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二:综合检测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二:综合检测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10 12:34:25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在中世纪的欧洲,王权同教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接原因是(  )
A.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不利于国王的专制统治
B.王权不甘心居于神权之下
C.罗马教皇阻碍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欧洲君主反对基督教信仰
【解析】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拥有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甚至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而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斗争。
【答案】 B
2.托马斯·阿奎那宣称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他认为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就能(  )
①符合上帝的旨意 ②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③实现自由和平等 ④避免分裂和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国家最好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以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统一,这不但符合上帝的本意,也可避免因多数人的统治造成社会的分裂和战争。③属于民主思想的内容,排除。
【答案】 D
3.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主要依据是国王权威来自(  )
A.人民 B.议会
C.教会 D.上帝
【解析】 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国王只对上帝负责,而不对任何人负责,故选D项。
【答案】 D
4.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他所说的“自由”的含义不包括(  )
A.政治目的 B.国家建立
C.宗教信仰 D.思想言论
【解析】 斯宾诺莎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但在建立国家问题上,他主张人民通过契约建立国家,而不是自由组织国家,故B项不在自由的范围之内,符合题意。
【答案】 B
5.詹姆士一世继承“君权神圣”思想极力鼓吹“君权神授”。如果你想批驳这一思想,你最应该运用的启蒙主张是(  )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论
C.三权分立 D.人民主权说
【解析】 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天赋人权则主张人是生而自由的,追求平等、自由、幸福的权利是天赋的,最有利于批判“君权神授”思想。
【答案】 A
6.“洛克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②强调三权分立,限制君主独裁 ③立法权属于议会 ④行政权和对外权属于君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洛克认为,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对外权属于君主。强调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
【答案】 C
7.(2014·海南高考)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解析】 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国家源于社会契约”属于社会契约论,是二人共同主张,故B项错误;“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也是二人共同主张,故C项错误;“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问法,故D项错误。
【答案】 A
8.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句话揭示了卢梭追求的平等社会目标之一是(  )
A.法律上的平等
B.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C.政治上的平等
D.私有财产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解析】 理解题干材料是本题解答关键。材料中的“富得足以”“穷得不得不”都说明了卢梭追求经济上的平等。
【答案】 B
9.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都是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家,他们主张的相似之处有(  )
①抨击君主专制 ②渴望自由平等 ③主张分权制衡
④包含社会契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可以运用排除法。③不是三者的相似之处,只有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包含分权制衡之意,排除③,故选B项。
【答案】 B
10.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认为,从国家或政府的起源来看,其最主要的职能是(  )
A.推行民主制和民主政治
B.保障和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
C.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防止财产过分集中,消除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
【解析】 民主思想家斯宾诺莎、洛克、卢梭,三者都认为国家是人民通过契约建立的,目的是维护人生来就有的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姆士一世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国王是神在人世间带着呼吸的翻版。”
材料二 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材料三 卢梭提出,必须建立一种全新的契约,这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而是全体人民之间的契约。通过社会契约,人民建立一个自己管理自己的政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詹姆士一世思想的特点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恩格斯和卢梭对王权的认识有何不同。是否矛盾?为什么?(14分)
【解析】 本题主要以对西方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的不同评价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归纳、比较的能力。第(1)问解题时紧扣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应注意紧扣材料,从恩格斯、卢梭评价王权的不同历史背景出发去理解分析,然后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 (1)特点:君权神授,王权至上。
(2)不同:恩格斯认为王权有进步性。卢梭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主权在民。不矛盾。原因:恩格斯是从王权确立早期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角度去分析的;卢梭是从资本主义兴起,反对封建专制的角度去分析的。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卢梭对世界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影响非同小可。首先它对法国大革命进程的影响就极为突出。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十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庇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诵读。
材料二 卢梭的那种法国本土的、笛卡儿式的思维方式和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最为契合。应该说旧制度下的法国的贵族特权过于嚣张,因而特别招人怨恨,以至于这种怨恨在革命前夕迅速激化。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增长,他们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要求也愈益激烈,同时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也极其崇尚自由平等,这无疑也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卢梭不同于伏尔泰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仅出身平民,平常也更贴近平民社会,而且一贯地特别珍视平等的价值。相比起来,伏尔泰们宣扬的英国式的自由就显得很空洞了。
——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法国出现了“卢梭热”。你认为卢梭的哪一思想主张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卢梭热”出现的原因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思想对法国的影响。(6分)
【解析】 第(1)问从卢梭思想的内容上进行回答。第(2)问联系卢梭的生平以及当时法国的社会状况进行作答。第(3)问从其对法国大革命的作用进行概括。
【答案】 (1)主张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新的人民主权政府。
(2)卢梭的思维方式符合法国人的思维习惯;出身平民,珍视平等的价值,被广大平民所接受;旧贵族与法国第三等级,特别是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启蒙运动所营造的思想氛围,强化了人们对权利平等的认同。
(3)影响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和法国政体的确立;倡导的民主、平等、博爱凝炼为时代最强音。
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斗争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观察右图,画家将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摆在整幅画的最后面,且占据很小的空间,而将议会放在前面,这寓意着在当时的英国(  )
伊丽莎白一世主持召开议会
A.国王要服从议会的意志
B.国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C.议会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国王地位明显低于议会
【解析】 在当时的英国,国王虽然具有巨大的权威,但议会享有批准征税的权力。画家将议会放在前面,寓意女王要受到议会的限制。
【答案】 B
2.17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与国王斗争的实质在于(  )
A.国王能否随意征税
B.议会是否长期召开
C.国王是否遵守法律
D.议会是否可以制定法律
【解析】 A、B两项均属于国王与议会在具体问题上的斗争,不符合题目中“实质”的限制条件,D项与题目关系不大。
【答案】 C
3.1628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根据《权利请愿书》的规定,查理一世的下列哪一行动是合法的(  )
A.战时不经议会同意,开征船税
B.约翰·汉普登领导抗税将其财产没收充公
C.杰克出卖情报遭受到本国军事法庭的审判
D.在英法战争中未经公民同意让军队占用民房
【解析】 《权利请愿书》规定国王不经议会的同意,不允许随意征税、借款和捐赠,不得随意逮捕、监禁任何人,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战时法,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4.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内战初期,议会军方面屡战屡败,主观原因有 (  )
①议会军内部存在思想分歧 ②议会军军事指挥不力 ③国王军队准备充分 ④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解题时注意关键词“主观原因”,即应注意从“议会军方面”去分析。由于内部思想分歧,加上军事指挥不力,议会军在内战初期屡战屡败。③是客观原因,④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5.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B.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主政体
C.议会发动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
D.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解析】 英国革命的目的是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A项不属于革命,C、D两项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出发点”,而克伦威尔的护国主政体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革命的“出发点”。
【答案】 B
6.斯图亚特王朝是第一个成功统治英伦三岛的王室,但其统治实际上不太稳定,经历数次革命,曾有两位君主(如下图)被革命所推翻。这“两位君主”统治的相同点有(  )
查理一世   詹姆士二世
①都主张实行专制统治 ②与议会矛盾尖锐 ③引起人民的极大不满 ④在位时表示服从议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查理一世曾经违心地表示同意《权利请愿书》;詹姆士二世并没有表示服从议会,故排除④。
【答案】 A
7.资产阶级和新贵族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与1688年迎立威廉的相同目的是(  )
A.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B.向封建旧势力妥协
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恢复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的背景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出现动荡,1688年迎立威廉的背景是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倒行逆施,两者都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先后迎立查理二世和威廉。
【答案】 C
8.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这是因为(  )
A.结束了君主制的统治
B.确立了共和制度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D.威廉和玛丽信奉新教
【解析】 “光荣革命”后,英国开始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即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制,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得到保障,故选C项。
【答案】 C
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最重大意义在于(  )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地位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解析】 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资产阶级重新确立了其在国家政权中的统治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基本完成。
【答案】 C
10.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民主与专制经历了反复的较量,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曲折而复杂,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脱离人民群众
B.英国有长期的专制统治的传统
C.旧势力不甘心失败而疯狂反扑
D.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
【解析】 经济决定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曲折复杂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直接相关,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护国主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制实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职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
材料二 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复辟初年,议会与王权关系比较和谐,在一系列重大政策上都能保持合作。在经济政策上,复辟政府奉行重商主义,支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符合议会的要求。在对外政策上,双方都拥护对荷战争。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的问题。复辟解决片面吸取了革命年代的教训,没有从制度上对二者的权利关系做任何实质性调整。
材料三 “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解决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通过了三个方面:“革命解决”,即王位继承问题的解决,“宪法解决”和“财政解决”,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
“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遏止了168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制形式继承下来,国王继续保持了许多重要权力……但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一遇冲突,只要议会采取不妥协态度和动用财政手段,总能迫使国王屈服,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以上材料均引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中看出,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过程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14分)
(2)由上述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的过程,你得到了哪些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阶段结合教材,原因提取材料一“崇尚中庸”、材料二中“妥协”“复辟”、材料三“光荣革命”的影响解答。第(2)问联系革命过程的曲折和国情解答。
【答案】 (1)阶段:经历了共和政体、护国主政体、君主专制复辟和君主立宪制四个阶段。原因:共和政体确立的原因是封建势力反扑、挑起内战,资产阶级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成立共和国。护国主政体的确立,一是由于共和政体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是由于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外矛盾尖锐,资产阶级需要强化政权,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君主专制复辟是由于独裁过度导致政局混乱,资产阶级要求迎回国王共同对付人民革命运动。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是因为: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以及“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的“革命解决”和60年代的“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
(2)资本主义面对的是千年封建王朝,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曲折反复;选择怎样的政体必须结合具体的国情、民情。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材料三 丘吉尔在《英国民族的历史》一书中认为:“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克伦威尔建立的护国政体的特点是什么?实质如何?(5分)
(2)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9分)
(3)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歧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军事独裁。第(2)问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一从野心家评价,材料二对为自由奋斗的战士评价,材料三从拯救议会角度评价。第(3)问在第(2)问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歧在于其所站立角度不同。
【答案】 (1)特点:护国公终身任职,有权指定继承人,并将立法、行政、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于一身。实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2)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3)三者都缺乏实事求是地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综合检测(三)
第三章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美国《独立宣言》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件,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角度看,其最为突出的历史意义为(  )
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B.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C.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D.提出了“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的原则
【解析】 《独立宣言》最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对于整个世界的民主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答案】 B
2.《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民主思想是(  )
A.平等思想        B.平等与天赋人权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论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人人生而平等”,这体现了天赋人权与平等思想,选B项。
【答案】 B
3.《人权宣言》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主要是因为它(  )
①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②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③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④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特点。
【答案】 B
4.“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上述材料出自(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权利法案》
【解析】 《人权宣言》的内容包括:“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
【答案】 A
5.史学界认为,法国的《人权宣言》推动了其他很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②它为美国《独立宣言》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③它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 ④它推动了其他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美国《独立宣言》是1776年颁布的,要早于1789年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故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D项。
【答案】 D
6.《人权宣言》称:“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下列哪一观点与之相一致(  )
A.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B.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C.国家属于人民,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
D.法律应从人性出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由题干中“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可知,《人权宣言》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C项本质意思是主权在民,符合题意。A项强调分权思想,B项体现的是天赋人权思想,D项体现的是法治思想,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 C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仿照美国,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其中行使行政权的是(  )
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 ②国务总理 ③各部总长
④内阁首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约法规定,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包括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
【答案】 B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当时实际结合起来的举措是 (  )
A.实行三权分立 B.规定国民权利
C.宣布主权在民 D.实行责任制内阁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制内阁,一方面体现了“主权在民”等原则,另一方面也具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目的。
【答案】 D
9.《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文献,它们的共同点有(  )
①是资产阶级向封建落后制度宣战的檄文
②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
③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④推进了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要求民族独立是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的要求,《人权宣言》不可能具有;《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不具有宪法性质,综合上述内容,可知②③不是共同点,①④是相同点,选C项。
【答案】 C
10.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独立宣言》(  )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C.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析】 《独立宣言》是在北美人民反英殖民斗争过程中制定的,不存在与封建专制斗争的问题,另外美国的工业革命是在独立后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开始的,故A、B两项错误;中国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C项错误;两部文献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必须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现今不列颠国王拒绝批准那些对于公共福利最有用和最必要的法律……我们谨庄严地宣告: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独立宣言》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10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3)以上三则材料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三则材料分别进行归纳。第(2)问注意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第(3)问应分别答出三个文件的积极影响。
【答案】 (1)体现:自由、平等、安全是天赋的人权;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2)三权分立。
(3)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确立了法律规范;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8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8分)
(3)从近代以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能获得哪些认识?(4分)
【解析】 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综合归纳,其实质要结合材料的差异回答。第(2)问注意对材料的归纳。第(3)问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
【答案】 (1)主要变化:每项权利均加了限定,即法律范围内。实质问题:增加了于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利不掌握在人民手里,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
(2)主要进步:①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②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③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3)认识:①旧中国法制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艰难曲折的。②只有新中国宪法赋予了广大人民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言之有理即可)
综合检测(四)
第四章 资产阶级代议制政治框架的构建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2015·德州模拟)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解析】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701年”,故A项正确;由题目中的信息“英国国会通过”“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的野心”可知国王的权力进一步受到议会的制约,故B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首相开始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701年”,故C项错误;迄今为止,英国仍未废除王位世袭制,故D项错误。
【答案】 A
2.君主立宪制是英国政治体制的创新。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  )
A.国王和议会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B.国王仍然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王权只受议会而不受法律的任何限制
D.国王享有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权力
【解析】 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国王失去了原来的至上权威,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 A
3.(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议会谛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从此,英国不再发生革命,和平与渐进成了社会变革的手段。”这一切,始于(  )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C.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解析】 依据材料“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样,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就完全反转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以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等一系列限制王权的法案,但这与材料“议会谛造了一个国王”无关,故B项错误;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前,国王的权力已受到议会的制约,随着责任内阁制形成完善,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不存在“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完全反转”的问题,故C项错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
4.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题干材料表明,1787年3月,美国宪法制定前华盛顿决心“彻底变革”当时实行的某项制度。联系当时美国的状况及1787年宪法确立的有效维护国家统一的联邦制,可以推断要变革的制度应是松散的邦联制。
【答案】 D
5.政体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下列有关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实行代议制度,内阁对议会负责
B.都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C.国家元首都是虚君,没有实质性权力
D.都由议会行使立法权,议会掌握实权
【解析】 “内阁对议会负责”符合英国,不符合美国,A项错误;C、D两项也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相符,但不符合美国政治体制,在英美两国政治体制中,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离,都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B项正确。
【答案】 B
6.一般来说,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它主要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但美国资产阶级认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  )
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故①正确;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故②错误;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故③正确;美国总统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故④错误。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7.下列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C.都规定行政首脑要对立法机关负责
D.都体现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
【解析】 两部文献都制定于革命或独立战争之后,其制定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英国的行政首脑是首相,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权限由宪法赋予,按照三权分立原则,不向国会负责,故C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 C
8.《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的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为“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的批准 ④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1787年宪法分权制衡的特点,美国国会可以弹劾总统,但必须具备相应条件,不能随时提出弹劾,②错误。
【答案】 B
9.英国国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两者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当与议会(国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国会)
【解析】 A、B两项是美国总统的权力,而英国国王没有;两者都不能解散议会(国会)。但两者都是国家元首,都能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答案】 C
10.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两国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
A.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美国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两国采用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不同
D.两国人民对两种政治体制的认识不同
【解析】 各国采用何种政体,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历史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受历史传统的因素制约较大。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4分,第12题16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价值并不是它的形式(国王易人)所能衡量的……1689年,国会通过了两项重要的法案;《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根据前者,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它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根据后者,英国的不从国教分子,经过了长期奋斗,终于获得了基本的信仰自由,这实是宗教革命的原则之更进一步的扩张。
——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材料二 欧洲把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都是切实可行的……歌德曾经若有所思的对美国称道说:美利坚,你的那个大陆胜过我们的这个旧大陆。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权利法案》的意义的?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两个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颁布《宽容法》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合众国的成立践行了哪些启蒙思想。歌德为什么说美洲大陆胜过了旧大陆?(12分)
【解析】 第(1)问意义由材料一中的“国王的特权完全被剥夺,英国结束了它的君主专制主义,而开始了一个民主的议会政治的新时代;这不只是英国政治史的新阶段,同时也是世界史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可以得到《权利法案》的意义。由于1689年通过的《宽容法》,所以其颁布的原因应该结合1689年之前英国的政治、经济的相关史实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发展;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第(2)问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需要结合所学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和启蒙思想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理由根据美洲大陆的美国与旧大陆的欧洲进行比较,将美国所做到的优于欧洲的民主制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回来即可,即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
【答案】 (1)意义:王权受到限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是近代世界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发展;政治上,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2)启蒙思想: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说、人民主权论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理由:美国建立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787年宪法,践行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而在旧大陆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占统治地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 ……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进行复议。倘若……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如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法律……
第八款 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
为了行使上述各项权力,以及行使本宪法赋予合众国政府或其各部门或其官员的种种权力,制定一切必要的和适当的法律。
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二款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的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以及一切其他……合众国官员……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1787年宪法
材料二 第一条 第二款 ……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1787年宪法
材料三 第一款 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不得制定或执行任何剥夺合众国公民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任何州,如未经适当法律程序,均不得剥夺任何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对任何在其管辖下的人,拒绝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关于黑人公民权利的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根本原则是什么?材料反映了国会对总统拥有哪些监督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有什么局限性?这背离了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什么民主精神?(6分)
(3)根据材料三,美国宪法修正案反映了什么内容?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什么特点?(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三个问题都应主要从材料中找到相关信息,注意语言的简练和针对性。
【答案】 (1)原则:分权原则和制衡原则。
监督权:总统任命外交使节、缔结国际条约等必须取得参议院同意。作用:防止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
(2)局限: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宪法把黑人视为财产,排除在美国公民外。背离:“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等精神。
(3)内容:规定了黑人公民权的法案;美国公民权利不可剥夺。趋向:美国民主政治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综合检测(五)
第五章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掌握了政权,实现了预定的革命目标,但革命仍继续发展,这是因为(  )
①封建势力反扑 ②君主立宪派废除了君主制 ③面临外国的武装干涉 ④君主立宪派无力应付内外交困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革命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革命成果面临着封建势力和外国武装干涉势力的威胁,而君主立宪派对此却无能为力。按照《1791年宪法》,法国保留了国王,只是废除了君主专制,故②错误。
【答案】 C
2.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漫画中的文字及其含义。通过漫画中三人合力打造及文字“新宪法”,结合最下面的文字可知C项正确。A项不符合三个等级合作的主旨;B项此后不久制定的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并不主张废除君主制;D项时间不对,拿破仑法典是在1804年颁布的。
【答案】 C
3.法国人民掀起震惊世界的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处死路易十六,宣布法国为共和国,法国民主力量取得初步胜利。根据所学知识思考1789至1792年法国初步改造的表现有(  )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③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确认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①正确;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确认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②④正确;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故③正确。
【答案】 D
4.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大资产阶级、吉伦特派、雅各宾派当政期间的一致性政策是(  )
①废除封建制度 ②反对君主制度 ③抵御外国干涉
④采取恐怖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法国大资产阶级当政期间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因此大资产阶级并不反对君主制度,雅各宾派当政期间采取恐怖政策。因此②④是不正确的。
【答案】 C
5.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有这样的描述:“军人们听到拿破仑被任命为共和国第一执政时,都高兴得眉开眼笑。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他们同行中的一个人能够主持国政。”拿破仑能够成为第一执政的社会环境是(  )
A.法国保王党人急需复辟专制制度
B.反法同盟反对法国实行共和制
C.拿破仑通过战争赢得了崇高威望
D.法国需要强权人物来维护利益
【解析】 督政府统治期间,内不能平息保王党人的叛乱,外不能阻挡反法同盟的进攻,动荡中的法国迫切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维护革命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登上法国最高政治舞台。
【答案】 D
6.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  )
A.强化了封建君主制
B.以武力和法典推广法国公民的观念
C.刺激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D.遏制了俄国向西的扩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拿破仑对欧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在战争过程中,不断地将帝国的思想推广至全欧洲,故选B项。
【答案】 B
7.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政策本质上反映了法国(  )
A.资产阶级和王党势力的矛盾
B.封建势力强大
C.波旁王朝与拿破仑第一帝国的矛盾
D.社会出现白色恐怖的局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要清楚波旁王朝复辟后,极力恢复君主、贵族和教会的政治特权,政治上日趋反动,本质上反映出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从拿破仑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及其反动政策上都能体现出封建势力的强大。
【答案】 B
8.“反动的金融寡头政府,被英勇的巴黎人民推翻了。这个政府留下一片血迹,逃之夭夭……人民的鲜血像在七月里那样流着……”这一材料反映的是巴黎人民(  )
A.攻占巴士底狱 B.七月革命
C.六月起义 D.二月革命
【解析】 根据材料中“金融寡头政府,被英勇的巴黎人民推翻”可判断此次起义为1848年二月革命,故D项正确。
【答案】  D
9.恩格斯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帝国。”这主要是指(  )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没有设立君主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君主没有实权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总统拥有极大的权力,形同皇帝
D.法国总统实行独裁统治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1875年宪法中规定的总统权力很大,故恩格斯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帝国。”
【答案】 C
10.有关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帝国覆灭后,在法国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问题上,斗争激烈
B.巴黎公社被镇压后,保卫共和的力量削弱
C.1875年初,国民议会以多数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
D.普法战争后,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解析】 普法战争后,法国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
材料二 波拿巴成为法国元首的原因是,他尊重1789年制宪会议所取得的社会成果,他的胜利使这种成果继续存在下来并牢固得扎下了根子,他是这种成果的稳定者。
——节选自索布尔《拿破仑:英雄、传说与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权宣言》在法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12分)
(2)有学者认为拿破仑是法国革命成果的继承人,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8分)
【解析】 第(1)问作用一般应辩证看待,既要看到《人权宣言》中民主思想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对启蒙思想发扬有助于指导法国大革命,推动法国民主进程,同时也要看到,其宣扬的民主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第(2)问法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其成果有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结合材料二“他尊重1789年制宪会议所取得的社会成果”,联系所学知识《民法典》的颁布等可以论证上述观点。
【答案】 (1)否定君主专制,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任答两点即可)。但是建立在私有财产贫富悬殊基础上的“自由”和“平等”实际上只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拿破仑继承了1789年制宪会议的成果;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律体系,建立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月革命时,一个银行家陪同奥尔良公爵前往市政厅,失口说出新王朝的秘密:“从今以后,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
材料二 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在抖动吗?
——一位法国议员(1848年1月)
材料三 我们占领第八区市府的公民,要求:民主的和社会的共和国。在国家的扶助下的自由结合的劳动协作社。
——巴黎第八区工人起义宣言(1848年6月)
材料四 共和国号召我们,我们要懂得胜利或懂得牺牲,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生存,一个法国人应当为共和国而献身。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小学的《从军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奥尔良公爵建立的政权采取什么政治制度?银行家的话实际上指出了七月王朝是代表哪一阶级利益的政权?(6分)
(2)之后发生的哪一事件印证了材料二中法国议员的话?该事件爆发的原因有哪些?(8分)
(3)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法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材料四说明了什么?(6分)
【解析】 第(1)问实行的政治制度由材料中的“七月革命”“新王朝”,再结合所学即可判断是君主立宪制;由“银行家要统治国家了”可知当时的七月王朝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第(2)问由“1848年1月”可判断材料二所述的是法国二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之后发生的二月革命印证了议员所说。原因结合材料即可回答。第(3)问确立的政体根据法国大革命的史实进行总结即可。材料四说明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
【答案】 (1)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中金融贵族的利益。
(2)事件:1848年2月法国革命(或二月革命)。
原因: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工人与雇主进行斗争,但遭到残酷镇压;七月王朝拒绝政治改革,引起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普遍不满;1847年,欧洲农业歉收,工人失业人数剧增,人民生活难以为继。
(3)政体:共和政体。说明:共和政体在法国已深入人心。
综合检测(六)
第六章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  )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解析】 “新思想”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A、C、D三项都与其主张不符,应排除。
【答案】 B
2.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然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反对革命,据此可判断其为维新派代表。
【答案】 B
3.1915年底,梁启超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中表示:“在现行国体之下,而思以言论鼓吹他种国体者,则无论何时皆可反对之。”该文要维护的是(  )
A.开明君主制 B.君主制
C.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因此梁启超维护的是共和制。
【答案】 D
4.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解析】 康有为写了《孔子改制考》,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借此宣传维新思想,故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托古改制,推动革新。
【答案】 D
5.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最初提出的政策是(  )
A.平均地权 B.奖励实业
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即平均地权。
【答案】 A
6.孙中山与康、梁民主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①要建立的具体政治体制不同 ②关于“民权”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③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不同 ④思想来源不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孙中山要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途径是暴力革命,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而康、梁主张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反对暴力革命。
【答案】 A
7.清末统治者为继续维持其专制统治,实行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但其结果却恰恰相反,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汉族官僚离心
B.兴起民主革命思潮传播的热潮
C.遭到帝国主义的反对
D.立宪派分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但客观上加速了革命的高涨,导致汉族官僚离心和立宪派分化,C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8.右图是1912年的一幅漫画。画中的袁世凯正骑在木马上来回摇动,脸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马看起来是在运动、在前进,事实上却是动而未进、原地踏步。他装模作样的目的在于(  )
A.骗取清政府的信任
B.骗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C.蒙蔽革命党人
D.蒙蔽人民群众
【解析】 注意时间是1912年,当时袁世凯仍然打着维护共和的旗号欺骗革命党人,复辟帝制的野心尚未完全暴露。
【答案】 C
9.“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此段文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一人称帝”、“滇黔独立”等信息,可以判断材料文字叙述与护国运动有关。
【答案】 C
10.有人为右面一幅照片加了这么一句批注——“他使历史倒退了12天”,图中的人物应是(  )
A.民国总统袁世凯
B.军政府都督黎元洪
C.国务总理段祺瑞
D.辫子军的首领张勋
【解析】 题干中的“12天”是解题的关键,张勋复辟只历经了12天就宣告失败,图中的人物应是张勋。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18分,第12题22分,共40分)
1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启垣《新政论议》(1895年)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6分)
【解析】 第(1)问,从借助材料相关标点符号,完整全面地归纳概括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第(2)问,利用材料信息“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过程中的意义。
【答案】 (1)议员选举和科举功名相联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仿行宪政,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军国大政仍归君主。
(2)进行制度设计;为之后的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资源。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若强中国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合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首,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招商局、电线铁路,皆采用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履压,岂可行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主张的目的有何相同之处?材料二和材料三主张的实施结果有何异同?其结果的相同点又说明了什么?(1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首先明确每则材料所反映的是哪个阶级、阶层的主张,材料一代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洋务派,材料二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三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1)同:都认为法制、机械、工艺可变。异:材料一主张皇权专制;材料二则要改革政治制度。根本原因:双方代表不同的阶级立场。
(2)目的: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结果:①异:后者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②同:都失败了(或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和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综合检测(七)
第七章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列宁语),它是指哪一运动(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D.法国六月大起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宪章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有工人参加,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农民等在政治上无权的阶层。运动中,提出了争取普选权的政治要求,并由无产阶级领导。A、C、D三项的参加者主要是工人阶级。
【答案】 B
2.在下列哪一事件中,马克思不但支持第一国际会员参加,而且还组织工人参加斗争,并且为斗争确定了策略的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伦敦建筑工人罢工
C.普法战争 D.争取英国议会改革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展了争取议会改革的群众运动,马克思和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不但支持第一国际会员参加,而且还组织工人参加斗争,并且为斗争确定了策略,故选D项。
【答案】 D
3.巴黎公社通过的劳动立法规定,禁止任意罚款和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的夜班制。这些规定(  )
①反映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 ②体现了巴黎公社政权的民主性 ③保障了工人的权益 ④促进了法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巴黎公社的民主性是通过政权机构的组成和运行机制体现的;巴黎公社并非全国性的政权,它存在的时间很短,其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推动法国经济高速发展。因此,②④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C
4.“公民们,拿起武器来!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和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把法国出卖给普鲁士人。”上述号召是在下列哪次事件中提出的(  )
A.瓦尔密战役 B.巴黎六月起义
C.法国二月革命 D.巴黎公社起义
【解析】 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的再认能力。材料中“凡尔赛反动分子”是指逃亡的梯也尔政府及其军队,根据“普鲁士”等信息可判断是巴黎公社起义。
【答案】 D
5.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景仰。”因为巴黎公社(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解析】 抓住关键信息:“作为新社会的光辉”,一定得强调巴黎公社在建立新社会方面的成就,即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故A项正确。
【答案】 A
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促进这种团结的是大工业所造成的愈益发达的交通工具,因为这种交通工具使各地工人彼此发生联系。”下列各项中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①“新和谐公社” ②第一国际 ③巴黎公社 ④第二国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第一国际、第二国际,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依据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随“大工业”发展而“愈益发达的交通工具”,促使“各地工人彼此发生联系”,“促进”国际 工人阶级的“团结”分析,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因此选D项。
【答案】 D
7.1941年11月6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发表讲话:“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讲话精神的是(  )
A.号召各民主党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依据“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C.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基层民主选举
D.中国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反抗国民党
【解析】 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抗战,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在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三三制”政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 B
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当时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是(  )
A.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B.推翻国民党政权
C.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对日军发动局部反攻,取得更大胜利
【解析】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答案】 A
9.作为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过一次难得的会见并合影(右图),这次合影是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战胜利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这次合影是在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
【答案】 D
10.近年来,有一封张学良于1946年写的信件公之于世:“别十年,时为想念,(兄)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驱出,实(为)最快心之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信中所指的“国事”最有可能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重庆政协会议 D.北平谈判
【解析】 根据题干中时间“1946年”、关键词“红娘”等可判断是国共双方于1945年的重庆谈判。故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图二 1871年巴黎公社诞生
图三 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
材料二 上述三件大事都发生于19世纪后半期,共同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由于巴黎公社处于中间位置,引发了如下的辩论:
同学甲:“巴黎公社的诞生深受第一国际的影响,可以说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
同学乙:“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给后来工人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对第二国际建立后的工作有深刻影响。”
请回答:
(1)你是如何理解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的?(10分)
(2)你又是如何认识巴黎公社对第二国际工作有“深刻影响”的?(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第(2)问“影响”即第二国际倡导合法斗争。
【答案】 (1)第一国际对巴黎公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起草的《成立宣言》、《共同章程》和国际的几次代表大会决议,都通过国际活动分子和法国支部传播到法国;巴黎公社的委员有很多是第一国际的会员。从这些方面看,第一国际催生了巴黎公社。
(2)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教训。第二国际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利,各国工人政党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有效地进行了议会选举的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抗战顺利,日寇投降……乃奸党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与剿灭,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弃,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 1945年11月1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回想这20年来,奸党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四 (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请回答: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重庆谈判的结果如何?(5分)
(2)蒋介石对中共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有何依据?(5分)
(3)蒋介石在当时为什么要玩弄反革命的两手?(5分)
(4)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述材料中有什么证据?(5分)
【解析】 第(1)问,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可以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归纳;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答出重庆谈判的结果。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的“剿灭”、“唯一的敌人”等信息,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4)问,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美国支持蒋介石的“两手”策略。
【答案】 (1)理由:表面上说是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结果:1945年10月,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视,力图消灭。依据:材料二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材料三表明蒋介石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唯一的敌人”。
(3)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共,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共力量。
(4)态度: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进行的。证据:材料四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