2.本节课完成了古文的朗读、理解、感悟等问题,实行了立体化教学。可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学习的质量提高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为了让学生深入感悟人物的品质,我设计了现场模拟的情景。要求“根据句子的意思学着做一做司马光的动作。”随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必须摒弃教师烦琐的讲解、学生单调的朗读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造亲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的“做”中成为学习语文真正的主人,
从而丰富语文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个性。由演入情,真是一举两得。
下面我再谈谈这堂课的不足:
1.教学容量大,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回答。这是不好的现象,应该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耐着性子等待,学生的回答,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后教减轻负担。今后教学中,就这样耐心等待,学生实在需要我帮助的时候就帮助。
2.有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教师课堂的语言过多。如学生在分组汇报句意的时候,每一个组说完,我就去重复一次,非常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