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1 17:00: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2.能正确背诵第5~9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3.感悟课文的内容,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重点难点
1.分析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2.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2 只拣(jiǎn)儿童多处行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yí)和园,看见成百盈千 [2] [①“成百盈千”说明什么 ]的孩子,闹嚷〔rānɡ〕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xiá)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②用“魔术匣子”来比喻什么 用“小天使”来比喻什么 一个“飞”字,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我”看见许多孩子从颐和园出来。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 [3] 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④一“笑”一“迎”
和一
“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段导读:本段写“我们”挤进颐和园。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pàn)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xì)地! [4] [⑤“座无隙地”说明了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cù),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 [5] 发着太阳的香气。[⑥对女孩子、男孩子的描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yǐ)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 [6] 人书。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yànɡ),一面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段导读:本段写颐和园里孩子们游玩的情景。
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lán)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cōnɡ)匆地说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7] [⑦“大概”一词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
段导读:本段写孩子们去门口集合。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tánɡ)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⑧“开满了”“密密层层”“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儿空隙”说明了什么 ]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8] [⑨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本段写作者在玉澜堂里看到的景色。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灿烂!它把一冬天蕴(yùn)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段导读:本段写春光的饱满与灿烂。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 [9] [⑩孩子们为什么“围聚过来” ]我拉住一个额(é)前留着短发的女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 ”她忸怩(niǔ
ní)地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 ”当她说不出来低头玩儿着纽(niǔ)扣的时候,一个在她后面的男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 [10] 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外去了。[写“我”与孩子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
段导读:本段写“我”和孩子们的对话。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 [11] 使出浑身解〔xiè〕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作者赞美春天的花朵的目的是什么 ]
段导读:本段借赞美春天的花朵,来赞美朝气蓬勃的儿童。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们”在颐和园里游玩儿的经过。
朋友,春天在哪里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12] [本句的作用是什么 ]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的感想。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录音,春景图,词语卡片。
一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出示春景图,导入: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游的文章。
2.板书“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认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
二 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这位多福高寿的著名作家,从“五四”时期开始步入中国文坛,一直辛勤耕耘了七十余载。当人们在冰心的作品中徜徉的时候,不难发现,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得最多的是那温馨的母爱之光。
2.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老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引导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示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老师检查。
(1)请你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澜(lán)  忸(niǔ)  怩(ní)  拣(jiǎn)  嚷(rāng)  倚(yǐ)  畅(chàng)
(2)请你填空。
①“拣”的右边不是“东”。右边的第三画是(横折钩)。
②“匣”的最后一画是(竖折)。
③“堂”的第一画是(竖),不要写成点。
2.理解词语的意思。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成百盈千:形容人很多。盈,满。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座无隙地:没有一点儿空地可以坐下来。形容人很多。隙地,空着的地方。
3.请和你的伙伴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内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按“总—分—总”的顺序可将本文分成三部分,见课文详解。
本文共有9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五 学习小结,朗读课文
1.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活力,读后令人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能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画出体现“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语句,体会本文对儿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抓住课文的第8自然段,感悟课文的语言,感受冰心奶奶对充满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课文第8自然段的文字课件,儿童旺盛生命力的图片。
一 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呢
学生: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第2自然段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路线;结尾的这句话则是实践的证明。
二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精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请你读出描写儿童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我感受到孩子们真是天真活泼,作者非常喜欢小孩子们。
学生:作者把孩子们比作小天使,由此就能体会到作者有多爱孩子了。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来谈理解与感悟。这里冰心奶奶写出了儿童之多、之欢快,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这句话写得恰到好处,它好在哪儿
学生: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就更让人感觉到孩子们的可爱了。一个“飞”字,既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让人看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老师小结:“成百盈千”是说孩子之多,“闹嚷嚷地”是说孩子之欢。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天使”本来是指宗教中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儿,因此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少女和小孩儿。通过阅读使得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能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通阅过读来感受儿童之多、之欢快;通过阅读来体会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指名朗读。
2.精读课文第3、4自然段。
(1)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2)请你用笔把文章的第3、4自然段中描写“儿童多”的词句画出来。
(3)请你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反复朗读,细细体会这些词语所流露出来的作者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少年儿童的喜爱之情。
(4)交流朗读语句的感受。
老师抓住“……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让学生谈谈怎么理解。
学生:我们知道,太阳给人光明,给人温暖,给人希望,地球万物都离不开太阳。太阳,多么好的一个词语,人们常把自己最喜欢的人比作太阳。
老师引导:冰心奶奶在这里把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儿童比作太阳,从儿童身上喷发出的气息是太阳的气息,是生命的气息,是希望的气息,表达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这些是需要我们通过朗读来细细体会的。
从这几个自然段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大地上到处是一些爱动的孩子。他们举着欢快的剪刀,把阳光、花朵、纯洁和爱,剪成希望种在泥土里,迅速地长出更多的阳光、花朵、纯洁和爱来。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幸福的,别人看了也快乐,也幸福。
(5)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
3.精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里所看到的景象的语句。
(3)指名朗读找到的语句。
(4)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课文的第5自然段通过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写开得很旺的海棠花来反映春光的饱满与烂漫,也使人从中体会到花儿开得非常茂盛。
学生: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海棠花的语句深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自然段文字优美,比喻生动,突出了花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这两个自然段的语言生动,感情丰富,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从读中感悟春天那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5)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花儿与儿童的共同之处是都需要人培育。
学生:到了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花儿和儿童一样的活泼,生命力一样的旺盛。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花儿与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路线: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
(2)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学生:春天荡漾在儿童的心里,春天写在了儿童的脸上,春天就在儿童的身上,春天是儿童的,儿童就是春天。所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要建立在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要抓住以下两个要点:其一,儿童多处就是春光灿烂之处,因为儿童多的地方春光最饱满、最烂漫;其二,儿童是春的使者,春天荡漾在儿童的心里,春天写在了儿童的脸上,春天就在儿童的身上,春天是儿童的,儿童就是祖国的春天。
三 总结全文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2.总结:是啊,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儿童是春的使者,春天荡漾在儿童的心里,春天写在了儿童的脸上,春天就在儿童的身上,春天是儿童的,儿童就是春天。所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本课可以采用“品评”式阅读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地欣赏、品读和感悟,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与震撼,从而自然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并且较好地达成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
2.
当同学们已经感觉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很美、很有感染力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如词句、段落写得特别好、特别美,深深地打动人,请学生把它们找出来,并且想一想好在哪里,互相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拓展思路。
1.请你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改写成反问句)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怎么会找不到春天呢
2.歇后语。
豆腐做的碟子——(软盘)
老鼠指路——(鼠标)
金刚石做碟子——(硬盘)
钥匙找朋友——(搜索)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执教。1949年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有《冰心文集》行世。
香山 
香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全园面积160公顷,最高峰海拔575米,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有香炉峰、玉华山庄、双清别墅等。其中香山的红叶最为著名。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枫树叶红得像火焰一样。香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得名自最高峰的钟乳石,它形似香炉,被称为香炉山,简称香山;一说得名自古时香山的杏花,花开时香味扑鼻,使得此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香山”。
中国四大名园之颐和园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北京城区15千米。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中国四大名园之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中国四大名园之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创建,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四大名园之留园 留园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嘉庆年间(1796~1820)就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光绪年间(1875~1908)改称留园。留园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留园分为四个部分,中部以水景见长,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最具野趣。
知春亭 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
精选课堂实录(节选)
  
师:(置身于学生中间,真诚地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个人,好吗
生:好哇!
师:你们知道冰心吗
(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
师:不知道的请起立。你们很诚实!
师:(指名一位说知道的同学)谢婉莹是谁
生:(不好意思)不知道。
师:《再寄小读者》是谁写的
生:(低下头)不知道。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
师: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文题目。注意“拣”字的写法。(强调“拣”右半部分的第三笔,老师用红粉笔写,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把“儿童”两个字写得大一些。)
师:读一读课文题目。
生1: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只拣”)
生2: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多处”)
生3:只拣儿童多处行。(强调了“行”)
师:同一课文题目,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文题目,也有不同的疑问。
生:“拣”是什么意思
师:谁愿意帮助他
生:“拣”,就是“挑选”,有个词语叫作“挑挑拣拣”,还有个词语叫作“挑肥拣瘦”。
师:你做得很好,善于把未知的与已知的联系起来思考!
生: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你很会问,问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
生:冰心写“只拣儿童多处行”干什么
师:这个问题有质量!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里。请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师:把课文读三遍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平时哪位同学站起来读书的机会相对较少
(学生们只是相互看看,没有人出声)
师:请这位戴眼镜的男同学推荐一位好吗
(戴眼镜的男同学略一沉思,喊到一名同学)
师:谢谢这位戴眼镜的同学,你推荐“有功”,奖励你一次读书的机会!
(学生们大笑)
师:这一轮读书的机会还有六次,愿意读的请站起来!六、五、四、三、二、一。
(倒计时声中,同学们纷纷站了起来)
师:好,读书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不过,没站起来的同学要认真听别的同学读,听读也是一种学习。
师:(走近第一个被推荐读书的同学)你很幸运,能够第一个读书。读读课文题目吧!
生:只(zǐ)拣儿童多处行,
师:“只”读zhǐ,翘舌音zh,把这个字跟我读两遍。你自己再练习读两遍,请你带着大家读两遍。
(该生高兴地领读)
师:第一遍没读准,经过校正、练习,现在能当“老师”,进步真快!
师:(面对戴眼镜的男同学)推荐他人读书有功,奖励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小天使。”
师:注意,这一自然段有两个生字“颐”和“匣”。“颐”的第二笔是短竖,接下去写“口”,第六笔又是“短竖”,再接下去是“竖折”;“匣”先写一横,接下去写“甲”,最后写“竖折”,跟着老师写一遍。
师:该轮到你了,读读第3自然段。
生:“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坐无隙地!”
师:不要紧张,像我一样,长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出。
师:“知春亭”是亭子的名字。再练习一次。
(该生连续读了四次,终于读通顺了)
师:(请他的同桌站起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
生:他读得正确了。
师:对!你再看看他的脸上,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热得一头是汗,才把一句话念好!
师:是不是颠倒过来说更好,他为了把一句话念好,热得一头是汗!
(同学们一听都笑了)
师:请下一位同学接着往下读。
(该生读的声音很小。)
师:(走到这位男同学的跟前)请你听一听老师读书,然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老师模仿他小声读书的样子)
生:老师读书声音太小,别人听不清楚。
师:你能不能教我大声读一句
(该生大声读一句,老师跟着读一句)
师:谢谢你!你教我学会了大声读书!
(该生会心地笑了)
师:课文还剩最后一个自然段,机会只有一次了!
生:(纷纷举手)叫我!叫我!
师:积极性如此高涨。一起来!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朋友,春天在哪里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师:能不能说说这篇散文的意思
生: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说明孩子很多。  ②精彩句解析: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小天使”指的是孩子们。一个“飞”字既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让人看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孩子们的喜爱。
^3
  ③通过对两句诗的新的解释,点明题目,同时也道出了游园的缘由——被活泼可爱的孩子所吸引,不由得产生了游园的兴致。  ④一“笑”一“迎”流露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一个“挤”字,表现出作者那颗不老的童心。
^4
  ⑤说明了游颐和园的人非常多。
^5
  ⑥表达出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6
·知春亭·
^7
  ⑦不能。“大概”表示推测,表明这是作者自己的猜测。如果去掉,就成了肯定了。  ⑧说明了花多,开得很旺盛。
^8
  ⑨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了花开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又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
^9
  ⑩说明孩子们被“我们”吸引。
^10
  写出了女孩子的“忸怩”和男孩子的率真,然后就孩子说的那句“就是开得旺”作引申,写了花儿与儿童一样,表达出作者对儿童的挚爱和期望。
^11
  借此来赞美朝气蓬勃的儿童。·海棠花·
^12
  本句话点明了主题。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