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儿子的创意资料宝袋 毕淑敏 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作者简介10/22/2018资料宝袋 世界宗教博物馆位于中国台湾台北永和市,临近太平洋百货公司,馆内收藏了佛教、台湾民间信仰、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全球各地各式宗教文物展览及其信仰介绍。博物馆总共两层,共有十五个展览区。有关宗教博物馆字词乐园奖 馁 译 碍 奢 糙 瞎 拆 读一读重点点拨拆馁糙 平舌音,注意不能读成“抄”或“造”。 最后一笔是“、”,不能写丢了。与“折”相差一笔,注意区分。注意书写。部首是"饣",右边是"妥"。字词乐园理解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一点儿也没有灰心丧气,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勇气。●不切实际地谈论。●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指物体表面不光滑。预习检查 课文中.母亲与儿子因为什么,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三次争论? 课文解析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讨论:儿子宣称要去国外旅游的时候,母亲怎么看?儿子是怎么说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母亲的怀疑和儿子的坚持?
(2)体会人物思想,再读第1部分。1、事情是怎么开始的?读相关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解析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1)第1次争论,母亲否定儿子想法的依据是什么?儿子是怎么回答的?从母亲“看也不看”和儿子“毫不气馁”中,分析一下他们各自的心态。2.针对儿子参加创意比赛的事情,母子有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课文解析(2)第2次争论的内容是什么?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写儿子创意的段落,品读第12段,想想儿子的创意好在什么地方?你有没有其他的创意?(3)默读第3次争论的部分(13-15段)。
讨论:这次争论的内容是什么?
对母子二人的看法。“遐想”与“瞎想”的区别。课文解析品析句子,感悟情感 虽然母亲轻视儿子的创意,几次反驳儿子的想法,但儿子毫不气馁,坚信自己的创意,而且大胆地把自己的创意说出来。我们可以体会到儿子的创意是优秀的,他能在母亲怀疑的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尤其可贵。句子1—儿子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地底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一种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画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10/22/2018 在大家几乎将这件事情忘记的时候,儿子成功的消息传来了。“大信封”“称他为‘先生’”……虽然没有更多的语言,但一个“竟然”使母亲的惊喜、儿子的愉悦跃然纸上。这个结果当然令人震惊,它是儿子勇敢和创意的回报,它证实了一件事情:孩子的创造力不可低估,更不能轻视。应该鼓励孩子创造,鼓励孩子攀登高峰,鼓励孩子完成看起来困难的事情!课文解析品析句子,感悟情感句子2—很长时间过去了,就在我们几乎将这事淡忘的时候,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我们拆开信封,里面竟然是一张请柬,上面说儿子得了创意银奖,并且邀请他到海外参加颁奖仪式。10/22/2018课文解析课文知识积累近义词:
郑重—慎重
遐想—想象
邀请—聘请
异想天开—奇思妙想
置之不理—不予理睬反义词:
独特一普通
攀升—下降
勇敢—胆小
自豪—自卑
毫不气馁—垂头丧气结构梳理?文章共有20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
儿子告诉母亲“我准备到国外旅游”的想法,但他的想法被母亲视为异想天开。
第二部分(第4-19段)
在母亲的轻视和怀疑面前,儿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形成了具体而优秀的创意。
第三部分(第20段)
在大家几乎淡忘这件事情的时候,儿子成功的消息 传来了。
主题概括 本文记叙了儿子在“我”的否定和不信任下勇于挑战、敢于创造、毫不气馁,最终获得令人惊喜的创意银奖。告诉我们“孩子的创造力不可低估,更不能轻视,而应该给予鼓励”。写法点拨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叙述,语言朴实、情感细腻,在表达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部分篇幅由母子对话构成。
拓展提升 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吧?心灵感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有尝试,就不知道结果,大胆尝试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努力坚持,相信你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随堂练习问题1:儿子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来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问题2:课文倒数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儿子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列出两点,并作简要分析。 (1)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敢于靠自己的力量去日本。
(3)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4)敢于想别人没想过的事情。 示例:(1)自信,不满足于自己得银牌,
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应该得金牌。
(2)天真,把不得金牌的原因归结为自己
年龄小,确实是孩子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