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打包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上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打包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1-07 15:23:24

文档简介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说出具体问题中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
能够整理用表格或者列算式表达条件之间的关系。
能够从条件出发来思考解决问题。
初步培养推理的逻辑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与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辨别条件和问题、学会整理条件、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难点:
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问题:数一数,回答下面问题。
(1)樱桃有( )颗;草莓有( )颗。
(2)列式求樱桃比草莓多多少颗?
(3)列式求樱桃和草莓一共多少颗?
答案: 8 4 8-4=4 8+4=12
问题:通过以前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
答案:条件:题目中已知的信息、数字等 问题:题目需要求的问题
二、探究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
多少个?第五天呢?
问题1:题目中哪些是一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答案: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问题: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呢?
问题2:“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是什么意思?
答案: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
第二天摘得个数加5等于第三天摘的个数。
……
第一天:30个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问题3: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答案: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再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再算第四天摘了多少个;再算
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依次写出每天摘的个数:
第一天30、第二天 35、
第三天40、第三天45、
第四天50。
追问:你能根据填表和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第二天 30 + 5 = 35(个)
第三天 (个)
第四天 (个)
第五天 (个)
答:第三天摘了 个,第五天摘了 个。
答案:
问题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么解决问题?
答案:
(1)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楚要求的问题;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整理条件:可以列式整理计算、也可以列表列出条件找出答案。
三、想想做做:
根据条件提问题
1、列出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么解答。
答案:已知条件:1)4个苹果共重500g;2)一个橙子的重量等于一个苹果的重量加
一个20g的重量。
提出问题:1)1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
2)1个橙子的重量是多少?
3)1个橙子和1个苹果谁的重量重一些?
答案: 先求出1个苹果的重量;在求出1个橙子的重量
500 ÷4=125(g) 125+20=145(g)145-125=40(g)
2、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
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先填表,再解答)
答案:第1次是开始的高度除以2;第2次是第1次的高度除以2……
列式计算:
第1次:16÷ =8(米)
第2次:8÷ =4(米)
第3次:4÷ =2(米)
第4次:2÷ =1(米)
四·、练习1:
1、用地砖铺成一块长方形活动场地,其中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花地砖比
白地砖少70块。花地砖有多少块?
答案:已知条件:1)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2)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
所求问题:花地砖有多少块?
先算白地砖共有多少块、再算花地砖有多少块
15×8=120(块)
120-70=50(块)
答:花地砖有50块。
2、一段路450米,已经修了200米,剩下的计划5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答案:
450-200=250(米)
250÷5=50(米)
答:平均每小时修50米。
五、探究2
读一读下面小朋友说的话,说一说图中的花各有多少朵?
问题:请将图中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答案:
追问:根据下面数量之间的关系,说一说怎么做这道题?
答案:根据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数量球红花的数量。
追问:根据解题步骤,列一列算式吧。
1)先求黄花有多少朵? ;
2)再求红花有多少朵? 。
答:共有红花( )朵
答案:12×2=24(朵)24+7=31(朵) 31
追问:如果红花比黄花少七朵,求红花有多少朵?
1)先求黄花有多少朵? ;
2)再求红花有多少朵? 。
答:共有红花( )朵
答案: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再根据黄花的数量球求红花的数量。
12×2=24(朵)24 7=17(朵) 17
追问: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答案:相同点:
1)前两个条件相同。
2)都是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黄花有多少。
不同点:
1)第三个条件不同,一个比黄花多7个,一个是少7个。
2)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不同。
六、想想做做
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说一说如何解答?
答案: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一说如何解答?
答案:苹果树有多少棵?
先算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再算苹果树有多少棵。
48+36=84(棵)
84-20=64(棵)
答:苹果树有64棵。
3.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1秒,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
谁游的最快?谁游的最慢?
答案:
小华游的最快,小丽游的最慢。
七、练习2
1.小丽每分钟打字100个,小明每分钟比小丽多打50个,小明每分钟比小红少打30个,
谁打字最多?打了多少?
答案:
100+50+30=180(字)
答:小红每分钟打字最多,为180字。
2.学校开设了艺术课外兴趣班,美术班有2个,每个班28人;书法班比美术班多10人。
书法班有多少人?
答案:
2×28=56(人)
56+10=66(人)
答:书法班有66人
八、探究3
下面图片中有哪些物体?
答案:木桩 篱笆 小兔 蘑菇 夹子 手帕
追问: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每两只小兔中间有( )个蘑菇;
答案:1 小兔与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追问: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每两根木桩之间有( )根篱笆;
答案: 1 木桩与篱笆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追问:夹子与手帕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每两个夹子之间有( )个手帕;
答案: 1 夹子与手帕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追问:这些物体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追问: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
小兔的数量比蘑菇多1个 木桩的数量比蘑菇多1个
夹子的数量比手帕多1个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差1
追问:总结这种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 每组的两种物体之间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追问:想一想,回答下面问题?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 )个蘑菇;
20个手帕夹在绳子上,每两个夹子之间有一个手帕,一共要( )个夹子。
答案: 19 21
追问:
答案:
追问:这两种排列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案:
追问:总结下,你发现物体排列有什么特点?
答案: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
追问:回顾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
一组一组的圈一圈,容易发现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关系。
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容易发现规律。
九、想想做做
1、观察找规律,回答下面问题
△○△○△○△○△
1)图中一共有(  )个△,(  )个○;( )比( )数量( )。
2)像这样一共摆1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像这样一共摆10个○,那么
一共要摆( )个△。
答案:5 4 △ ○ 多1 9 11
2、果园里栽了一排杨树共80棵。每两棵杨树之间栽了一棵樟树,樟树有几棵?
答案:
△○△
“每两棵杨树之间栽了一棵樟树”杨树的数量比樟树多1
樟树棵数= 80-1=79(棵)
答:樟树有79棵。
十、练习3
1、想想填填。
1)图中一共有(  )个△;(  )个○;
( )与( )数量( )。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
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
答案:8 8 △ ○ 相等 20 20
2、操场上有10名男同学站成一排玩游戏,这时又来了几名女同学,如果在任何两名相
邻男同学间都插入3名女同学,那么一共可以插入多少名女同学?
答案:
△○○○△
将3个女同学看成一个整体;则男生数目比总体多1;
总体有9个;
女生人数=9×3=27(人)
答:一共可以插入27名女同学。
十一、达标测评
1、小兔帮妈妈拔萝卜,第一天拔了10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拔2个,问小兔第
4天拔了多少个?
答案:
第二天:10+2=12(个)
第三天:12+2=14(个)
第四天:14+2=16(个)
答:小兔第4天拔了16个。
2、小卖部里有雪碧和可乐两种饮料共86瓶,卖出20瓶可乐后,雪碧和可乐的数量一
样多,求原来有雪碧,可乐各多少瓶?
答案:
答案:
86-20=66(瓶)
雪碧:66÷2=33(瓶)
可乐:33+20=53(瓶)
答:原来有雪碧33瓶,可乐53瓶。
3、一条马路长40米,在马路的两边种树,每两棵之间的距离是5米,从头摆到尾,需
要种多少棵树?
答案:
将两棵树之间的间距看成一个物体;
两棵树之间有一个间距,树总数比间距多1。
40÷5=8
8+1=9(棵)
答:需要种9棵树。
十二、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 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
2. 初步了解了怎么整理条件?
3. 初步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步骤。
课后完成教材77页习题第8、9、11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9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校:________
教师:________
从条件入手解决问题
数一数,回答下面问题。
(1)樱桃有( )颗;草莓有( )颗。
(2)列式求樱桃比草莓多多少颗?
(3)列式求樱桃和草莓一共多少颗?
8
4
8 - 4 = 4
8 +4 = 12
课前准备
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
条件:题目中已知的信息、数字等
问题:题目需要求的问题
第一个框里有( )个南瓜;
第二个框里有( )个南瓜;
一共有多少个南瓜?
4
2
条件
问题
课前准备
探究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题目中哪些是一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问题: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第五天呢?
探究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
第二天摘得个数加5等于第三天摘的个数。
……
第一天:30个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探究1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
先算第二天摘了多少个;
再算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再算第四天摘了多少个;
再算第五天摘了多少个。
依次写出每天摘的个数:
第一天30、第二天 35、
第三天40、第三天45、
第四天50。
探究1
你能根据填表和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个
第二天 30 + 5 = 35(个)
第三天 (个)
第四天 (个)
第五天 (个)
答:第三天摘了 个,第五天摘了 个。
35 + 5 = 40
40 + 5 = 45
45 + 5 = 50
40
50
35个
40个
45个
50个
探究1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怎么解决问题?
(1)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楚要求的问题;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整理条件:可以列式整理计算、也可以列表列出
条件找出答案。
探究1
想想做做
20g
1.列出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么解答。
已知条件:1)4个苹果共重500g;2)一个橙子的重量等于一个苹果的重量加一个20g的重量。
5000g
提出问题:1)1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
2)1个橙子的重量是多少?
3)1个橙子和1个苹果谁的重量重一些?
根据条件提问题
想想做做
已知条件:1)4个苹果共重500g;2)一个橙子的重量等于一个苹果的重量加一个20g的重量。
答案:先求出1个苹果的重量;在求出1个橙子的重量
500 4=125(g) 125+20=145(g)
根据条件提问题
1)1个苹果的重量是多少?
2)1个橙子的重量是多少?
3)1个橙子和1个苹果谁的重量重一些?
答:1个苹果的重量是125g
答:1个橙子的重量是145g
145-125=40(g)答:橙子重一些
想想做做
2.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先填表,再解答)
开始下落时 第1次弹起 第2次弹起 第3次弹起 第4次弹起
16米 ( )米 ( )米 ( )米 ( )米
圈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怎么理解这句话
第1次是开始的高度除以2;第2次是第1次的高度除以2……
8
4
2
1
列式计算:
第1次:168(米)
第2次:84(米)
第3次:42(米)
第4次:21(米)
根据条件解决问题
练习1
说说从条件可以怎么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列式计算。
1.用地砖铺成一块长方形活动场地,其中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花地砖有多少块?
已知条件:1)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
2)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
所求问题:花地砖有多少块?
先算白地砖共有多少块
再算花地砖有多少块
15×8=120(块)
120-70=50(块)
答:花地砖有50块。
2、一段路450米,已经修了200米,剩下的计划5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450-200=250(米)
2505=50(米)
答:平均每小时修50米。
练习1
用画线段解决问题
探究2
读一读下面小朋友说的话,说一说图中的花各有多少朵?
探究2
绿花
黄花
红花
请将图中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 )朵
12
12朵
( )朵
7朵
探究2
根据下面数量之间的关系,说一说怎么做这道题?
根据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再根据黄花的数量球红花的数量。
根据解题步骤,列一列算式吧。
1)先求黄花有多少朵? ;
2)再求红花有多少朵? 。
答:共有红花( )朵
1224(朵)
231(朵)
31
探究2
如果红花比黄花少七朵,求红花有多少朵?
1)先求黄花有多少朵? ;
2)再求红花有多少朵? 。
答:共有红花( )朵
1224(朵)
217(朵)
17
绿花12朵 黄花是绿花的两倍 红花比黄花少7多
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再根据黄花的数量球求红花的数量。
探究2
说一说上面两道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绿花12朵 黄花是绿花的两倍 红花比黄花少7多
相同点:
1)前两个条件相同。
2)都是先根据前两个条件求黄花有多少。
不同点:
1)第三个条件不同,一个比黄花多7个,一个是少7个。
2)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不同。
绿花12朵 黄花是绿花的两倍 红花比黄花多7多
想想做做
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篮球
排球
足球
50个
多15个
多20个
1)篮球有多少个?
2)足球有多少个?
50+15=65(个)
65+20=85(个)
想想做做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说一说如何解答?
桃树48棵
梨树36棵
20棵
苹果树
苹果树有多少棵?
先算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再算苹果树有多少棵。
48+36=84(棵)
答:苹果树有64棵。
84-20=64(棵)
想想做做
3.小华、小丽和阳阳参加60米游泳比赛,小华比阳阳多用1秒,小丽比阳阳少用1秒。谁游的最快?谁游的最慢?
小华
1秒
阳阳
小丽
1秒
小华游的最快,小丽游的最慢。
练习2
1.小丽每分钟打字100个,小明每分钟比小丽多打50个,小明每分钟比小红少打30个,谁打字最多?打了多少?
小丽
30个
小明
小红
50个
100个
100+50+30=180(字)
答:小红每分钟打字最多,为180字。
练习2
2.学校开设了艺术课外兴趣班,美术班有2个,每个班28人;书法班比美术班多10人。书法班有多少人?
228=56(人)
56+10=66(人)
答:书法班有66人
美术班
书法班
多10人
2个班每班28人
间隔排列
探究3
下面图片中有哪些物体?
小兔
蘑菇
木桩
篱笆
夹子
手帕
探究3
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小兔与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每两只小兔中间有( )个蘑菇;
1
探究3
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每两根木桩之间有( )根篱笆;
1
探究3
夹子与手帕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夹子与手帕是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每两个夹子之间有( )个手帕;
1
探究3
这些物体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点?
每组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探究3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小兔( )只 木桩( )根 夹子( )个
蘑菇( )个 篱笆( )块 手帕( )块
8
7
13
12
10
9
小兔的数量比蘑菇多1个
木桩的数量比蘑菇多1个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差1
夹子的数量比手帕多1个
探究3
总结这种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每组的两种物体之间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探究3
想一想,回答下面问题?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1个蘑菇,一共有( )个蘑菇;
20个手帕夹在绳子上,每两个夹子之间有一个手帕,一共要( )个夹子。
19
21
探究3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个,
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最少9个
最多10个
探究3
这两种排列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每两个 之间有1个 ; 数量比 多1个;
它们之间是一一间隔排序的。
每1个 后面有1个 ; 数量和 数量相等;
它们之间是一一间隔排序的。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
探究3
总结下,你发现物体排列有什么特点?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一个。
一组一组的圈一圈,容易发现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关系。
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容易发现规律。
探究3
回顾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想想做做
1、观察找规律,回答下面问题
△○△○△○△○△
1)图中一共有(  )个△,(  )个○;
( )比( )数量( )。
2)像这样一共摆1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
像这样一共摆1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
5
4


多1
9
11
想想做做
2、果园里栽了一排杨树共80棵。每两棵杨树之间栽了一棵樟树,樟树有几棵?
△○△
“每两棵杨树之间栽了一棵樟树”杨树的数量比樟树多1
樟树棵数= 80-1=79(棵)
答:樟树有79棵。
1、想想填填。
1)图中一共有(  )个△;(  )个○;
( )与( )数量( )。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
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
8
8


相等
20
20
练习3
练习3
△○○○△
将3个女同学看成一个整体;则男生数目比总体多1;
总体有9个;
女生人数=93=27(人)
答:一共可以插入27名女同学。
2、操场上有10名男同学站成一排玩游戏,这时又来了几名女同学,如果在任何两名相邻男同学间都插入3名女同学,那么一共可以插入多少名女同学?
达标测评
1、小兔帮妈妈拔萝卜,第一天拔了10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拔2个,问小兔第4天拔了多少个?
第二天:10+2=12(个)
第三天:12+2=14(个)
第四天:14+2=16(个)
答:小兔第4天拔了16个。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10 12 14 16
2、小卖部里有雪碧和可乐两种饮料共86瓶,卖出20瓶可乐后,雪碧和可乐的数量一样多,求原来有雪碧,可乐各多少瓶?
86-20=66(瓶)
雪碧:662=33(瓶)
可乐:33+20=53(瓶)
答:原来有雪碧33瓶,可乐53瓶。
达标测评
20瓶
雪碧
可乐
将两棵树之间的间距看成一个物体;
两棵树之间有一个间距,树总数比间距多1。
405=8
8+1=9(棵)
答:需要种9棵树。
3、一条马路长40米,在马路的两边种树,每两棵之间的距离是5米,从头摆到尾,需要种多少棵树?
达标测评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 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
2. 初步了解了怎么整理条件?
3. 初步了解了解决问题的步骤。
体验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77页习题第8、9、11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观察找规律,回答下面问题。
○△○△○△○△
图中一共有( )个○,有( )个△;
如果像这样摆30个○,那么一共要摆( )个△。
2、两个相同物体中间有一个物体,前者总数量比后者总数量( )。
3、买2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子一共花去多少钱?
10元/千克 8元/千克
4、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第一天加工了50个,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加工5个,问第5天王师傅加工了多少个?21教育网
5、超市一天卖出的香蕉的总价是梨的2倍,苹果卖出的总价比香蕉多300元,香蕉卖出了1000元,问梨和苹果一共卖出了多少钱?21cnjy.com
6、学校广播操排列队形,要求每行排列相同,每两个男生之间有2个女生,如果一行有10个男生,问有一行有女生多少个?21·cn·jy·com
7、小明有一些的零花钱,如果全拿来买单价为3元的可乐可以买5瓶,如果全拿来
买单价为5元的薯片,可以买多少袋?
8、小红家果园有苹果,第一天卖出去100千克,以后每一天都比第一天多卖20千克,5天正好卖完,问小红家一共有苹果多少千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妈妈给小明买衣服,裤子花了46块钱,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这一套衣服花去多少钱?
参考答案
答案:4 4 30
答案:多1
答案:
102830.8=23.2(元)
答:一共花去23.2元钱。
答案:
第一天:50个
第二天:50+5=55个
第三天:55+5=60个
第四天:60+5=65个
第五天:65+5=70个
答:第5天王师傅加工了70个。
答案:
苹果:1000+300=1300(元)
梨:10002=500(元)
1300+500=1800(元)
答:梨和苹果一共卖出了1800元钱。
答案:将2个女生看成一个整体
每两个男生之间有一个女生整体,则女生整体 的数量比男生少1
92=18(人)
答:每行有女生18人。
答案:分析条件5瓶可乐3元钱可以算出钱的总数
355=3(袋)
答:可以买3袋。
答案:
第一天:100千克
第二天:100+20=120千克
第三天:120+20=140千克
第四天:140+20=160千克
第五天:160+20=180千克
100+120+140+160+180=700(千克)
答:小红家一共有苹果700千克。
答案:
46+46184(元)
答:这一套衣服花去184元。
打8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