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答案符合题意)
甲、乙两图分别示意世界著名的三角洲。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三角洲位于乙三角洲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甲、乙两图比例尺相比(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
【答案】
1.A
2.B
【考点定位】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在经纬网中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图幅相同,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在寒冷的冬夜,裸露而松散的土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生长出千姿百态的地冰花(也称为“霜柱”),有时连成一片,宛似白菊盛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地冰花与霜的形成不同,原因是( )
A.水汽来源不同
B.风力大小不同
C.温度高低不同
D.阴晴状况不同
4.地冰花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
A.大风降温
B.晴朗温暖
C.晴朗无风
D.阴天下雪
【答案】
3.A
4.C
【考点定位】该题主要考查天气与天气现象。
【名师点睛】该题以“地冰花”为背景对天气现象的形成进行考查。夜晚地表温度降低至0℃时,从松散的土层中蒸发出来的水汽即开始在地表凝结,形成地冰花,其形成对应的天气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而霜的形成是晴朗的夜晚,因地表温度的降低,使大气中的水汽在地表凝结而形成的。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大气降水
④地下径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5.B
6.B
【考点定位】考查水循环的动力和环节。
【知识扩展】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水循环的四个基本环节(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输送)中,人类活动主要对径流输送施加影响,进而改变下垫面的特点。
①调节径流,加大了蒸发量和降水量。水利措施中修筑水库、堤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农林措施中,“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入渗,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②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入海年径流量,但对海洋来说,从总量上变化不大,相对海洋给大陆的水汽输送量影响是比较小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③围湖造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同时严重破坏了水产资源,使产量大幅度下降。
④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是有利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
下图是空间上气温为3
℃的某等温面上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从热力环流原理看图示近地面( )
A.①为海洋,④为陆地
B.①为谷地,④为山地
C.①为郊区,④为城区
D.①为陆地,④为海洋
8.若图示近地面地势低平,气温都为21.5
℃,则飞机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飞行飞行员感觉最颠簸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7.C
8.A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城市热岛和气温垂直递减率。
【知识拓展】对流层和平流层对飞机飞行的影响。
飞机并非只能在平流层中飞行,而是在平流层中飞行会更加安全。
离地面最近的一层大气被称为对流层。因为这层大气所蕴含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日常生活中山上的温度比山底要低,也就是这个道理。
对流层中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较高,气体受热容易膨胀上升,高空中温度较低,气体遇冷容易收缩下称,于是便产生了循环往复的空气对流运动(此即对流层名称的来历)。地面附近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变低,其中所含水蒸气遇冷凝结,便容易成云致雨。
因此,对流层中既充满了气流运动,又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状况,所以并不是一个非常适合飞行的气流层。
相反,位于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其中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因此,离地面越远,也就是越靠近太阳的空气,温度越高。也就是说,在平流层中,温度的变化恰好与对流层相反:高度越高,温度也越高。较高温度的气体较轻,在上面;温度较低的气体较重,在下面。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在平流层中,很少出现空气上下对流的状况,气流主要是水平运动,这也就是平流层名称的来历。
正因为在平流层中,空气对流运动很少,而且越往上温度越高,所以不会出现上升气流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的现象,因而,平流层中总是晴朗少云,能见度非常高。加之极少上下运动的气流,飞机在其中飞行不易出现颠簸。所以,现代航班总是在起飞后不断爬高,直至穿过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后,才开始水平飞行。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10.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答案】
9.C
10.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中国人文地理、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名师点睛】该题以中国某地传统民居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为海南岛;该传统居民建筑,中空,建筑材料以竹为主起到的防潮,防虫鼠的作用。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下图为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示意图,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河流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该河流位于( )
A.东半球
B.南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
12.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
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B.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13.图中河道水流速度最快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1.B
12.D
13.A
【考点定位】该地转偏向力、河流特征以及河流外力作用与地貌。
【名师点睛】该题以河流剖面为材料对地转偏向力和河流特征以及河流外力作用与地貌等相关知识进行考查。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受到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河漫滩的形成,必要要有平坦的地形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根据图示信息和选项得出答案即可;河流对河岸的侵蚀,主要表现在河流的凹岸和北半球的右岸及南半球的左岸。该题中考察了在侵蚀岸同侧,水面和水底的侵蚀状况,由于水面流速慢,导致河床底部水流向上涌动,加剧了侵蚀岸水面的侵蚀状况,因此侵蚀岸水面侵蚀较水底严重。
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4.甲板块不可能位于:(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15.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不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一致
【答案】
14.B
15.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名师点睛】地球面貌与板块移动
1.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
示意图
2.板块构造理论
内容
理论要点
①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图示
解释与运用
板块张裂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处于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
①大陆与大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如亚洲东部岛弧、北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消亡边界;②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处于消亡边界
读“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6.苹果特殊产地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地形
C.技术
D.劳动力
17.黄土高原与山东半岛苹果产区都位于“主要产地”,是我国苹果的主要产区,二者相比,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具有的优势是( )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②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③土壤肥沃,土质疏松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下列地区最适宜建苹果果汁厂的是( )
A.黑龙江
B.上海
C.山东
D.海南岛
【答案】
16.B
17.D
18.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苹果生产的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
“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考查苹果生产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比中国黄土高原与山东半岛两大苹果主产区的生产环境的差异,苹果汁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应该布局在苹果的主产地。本题难度中等,学生需全面掌握农业生产的不同影响因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读某城市工业布局和规模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图中城市环境问题最突出的阶段可能为( )
A.Ⅱ
B.Ⅲ
C.Ⅳ
D.Ⅴ
20.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大城市的工业布局符合图示阶段中的( )
A.Ⅱ
B.Ⅲ
C.Ⅳ
D.Ⅴ
【答案】
19.B
20.C
【考点定位】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较小,意在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由图中可以获取,城市中心工业规模在不断缩小,而郊区工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工业区从市中心移到郊外,这是为了减轻市区环境压力。
读“某类工业净收入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21.该类工业最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机械制造工业
C.食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22.造成该类工业在市中心净收入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租高
B.市场狭小
C.运输不便
D.原料成本高
【答案】
21.C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21.该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选择。从图中可以看出,净收入为正值说明盈利,净收入为负值,说明为亏损。该类工业分布在市区才有净收入,且市中心外围(住宅区附近)净收入最大,说明此类工业要临近市场,且污染小,四个选项中只有食品加工业符合此条件。答案选C项。
22.市中心是商业区,地租高,在此建厂会导致总成本过高,净收入低,A项正确。城市内市场广阔、交通便利,B、C选项错。距离市中心远近对原料成本的影响较小,D选项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影响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影响产业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图中显示距市中心I—J范围内净收入最大,经济效益也就最好。从图中可看出,离市中心太近和太远净收入都较低,主要是由于距市中心越近,则地租越高,必然影响净收入;同时离市中心太远,由于交通不便和离市场距离较远而运费增加,也会使净收入降低。
下表为我国某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表示人口减少,“+”表示人口增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户籍人口:在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即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均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既包括有户籍且实际在住的,也包括无户籍但实际在住的。另注:人口自然增长率按户籍人口计算)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
增减幅度
全省常住人口(万人)
5986.0
5950.1
-35.9
全省户籍人口(万人)
6245.3
6862.0
+616.7
23.
该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
C.人口的流动速度加快
D.老龄化进程加快
24.由表中数据判断,目前该省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25.目前该省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 )
A.性别比失调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素质下降
D.城乡人口融合
【答案】
23.C
24.D
25.B
【考点定位】人口问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
小题,合计50
分)
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的最南端的陆地,坐落在岛屿南端的乌斯怀亚,被誉为“世界尽头的港口城市”,
人口约6万。乌斯怀亚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山坡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交相辉映,它是阿根廷南部的一座美丽城市。火地岛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右图为该地区域图。
材料二:火地岛的气候资料
(1)试分析德雷克海峡狂涛巨浪的原因。(4分)
(2)选择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并解释原因。(4分)
(3)假若你是阿根廷内地的人,你是否愿意迁往乌斯怀亚?并说明你的理由(4分)
【答案】
⑴位于长年盛行西风带,且基本是海洋区域,对风和西风漂流的阻挡削弱作用较小;受北部南美大陆和南部南极半岛的阻挡作用,海峡狭管效应明显,进一步加大了风浪。(4分)
⑵
夏季。原因: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气压梯度力小,西风强度较小,海上风浪变小。(4分)
(3)【意愿与理由不符,不给分】
不愿意;理由:纬度较高,气温低(或气候寒冷);远离大陆,与内地联系不便;距离南极洲较近,受南极臭氧空洞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强,不利身体健康。(4分,两条即可)
愿意;乌斯怀亚城市美丽,自然环境好;旅游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增长见识和学习机会。(4分,两条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
【名师点睛】该题以南美洲的南部为背景区域对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人口迁移的原因等知识进行考查。所处风带、下垫面摩擦力大小解释西风漂流带来狂风巨浪的原因;结合图示德雷克海峡相对位置,运用狭管效应理论解释其风浪更大的原因。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是风浪稍小的季节。风速的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从四季气温空间分布特点找出气压梯度力较小的季节。第(1)题,从所处风带、下垫面摩擦力大小解释西风漂流带来狂风巨浪的原因;结合图示德雷克海峡相对位置,运用狭管效应理论解释其风浪更大的原因。第(2)题,穿越德雷克海峡相对合适的季节是风浪稍小的季节。风速的大小主要受气压梯度力影响,从四季气温空间分布特点找出气压梯度力较小的季节。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回答,愿意就从利于人口迁移的原因来分析,不愿意就从不利因素来分析。
(知识拓展)德雷克海峡以其狂涛巨浪闻名于世--由于太平洋、大西洋在这里交汇,加之处于南半球高纬度,因此,风暴成为德雷克海峡的主宰.海峡内似乎聚集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所有飓风狂浪,一年365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即便是万吨巨轮,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也被震颤得像一片树叶.这片终年狂风怒号的海峡,历史上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于是,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
27.(10分)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成立,下辖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扼太平洋至印度洋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沙群岛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是全国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_____(大、小)的地方。(2分)
(2)永兴岛淡水资源缺乏,其原因是什么?(2分)请列出该岛获取淡水资源的两种可能方式。(2分)
(3)新加坡炼油工业布局特点有什么特点?请分析新加坡发展炼油工业的优势条件。(4分)
【答案】
(1)热带季风气候
小(2分)
(2)珊瑚岛面积小;海拔低,难以集水;岛上无河流、湖泊。(答对两点即可,2分)收集雨水;海水淡化;从岛外输入淡水。(答对两点即可,2分)
(3)分布在南部岛屿(或马六甲海峡沿岸),与主要居住区分隔。(2分)岛国且扼马六甲海峡咽喉,海运便利,方便原料进口与产品出口;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先进。(2分)
【考点定位】南海气候、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新加坡工业布局及区位因素。
【名师点睛】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不一定丰富,降水少的地区不一
定缺水
一般来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对一些小的岛屿来说就不一定了,如香港岛年降水量超过1600mm,但是淡水资源不足,需从大陆调水,这是由于香港岛面积小,没有大的河流和湖泊蓄积淡水,降下来的雨水大部分流入海洋,因而淡水资源不足。水资源的丰歉程度由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比如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但因国土面积狭小,径流量少,所以其水资源并不丰富。所谓的地区缺水一是指该地区提供的可用水资源量少,二是该地区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即供需矛盾越突出,缺水程度越重。
28.
(11分)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各题
(1)说明该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简述该城市工业向开发区集聚的主要目的。(3分)
(3)2014年开发商在甲处建商品房,房价较高但销售良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旺销理由。(3分)
【答案】
(1)由水稻种植业转为混合农业(或城郊农业)
(2分)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多,市场需求量变化;交通的不断完善;国家政策支持;科学技术进步(冷藏保鲜技术)(3分)
(答出三项即可得3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2)共用基础设施;共享公共服务;集中处理污染物;利于生产协作;
改善城市环境(答出三项即可得3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自然环境好
地势平坦、采光好、倚山傍水;交通便利;远离工业区(3分)
(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据图可知:甲处位于郊区,处在河流上游,靠近山地,自然环境好;有高速公路连接市区,交通便利;离工业区较近等。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工业集聚的作用;城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原则等。
29.(17分)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红枣大体分为两大产区,一是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等),二是中东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有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的红枣种植面积已达到2900万亩,在盛果期全国13亿的总人口每人每年要平均分吃到35公斤的红枣,约占人均主食用量的七分之一。新疆红枣的种植面积600万亩,产量是17万吨,主要以干枣销售为主,预计今年产量能增加40%,约24万吨。但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红枣加工的企业却只有20多家,加工能力顶多在10%至20%之间,在2015年出现了严重的红枣滞销现象。
材料二:图左为新疆某地枣树下银灰色薄膜覆盖图;右图为该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1)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思考枣树底下用银灰色薄膜进行树盘覆盖的作用。(3分)
(2)结合材料试分析新疆红枣2015年出现大规模滞销的原因。(8分)
(3)分析新疆销往国内外的红枣以干枣为主的原因。(6分)
【答案】
(1)保温、增加地温、保湿、压杂草、保肥、防旱抑盐、增加昼夜温差、增加树冠内堂的光照强度(任意答3点得3分)
(2)①:种植的盲目性,种植面积过大,产量过大②远离市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③产品加工能力不足。④红枣人均消耗量有限,红枣市场过饱和⑤受到中东部红枣的价格的冲击和影响⑥政府引导不够,农民对市场信息通达度较差(任意答4点得8分)
(3)①鲜枣不易保存,不适合长距离运输;②本地市场狭小,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③干枣附加值高,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自然晾干制作成本低。(任意答3点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查农业技术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新疆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易干旱;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较低,地面降温快,蒸发旺盛,土体矿物盐分高,容易返盐,形成土壤盐碱化。因此银灰色地面覆盖可以在高温干旱季节可以遮挡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肥力,抑制盐碱化,达到抗旱保墒的作用,同时盖反光膜可明显提高树冠内膛反射光强度,增加植被的光合作用,提高红枣的品质。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南海海域及周边国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