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滨仲夏夜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海滨仲夏夜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7 22:5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海滨仲夏夜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7个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齐读课题,释题.(海滨:地点.仲夏: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七月份.)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夜)2-1-c-n-j-y
3.课文介绍:《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7个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
三、检查自学情况,评价纠正指导
1.读准字音:仲(zhònɡ)霍(huò)穆(mù)瞩(zhǔ) 煞(shà)炙(zhì)岗(ɡǎnɡ)
2.理解词语
肃穆 :严肃而恭敬。
令人瞩目:使人注视。
3.读了课文,你对海滨仲夏夜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能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吗?
(亲切 和谐 温柔 愉快 热爱)
4.再读课文,初探课文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第一组画面(1—3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
第二组画面(4—10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也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
四、研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
(一)研读1—3段。
1、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
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3、学生6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
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教师指导
1.作者主要观察对象:晚霞映照下的大海、天空、灯光。
2.三个比喻句
(1)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作用: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形状,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
(2)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淡,天空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
(3)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对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作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
4、词语分析。
(1)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为什么要用”燃烧”而不用”放射”或”映照” (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
(2)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
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 (用”染”字,便使霞光拟人化,因而十分生动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
5.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
6.再指名朗读.要求: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使大家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规范书写词语。  
gǎng wèi zhì shài qǐ míng xīng jiǎo jié
二、量词填空
一( )画 一( )桅杆 一( )波浪 一( )大道
三、根据课文,把句子补充完整。
1.风呼啸起来, 。
2.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 。
答案
岗位 炙晒 启明星 皎洁
幅 根 阵 条
1.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2.像一簇狂舞着的雄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
3.背诵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仲夏 绯红 肃穆 瞩目 苍穹 炙晒 辉映 徘徊 皎洁
(写完后,同桌相互检查,出错的立即改正。)
?2、指名说说下面的比喻句中,分别用什么来比什么。
(1)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2)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出处:21教育名师】
(3)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师生共同评价纠正:(1)把霞光比作火焰 (2)把它(启明星)比作明灯 (3)把灯光比作珍珠)
二、继续研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
?1、出示自学指导一:请从4—10段再找几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简要分析其作用。小组指派代表发言。
教师评价指导:
(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
2.出示自学指导二
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 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提示:(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 心情怎么样?——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小组讨论并发言
教师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说笑休憩生活美)21*cnjy*com
3.小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
三、积累背诵.
背诵课文1—3段.
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入手,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夜色加浓”.板书:入夜月夜深夜【来源:21cnj*y.co*m】
(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
动态:”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
2.练习背诵这三个自然段。
四、回归全文,拓展升华
1.朗读全文。
2.读了《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请你在中心词”夜”的前面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21教育网
3.总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美,这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希望同学们也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赞美生活吧!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1--3段描绘了哪三幅图景?
① ② ③
文章4--7段中,作者描写由景及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月下的海滩时重点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本文用了大量比喻,试举一例加以赏析。

答案:
一、①晚霞图、②星空图、③灯火图。
二、把眼前的景和人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这样写突出了作者对大海的喜爱,对幸福生活着的人们的热爱之情。2·1·c·n·j·y
三、重点写劳动者休憩、谈笑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良好的祝愿,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赞美。
四、“愉快的笑声,不是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想平静的海面上不断的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把“笑声”比作“波浪”,把无形的笑声形象化了,表现出笑声的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板书设计】
1.海上霞光
(1~3)海滨景色 2.高空明灯
3.海港流光
海滨仲夏夜 (4~10)人们活动
(5~8)沙滩休憩
(6~10)海滩月色
【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作者抓住海滨仲夏夜这一自然环境种变化不定的景物,酣畅淋漓的描绘了一幅幅海滨仲夏夜的优美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的感染。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发言表现,拟出以下几点值得反思的地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设计缺乏指向性、可观察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和层次性。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词”可以改为“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就注重了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如果再加上“并能用所学生词造句或者写一段话”,就具有了层次性。因而我们可以说只有每节课真正落实当下目标,形成学生的长久能力才有可能。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如果在后面加上“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就会起到方法指示作用,从而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觉得学有所法,学有所得。又如:“体会文中比喻句和作用”,如果在后面加上“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同样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方法引领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中,“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如果改为“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这其中就既融入了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同时也贯穿了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21·世纪*教育网
?同课异构?? 海滨仲夏夜??????????????
教学目标
1.了解“霍霍”、“绯红”、“广漠”、“苍穹”等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细腻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
3.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重点难点
分析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
课件:作者简介、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不少描写四季的文章,在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里,我们领略过春天的美丽。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仲夏时节海滨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将被海滨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书课题:海滨仲夏夜
2.解题:海滨(地点);仲夏(季节);夜(具体时间)。
3.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资料)
峻青,男,生于1922年,原名孙俊卿,山东省海阳市人,当代作家,画家,中共党员。历任胶东《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昌维地区武工队小队长,《中原日报》编辑组长,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文学报》主编。上海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炎黄书画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黎明的河边》、《海啸》、《血衣》等小说。21·cn·jy·com
3.课文介绍:
《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 ,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 、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指导自读。
1.多媒体出示生字。(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霍霍 绯红 广漠 苍穹 煞 皎洁
2.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3节):写海滨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节):写“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节):写月下沙滩。
3.播放第一段录音。学生看书并思考:
作者在这一部分中描绘了哪两幅图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提示:这一段按“夕阳落山”、“夜色加浓”的时间顺序推进,以苍穹和大海为背景,抓住海滨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绘了两幅图景:(1)晚霞映照下的大海(2)星星辉映下的灯火(教师边讲边板书)www-2-1-cnjy-com
小结:晚霞映照下的大海,波浪涌起,似燃烧的火焰;天空的星星与城市的灯火互相辉映,就像美术家绘出的图画。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21*cnjy*com
朗读
(1)学生速读第一段。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具体形象中获得美的实感。
(2)学生表达各自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指名学生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语调朗读这一段,使学生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
5.学生默读第二、三段。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去读课文
出示问题:1.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
2.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以上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启发学生分步思考。
(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从田里割麦于归来的人们……
这些英雄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休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6.学生齐读:“我漫步沙滩……”到文章结尾。
7.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
板书:
尽情说笑、休憩
人们:生活美
议论年景、笑声
8.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沙滩上乘凉人们的众多和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版权所有:21教育】
9.学生讨论本文写作特点。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教师总结归纳。
要想把一处景色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如运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方位观察景物等。本文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如把大海的波浪比作“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把启明星比喻成“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等都是。多种方法的运用会使所描写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线字注音。
  绯红( ) 一簇( ) 休憩( ) 徘徊( )
  炙晒( ) 皎洁( ) 广漠( ) 苍穹( )
 二、下面句中所用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
  B.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C.夜色加深,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D.(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三、下面的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并回答比喻的表达作用。
  1.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答:
  2.愉快的笑声,不时的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的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答:
3.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象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答:
参考答案
一、fēi cù qì pái huái zhì jiǎo mò qiónɡ 二、B
三、1.灯光 珍珠 描绘了海面因灯光融入而流光溢彩的美景。形象,富于动态。
  2.笑声 波浪 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3.霞光 火焰 借海浪描绘霞光的色彩和动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海滨仲夏夜》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的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课文共有10段。第1段写在晚霞映照下,大海壮观的景色。第2段写霞光消失后,天空显得高而远,启明星在空中闪烁。第3段写夜色加浓,星星与城市的灯光互相辉映,煞是好看。第4~7段写在优美的夜色中,我漫步沙滩,愉快而兴奋。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在沙滩上尽情欢笑、玩耍,谈论着今年的好收成。第8、9段写月亮上来了,海滩上乘凉的人多极了,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整个海滩。第10段写月亮升得很高了。?从上面的内容不难发现,前三段主要介绍海滨从黄昏到晚上的景色,后几段主要介绍人们在海滨享受美景的欢乐场面。全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海滨仲夏夜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文章所描绘的是一幅幅流动的变化着的画面。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文章描绘了哪几幅画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是怎样融情于景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21cnjy.com
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课文的意境美。www.21-cn-jy.com
正是因为有了前面教学《故乡的“水墨画”》的经验教训,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海滨仲夏夜》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抓特征和变化描写景物的艺术特色;理解课文中大量的比喻句的表达作用。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比喻句的表达表达作用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教学,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