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选择题(25×2=50分,每小题只有唯一答案符合题意)
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
A.200m
B.235m
C.270m
D.300m
2.
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
A.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答案】
1、C
2、A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判读,地图上的方向,相对高度,等高线图的应用。
【名师点睛】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判断海拔高度范围。计算相对高度时,注意乙地急流处落差,乙地海拔范围,等高线的最大值减去落差,是乙地的实际海拔高度范围。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中,要根据等高线的形态特征,判断地形状况。
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回答下列各题。
3.
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
1月
B.
60°
7月
C.
60°
1月
D.30°
7月
4
当公转速度为N时(
)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处于雨季
5.
若某城市与M点同纬度,则其所在国家主要的自然景观和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
)
A.亚寒带针叶林
原始型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过渡型
C.亚寒带针叶林
现代型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代型
【答案】
3、B
4、A
5、C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特点,区域景观差异,自然带分布规律,人口增长模式。
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不适合露营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7.
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 )
【答案】
6、C
7、A
【考点定位】径流方向与地形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等高线与河流关系。
【名师点睛】山脊是分水线,径流向两侧分开。山谷是集水线,径流向中间汇集。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由此判断出地形的起伏变化,注意P、Q、T三处的海拔低。等高线形态中,山谷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山脊处等高线凸向海拔低处。
下图为北半球局部图。图中O为北极点,P、Q两点为12月22日晨昏线与某纬线L的交点,OP、OQ为经线。回答下列各题。
8.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A.11时20分
B.15时40分
C.22时40分
D.1时20分
9.若图中L线的纬度数变小,则此图中( )
A.P、Q两点均向东移动
B.P、Q两点均向西移动
C.P点向西移动,Q点向东移动
D.P点向东移动,Q点向西移动
【答案】
8、A
9、D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晨昏线,时间计算。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北京时间2015年3月15日10点30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准时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某记者欲从日本东京(采用135°E时间)乘飞机(飞行时间2小时)赶往北京全程报道该记者见面会,仅从时间和经济两个方面考虑,其乘坐的飞机宜在当地起飞时间( )
A.3月15日7点
B.3月15日9点20分
C.3月15日10点
D.3月14日16点30分
11.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 )
A.美国田纳西河正值流量较小的季节
B.澳大利亚东部海域多发热带气旋
C.索马里东部渔民捕鱼忙
D.安第斯山脉的高山牧场草木枯黄
【答案】
10、A
11、B
【考点定位】时间计算,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
【名师点睛】时间计算时,注意经度每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可以计算出开始时东京时间,飞机飞行2小时,所以东京时间要再提前2小时。考虑机场到会场的时间,应再提前一些。提前10分钟显然不够出机场。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市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启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
( )
A.增大我国环境承载力
B.解决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
C.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
D.延缓图中各省市进入“人口零增长”的时间
13.由图示可知( )
A.各省市由南向北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越来越晚
B.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大部分东部省市比西部省市早
C.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
D.沪比黔早实现“人口零增长”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
12、D
13、B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人口政策调整的影响,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
读图甲、图乙,回答下列各
题。
14.
乙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
A.游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15.
关于甲、乙两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域的地震灾害比乙区域多
B.甲、乙两区域中的湖泊形成原因相同
C.甲、乙两区域东部海区洋流流向一致
D.甲区域c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政治因素
【答案】
14、A
15、D
【考点定位】经纬度定位,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区域特征及成因。
【名师点睛】根据经纬度,确定区域位置,结合气候特点,分析农业地域类型。非洲国家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草原区以游牧业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它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根据所学区域的地理特征,判断区域差异。从地质构造看,乙区有东非大裂谷分布,是生长边界,地震灾害多。乙区是构造湖,甲区是冰碛湖。
图甲为“A城区平面图”,图乙为“人口、产业迁移示意图”,已知图中A、B、C三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下图示意图甲中①②③④四条直线附近地区夏季某日晴朗的午后气温(多年平均值)分布状况,图中M处的地理事物或功能区最不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高地
C.湖泊
D.大型草坪
17.
若十年后B地城市热力环流圈为乙图中虚线圈所示范围,为保护城市环境,C地的火电厂最适宜布局在乙图中(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
16、A
17、B
【考点定位】下堑面与气温变化,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储藏马铃薯不受欢迎,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越大。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读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完成下列各题。
18.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C.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D.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19.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洪涝
B.霜冻
C.台风
D.光照
20.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是( )
A.低热河谷地带
B.高海拔地区
C.中低海拔地区
D.四川盆地
【答案】
18、A
19、B
20、B
【考点定位】作物生长习性,区域生产特点及原因,主要制约因素,主
要分布区及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中作物生长习性,分析西南地区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特点。各季节都有时鲜产品,说明不同季节都有适宜的生长环境,只有地形、气候复杂多样这一原因。根据生长季节,分析面临的灾害类型。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18°N、100°~105°E),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温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各题。
21.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A.5—6月
B.7—8月
C.
9—10月
D.12月—次年1月
22.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耕地面积
B.先进的耕作技术
C.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答案】
21、D
22、C
【考点定位】作物扬花期的时间,影响作物出口因素。
工业4.0”
(Industry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它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回答下列各题。
23.
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24.
“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25.下列不属于“工业4.0”的主题内容是( )
A.智能工厂
B.智能生产
C.智能物流
D.智能采矿
【答案】
23、A
24、C
25、D
【考点定位】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工业4.0”的主题内容,带来影响。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图文信息,各环节编织在一个大网中,体现的信息地位的重要。材料信息表示,生产由大批量标准化,向个人订单生产转化,说明转变为个性化生产。这是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主题内容不包括采矿。
二、综合题(50分)
26.
(
9分)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 。 (2分)
(2)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
(2分)
A.小于90°
B.大于90°
C.等于90°
D.180°
(3)假设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W,40°N)起飞,以每小时1
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29.8°N)降落,飞机飞行了约 小时。(取整数) (2分)
(4)图乙是图甲的北极俯视图。请在图乙中用阴影表示黑夜范围并绘出飞机的飞行路径(用箭头表示)。并注明起飞处E和降落处F两点(3分)。
【答案】
(1)105°W(2分)
(2)A(2分)
(3)11(2分)
(4)如图(3分)
的F。
【考点定位】日照图判读,时间计算,经度计算,东西半球划分,昼夜范围。
27.(13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乌尤尼盐沼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面积9065平方千米,海拔3656米,是世界最大的盐沼,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盐沼之一。数百万年前,这片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约4万年前,这里是一个史前巨湖。周边山地分布有大面积的富含锂的火山喷发岩,盐沼的锂矿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下图为玻利维亚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简述乌尤尼盐沼经历的“海——湖——沼”的演变过程。(4分)
(2)分析乌尤尼盐沼锂矿资源丰富的形成原因。(2分)
(3)针对当地气候特点,指出当地锂矿开发人员面临的主要困难。(4分)
(4)玻利维亚政府提出了“锂矿开发由国内企业控制,外资公司限定于深加工产品的投资项目”的开发方针。分析该方针对该国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答案】
(1)地壳抬升,安第斯山脉从海底隆起,未退却的海水在山间形成内陆盐湖(1分);由于地形封闭(1分),气候干旱,降水少(1分),蒸发旺盛(1分),逐渐形成盐沼。
(2)周边山区富含锂的火山岩(1分)经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在盐湖沉积富集(1分)。
(3)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高原反应;太阳辐射强烈。(4分)
(4)避免外国公司掠夺式地开采,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进外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3分)
【考点定位】盐沼形成过程,锂矿丰富的原因,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信息,盐沼现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的,由海到湖,必然是地壳抬升,形成湖。湖水蒸发,盐分积累,形成盐沼,必然是该地环境干燥少雨。锂是有色金属矿,是火山喷发活动有关.矿产是有用元素富集到可开采程度,富集过程是外力作用的结果。结合环境特点,分析开发面临困难。
28.
(1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作为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借助国家战略支持,临海产业布局正在形成。石化、钢铁、能源、电力、林浆纸、电子等产业项目已经明朗化,产业链逐渐延长。据统计,经济区内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达43项,总投资达3
782亿元。
(1)根据图示信息概括广西的地形特征。(2分)
(2)简要分析珠江GH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6分)
(3)目前已落户北部湾的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项目、武钢、柳钢千万吨钢铁项目、芬兰斯道拉恩索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一千万”项目进展得有声有色。试分析北部湾吸引这些项目落户的共同区位优势。(3分)
(4)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了大量由珠三角移出的产业。这对珠三角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3分)
【答案】
(1)山地、丘陵广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分)
(2)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水量充沛;多峡谷。(6分)
(3)拥有北海、防城港、钦州港口群,海运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邻近地区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支持(3分)
(4)拓宽珠三角经济腹地;缓解珠三角资源紧张状况及环境压力;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腾出空间。(3分)
【考点定位】区域地形特征,水能丰富的原因,吸引产业迁入的区位条件,产业转移的影响。
29.
(14分)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9月22日讯,千人拥入格尔木草原疯狂盗采野生黑枸杞,超过300万亩草场遭到洗劫,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价格昂贵,被称为名副其实的“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该地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
材料二
野生黑枸杞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技术投资和实验性驯化种植,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黑枸杞产业化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下图为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材料三:黑枸杞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后稍覆细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在再地膜上面全面覆土1.5—2cm,以透不进阳光为宜,技术要求高。
(1)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野生黑枸杞的生长习性。(3分)
(2)试分析播种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并在膜上覆土的原因。(8分)
(3)因为黑枸杞市场供不应求,有人建议在该地大力发展黑枸杞种植,你是否赞同,并简述理由。(3分)
【答案】
(1)喜光,耐旱,耐盐碱,耐高温,耐寒,适应性强(每点1分,答对3点即给满分)
(2)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用塑料膜覆盖是为了保持土壤水分(2分),昼夜温差大,地膜覆盖利于维持地温(2分),膜上覆土可以有效降低光照强度,减少强光对幼苗的伤害,(2分)当地风力作用显著,覆土可以保护地膜和种子(2分)。
(3)赞同。气候适宜,污染小,黑枸杞品质高;市场需求大;人工种植可减少对野生黑枸杞的破坏;价格高,利润大,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不赞同。经济落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起步晚,种植技术和经验欠缺;生态脆弱,大量种植会导致当地生态破坏。(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任答3点给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定位】读材料分析能力,作物生长习性,生产方式形成的原因,区域发展措施。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中作物分布地区的环境特征,分布在海拔高的沙漠区,分析作物的生长习性。生产的独特方式,与当地的环境特点相适应,所以要从区域环境特征方面分析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要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