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黄道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黄道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3 14:0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本课的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重点
难点
1.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1 黄 道 婆
在上海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① “两只筒子两匹布”一句说明了什么?]这首歌所唱的“黄婆婆”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②称黄道婆为“棉神”说明了什么?]2·1·c·n·j·y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时候的人,她的家在松江乌泥泾(jīnɡ)。她从小做童养媳(xí),受到公婆和丈夫的百般虐待。[③这句话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黄道婆?]有一次,因为劳累过度,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儿,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④ “再也无法忍受”“牛马不如”“决心冲出牢笼”等词句说明了什么?]于是,半夜里,她设法逃出家门,躲到一条海船上,随船漂泊,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州。2-1-c-n-j-y
段导读:这段话写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
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⑤“流落他乡”“举目无亲” 和“坚信”“一定能够活下去”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当地的黎族人见远道而来的黄道婆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便纷纷来照顾她,想办法让她安居下来。
段导读: 这段话写黄道婆在崖州安居了下来。
当时,崖州盛产木棉,当地的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比较先进。黄道婆看到黎族人不仅棉花种得好,而且纱也纺得好。他们织布的工具轻巧,织的布又细又好看。于是,黄道婆便认真向他们学习。不久,她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⑥“虽然……但是……”一句表示什么关系?表现了黄道婆怎样的思想感情?]www.21-cn-jy.com
段导读:这段话写黄道婆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了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决定返回家乡。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年幼的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21*cnjy*com
在家乡,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⑦“无私”一词表现了黄道婆怎样的思想品德?]她耐心地教人们用新式的工具纺纱织布。后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一套轧(yà)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⑧从这里可以看出黄道婆是个怎样的人?]她教人们制造轧车,有了轧车轧棉籽,就可以不用手剥了;她改进弹棉花的工具,把手拨的小竹弓改为用槌击的大弓。同时,她改进了纺纱的工具,把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改为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⑨文中用了多个“改进”,说明黄道婆是个怎样的人?]这种技术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为了让纺织品更加美观,她又教大家把花卉(huì)、鸟兽等各式各样的图案织进织物中。就这样,在黄道婆和家乡人民的辛勤创造下,图案生动、色彩艳丽的“乌泥泾被”应运而生,不久便闻名全国。【来源:21cnj*y.co*m】
段导读: 这段话写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后来,在乌泥泾从事纺织业的人日益增多,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和她改进的设备传遍了江浙一带。黄道婆的努力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这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到了明代,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国棉织业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yínɡ)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出处:21教育名师】
段导读: 这段话写由于黄道婆的无私奉献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品质,使乌泥泾所在的松江成为全国棉织业中心,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版权所有:21教育】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并改进纺织生产工具,使松江成了全国棉织业中心,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黄道婆去世后,当地人民追念她的功绩,凑钱公葬她,还在镇上建造了一座祠(cí)堂纪念她,题名“先棉祠”。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她的坟墓,种了树,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以供后人瞻仰。[人们为什么建立纪念馆对黄道婆表示怀念?]21*cnjy*com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憔”“悴”“套”“效”“率”“踏”“卉”“赢”“绩”14个生字,掌握“民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被”“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新词课件。
一 预习准备
1.你认为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 漂泊 思念 传授 民谣 研究 创造 推动 认真 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 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进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进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唆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了谁?她做了什么事情?(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总结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 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黄道婆(约1245~?),元代女纺织技术革新家,也称“黄婆”。松江乌泥泾(今上海徐汇区东湾村)人。少年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3世纪末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亲,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投影仪、与黄道婆相关的影音资料。
一 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黄婆婆为什么要教这儿的人织布。“两只筒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www-2-1-cnjy-com
二 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 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21cnjy.com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感受到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热爱家乡。)
4.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热爱家乡?
5.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在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6.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各种各样布的图,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 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    、    、    、    、    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 读写结合
1.你对集体的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发言。
六 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1.黄道婆的故事距现在年代久远,学生比较难理解,课前可让学生搜集关于黄道婆的资料,让大家对她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一些能反映黄道婆高尚品质的故事,便于学生理解为什么北京博物馆要陈列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教学中适时可以提问:黄道婆离开家乡后,过上了较好的生活,但她为什么毅然回到家乡,改进设备,提高技术,为家乡人民做贡献呢?由此引导学生体会黄道婆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勇于革新的精神。21教育网
11 黄 道 婆
黄道婆——棉神
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流落崖州
来到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回到家乡——传授植棉技术和改进纺织生产工具
推动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去世后——追念她的功绩
1.看拼音,写汉字。
 yáo民(谣)  nüè (虐)待   lèi劳(累)
qiáo cuì(憔悴) xiào lǜ(效率)  jì功(绩)  huì花(卉)
2.比一比,组词语。
  
3.课后搜集有关黄道婆的故事。
[答案]略
黄母祠
黄道婆逝世后,乡亲们出于对黄道婆的敬仰,建造黄母祠,后经过多次毁坏和重建。1981年,祠址被划进植物园内。1991年有关部门将旧祠重新修复,分纪念馆、陈列馆和莲花池游憩小区三部分。按原样修复的黄婆庙为六架梁五开间歇山顶建筑,室内陈列黄道婆生平事迹。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黄道婆纪念堂”横匾端立门楼,祠前立有大照壁,正厅有黄道婆事迹展览,侧厅陈列黄道婆首创的三锭纺车、木棉缆车及众多图片、史料等。同年12月7日正式开放。园内植桑、麻、棉、竹以突出纺织主题。后植物园又增建广种木棉的“先棉圃”和瞻仰黄道婆的“仰黄亭”。黄母祠内绿荫环绕,以莲花池为主体,石桥流水、长廊、碑亭贯穿前后景点;高墙浮雕展示黄道婆的光辉业绩;“上智舫”取“下下人有上上智”之意;黄道婆石雕坐落在广场东侧绿竹丛中……风景秀丽清馨,环境整洁优雅,是一座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简朴而素雅的园中园。21·世纪*教育网
有关黄道婆的民谣
清朝人秦荣光一首《竹枝词》咏黄道婆:
乌泥泾庙祀黄婆,标布三林出数多。
衣食我民真众母,千秋报赛奏弦歌。
民间还流传歌颂黄道婆的民谣: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黎族
黎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海南省海南岛中南部。由于分布地区不同和方言、服饰等的差异,其自称有“侾”“岐”“杞”“美孚”“本地”等。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21·cn·jy·com
黎族的造型艺术,以织锦工艺最为著名。在唐宋时期,黎族的纺织技术就比中原先进。织出的黎锦、黎单闻名于世。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纺织工具,从轧棉、弹棉、纺线、染色、理经、织布、刺绣,直到生产出色彩斑斓的锦、被、单、筒裙、花带等,已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生产工艺。而且至今,著名的“崖州被”和“双面绣”,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驰名。此外,黎族的独木器制作和竹藤编织工艺也十分著名。【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