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会考模拟考试试卷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5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袭传承之书,具有区别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
2.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里的“古”是代指A.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 B.西周实行的井田制????????
C.秦朝实行的三公制???????? D.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
3.下列三张中央官制示意图,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4.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国并行制 B.确立中朝制度 C.增设三司 D.设立军机处
5.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A. 协定关税 B. 公使驻京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6.某班设计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代表人物”“重要事件”“历史文献”等四项链接。下列各项属于“重要事件”链接中的是
A.鸦片战争????B.洪秀全????C.金田起义????D.《天朝田亩制度》
7.以下四本连环画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是
A.①②?????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8.“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诗中“海面未收功一战”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说:“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这里的“远征”是指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0.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1.1971年新闻照片《乔的笑》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照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A.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胜利召开
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2.以下是“见证20世纪历史的天安门”展览的一组照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13.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这体现了( )
A.保护财产私有 B.限制贵族权力
C.维护平民利益 D.扩大统治基础
14.为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颁布《独立宣言》 B.建立邦联制
C.推行三权分立 D.实行君主立宪制
15.“首相是行政负责人,由皇帝任命,皇帝没有义务考虑议会的态度”。该条款最有可能出自
A.1215年《大宪章》 B.1776年《独立宣言》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16. 1789~1875年间法国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这反映了
A.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17.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A.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德意志的统一
C.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
18.自20世纪末,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
A.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B.若干政治力量的壮大
C.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D.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19.唐朝王维《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0. 元朝张庸《戽水歌》描写妇女排涝,“踏车正忙儿又啼,抱儿踏车力不齐”。这里的“车”是指
A. 马车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21.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业活动发生变化的是( )
A.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22.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3.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24.下图为“民国初年棉纺织业变迁形势柱状图”,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25. “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太原 B.重庆 C.西安 D.上海
26.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指旧式运输、客栈、装卸行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 )
A.改变传统就业结构 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
C.促进思想解放 D.阻碍交通业发展
27.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现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它反映了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29.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④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的航海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在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主持兴办了许多大型的公共工程。这一做法的作用包括
①提升购买力 ②刺激工业生产
③稳定社会秩序 ④抑制股票投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A.实施“福利国家”政策 B.推行“以工代赈”
C.第三产业的日渐发达 D.“互联网”的兴起
33.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3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该言论最有可能来自
A.孟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子
35.“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 B.佛教禅宗 C.朱熹的理学 D.陆九渊的心学
36.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
A.维护旧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3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楷书→篆书→隶书 B.篆书→隶书→楷书
C.隶书→篆书→楷书 D.篆书→楷书→隶书
38.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
39.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0.“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41.19世纪90年代,宣传民权思想,主张变法图存的著作是
A.《四洲志》 B.《各国律例》 C.《海国图志》 D.《变法通议》
42.下列人物中,将反对旧礼教与提倡白话文有机结合的文学家是
A.蔡元培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43.研究杂交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增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44.“文革”结束后,我国在教育方面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是( )
A.开展识字教育 B.恢复高考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4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C.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方向。
D.十四大——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46.流行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C.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D.网购、微信——改革开放新时期
47.下列名言属干智者学派的是
A.“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C.“知识即美德”
48.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地心说
49.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 B.原子能的应用
C.经典力学的创立 D.相对论的提出
50.被誉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的是
A.拉斐尔 B.塞尚 C.凡·高 D.毕加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0分)
一、民主是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由于历史时期不同和各国国情差异,在践行民主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方法。(本题共16分)
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一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别人的统治,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于是只好“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据亚里士多德估计,每年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个可能担任某种公职。即使没有任何公职在身,还有一年40次参加公民大会的机会,讨论城邦重大问题,并有权对所要表决的问题作出认为妥当的选择。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雅典民主制度的特征。并结合所学概括雅典民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6分)
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这一点,可能任何人都不会否认。现代政治制度的诸要素,如分权的原则,全民选举的原则,行政从属于立法、政府向选民负责的原则,法治而不是人治的原则等等,最早都是在英国形成的。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制度建设中是如何体现上述原则的?(任选两个原则,共计6分)
2016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西城区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参加区人大代表选举投票。
3.习主席强调:保障人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保选举工作风清气正。这充分体现国家对人民民主权利的高度重视,结合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做了哪些努力?(4分)
二、经济政策、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关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
? 中英关税、土地税及其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
年份
英国
中国
关税收入所占比率
土地税所占比率?
关税收入所占比率
土地税所占比率?
1490?
5%
21.77%
0.17%
93%
1552?
11%
40.81%
0.45%
73%
1602?
14%
25.52%
0.87%
80%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比较1490—l602年间中英两国关税收入、土地税收在本国财政收入中比重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7分)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866年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格拉姆制成电动机,1879年美国爱迪生成功制成了“碳化棉丝白炽电灯”。
1886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验证了英国麦克斯韦在60年代提出的电磁波理论。1894-1896年意大利马可尼、俄国波波夫实现了无线电波通讯。
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1862年法国德罗夏提出四冲程循环理论。据此,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内燃机,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和本茨各自独立地制成了以内燃机为引擎的三轮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以内燃机作动力,把飞机升上天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工业、电信事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迅猛发展。这些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更突出。
2.某学生力图运用上述材料,撰写“探寻19世纪到20世纪初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发展规律”的小论文。请你为他拟定两个可论证的具体观点。(4分)
可论证的具体观点
观点一:新动力推动了新行业的形成
观点二:
观点三:
(入世)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不断降低进口产品关税税率,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入世后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5分)
三、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是人类思想核心主题,思想的进步也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题共18分)
孔子认为“知在格物”,“格而后知至”,然后才能意诚、心正, 强调惟有透析自然界, 才能治国平天下。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自然界的运行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 依据其自身的规律发展。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子受命于天, 诸侯受命于天子, 子受命于父, 臣妾受命于君。诸受命者, 其尊皆天, 虽未受命于天亦可”。
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庞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 包括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诸多方面……认为人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是和谐的。
——摘编自刘胜康《中西方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思想家都曾思考过的问题,请阅读材料,概括四位思想家在这一方面的核心观点。(8分)
(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赵林《在天国与尘世之间》
2.有学者提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你对该说法持怎样的观点?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4分)
要求:明确观点(无论正向,还是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论据合理,阐释清楚。
孙中山大事年表
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
1894年,上书李鸿章力主改良受挫,同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11-1912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
1917年,领导护法运动失败。
1920-1922年,领导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向,开始了国共合作以及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在北京逝世。
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他总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潮流。…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的可贵精神。”
3. 请结合20世纪初和20年代的相关史实,设计并完成“孙中山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表格。表格要求分不同时期展现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表现和影响。(6分)
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B
A
D
C
D
C
C
C
B
B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D
A
A
C
C
C
C
B
D
B
题 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A
A
B
C
D
A
A
D
C
C
题 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 案
A
A
D
A
D
C
B
D
D
B
题 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 案
D
B
B
B
C
D
B
B
D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0分)
一、本题共16分
1.特征: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民主。(4分)
影响: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2分)
2.分权原则:议会掌握立法权,责任内阁负责行政权。
全民选择原则: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席位。
行政从属于立法、政府向选民负责的原则:选民选举议员,议会中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责任内阁对议会负责。
法治原则:1689年,英国制定《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议会掌握立法权。(每条原则3分,满分为6分)
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完善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方式行使民主权利。(2分)
二、本题共16分
1.不同:英国关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远高于中国;明朝政府土地税收在收入比重中远远超过英国。(2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重视对外贸易,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分)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农业始终是重要的生产部门,明朝中后期政府推行“海禁”政策。(3分)
2.
可论证的具体观点(每点2分,满分为4分)
观点一:新动力推动了新行业的形成
观点二:新技术的发明源于科学原理的突破(科学成了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动力)
观点三:科技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多国
观点四:新兴工业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3. 挑战:中国的产业面临外国商品的冲击。(1分)
一方面,以积极心态加入全球化,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技术、资金、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深化改革,不断进行品牌创新,增强世界竞争力。(4分)
三、本题共18分
1.孔子:只有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才能实现人的追求。
荀子:自然界依据其自身规律发展,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董仲舒:包括君主在内的人都应该敬畏“天”。
亚里士多德:科学探究自然界,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每条2分,共计8分)
2.
示例1:观点:该说法正确,起点是宗教改革。论据:宗教改革涉及了比文艺复兴更广泛的民众,打破对天主教会的迷信,天主教会自中世纪以来的的神权统治受到极大冲击。
示例2:观点:该观点不对,文艺复兴是起点。论据: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宣扬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
示例3:观点:该观点不对,启蒙运动是起点。论据:启蒙运动提倡理性,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把思想解放斗争推进到了反对封建专制,建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
(提出其他观点,论证合理,也可得分)
评分标准
水平1:观点表达明确,论据准确恰当,阐释清楚。(4分)
水平2:观点表达基本明确,论据不够恰当,阐释基本清楚。(2-3分)
水平3:有观点,没有论据。(1分)
水平4:没有观点,阐释混乱。(0分)
3. 孙中山突破局限、不断自我革新
思想转变(4分)
影响(2分)
20世纪初
孙中山放弃对清政府(改良道路)的幻想,倡导民主革命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
以此为理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0世纪20年代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目标。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
说明:内容表述准确、完整,表格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