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Ks5u,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名
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签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岳麓版必修③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由此可见
订孟子主张
A.人人平等
B.民贵君轻
C.性本善
D.以法治国
2.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这表明他
A.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
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刑”作为“德教”辅助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
线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我们发明了火药,然而非但没有用它去轰开封建时代的堡垒,而是用来大量制造庆祝皇帝登
基的焰火和鞭炮;我们发明了造纸与活字印刷技术,但不是用它去计算推演,而是用它铺就孔
孟之道;我们发明了指南针,可是没有用以指导我们去探索大海的彼岸,而是演化成了指引
我
们寻找阴间世界的罗盘。”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四大发明改变了全世界
B.四大发明的作用被严重夸大
C.四大发明后中国人故步自封
D.四大发明对中国本身影响有限
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从历史作
用
现角看
们的一致性表现在
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第1
(共6页)】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③择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6康德认为,自由是人的一种天赋权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原生的权利。人在道德上是自主
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
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
A.康德强调人有自由也要自律
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
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
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
7.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位。在下列四项文化成果中,能较
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
圖盛
①柳水《白衣卿相》②《四书章句集注》③《清明上河图》局部④京剧《过五关》
A.②
B.③④
C.①③
8.“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
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这种主张折射出古希腊公民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9.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在《动物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人的任何器官,使用的次数多了,
这个器官或者组织就会进化;如果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那么它就会退化。下列著作中对拉马
克的这种理论做了进一步阐释的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社会契约论》
D.《基督教原理》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编排一部模拟历史剧,场景是1840年曼彻斯特一家棉纺织工厂。以下剧
情编排中出现失误的是
A.工厂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
B.工人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
D.工厂的原料通过泰土河用汽船运来
11.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
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遵守
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这一主张属于
A.天赋人权说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12.1843年1月,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刻印于扬州。十六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
帝,请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都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该现
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晚清统治者的“天朝上国”思想
B.闭关锁国政策的束缚
C.《海国图志》仅提倡学习西方科技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3.“中国道统相传,陈陈相因,积习太深,以至于形成‘染缸’,民族衰弱至此亦是自然之事;这道
期期末考试·历史卷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