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学业分层测评)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一(课件+学业分层测评)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10 10:51:52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被英国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主要是因为(  )
玛丽和威廉加冕共同统治英国
A.政变主要是资产阶级与地主贵族之间的一场妥协
B.政变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
C.政变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政变结束了查理二世的统治
【解析】 “光荣革命”这一历史事件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势力妥协的产物,它使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稳定了下来,而且政变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
【答案】 B
2.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17世纪末”。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从诸多方面对王权进行了限制,使其逐步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被套上“紧箍咒”意指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利法案》的颁布就是起到了此作用。
【答案】 B
3.有的史学家认为,“英国议会胜利后建立的政体,是英国对欧洲、世界最大的政治贡献”。材料中的“政体”是指(  )
A.民主共和政体 B.开明君主制政体
C.三权分立政体 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英国议会掌权后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 D
4.英国人普遍认为沃尔波尔是一个大恶棍,但是,他却成了内阁大臣,还常常主持内阁会议。这一历史现象最能说明英国政治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十分腐败
B.实际上是国王指定他作枢密大臣
C.国王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成为惯例
D.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解析】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对议会负责。
【答案】 D
5.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由此可见,国王在英国(  ) 【导学号:72710071】
A.无所事事 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 D.领导内阁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她什么都不做”和女王在位的时间“1837—1901年”,此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答案】 B
6.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君主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解析】 “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体现的是责任制内阁,责任制内阁既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体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答案】 C
[能力提升]
7.“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导学号:72710072】
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
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
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
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
【解析】 “必然导致”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依然拥有行政权,在责任制内阁形成后才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B项正确;材料中表述是“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并非首相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在法律上宣布国家主权属于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王权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8.“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首相
【解析】 国王是世袭的,不符合材料中的“任命”,故A项错误;议会是立法机构,不符合材料中的“是一个行政体”,故B项错误;内阁是由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提名组建而成,它起源于国王召集的秘密会议,后成为法定组织,故C项正确;首相是由国王形式任命,不是由立法机构任命,但是对其负责,而且它的起源不属于派生物,故D项错误。
【答案】 C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两篇《政府论》中作了最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说明建立一种民主的政治制度早已成为许多英国人沉思良久的设想,而这种时间上的巧合恰恰反映了英格兰全民族统一价值取向的形成。
材料三 君主立宪制从确立到完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君主的权力不断衰落,议会的权力不断上升,产生于议会的责任制政府也逐步确立起来,“光荣革命”为不断的变革打开了通道,这是英国最终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最主要的因素。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表现。这些创新有什么作用?
(3)综合上述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第(1)问结合英国“光荣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其原因。第(2)问联系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以及1832年议会改革等内容概括其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用。第(3)问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启示。
【答案】 (1)方向: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原因:议会在英国有较长历史,且掌握一定的权力;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选择了“不流血的”政变——“光荣革命”,并取得成功;与英国人长期的设想和全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相符合。
(2)表现: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作用: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树立了榜样;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政治制度的确立应符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才有活力。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1783年的《邦联条例》规定:每个州或每个前殖民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各州之间仅仅通过一种“友好同盟”关系来处理国家问题。这表明(  )
A.美国脱离英国独立
B.美国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C.美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D.美国形成了封建割据局面
【解析】 题干论述的是美国各州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B项错误;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发展而来的,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D项错误。
【答案】 C
2.(2015·贵州学业水平测试)《美国史纲》写道:“它是论述政府规则的理论文件,它在过去140年中经历巨大变化。即使到了1927年,它仍然还像(当初)那样充满了活力。”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宪法 D.《联邦条例》
【解析】 由题干可知,“文件”到1927年时已走过140年,故它应诞生于1787年,故选C项。
【答案】 C
3.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  )
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起到了防止专制独裁和暴政的作用。
【答案】 C
4.下列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的是(  )
A.确立了三权分立政府机构
B.明确了政府权力
C.废除了奴隶制,实现了人民民主权利
D.规定政府权力,限制了独裁
【解析】 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这是其明显的局限性,而废除奴隶制是在林肯执政时期,故选C项。
【答案】 C
5.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民主政体形式由本国国情决定。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 【导学号:72710075】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制内阁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1787年宪法之前,美国实行邦联制,造成了中央无权的松散状态。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因此①正确;1787年宪法没有规定人民的民主权利,排除②;美国实行总统制,不是责任制内阁,排除③;宪法的颁布协调了三对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正确。
【答案】 A
[能力提升]
6.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针对选民资格的各种限制时说:“你们要求一个人有值60美元的财产,不然他就不能投票。如果一个人有一头值60美元的公驴,今天这个人是一个选民,而明天这公驴死了,他便根本不能投票了。请问,究竟谁是选民?是这个人还是那头公驴?”他讥讽和嘲笑的是(  ) 【导学号:72710076】
A.选民居住年限限制 B.选民纳税额限制
C.选民财产资格限制 D.选民文化程度限制
【解析】 由材料可以看出,潘恩反对将选举资格和财产挂钩,主张取消财产资格限制,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答案】 C
7.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美国代议制优于英国代议制
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民选的,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
D.美国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而英国不是
【解析】 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资产阶级通过控制议会立法权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余各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使自己拥有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不仅在法律面前平等,而且在机会面前平等,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追求幸福的权利。……当英国统治者将本土不征收的税收强加给殖民地时,美国人民对此就越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革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制度,而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
——茅琦《历史的边际与坐标》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制宪会议取得制宪的任务,不是基于人民的创意或同意……而是由于会议中代表自己的决定。参加会议的各州代表的产生,不是出于人民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定出来的新宪法也未交人民表决。
——《高中历史教学用书》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是什么?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用史实说明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人类对理想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
(3)有人据此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意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由“不仅仅是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看出,“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指美国独立后依据1787年宪法建立起的代议制政体。第(2)问联系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回答。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或局限性加以阐述。
【答案】 (1)“新的社会文化制度”:总统制共和制。依据:1787年宪法。
(2)美国宪法规定,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同时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3)答案1:同意。理由:立法程序脱离民意,导致出现忽视甚至损害人民权利的结果。如没有提及人民的基本权利,仍允许黑人奴隶制的存在。
答案2:不同意。理由: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如确立联邦原则,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经济发展;确立民主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共和政体,防止了独裁和暴政。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
1.“她”跌跌撞撞,蹒跚而来,但却取得了胜利,并走进了近代欧洲大陆代议制民主的行列,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这里的“她”所属的国籍应是(  ) 【导学号:72710079】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 法国共和派历经曲折,最终战胜封建势力,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最符合命题中“她”的特征。英国不是欧洲大陆国家,美国是美洲国家,排除B、D两项;德国政治近代化由封建统治者主导完成,不存在复辟问题,排除C项。
【答案】 A
2.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B.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C.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D.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故B项说法错误。法国总统并不具有完全行政权,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统制而是半总统制,A、C、D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
【答案】 B
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
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实行代议制民主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解析】 从“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可以看出,法国内阁在一定程度上与总统分权,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向议会负责,故选D项。
【答案】 D
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解析】 A项表述错误,总统能制约议会而不是控制议会;总统与议会分权制衡,并不能说明权力的大小;总统握有行政大权,其权力并不受议会限制,只是与其互相制约。
【答案】 D
5.(2016·南宁高一检测)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所说的“方式”和“进步事业”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统一
B.王朝战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C.议会选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D.王朝战争、国家统一
【解析】 德意志的统一是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而实现的,故选D项。
【答案】 D
6.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说法不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导学号:72710080】
A.帝国议会行使行政监督权
B.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皇帝有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
D.皇帝有权统帅全国的武装力量
【解析】 帝国议会的权力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所以它无法行使行政监督权。
【答案】 A
[能力提升]
7.(2015·江苏高考)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解析】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依据“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可知D项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
【答案】 D
8.威廉一世皇帝被称为“骑士皇帝”,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地位高于政治家。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A.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已走上现代资本主义道路
D.将军享有最高政治权利
【解析】 皇帝被称为“骑士皇帝”,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说明材料想表达的是议员软弱而皇帝权重,这说明其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事大于政治说则明具有军国主义色彩,故选A项。
【答案】 A
9.英法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都经历了曲折反复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线图
材料二 法国媒体每当提到总统的时候,从来不用“法国总统”这个称号,更不会说“我国总统”或“国家总统”,而总是不厌其烦地说“共和国总统”(President de la République)。每次共和国总统对国民发表正式讲话,在结尾的时候必定要喊两句口号,一句是“法兰西万岁”(Vive la France),另外一句就是“共和国万岁”(Vive la République),把共和国政体与法兰西民族等量齐观。法国人珍惜共和国的观念,是因为走向共和的历程艰难。
(1)英法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英法两国的政体形式分别是什么?有人说法国政治制度优于英国,请你谈谈看法。
(3)你从英法确立代议制的艰难历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法代议制的不同。侧重点在于对两国政治制度的评价及确立过程的认识。注意判断政治制度优劣的主要依据是看其是否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1)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形式: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了共和制。看法:不同意该观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但从当时的情况看,有利于国内政局的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法国确立共和制后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内政局来看不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③因此,要从国情的差异认识两国的政体差异,孰优孰劣关键应以生产力为标准。
(3)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说明了历史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新的制度必然能取代旧制度。资产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需要将其斗争成果制度化和法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