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导学号:78720087】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C.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D.股票投机过度
【解析】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购买力,分期付款、超前消费、股票投机过度属于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2.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78720088】
A.经济危机从金融领域首发
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
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
【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是从股市开始的,接着引发了全面的经济危机,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经济下滑、失业人数猛增等。
【答案】 C
3.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现象突出反映了( )
【导学号:78720089】
A.人们对社会制度丧失信心
B.人民对生活水平低下不满
C.工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
D.美国人民期待救星的出现
【解析】 B、C两项属于经济领域和生活领域,与题干中“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等口号的含义不符;D项与题干材料中“示威者”等提示词不符。
【答案】 A
4.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2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这个比喻主要说明这场危机( )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
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
C.将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
【解析】 把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显然说明危机的破坏性极大。
【答案】 D
5.1932年,美国总统胡佛为缓解经济危机,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但是,在宾夕法尼亚,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这反映出当时胡佛政府(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不够
B.通过以工代赈解决了失业问题
C.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题干信息体现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但“受救济者每天得到的救济金只有三分钱”说明其干预程度不够,故A项正确;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故B项错误;题干中胡佛虽然采取了一定的国家干预措施,但其并没有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故D项错误。
【答案】 A
[能力提升]
6.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
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解析】 “1932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说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混乱,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和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7.《全球文明史》记述:“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
A.“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解析】 “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是新问题,故A项错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合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并不涉及殖民体系内部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8720090】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胡佛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状况的认识。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解析】 第(1)问,反映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性。第(2)问,从“胡佛村”看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建议即可。
【答案】 (1)反映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原因:①经济危机的打击。②胡佛政府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③人们对胡佛政府不满。
(3)认识:当时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合适的措施: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等。
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图所展示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首先实施的是( )
【解析】 A项是罗斯福新政首先实施的措施,因为危机是首先从金融领域开始的。
【答案】 A
2.罗斯福新政时,政府给遵守相应法规的企业颁发徽章(右图)。这一措施( )
A.恢复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B.直接导致农业生产的复苏
C.有利于国家监督工业生产
D.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复苏,故B项错误;由材料“政府给遵守相应法规的企业颁发徽章”信息可知,政府颁布蓝鹰标志NRA有利于国家监督工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故D项错误。
【答案】 C
3.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78720093】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
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
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
【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虽然是为复兴工业而制定的,但也涉及其他问题,如规定了各企业产品的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水平和工作日等。该法确立了企业公平竞争等原则,促进了工业的复兴,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答案】 B
4.右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田纳西水利工程
A.整顿财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 图片为田纳西水利工程, 由所学知识可知是罗斯福新政中兴办的公共工程,“目的是以工代赈”。
【答案】 B
5.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导学号:78720094】
A.缓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C.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D.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 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已经包含了A、B、C三项;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是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故D项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6.剑桥大学教授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一文指出:“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罗斯福新政( )
A.建立了新的政治体制
B.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C.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
D.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解析】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因此说新政的成功得益于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职能。
【答案】 D
7.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C.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D.新政后美国政府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解析】 新政后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并非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新政后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但并未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故B项错误;新政后美国政府并未大力发展国营经济,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政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答案】 D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8720095】
材料一 华盛顿(1933年)6月16日讯——史无前例地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经济生活采取控制做法的罗斯福总统今天开始将其从萧条中复兴的计划付诸实施。……在两个小时之内,他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
材料二 华盛顿(1933年)8月19日讯——当罗斯福总统上个星期四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烟煤矿主召来并告诉他们要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意时,他只不过是遭遇了近40年中所有总统都遭遇到的命运罢了。
——以上资料均摘自《纽约时报100年》
材料三 在罗斯福纪念馆里还存留着罗斯福当年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能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
——《大国崛起·美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为什么说罗斯福总统的“复兴的计划”是“史无前例”的?其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推行复兴计划中遇到的阻力之一来自谁?在记者眼中,罗斯福将采取何种措施?
(3)罗斯福执政时是怎样保障“贫穷的人也能够有足够生存来源”的?
【解析】 第(1)问,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目的。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容易获取信息;第二小问,根据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来回答。第(3)问,回答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救济方面的内容。
【答案】 (1)原因:此前美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不干预经济生活。目的:通过改革摆脱经济危机。
(2)企业主。措施:罗斯福将动用国会授予他的权力干预经济,迫使烟煤矿主等企业主们接受全国工业复兴总署规定的公平竞争规则。
(3)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进劳资谈判,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但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 A
2.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解析】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就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这种调整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
3.20世纪60年代,英国制定了《旅游发展法》,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20%的补助。以下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导学号:78720099】
A.增加了就业渠道
B.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D.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解析】 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国家颁布法令属于国家对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而实行的补助可促使一些旅馆等服务业扩大规模,从而增加就业。C项表述与题干无关,故选C项。
【答案】 C
4.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导学号:78720100】
A.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B.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优化政府形象
D.暂时缓和社会矛盾
【解析】 福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故A项错误;福利制度能很好地保障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其实施目的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和缓和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优化政府形象是福利制度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暂时缓和社会矛盾”表述不准确,故D项错误。
【答案】 B
5.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行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更在于保全少数的富人,这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质,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
【答案】 B
[能力提升]
6.有学者说,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当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阶段“新动向”的是( )
A.工业生产比例显著降低
B.西方优势地位完全确立
C.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
D.现代经济模式趋于定型
【解析】 材料所提西方国家的新动向一定是相对于原来的西方工业化而言的,二战后信息产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工业生产比例降低,故A项正确;西方优势地位完全确立是近代早已确定的事情,故B项错误;社会生活世俗化城市化和现代经济模式趋于定型都属于原有的现代化模式,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A
7.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知识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解析】 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经济的调控,建立起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等,故A、C、D三项说法正确,排除。
【答案】 B
8.“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8720101】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二 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材料三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
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
【解析】 第(1)问,目的抓住材料一信息“增进公共福利”“提高收入”,再结合《社会保险法》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矛盾的角度思考;影响结合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三信息“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对比分析;第二小问,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不同来分析。
【答案】 (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苏联)前者完全来自政府;(美国)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体制因素: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课件13张PPT。巩固层提升层单元综合测评罗斯福新政
国家垄断
福利国家单元综合测评(六)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6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相对过剩股市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价格战关税战民族解放法西斯专政自由放任工业现存制度学业分层测评(十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5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新政经济危机银行 农产品结构全国工业复兴法公平竞争法规以工代赈公共工程民主制度基本矛盾国家干预经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制度国民经济垄断资本国家垄断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学业分层测评(十八)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6张PPT。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学业分层测评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生产过剩黄金时期企业缴纳国家补贴医疗住房国民收入贫富差距政府开支削减社会福利新科技革命第三产业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工业经济美国学业分层测评(十九)
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