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知识网络构建专题归纳提升综合测评(教师用书独具) 对英国民主与专制反复较量的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重要文献及影响 综合测评(二)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0张PPT。环节一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作业历史上国王与议会围绕税收问题的斗争 对外战争 封建贵族 1215 教会 大会议 议会 征税权 爱德华一世 《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 自由大宪章 法律 自由大宪章 战时法 议会 议会和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原因和实质 课时作业(四)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26张PPT。环节一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作业向王权发起冲击 权利请愿书 清教徒 苏格兰 专卖 星室法院 主教 《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 自由 议会 封建君主专制 《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的异同 课时作业(五)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2张PPT。环节一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作业两次内战 议会 反革命 新模范军 马斯顿草原 议会阵营 纳斯比 长老会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民运动 独立派高级军官 宗教 共和国 土地兼并 温斯坦莱 专制王权的废除和英吉利共和国的对内对外政策 议会下院 查理一世 君主制 航海条例 海上贸易权 护国主 两次内战均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终的原因 查理一世被处死后英国的政治状况 课时作业(六)
点击图标进入… 课件30张PPT。环节一环节二
环节三
课时作业克伦威尔的护国主统治 长期议会 终身 立法 议会 言论自由 保王党人 牙买加 敦刻尔克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自由民主 阶级矛盾 复辟时期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新贵族 君主专制 排斥法案 人身保护法 天主教 光荣革命 民主与专制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课时作业(七)
点击图标进入… 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 )
A.议会 B.贵族院
C.教会 D.内阁
【解析】 早在13世纪,英国就有了议会,议会长期就有享有征税权的传统。17世纪初,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阵地,同国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贵族院是英国议会的上院,英国议会还有下院,B项错误;内阁是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形成的,D项错误;C项与史实显然不符,应排除。
【答案】 A
2.税收问题成为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斗争的焦点。议会对征税的态度是
( )
A.拒绝缴纳一切赋税
B.拒绝缴纳新增加的赋税
C.议会决定征税并监督税收的使用
D.取消特权,实现赋税平均
【解析】 英国议会并非反对向国家缴税,所以A、B两项错误,议会要求对赋税的征收和使用有发言权,所以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税收问题是国王和议会矛盾日益激化的导火线。该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势力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宗教势力之间的矛盾
C.封建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资产阶级新思想与封建专制理论之间的矛盾
【解析】 英国国王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而议会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答案】 A
4.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与议会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 )
A.两国王都相信“君权神授”
B.两国王都随意征税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议会要求限制王权
【解析】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得以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和封建政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答案】 C
5.“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权利请愿书》中的这条规定说明( )
①宣布国王不经议会同意随意征税是非法的 ②国王任何时候不能征税 ③税收问题一度成为双方斗争矛盾激化的因素 ④议会对国王的胡作非为提出严重抗议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②不符合史实,议会对国王征税有限制,但并不是完全禁止。
【答案】 D
6.查理一世接受《权利请愿书》的直接原因是( )
A.《权利请愿书》同意国王可随意征税
B.詹姆士一世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达成的传统性习惯
C.查理一世急于获得金钱援助
D.《权利请愿书》接受了“君权神授”的观点
【解析】 从1624年起英国被迫拖入同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由于无法从议会获得足够的战争经费,查理一世巧立名目,征收新税。这引起议会及人民的反对,查理一世急于获得金钱补助,违心同意了请愿书。
【答案】 C
7.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主要是同哪两位国王作斗争( )
A.詹姆士一世和詹姆士二世
B.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
C.詹姆士二世和查理二世
D.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二世
【解析】 17世纪初,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先后统治英国,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议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展开了同国王的长期斗争。
【答案】 B
8.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个国王詹姆士一世对议会下院的议员们讲话时说:“国王在世上可以行使一种神圣的权力,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这说明他是下列哪一思想的坚定维护者( )
A.王权无权限制议会 B.教权高于王权
C.王权高于教权 D.“君权神授”
【解析】 詹姆士一世说王权至上,“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很明显他是“君权神授”思想的坚定维护者。王权无权限制议会、教权高于王权、王权高于教权等表述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他(詹姆士一世)以一种神学的自傲和一个国王的自命不凡,宣告要实行那些原则。一有机会,他就用许多冠冕堂皇的语言,抱怨自己行事不能无畏和权力受到限制……有时不得不使用更为直接与更为简单化的论证,来为他的政府措施、他的任意监禁人或违法征税进行辩护。
——[法]基佐《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
请回答:
(1)以上材料体现了詹姆士一世的什么思想?
(2)他的“政府措施”指哪些活动?
(3)他的思想与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问可从材料内容的归纳理解中获得答案。第(2)、(3)问的答案可以依据第(1)问,结合教材知识得出。
【答案】 (1)“君权神授”思想。
(2)压制议会,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对人民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
(3)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英国国内关于“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使英国多种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查理一世时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0.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权利请愿书》
请回答:
(1)议会为何提出《权利请愿书》?
(2)材料体现了《权利请愿书》赋予哪一机关的权力?以前由哪一法律文献赋予?
【解析】 第(1)问要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去思考。第(2)问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 (1)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为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胡作非为,议会于1628年提出了《权利请愿书》。
(2)议会。《自由大宪章》。
课时作业(五)
一、选择题
1.1629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其直接原因在于( )
A.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B.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
C.查理一世擅自征税
D.议会号召人民抗税
【解析】 当时议会号召人民抗税,查理一世于1629年将议会解散。
【答案】 D
2.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王室与国会关系紧张。查理一世多次解散议会,甚至停止召开议会长达11年之久。致使双方矛盾达到白热化的最主要经济因素是( )
A.政治立法问题 B.赋税征收问题
C.宗教压迫问题 D.军队经费问题
【解析】 注意是经济因素,由此排除A、C两项;征收赋税主要是为了王室的财政问题,因此,应选B项。
【答案】 B
3.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议员们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议员们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解析】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政权问题,资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反封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 A
4.1641年英国长期议会通过的《大抗议书》的核心要求是( )
A.拒绝缴税 B.保护人权
C.限制王权 D.议会定期召开
【解析】 归纳《大抗议书》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即限制王权。
【答案】 C
5.1640年,查理一世为解决财政困难,被迫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在1641年通过了《大抗议书》,要求国王接受以下约束条款( )
①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 ②工商业自由 ③不得损害议会权力和人民自由 ④政府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大抗议书》是限制王权的法案,其内容就是对国王的约束条款。
【答案】 A
6.1641年,英国长期议会通过了《大抗议书》,这一文献( )
①集中体现了议会中各种反王权力量的政治、经济要求
②得到了国王的默许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英国的社会矛盾 ④是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的政治纲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大抗议书》提出后,国王坚决反对,并且要以武力逮捕议会中反对派的领袖,故②③的叙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C
7.《大抗议书》的出台实质上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要求( )
A.废除王权 B.废除封建特权
C.进行改革 D.掌握政权
【解析】 《大抗议书》是为限制王权而提出来的,从实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愿望。
【答案】 D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曾颁布了诸多限制王权的法律性文件,其中《大抗议书》与《权利请愿书》的不同点在于( )
①运用法律手段限制王权 ②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③提出了政府对议会负责 ④引发了英国内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大抗议书》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要比《权利请愿书》更进一步。它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如政府对议会负责等,这是《权利请愿书》所没有的,并最终引发了英国内战。①②两项都是相同点,应排除。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能被剥夺财产;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权利请愿书》
材料二 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卖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
——《大抗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权利请愿书》提出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2)《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是17世纪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比较的能力。第(1)问注意以材料一为依托,依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共同的”,依据材料中对“议会”“国王”不同权限的规定分析其相同的历史作用。
【答案】 (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为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胡作非为,议会于1628年提出了《权利请愿书》。
意义:它的提出表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表明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了反抗国王专制统治的斗争。
(2)共同历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提高了议会的地位。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英国大宪章纪念亭的照片
大宪章纪念亭坐落于伦敦泰晤士河西岸离温莎堡不远的兰尼米德牧场库珀山坡的山脚下,建造在当年《自由大宪章》签署地的遗址上。1957年7月18日,美、英两国律师在这里为纪念亭举行了盛大的揭幕典礼。亭中央有一英国花岗岩立柱,上面用英文镌刻着:TO COMMEMORATE MAGNA CARTA SYMBOL OF FREEDOM UNDER LAW。
材料二 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大抗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自由大宪章》回答,此文献赋予什么机构什么权力?1628年,什么文献又重申了此权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抗议书》与《自由大宪章》相比,有什么新特点。结合背景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首先明确主要特点是要求掌握政权,其次结合经济发展、阶级力量变化、社会矛盾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机构:议会。权力:征税权。文献:《权利请愿书》。
(2)新特点:《大抗议书》明确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的要求。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济实力增长,要求掌握政治权力;国王同议会矛盾尖锐。
课时作业(六)
一、选择题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后,议会阵营内部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政治派别,其中独立派代表的利益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B.大商业金融资产阶级和上层贵族的利益
C.中等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D.城乡下层群众的利益
【解析】 独立派代表中等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C项。
【答案】 C
2.右图为名画《马斯顿草原之战》,展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次著名战役。导致这次内战的矛盾双方是( )
A.英格兰与苏格兰
B.议会与王权
C.新贵族与旧贵族
D.农民与国王
【解析】 在1640年重新召开的议会里,议会成为反对英国王权的领导中心。
【答案】 B
3.新模范军的组成力量不包括( )
①自耕农 ②封建贵族 ③手工工场主 ④手工业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新模范军主要是由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
【答案】 C
4.“废除上院,宣布下院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该内容出自( )
A.《权利请愿书》 B.《大抗议书》
C.《自由大宪章》 D.《人民公约》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英国内战以后,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实际上代表了哪一派别的主张和要求( )
A.平等派 B.掘土派
C.独立派 D.保王党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
【答案】 A
6.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
A.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
B.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
C.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D.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王坚称自己权力是上帝所授,不应受到法律审判,而法院则坚持认为国王权力来自于人民契约。法官与查理一世之间的争执并非个人恩怨,故A项错误;“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这一说法没有看清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对国王的审判是反专制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阐述国家权力的来源与归属,体现的是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C项正确;“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不符合本题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C
7.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纳斯比战役 ②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 ③保王势力挑起第二次内战 ④英吉利共和国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②①③④
【解析】 ①发生于1645年,②发生于1647年,③发生于1648年,④发生于1649年。
【答案】 A
8.《航海条例》主要加深了英国与哪国之间的矛盾( )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荷兰
【解析】 独立派政府颁布《航海条例》与其他强国特别是荷兰进行争夺海上贸易权和建立世界霸权的斗争。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阵营的领导人物对内战的态度有三种:一种是主战,一种是主和,一种虽然主张继续同国王战斗,但态度却不坚决,希望能在国王承认议会权力的条件下同国王言和。正是由于议会军内部这种妥协动摇的态度,使议会军在内战初期虽然在客观上占绝对的优势,但却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
材料二 克伦威尔指责曼彻斯特在战斗中作战不力、贻误战机时,曼彻斯特为他的行为辩护说:“如果我们把国王打败99次,他仍然是国王,在他死后,他的子孙也仍然是国王。但是国王只要打败我们一次,我们就将统统被绞死,我们的子孙将变为奴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判断克伦威尔和曼彻斯特对内战的态度应该分别属于材料一所述三种中的哪一种。
(2)请指出议会军在内战初期不断失败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材料二中“克伦威尔指责曼彻斯特”和曼彻斯特的辩护词,便可判断二人的态度。第(2)问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即可。
【答案】 (1)克伦威尔属于主战的一种;而曼彻斯特则属于虽然主张继续同国王战斗,但态度却不坚决,希望能在国王承认议会权力的条件下同国王言和。
(2)议会军内部思想存在分歧,军事指挥不力,贻误战机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分落于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本来还给英军士兵一种债券,作为以后领取土地之用。但许多士兵因缺乏现款,将债券折价出售,债券也落入军官之手。虽然如此,士兵们由于得到债券,逐渐变质,失去了原来的革命精神。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由非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 在1653年4月,克伦威尔将不驯服的“残余议会”解散;另外在7月4日召开了一个“小议会”……由一部分温和派议员在1653年12月12日提议“自动退职”,“小议会”就这样召开以后几个月解散了。随后,由高级军官组成的会议拟订了一个新的宪法草案“施政文件”,根据这个文件,成立护国主制度。12月16日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主。护国主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护国主的主要职能无非是防止并镇压中、下层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起着防范刚刚被推翻的封建王党分子的阴谋叛乱的作用。
——《英国史》
请回答:
(1)克伦威尔征讨爱尔兰和苏格兰胜利后,军队的性质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这场革命有何影响?
(2)《航海条例》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克伦威尔代表的是哪一阶层的利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归纳。第(2)问结合材料二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三“护国主制的实质是军事专政……”回答。
【答案】 (1)军队成为镇压人民的工具。使革命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发展和保护英国的海上贸易。
(3)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课时作业(七)
一、选择题
1.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建立了护国主政体。关于这一政体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护国主终身制
B.护国主继承人并非选举
C.全国实行军事管制
D.护国主对议会负责
【解析】 护国主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因此D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 D
2.护国主政体建立后,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其做法不包括( )
A.迫害清教徒 B.独揽国家大权
C.实行军事管制 D.禁止言论自由
【解析】 克伦威尔是比较狂热的清教徒,在他统治时,英国成为正式的清教国家,迫害清教徒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3.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议会共同掌握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法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表明( )
①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专制的君主 ②护国主实际上操纵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③他严格遵循了共和国原则 ④克伦威尔以此建立了个人独裁统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克伦威尔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不可能蜕变为封建专制的君主,但他的言论已表露出其要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答案】 B
4.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流亡海外的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达成妥协,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这种做法的初衷在于( )
A.维护政局稳定,保护既得利益
B.恢复专制统治,维护政局稳定
C.维护既得利益,扩张海外力量
D.扩张海外力量,改变国际形象
【解析】 克伦威尔死后,高级军官争权夺利,士兵发动反政府活动,农民举行起义,政局混乱,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政府的统治深表不满,宁愿恢复王权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答案】 A
5.17世纪70年代,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对每个被捕的人,应该事先宣布其罪状;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即进行审讯。该法案实际上是为了( )
A.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特权
B.打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
C.限制复辟王朝封建专制的权力
D.体现英国新生社会制度的民主
【解析】 《人身保护法》是由反对国王的反对派占多数的议会制定的,规定内容体现了要限制国王的司法权,其实质是要限制复辟王朝封建专制的权力。
【答案】 C
6.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查理二世曾对一个议员在议会辩论中的发言非常不满,他又不敢公开逮捕这个人,只好雇了一个刺客去撕裂了这个人的鼻子。查理二世不敢公开逮捕这个议员的原因是( )
A.害怕引起议员报复
B.慑于《人身保护法》的法律限制
C.受《权利请愿书》的法律限制
D.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去逮捕他
【解析】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国王的权力非常大,A、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权利请愿书》是国王与议会就有关税收问题而制定的,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议会议员为保护自己而通过《人身保护法》,就是防止国王的报复,据此,查理二世无理由去公开逮捕议员,故选B项。
【答案】 B
7.某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时这样论述:“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是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光荣革命
C.颁布《航海条例》 D.责任内阁制形成
【解析】 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使英国的王权受到限制,人民的自由权利得到保障,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光荣革命”,由此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B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1688年发动政变,赶走了国王詹姆士二世,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在英国联合执政。这次行动对英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彻底铲除了英国社会中的封建残余势力
B.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
C.逐步确立了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解析】 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逐步确立了相对稳定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49年1月30日处死查理一世
材料二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英国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流亡海外的查理二世进行谈判。1660年5月,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复辟前,曾许诺大赦政治犯,保护议会的权力。但是,他上台后就食言了,对革命者进行血腥报复。许多人遭到迫害,就连克伦威尔的尸体也被掘出来施以绞刑。
材料三 查理二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力图重建君主专制统治。面对不断扩张的王权,议会成员达成一致,在1688年发动政变,废黜了詹姆士二世,邀请他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女王和国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此结束。
请回答:
(1)如何看待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政策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三,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什么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概括。第(2)问要充分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评价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答案】 (1)看待:一方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采取的许多措施稳固了形势,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同时,旧王朝的统治者又进一步破坏革命的成果,力图恢复专制统治,最终导致覆灭。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复辟王朝间的矛盾激化,发生了“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了政权。
(2)特点: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残酷性和反复性。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吸取了17世纪40年代“革命解决”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对中央权力结构作了重要而适度的调整。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正式确立了“新的重心”,正是一个“新的出发点”。从此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循着正常的轨道发展起来。
——刘祚昌等《世界史》
材料三 “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遏制了1681年查理二世即位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的重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试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你自己的理解,简要评述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
【解析】 思考时,应在准确提取材料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等信息的前提下,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及其结果,从原因、性质、影响及其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应注意充分运用学科语言并表述成文。
【答案】 (1)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的措施,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但“光荣革命”吸取了“革命”与“复辟”的教训;(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贵族妥协而推翻国王,确立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统治地位的“宫廷政变”;(3)确立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统治地位,使英国政体从封建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方向发展,从英国国情出发解决了政权问题,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