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读文,理清课文层次,理解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区别课文中事物和联想的不同部分。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5.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安徒生资料及图片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并指导书写。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总结学习方法。
3.熟读课文,理清层次划分段落。初步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苦。
【教学过程
】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导入:大家以前有没有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这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你们知道这篇童话是谁写的吗?(世界著名的丹麦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一生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安徒生因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baike. / doc /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等。他的作品被翻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1875年8月4日病逝。21·cn·jy·com
这篇童话非常感人,请同学们自己先阅读,不明白的地方再一起讨论。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把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第二部分(第9-7自然段):作者通过描写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的一次次幻觉,表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1·c·n·j·y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小女孩在平安夜被冻死了。深刻的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公。
初读文本,交流收获。
1.读准字音:僵(jiānɡ)
熄(xī)蜡(là)烛(zhú)
唉(ài)
区别字形:僵——疆
熄——息
蜡——腊
烛——浊
理解词语:
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的样子。
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2.指导朗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1)①“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没有人理会她的叫卖声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社会人情冷漠,人们没有同情心,心中没有爱。)
②“哟,屋里的圣诞树多漂亮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想吃糖果,想和孩子们一起装饰圣诞树,她也想过那种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 21·世纪
教育网
③“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说明了当时社会中这些贫弱的穷人总是被人遗忘,没有人在意他们,也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疾苦。)
④“食品铺里飘出了烤鹅的香味,小女孩儿饿的肚子咕咕直叫。”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把小女孩孤单的在黑夜中徘徊和富人们在明亮的灯下欢笑作对比,把小女孩儿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和食品铺里飘出来烤鹅香味作对比,突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非常明显。)www-2-1-cnjy-com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个小女孩在圣诞节里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课文写作顺序:
(故事的发展顺序,先写了小女孩买火柴,再写小女孩擦火柴,最后写小女孩冻死在墙角的事。)
3、交流阅读中存在的共同疑点。
为什么在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
过渡:我们都有着同样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1-9自然段,想一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2-1-c-n-j-y
学习1-9自然段
1、围绕“为什么在圣诞节,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交流讨论。
(1)“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
(2)“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
(3)“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
(4)“大拖鞋跑掉了,一只找不到了,另一只又被男孩当足球踢走了。小女孩只好光着脚走路,寒冷的雪将她的小脚冻得又红又肿”。
(5)“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真冷啊,要是点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
指导学生读进去,结合出示的图片边读边想,从丹麦当时时代背景,社会风气,小女孩家境,并联系实际来探讨问题。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做相机点拨并质疑:你们在大年夜里是怎样度过的?来说一说。
小结:西方的圣诞节就相当于我们的大年夜,我们的大年夜是那样的热闹、快活。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是和你们一样的孩子,在圣诞节寒冷的夜里,她孤苦伶仃的在街头流浪。21
cnjy
com
1、引导同学们从当时社会人情,同龄人所处的那个年代,尤其是穷孩子的命运让人可怜。
2、教师范读这一部分课文,要求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指导同学们练习朗读:小组合作分工朗读自然段,指名读文,指名评价朗读。口语中的“谁”在书面语中应读“shuí”。
4、指名范读并要求同学们仔细听。【来源:21cnj
y.co
m】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Jiāng
xī
là
zhú
冻(
) (
)灭 ( )
2.词语填空
又( )又( )
各( )各( )
( )( )直叫
热泪( )( )
摇摇( )( )
金( )( )
3.组词
僵( )
诞( )
蜡( )搂( )烛( )
熄( )
疆( )
挺( )
腊( )楼( )浊( )
息( )
参考答案:
僵
熄
蜡烛
又黑又冷
各形各色
嗡嗡只叫
热泪盈眶
摇摇晃晃
金灿灿
僵硬/边疆
诞生/挺拔
蜡烛/腊月
搂抱/楼房
蜡烛/浑浊
熄灭/休息
第二课时
21cnjy.com
【课时目标】
1.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通过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所产生的幻想,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穷苦孩子的同情,继而珍惜身边的美好生活。
【教学过程】
描述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了课文的第一段,圣诞夜,天冷极了,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她孤零零地在雪地里走着,最后就坐在了墙角里,这样冷的天在雪地里,那该多冷啊!
于是,她擦着火柴来取暖,借着微弱的火柴的光亮,她展开发美妙的幻想。
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1.
现在我们看,前后一共几次擦着了火柴。(五次)
看第二部分又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指点: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总是充满了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我们在学习童话的时候,应该学会区分哪是写实,哪是幻想,现在我们就一层一层地来学,先学第一次擦火柴,哪是写实的,哪是幻想的,自学分层次。
2.
讲读第一层。
指名读第一层。
(1)
通过指导来理解句子。
天冷极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冻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练习读“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什么愿望?
渲染:“她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非常肯定的,可见她冷的程度,因此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处的”要强调。下面接着她想,“她敢从成把的......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她敢吗?“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卖钱的,小女孩是以卖火柴为生的。)
3.讲读第二层:
(1)
她又擦了一根,这次她幻想着什么?请小朋友自学。
(2)
思考:在小女孩的幻想中,那烤鹅的肚子里,为什么要填满苹果和桔子;又为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一直向她走来?(饿得厉害,马上就可以吃)
(3)
最主要的词语是什么?做上记号。“从这一堵又厚又冷的墙”使你联想到什么?
(4)(例话:墙那边一定是富人家,屋里面烧着火炉,暖和和的,他们正围着桌子共进晚餐,桌上是丰盛的菜肴,贫富是多么不同,如同隔着一堵又冷又厚的墙,墙里外两个世界。)
4.讲读第三层:
(1)
当她第三次擦燃火柴时,她感到什么?
释:圣诞树,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过春节,西文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三十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即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感到快活极了。而像小女孩这样穷的人家是不会有这漂亮的圣诞树的,所以她只能是在想象里看到。还不能直接看到,只能是透过玻璃门远远地看着。
(2)课文上先说“她坐在圣诞树下”,后来说她“向画片伸出手”,从“坐着”到“伸出”,这里有哪些动作课文没有写出来,你能想象到吗?在说的过程中,最好能用上“翠绿的”“明晃晃的”“在向她眨眼”。
(3)
想象性片断描述。
(4)
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她想的又是什么呢?(“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
(5)
描述:烛光成了星光,离她太远了,因为她是不可能坐在圣诞树下。悲凉的心境使她从落下的星星想到的是“有一个什么人快死了?——是病死、冻死、或是饿死,充满了忧伤。”
(6)
“因为她那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她的”,如果请你分析这个句子,说说其中表现奶奶爱她的字眼是什么?(唯一、疼她、活着的时候)这一句描写中,从侧面告诉我们几层意思:①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她的人,也就是除了奶奶,没有别的人疼她了。②而这唯一疼她的人又死了,她就更孤苦仃,没有一点爱,不仅在自然环境里,她身体觉得“冷”,没有伶一点温暖,她的生活中,心里也是“冷”的,没有一点温暖。
5.讲读第四层。
(1)描述:现在夜已经深了,天还在下着雪,风是这样的尖冷。小女孩还坐在墙角里,她冷得更厉害了。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她仿佛看到了谁?
(2)在亮光里,她看到了奶奶叫了起来,她看到奶奶为什么叫起来?她对奶奶说什么?
(3)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亲人,所以一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在提示语后面的两句话,哪一句是主要的?“急切地”祈求奶奶把她带走,因为在这儿她再也活不下去了。
现在,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当那么温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现再你的眼前时,你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又是怎样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带走。看图齐读。
6.第五层。
(1)为了把奶奶留住,她赶紧又擦火柴,这回不是一根,而是一整把,这是她最后一次擦火柴了。当这次火柴擦亮,她仿佛觉得怎么样?请你读第三部分。
(2)自学,做记号。
提出疑问;
分层次;(第一层:写小女孩擦着了火柴;
第二层:小女孩在幻想中和奶奶飞走了。)
在小女孩的幻想中,奶奶怎么疼她,把主要的动词画下来;(“抱起来”“搂在怀中”“飞走了”)
(3)再想一想,这一节最主要的句子是哪一句?(“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4)现在请你们抓住这几个动词,看着图想象一下,奶奶见到小孙女会怎么疼她,先怎样,后怎样,小女孩又会对奶奶诉说什么?
看图、想象、描述。
(5)指点:结合朗读指导,尽管安徒生用“没有……没有……也没有……”来表达女孩临前的美好幻想,但她真的能和奶奶飞到那儿去吗?在十九世纪,样的地方,世界上有吗?在人间,穷人和穷有的孩子,活着就是生活中有寒冷、饥饿、痛苦;只有死了,才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因此小女孩飞向那里,实际上是向死亡走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阅读第18自然段,该段和前文哪些地方形成对比,有什么作用?
(和前文小女孩衣服又旧又破形成对比,用人们的欢乐反衬出小女孩的悲惨,突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出处:21教育名师】
2.“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角露着微笑。”
这句话有什么用意?
(反映出小女孩是在幻想的幸福中死去的,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引起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引起读者深思。)【版权所有:21教育】
重难点探究:
1.本文是怎样通过描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的美好幻象突出表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作者在描写小女孩擦燃火柴的美好幻象中,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非常渴望温暖,她在擦燃火柴后就幻想到了大火炉;小女孩特别饥饿,特别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了去世的奶奶。文章正是通过描写幻想的美好,承托出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小女孩儿死的那么惨,为什么课文17段还说她“幸福”呢?
(幸福:一方面是指小女孩在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她看到了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那一刻虽然短暂,但是他确实是幸福的;另一方面是说,小女孩死了就不会再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21
cnjy
com
五、回顾文章,感受文章的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冷、专横,对下层人民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规范书写词语。
ɡuāi
qiǎo
wéi
qún
kù
dōu yìnɡ
bì
chú
chuānɡ
(
)
(
)
(
)(
)(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乖巧——(
)
奇异——(
)
精致——(
)
慈爱——(
)
三、句子练习。
1.在火柴的亮光下,使小女孩看见了烤鹅。(改病句)
2.火柴发出亮光。(扩写句子)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多么
多么
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
!这是一道
的火光!21教育网
2.她俩在
和
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
,没有
,也没有
的地方去了。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
的东西,她曾经多么
,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
中去。
参考答案:
一、乖巧
围裙
裤兜
硬币
橱窗
二、乖巧(顽皮)奇异(平凡)精致(粗糙)慈爱(凶狠)
三、1.去掉“在、下”或者“使”。2.一大把火柴发出耀眼的亮光。
四(1)温暖;
明亮;
蜡烛;
奇异。(2)光明;
快乐;
寒冷;
饥饿;
痛苦。(3)美丽;
幸福;
幸福。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
象
渴
望
现
实
火
炉
温
暖
寒
冷
烤
鹅
食
物
饥
饿
圣诞树
欢
乐
痛
苦
奶
奶
幸
福
孤
苦
(美好)
(冷酷)
【课后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www.21-cn-jy.com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突出课文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时直接把研究主题确定在了课文的最后几段——也就是故事的结局部分,让学生先从课文中找出能点明小女孩最后命运的句子,再引导学生围绕“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一句话质疑,然后教师将其归纳为几个问题: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小女孩的命运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从课文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汇报能说明小女孩是“幸福”或“不幸”的语句,并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在自己的朗读声中品味到小女孩的命运其实是不幸的,她所向往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她的“幸福”只是在幻象中才能得到,从而更加感受到小女孩在现实中的不幸。至此,学生对文章最后一句中两个“幸福”的含义的理解也便迎刃而解了,使教学达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教学目标中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这一点达成度不高,我想,在教学中,如果适时的点拨一下这种写法,应该会更好。课的结尾可以适当有一些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心,激发学生用笔去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愿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