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第8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C.没有影响东欧局势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2.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其本质变化是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文化观念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民族构成的变化
3.1989年德国民众推倒柏林墙,1990年10月德国重新获得统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国际背景是
A.两极对峙局面已经开始
B.多极化局面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东欧剧变
4.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联合起来,建立了“独联体”。这一现象意味着
A.俄罗斯等11国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
B.同美国长期对峙的苏联已经解体
C.俄罗斯成为东欧中亚地区的霸主
D.东欧各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5.某位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权利法案》颁布时
B.华约建立之后
C.十月革命成功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后
6.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
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
C.美国企图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D.当今世界屈从于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7.“冷战”结束后,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长期以来存在着民族、宗教、种族、领土等深层矛盾
B.美国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制造紧张气氛
C.华约解体后北约国家妄图取代联合国的地位
D.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日益减弱
8.2011年3月法国等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7月22日在挪威发生爆炸案和枪击事件。材料反映出当今世界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恐怖主义主导国际关系
D.多极化的趋势停滞
9.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10.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下列选项中,属于当时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的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中国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1.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它反映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才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2.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作家吉迪恩 拉赫曼指出: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这一论断反映出
A.多极化发展削弱了美国霸权地位
B.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
C.美国军事大国优势已经逐步丧失
D.金融危机强化了世界各国的合作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理解。指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的经验教训。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据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注: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指出当时美国对其采取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指出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人教版·必修1
第8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选B项,不选D项。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局势发生动荡,不选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难度】一般
2.
【答案】A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社会动荡指东欧剧变,东欧剧变最大的变化是社会制度的变化,故选A项。文化观念、国家名称和民族构成的变化都不是“东欧剧变”正确含义,不选BCD三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
【难度】一般
3.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德国统一是在东欧剧变的背景下发生的,选D项。德国的统一表明两极格局正在解体,不选A项。多极化局面还没有形成,不选B项。不结盟运动与德国统一无关,不选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东剧变
【难度】较易
4.
【答案】B
【解析】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联合起来,建立了“独联体”,标志着苏联解体,选B项。俄罗斯等11国加强了政治经济联系是表面现象,不属于实质,不选A项。材料只是叙述了“独联体”的成立,没有体现俄罗斯是否是东欧中亚地区的霸主,不选C项。材料只涉及了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没有涉及东欧的其他国家,不选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苏联解体
【难度】一般
5.
【答案】D
【解析】结合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史实分析,“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逐渐减弱”应是指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全球范围的意识形态对抗逐渐减弱,选D项。《权利法案》是英国制定的限制王权的文件,不能对世界意识形态斗争产生大的影响,不选A项。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会减弱,不选B项。十月革命成功,在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国家对苏俄持敌视态度,意识形态的斗争加剧,不选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难度】一般
6.
【答案】C
【解析】“苏联的崩溃”反映了两极格局的结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反映了美国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选C项。材料反映了苏联的崩溃给了美国一个机会,没有涉及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选A项。材料没有“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的信息,不选B项。当今世界并没有形成单极世界,不选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单极世界
【难度】较易
7.
【答案】A
【解析】“冷战”结束后,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掩盖的民族、宗教、种族、领土等深层矛盾显露出来,是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选A项。美国的插手和联合国的作用都是此类冲突的外部原因,不是根本原因,不选BD两项。北约国家妄图取代联合国的地位的说法错误,不选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难度】较易
8.
【答案】A
【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材料中的事件表明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选A项。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不符合当今世界形势,不选B项。恐怖主义没有主导国家关系,不选C项。多极化在不断的发展,没有停滞,不选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后的世界形势
【难度】一般
9.
【答案】B
【解析】欧盟的建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选B项。欧盟的建立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不是区域统一,不选A项。欧盟的建立,对美国建单极世界形成挑战,不选C项。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不是欧俄均衡的世界,不选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欧盟
【难度】一般
10.
【答案】C
【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选C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冷战”背景下实施的,都发生在两极格局结束之前,不选ABD三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难度】一般
11.
【答案】D
【解析】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多个力量中心崛起,推动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发展,材料正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的反映,选D项。当今世界不是五极世界,不选A项。现在还没有形成多极化格局,不选B项。多极化趋势在两极对峙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不选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难度】一般
12.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可以看出美国解决世界问题的方式从使用蛮力变为劝说,体现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被削弱,故选A项。世界多极力量共同反抗美国强权与史实不符,不选B项。美国还没有丧失军事大国地位,不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金融危机,不选D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难度】一般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
【答案】(1)特点: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2)理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挫折,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健康成长。经验教训:应该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盲目照搬外国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解析】(1)应紧紧抓住“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这一提示性语句,结合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来组织答案。
(2)第一问理解要全面的分析,从对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挫折和提供的经验教训两方面回答。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的经验教训,主要从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走的建设道路来回答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难度】一般
14.
(1)国家:苏联。政策:“冷战”政策。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原因:欧共体的发展;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3)特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影响:造成国际局势的局部动荡。
(4)因素: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国际格局的变化。
【解析】(1)第一问“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中“免于威胁”“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的关键信息和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加剧的史实回答。第二问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和二战后美国的政策回答。
(2)对外政策特征根据材料二关键词语“谈判”来回答。产生的原因,要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演讲的时间“1971年”,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局势这一角度回答。
(3)特征:根据材料三中关键词语“单极世界”回答。影响:根据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回答。
(4)材料一反映了“冷战”的开始,材料二尼克松讲话是时间是1971年、材料三叶利钦说这段话的时间是1998年。根据每段材料的时代背景分析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影响的因素。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冷战”、多极化趋势加强
【难度】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