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并能根据书后的填空给课文划分段落。3.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巴斯德在征服狂犬病过程中对梅斯泰尔的牵挂和他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以及他为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
1.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概括段意。2.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巴斯德在征服狂犬病过程中对梅斯泰尔的牵挂和他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创始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创始人。
1881年,巴斯德和他最出色的助手、法国细菌(jūn)学家埃米尔合作,发起了对狂犬病的进攻。 [2] [①细菌学家给巴斯德做助手说明了什么 ]狂犬病是流行于狗、猫、狼等动物中的一种疾病。人一旦被病畜咬伤,狂犬病毒就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经过若干天的潜伏期后便会发作,患者数日之内便会死亡。因为这种病毒破坏人的中枢(shū)神经系统,病患者幸免于死的极为罕见。 [3] [②“极为罕见”说明什么 ]它和鼠疫(yì)一样,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令人谈“犬”色变。 [4] [③“谈‘犬’色变”这一词语是从哪个成语转换而来的 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
本段描写狂犬病的可怕。
巴斯德经过五年孜(zī)孜不倦的研究,终于研制出预防狂犬病的疫苗,并在狗身上试验成功。但是,疫苗是否适用于人体 从人体驱逐狂犬病魔的武器真的找到了吗 [5] [④“但是”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词语 这两个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巴斯德研制出预防狂犬病的疫苗。
[6]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巴斯德和他的助手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
1885年7月6日,一位名叫梅斯泰(tài)尔的小男孩儿,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了巴斯德实验室。他被疯(fēnɡ)狗咬伤了。
段导读:本段写一个被疯狗咬伤的小男孩儿来到巴斯德实验室。
[7] 两天前,梅斯泰尔一个人去学校时,一条狗朝他扑过来。九岁的孩子无力自卫,被咬翻在地之后,只顾得用双手捂住脸。一位泥瓦匠手持铁棒奔过来,从疯狗的嘴里救出了满身血污的孩子,把他送回家中。[⑤“满身血污”一词说明了什么 ]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孩子的母亲立即带着儿子直奔巴黎……[⑥别的医生束手无策,建议孩子的母亲立即带着儿子直奔巴黎,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本段描写孩子受伤的经过。
巴斯德望着这个全身有十几处伤口的孩子,不禁犹豫起来。 [8] [⑦巴斯德为什么会犹豫 ]
这位勇敢的科学家在科学的征途中一向是所向披靡(mǐ)、无所畏惧的。然而,今天,他生平第一次犹豫了。[⑧这两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说明了什么 ]他能从死神手中夺回小梅斯泰尔的生命吗 [⑨这个疑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
巴斯德请来维尔皮昂博士和格朗谢博士进行会诊。两位博士认为,从伤口的数量和深度来看,孩子肯定受了感染。换句话说,死亡似乎不可避免。 [9] [⑩“死亡似乎不可避免”意味着什么 ]巴斯德怀着极度疑虑的心情,决定用在狗身上试验成功的办法给孩子治疗,从7日开始,天天给孩子种疫苗,疗程为十天。
段导读:本段写巴斯德决定用疫苗为小梅斯泰尔治疗。
在开始进行这项惊心动魄(pò)的尝试的那天晚上,小梅斯泰尔拥抱了“亲爱的巴斯德先生”之后,安然睡去。 [10] [“安然睡去”说明了什么 ]可是对巴斯德来说,那却是残酷(kù)的一夜。他失眠了。他惊魂(hún)不定,焦虑万分,甚至对自己长期积累的实验成果也失去了信心,幻觉中以为梅斯泰尔马上就要死去了。[这几句描写说明了什么 ] [11]
段导读:本段是对巴斯德为小梅斯泰尔治疗时内心的描写。
[12] 7月16日,治疗结束。十天里一共给小梅斯泰尔接种十二次。由于过分焦虑,巴斯德已经筋疲力尽了。[“筋疲力尽”一词说明了什么 ]他同意在女儿和女婿(xù)的陪伴下,到法国中部山区去休息几天。然而,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小梅斯泰尔。每天早晨,他都是忧心忡(chōnɡ)忡地等待着格朗谢博士寄来有关孩子健康状况的信件或电报。在寂(jì)静的山林中,他常常默默地在女婿身边走着,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8月3日,小梅斯泰尔安然无恙的消息传来,他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13] [“安然无恙”说明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巴斯德虽然去休息,但是仍不放心小梅斯泰尔。
两个多月后,他又治好了一个被疯狗咬伤的牧童。
巴斯德终于征服了狂犬病! [14] [这个感叹句写出了什么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的狂犬病患者,纷纷来到巴黎找巴斯德就诊。在他们中间,有十九位被疯狗咬伤的俄(é)罗斯农民。当他们赶到巴黎时,已经是咬伤后的第十五天了,死亡似乎已经注定。可是,巴斯德却奇迹般地救活了其中的十六人。
[15] 第三部分(第4~12自然段):讲述了巴斯德在人体上试验狂犬病疫苗获得成功的艰辛过程。
巴斯德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才智献给了科学研究事业。战胜狂犬病,是他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总结巴斯德对人类的贡献。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孜孜不倦、忧心忡忡、安然无恙、助手、细菌、中枢、疯狗、所向披靡、残酷”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征服狂犬病、造福人类的事。
巴斯德和小梅斯泰尔的图片,生字、词卡片。
一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吗 对,这就是巴斯德和小梅斯泰尔。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发生了什么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们的文章。
2.板书课文题目: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3.读课文题目。
二 了解主人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巴斯德的相关资料。
巴斯德(1822~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1879年,偶然发现鸡接种久置的鸡霍乱菌不复致病,且可诱发免疫性。1881年研制成功炭疽菌苗。1885年制成狂犬病疫苗。减毒疫苗的发明,为实验免疫学奠定了基础。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课文主要讲了巴斯德用狂犬病疫苗成功治疗了一个九岁孩子的故事。
学生:课文重点讲了巴斯德治疗九岁孩子的狂犬病,还讲了治疗了其他十几位狂犬病人。
这篇文章是名人介绍性质的文章,概括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比较难,老师引导学生要抓住课文的第1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抓住对人物的评价部分,这样概括才会全面。
三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示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1)请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细菌(jūn) 病畜(chù) 孜(zī)孜不倦(juàn) 所向披靡(mǐ) 惊心动魄(pò)
惊魂(hún)不定 安然无恙(yànɡ)
(2)说说难记和易错的字。
“惧”字右边里面是三横。“酷”左边里面不要丢横。“魔、魄、魂”都有“鬼”字,应比较记忆。
(3)请你熟练朗读下列词语。
助手、细菌、病魔、疯狗、无所畏惧、所向披靡、孜孜不倦、中枢神经、鼠疫、惊心动魄、残酷、忧心忡忡、寂静、女婿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孜孜不倦:形容勤勉地工作。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部扫除。
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的主干部分,包括脑和脊髓,主管全身感觉运动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惊魂不定:形容惊慌失措,心神不安。
3.请和你的伙伴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讲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根据这个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本文共有13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创始人。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巴斯德和他的助手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12自然段):巴斯德在人体上试验狂犬病疫苗并最终获得成功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战胜狂犬病是巴斯德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五 学习小结,朗读课文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了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德研制狂犬病疫苗以及治疗狂犬病患者的过程。揭示了科研工作者艰辛的工作以及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赞颂了科学研究工作者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能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画出描写巴斯德给小梅斯泰尔治疗狂犬病时心情的句子,并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体会巴斯德对梅斯泰尔的关爱、牵挂,以及他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为人类做出的重大贡献。
课文重点语句的课件,巴斯德和小梅斯泰尔拥抱的图片。
一 复习导入,提出质疑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巴斯德是怎样征服狂犬病的
(2)什么是狂犬病 它有什么症状
(3)巴斯德在给小男孩儿治疗的时候为什么那么紧张
二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过渡:现在狂犬病已经不算是疑难杂症了,但是在19世纪的法国,人们还是谈“犬”色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巴斯德是怎么攻克这一医学难题的。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介绍狂犬病的段落,请你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狂犬病的危害,可以简单写一写批注,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资料理解。
2.细读第2自然段,了解狂犬病对人类的危害。
(1)请一名同学读出描写狂犬病危害的语句。
(2)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人一旦被病畜咬伤,狂犬病毒就通过伤口侵入人体,经过若干天的潜伏期后便会发作,患者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我理解到“一旦”说的是偶然性,而“就”却说出了必然的结果,可见狂犬病非常厉害。
学生:“若干天”说明狂犬病的潜伏期可长可短,具有不确定性,使人不好早作判断。
学生:“数日之内便会死亡”,说明狂犬病一旦发作,很快就会夺走人的生命,可见狂犬病是一种非常厉害的疾病。
学生:“因为这种病毒破坏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患者幸免于死的极为罕见”中,“极为罕见”就是说活的机会特别少,微乎其微。
学生:“它和鼠疫一样,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令人谈‘犬’色变。”
“曾”是曾经、已经;“无数人”说明许许多多的人都被它夺取了生命,可见狂犬病伤害面之广;“谈‘犬’色变”说明人们对狂犬病的畏惧,也说明狂犬病的可怕。
老师补充狂犬病资料:
狂犬病的最初症状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急性期,则多表现为狂躁(狂怒狂犬病)或麻痹(无声狂犬病)。无论是狂怒还是无声,其最终的发展都是进一步的麻痹,进而昏迷和死亡。通常的死因是呼吸衰竭。在无加强保健的情况下,死亡常发生在疾病发生的第一周。据估计,每年有1000万人由于接触被怀疑患了狂犬病的动物而接受治疗。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突出了狂犬病在当时对人们来说是多么可怕,“狂犬病”与“病魔”等同,“狂犬病”和“死亡”相等。在此强调了科学家巴斯德为人类的健康攻克医学难题,突出了巴斯德迎难而上的精神。
(3)练习朗读这一段,指名朗读。
3.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过渡:狂犬病这样可怕,巴斯德是怎样征服它的呢
读课文第4~12自然段,画出表现巴斯德给小梅斯泰尔治疗狂犬病时心情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作批注。
集体交流,体会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精读课文第6、7自然段。
学生:再伟大的科学家也有犹豫、害怕的时候,巴斯德为狂犬病犹豫了,害怕了,从侧面也能了解到狂犬病危害真的太大了。
学生:巴斯德为能不能从死神手中夺回小梅斯泰尔的生命而犹豫,他是担心由于自己的治疗让小梅斯泰尔丧命。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为什么这一次他犹豫了”这一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巴斯德的思想感情。
指名朗读这些语句。
(2)学习课文的第8自然段。
学生:“巴斯德怀着极度疑虑的心情,决定用在狗身上试验成功的办法给孩子治疗,从7日开始,天天给孩子种疫苗,疗程为十天。”我理解“极度”的意思是已经到了极点了,巴斯德的疑虑已经到了极点了,他不知道在狗身上成功的试验,能否在人身上起作用。
学生:这个方法能不能成功,巴斯德一点儿把握也没有。
学生:对于一个生命垂危的人来说,也只有试一试了,也许还有成功的可能。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极度疑虑”来体会巴斯德矛盾的内心,从而从侧面了解到科学试验也是有风险的,科学试验也是要有牺牲的。
指名朗读这些语句。
(3)学习课文的第9自然段。
学生:“可是对巴斯德来说,那却是残酷的一夜。他失眠了。他惊魂不定,焦虑万分,甚至对自己长期积累的实验成果也失去了信心,幻觉中以为梅斯泰尔马上就要死去了。”从“失眠”“惊魂不定”“焦虑万分”都能感受到巴斯德此时太紧张了,他害怕一个小生命在自己的治疗中结束。
学生:我从“甚至对自己长期积累的实验成果也失去了信心”中的“甚至”一词了解到,巴斯德实在是太紧张了,那可是五年研究的成果呀,由此也能看出巴斯德是一位对病人十分负责的科学家。
学生:我了解到试验在小狗身上能成功,但是从来没有在人身上做过试验,万一试验失败,那可是一条小生命啊。
学生:我从巴斯德在“幻觉中以为梅斯泰尔马上就要死去了”体会到科学家太害怕试验失败了,他根本就对治疗梅斯泰尔不抱有任何希望。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巴斯德心理的语句,深入地体会科学家紧张的心理,感受科学家对病人、对科学的责任感。
学生练习朗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
(4)学习课文10~12自然段。
学生:“每天早晨,他都是忧心忡忡地等待着格朗谢博士寄来有关孩子健康状况的信件或电报。在寂静的山林中,他常常默默地在女婿身边走着,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从句中的“忧心忡忡”可以体会到巴斯德一直担心着梅斯泰尔的病情。
学生:我从“几个小时不说一句话”能感受到巴斯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太怕传来坏消息了。
学生:从“8月3日,小梅斯泰尔安然无恙的消息传来,他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可以感受到巴斯德以及所有关心狂犬病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他们太高兴了。
老师引导学生想象:巴斯德听到这个好消息,他会说些什么 他会做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感受巴斯德的心情,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老师引出下文:后来巴斯德又抢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三 全文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巴斯德如何用预防狂犬病的疫苗给人治疗的过程,赞扬了巴斯德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赞美了巴斯德为人类服务,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精神。
2.文章主要以描写巴斯德的心理活动为主,从而把一位科学家在进行实验研究阶段的复杂心理展示给读者,让读者走进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法国著名科学家、微生物学的创始人巴斯德如何征服狂犬病的故事。教师要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引导学生弄清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先找出描写狂犬病可怕的词语,如“一旦……就……”等词语,突出如果染上了狂犬病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身亡,狂犬病确实令人感到“可怕”,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一定难度,学生并不一定马上会找到这些词语,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耐心引导。
2.巴斯德是如何征服狂犬病的 心理上有哪些变化 看到这么多人染上了狂犬病,巴斯德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做的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孜孜不倦、犹豫、极度疑虑、焦虑万分、忧心忡忡、放心”这些词语,体会巴斯德研制疫苗的艰难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如果课前未预习,同学们是很难在讲解的时候马上找到这些词语的,所以教师要安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1.填空。
(1)“酷”的左边不是“西”,左边的第六画是(横)。
(2)“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最后一画是(点)。
(3)“疯”的部首是(疒),请你写出一个带有这个部首的字(病)。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寂净(静) 忧心重重(忡忡) 安然无羔(恙)
3.趣味题。
小朋友,你熟悉十二生肖吗 请你在下面的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组成成语,十二生肖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画(蛇)添足
人仰(马)翻 顺手牵(羊) 杀鸡儆(猴)
呆若木(鸡) (狗)急跳墙
人怕出名(猪)怕壮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疫苗 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疫苗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事实证明,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了,迎来了人类用疫苗迎战病毒的第一个胜利。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为100%。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狂犬病毒。狂犬病常发生于狗、猫等家畜身上,人或其他家畜被患狂犬病的狗或猫咬伤时也能感染。家畜患狂犬病时,症状是食欲不振,看见水就恐惧、狂叫、痉挛,碰到人畜或其他物体就咬,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人患狂犬病时,症状是精神失常,恶心,流涎,咽喉痉挛,不敢饮水,呼吸困难,最后全身麻痹而死亡。
狂犬病的急救措施 被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因为伤口像瓣膜一样多半是闭合着的,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进行冲洗。用自来水对着伤口冲洗虽然有点痛,但也要忍痛仔细地冲洗干净,这样才能尽量防止感染。冲洗之后要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速去医院诊治。即使是再小的伤口,也有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患者应向医生要求注射狂犬病疫苗。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再次被咬伤是否还需注射 被动物咬伤、抓伤后,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这时机体就产生抗狂犬病的抗体。但这种有效的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如果这次咬伤距离前次注射疫苗在3~4个月内,加强2针就可以了。若已超过6个月,就应该重新全程注射。
精选教学设计(节选)
一、细读课文重点段,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心情
1.指导阅读第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说明巴斯德发起对狂犬病进攻的原因的句子。
(2)指导朗读,体会狂犬病的可怕。
(3)读第3自然段的两个问句,说说这两个句子的作用。
2.指导阅读第4~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这部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画出表现巴斯德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犹豫——极度疑虑——焦虑万分——忧心忡忡——放心)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泡泡框提出的“为什么这一次他犹豫了”这一问题,并告诉学生,读书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来,并想办法解决。
(4)指导朗读。
(5)你从巴斯德心情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 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体会巴斯德的高度责任感和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精神。)
3.阅读第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齐读。
二、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有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也会传染到人身上,使人生病,像狂犬病毒。怎样防止动物传染给人呢 请你查查有关资料,或者询问别人,学习用科学的方法预防这样的传染病。
四、总结
巴斯德凭着一个科学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战胜了狂犬病,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这种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说明巴斯德在科学界有很高的威望。
^3
②说明这种疾病的可怕。
^4
③这个成语是从“谈虎色变”转换而来的。这两句说明了狂犬病的可怕,这为下文描写巴斯德征服狂犬病作了衬托。
^5
④“但是”表示转折。两个问句起过渡作用,引起下文。
^6
^7
⑤说明孩子受伤很重。 ⑥说明在人们心中,巴斯德是救这个孩子的唯一希望。
^8
⑦一方面,他很想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另一方面,又怕自己研制的狂犬病疫苗在人体上失效,导致孩子的死亡。 ⑧这两句形成了对比。说明了巴斯德有非常强的责任心。 ⑨引出下文,也引发我们的想象。
^9
⑩这就意味着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用在狗身上试验成功的办法给孩子治疗。
^10
说明孩子对巴斯德的信任。
^11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家的高度责任心。
^12
进一步说明了巴斯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工作的态度。
^13
“安然无恙”既说明小梅斯泰尔得救了,又说明了巴斯德试验的成功。
^14
重点句解析:感叹句写出了人们的惊喜之情,也突出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意义的重大。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