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风筝风筝飞上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1岁左右,年龄结构比较正常,男女生比例均衡。但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本人自从接手任教该班,就半年多的观察和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了一点素材,现逐一分析如下:
一、道德品质
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知错就改。阎新宇、易宏宇、范玮、陈风等同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也有少数个别学生喜欢欺负别人,屡教不改。如丁建波、曹佳航等几位同学,经常有人报告:他们把谁弄哭了,把什么东西弄坏了等。
二、纪律方面
五年级整体纪律较好,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堂上能专心听讲,,上课说话的人较少,,少数学生坐不住,不是站起来,就是趴在桌子上,或用膝盖跪在椅子上,到处转动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学说话。就以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五年级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五年级孩子大部分在11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老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学业成绩
本班学生在四年级时,整体基础较好,特别语文成绩较突出,我所任教的语文、数学学科,成绩还比较平衡,但拔尖的学生不多,几乎没有。本期的三次测验和期中考试没有一个得100分的,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失误。王宇、常广浩、孙志强等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到考试时就是不能得满分。其次,也有五六个基础较差、悟性偏低的学生,如王文强、赵丽敏、王艳静等属于这一行列。另外,也有少数语数成绩不平衡的学生,如陈风、张宏欣、冯久旭等。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以上情况,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身体状况
整体来看,本班学生大部分好动,整天蹦蹦跳跳的,身体素质普遍很好。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抵抗力较差,爱生点小毛病。,经常感冒请假。最瘦弱的是刘春钰。本班学生平时饮食方面比较正常,普遍饭量较大,吃完饭后都能喝一碗汤。只有少数学生比较挑食,,分析以上情况,吴广安同学只是个特例,大部分学生是好的,主要是在饮食和体育锻炼方面需要耐心开导,正面教育,让学生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均衡营养。平时加强锻炼,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五、家庭背景
本班学生家庭背景情况比较单纯,大部分学生均来自农村,父母在外打工或商,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管。此类型的学生,家长过问极少,只是有时一两个电话系。。总之,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比较配合和支持,对孩子的成长也很关心。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细心的去观察和发现,通过掌握的材料再加以分析,以便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谈话,了解,分享
(1)组织学生讨论课本插图《三月三》,并要求学生介绍知道的有关知识。(2)教师小结:风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结合补充介绍风筝的起源、流派及分类等。(3)揭示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活动2【讲授】2.欣赏,观察,思考
(1)教师展示风筝实物、图片,学生欣赏并思考:一只完整的风筝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风筝图案有什么特点?在风筝上可以画哪些题材?(风筝的彩绘可以在蒙面上绘制各种卡通图画、人物绘画等。一种很有创意的绘画是:在蒙面上绘出一个孩子的头部,而长长的尾巴绘成其长长的辫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2)师生共同小结:风筝的图案色彩鲜艳,一般少用蓝色。
活动3【活动】3.示范,尝试,展示
(1)教师示范制作一只风筝,重点提醒以下要点:第一步:用小刀(直尺)找准竹片的重心点(骨架的形状设计在保证左右对称平衡的情况下可多加变化)。(图1)第二步:结要打牢,学习打结方法。(图2)第三步:糊上去的纸要比架子大一圈(3-4厘米)。(图3)第四步:待胶水6成干后可以画图案色彩。(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只风筝,并取好名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只做半成品的图画工作。(3)教师巡回辅导,注意风筝的大小、对称和色彩。(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活动4【练习】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活动5【测试】1.风筝的起源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竞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曹雪芹在《红楼梦》70回中生动地描写了大观园中姐妹们放螃蟹、美人、大鱼、编蝠、凤凰、沙燕等各种风筝的情景。可以说,中国的玩具风筝在这时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唐宋开始,中国风筝向世界流传,先是朝鲜、日本、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传到欧洲和美洲等地。在欧洲产业革命形势的影响下,中国的玩具风筝在那里向着飞行器发展,经过英国的凯利、澳大利亚的哈格瑞夫和德国的李林达尔等人,最后在美国由莱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载人成功飞行的飞机。因此,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活动6【作业】2.几种简单风筝骨架图
(1)蝌蚪风筝。图1所示为蝌蚪风筝的骨架图及拴线图。这种风筝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按图制作均能达到放飞的目的。该风筝所用竹条骨架只有横竖两根,风筝的制作尺寸一般宽在450毫米左右为宜,太大太小均不适宜。(2)王字风筝。王字风筝,由于其骨架形同王字而得名,如图2所示。这种风筝的制作尺寸也不宜过大,宽度在550毫米左右为宜。总共4根竹条组成骨架,骨架竹条尺寸同上边的蝌蚪风筝基本一样,对竹条的制作精度要求不是很严,风筝的飞行稳定同样也是依靠长长的尾巴来平衡的。(3)八卦风筝。八卦风筝是传统的中国风筝,在大江南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一般来讲,八卦风筝适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放飞。放飞的经验表明:风力越大,风筝的放飞角度越大。 八卦风筝得名于风筝的外形,因其为八角而来,因与中国传统的八卦相吻合,故多称为八卦,在绘画上,一般多绘以传统的八卦图形。八卦的骨架由两个正方形的架子组成,一般的正方形骨架大小在500-1000毫米之间。只是两个正方形的。
课件19张PPT。风筝风筝飞上天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三课风筝的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dí)制造的。墨翟花了三年研究了制作的第一个风筝叫“木鹞(yào)”;后来风筝也叫“纸鸢”。(墨翟就是广为人知的古代墨家创始人墨子)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到宋朝的时候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自1992年起,每年在早春三月或是金秋十月都要举办风
筝节,以风筝会友,切磋风筝放飞技艺,已成为奉贤人民的
一个传统节日。已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风筝节和五届国
内风筝邀请赛,英国、美国、法国、澳
大利亚、挪威、荷兰、比利时等二十多
个国家和几十支国内风筝代表队曾同场
竞技,比试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吸引
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摩。 风筝——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风筝的分类潍坊、开封、北京、天津、南通、阳江并称中国六大传统风筝产地 。
1、软翅风筝即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2、硬翅风筝常见的元宝翅任务沙燕风筝即属此类。3、龙型风筝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4、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 。5、桶行形风筝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象宫灯、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属此类。6、自由类风筝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风筝的做法及步骤一、工具及材料:(1)2根竹篾(miè)(约0.6厘米厚,1厘米宽,80厘米长)
(2)风筝面材料(塑料或马拉纸等)
(3)绳子(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
(4)剪刀
(5)木尺
(6)胶条
(7)小锯子
(8)粉笔
(9)木胶步骤一: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见图5-1)。请注意,不要使锯对着自己。 步骤二: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见图5-2)。 步骤三: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见图5-3)。 步骤四: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见图5-4)。 步骤五: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用粉笔画出风筝的外形。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多出的纸边可以盖住绳子。接下来小心地剪出样本。然后把纸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最后把横向木棒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把纸用胶条贴上,把棉绳系在木棒相交处。记住要在比较宽阔的地方放风筝,并避开高压线。 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个简易风筝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