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和太阳比赛早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词句的优美。2、体会诗歌表现的美好情怀,理解描写“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诗句,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表现的美好情怀,理解描写“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的诗句,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作者简介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作者。
1.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歌,有古诗,也有现代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绘日出美丽景色的现代诗《和太阳比赛早起》。(板书)21教育网
2.简介作者:袁鹰,原名田洛钟,1924年生于江苏淮安县,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他的散文有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2·1·c·n·j·y
3.现在,让我们随着袁鹰走进课文,去领略诗歌中的美好情怀吧!
二、朗读诗歌,赏析课文。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出示问题:是谁和太阳比赛早起?诗歌描写的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诗歌,边读边做旁批:全诗有几节?每节各写了什么内容?读完交流。
3.逐节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第一、二节。
问题:
①日出前都写了哪些事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森林、大地、小鸟、白兔,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②哪个句子写出我们早起?
(“我们离开营帐,轻轻地走到它们身边。”)
③想象日出前大地是什么样子?
(日出前,大地一片静谧安详,少了人群的喧闹,少了虫鸟的欢叫,而迎来了我们轻轻的脚步。)
④重点词句:
“穿过”、“跨过”、“沿着”、“奔上”体会作者心情的迫切。
⑤日出时情景怎么样?勾画出相关句子,有感情读一读。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⑦指导表演太阳升起时的情景。
(2)第三节。
①自由朗读,勾画出日出后大地景色的句子,体会其中动词的作用。
②我们和太阳比赛早起,比赛的结果是什么?划出诗中揭示“比赛”结果的句子,体会“我们走在太阳的前面”无比自豪的心情。21cnjy.com
③学生再读这一节,读出欢乐、激动、自豪的情感。
④发挥你的想象,说说太阳迈着轻盈矫健的脚步还会去哪些地方?
(3)第四节。
①这一群少先队员站在山顶上,面对着徐徐升起的红日,面对着沐浴朝霞的小河田野、村庄果园,他们完全沉浸在光的世界,美的海洋,他们放开喉咙,唱起歌来。21·cn·jy·com
②指名读第四节。
三、回顾全文、积累方法。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日出的赞美和热爱,对美好生活热忱的希望,我们怀着迫切激动的心情迎接太阳,迎接更美妙的一天,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祖国的早晨阳光灿烂,多么美好,我们希望祖国拥有更美好的一天。让我们再次骄傲地、兴奋地、快乐地朗读这首诗,并把它记在心中吧!www.21-cn-jy.com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
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树林
(
)的小溪
(
)的小路
(
)的山巅
(
)的天空
(
)的炊烟
二.、选字组词
1.
专
传
转
(
)心
宣(
)
(
)科
(
)动
(
)呼
(
)变
(
)刊
(
)话
(
)题
2.
借
惜
措
(
)辞
爱(
)
(
)钱
(
)光
吝(
)
(
)施
可(
)
凭(
)
惋(
)
三.、照样子,写出三个词语
例:弯弯曲曲
四、句子练习
1、太阳升起来了。改为拟人句。
2、太阳照遍了山河田野。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茂密
清澈
崎岖
高高
蔚蓝
袅袅
(专心)(宣传)(专科)(转动)(传呼)(转变)(专刊)(传话)(专题)
(措辞)(爱惜
(借钱)(借光)(吝惜)(措施)(可惜)(凭借)(惋惜)
三、(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浩浩荡荡)(平平坦坦)
四、1.火红的太阳慢慢地露出了笑脸。
2.太阳把山河田野照遍了。 山河田野被太阳照遍了。
【板书设计】
早起:轻轻
和太阳比赛早起 早行:穿、跨、沿、奔
太阳升起
我们放声歌唱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和太阳比赛早起》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首现代诗,诗歌着意描绘日出时美丽,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色,抒发出作者磅礴的激情,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因为是阅读课,所以学生的自读自悟是本课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所以,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初步感知美,从而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品读关键句中领会日出时美丽、充满生命活力的景色。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在品读的过程中,我PPT,用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在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感情朗读、想象说等途径,帮助学生深刻地感悟时间的宝贵,体会作者流露在期间的思想感情。
感悟文本深层,提高阅读能力。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孩子们和太阳比赛早起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文本内在的意义,文本的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案例中读悟课文前四句诗句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自悟,接着让学生在跃跃欲试中配上动作自由读,这就使学生带着对阅读的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还原语言的形象,感受语言的情感。在阅读中我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来深刻感悟语言,如“田野献上金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时,让生仅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说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看到什么?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而且学生在读中边读边质疑,解惑再读,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内在的蕴意。21·世纪
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