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左公柳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左公柳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2 21:45: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
要求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戈壁”“纤巧”“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重点
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22 左 公 柳
“羌(qiānɡ)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甘肃武威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黄沙。[①引用古诗的用意是什么?]
段导读: 本段写出了玉门关的荒凉环境。
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wéi wò)。[②这句话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出了柳树的挺拔和刚强?]我们顿时兴奋起来,赶紧下了车,飞也似的向前冲去。到了树阴下,啊,好粗的树哇!两个人合抱都抱不拢。21*cnjy*com
段导读: 本段写柳树的挺拔、刚劲和“我们”看到柳树时的兴奋心情。
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湖畔河边的依依柔柳大不相同。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③上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柳树怎样的特点?]这屹立在戈(ɡē)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④这两句描写了什么?起到什么作用?]【版权所有:21教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了玉门关外的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和作者对柳树的赞美之情,为后面写导游所讲的故事埋下了伏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导游觉察到我们动情了,便平静地告诉我们这树叫左公柳。左公柳?我们感到更惊异了。导游微微一笑,向我们讲起了这种树名背后的故事:
段导读: 本段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写导游为“我们”讲述“左公柳”的故事。
“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é)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
段导读:本段写清朝末年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新疆的认识有失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kānɡ kǎi)激昂地反驳道:‘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léi]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⑤这两句话中,左宗棠用事实证明了什么?]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⑥在这两句中,左宗棠指出了什么?][⑦从本段中可以看出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 本段写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
“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yīnɡ)!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
这时,导游停顿了一下,深情地望着那株柳树,又接着讲了下去:[⑧“深情”一词表达了导游怎样的情感?]
“那是一个令人神伤的夜晚,天上没有明月,地上没有人送行。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xiǎnɡ)匮(kuì)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⑨“信心百倍”说明了什么?]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xiānɡ)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烟滚滚的战场。
段导读: 本段写左宗棠面对种种困难,仍然信心百倍地奔赴战场。
“左宗棠的队伍一路西行,浩浩荡荡。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队伍中竟有众人抬着一口黑漆棺(ɡuān)材!这口棺材是左宗棠为自己准备的。[⑩“给自己准备棺材”表现了什么?]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liàn)他的尸体。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官兵个个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ruì)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段导读: 本段写左宗棠带棺出征,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除伊犁外)的伟业。”
导游还告诉我们:
“左宗棠不仅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而且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在征战中,他深感茫茫戈壁没有绿阴的困苦,便率领部队植树造林。他的湖湘子弟兵既是战斗之旅,也是植树大军。人人随身携带柳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前营栽罢后营管,并且动员百姓分段看管。终于在千里戈壁种下片片树林,形成一道‘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这些柳树不但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而且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便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概括上面几句话的意思。]
段导读:本段写左宗棠在建设西北边疆中的举措。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记叙导游讲述的左宗棠的故事。
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它依然屹(yì)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tǎnɡ)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抒发了“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
1.帮助学生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戈壁”“纤巧”“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生字、新词卡片。
一 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臣,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赤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 学习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字音:
纤(xiān)巧:(查字典,读准字音)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构词方法相同的词?(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来源:21cnj*y.co*m】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偏于一方面;不公平。)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逾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织、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①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哪能。)
阅读第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②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 (   )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   )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   )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   )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   )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   )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   )战斗之旅,(   )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   )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   )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理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第4~13自然段。)
②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部分?
(3)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拢。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粗壮、挺拔的特点。
B.联系上文“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黄沙”再体会: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出处:21教育名师】
A. “”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赞美这棵柳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手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它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⑤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21·世纪*教育网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 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再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具体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21cnjy.com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写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投影。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 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www-2-1-cnjy-com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第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第4~13自然段。
①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的伊犁,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很难对付。
读第5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的品格。(第6、7自然段。)
重点学第6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 “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刚强、坚韧、不屈不挠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联结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7自然段。
六旬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咯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7自然段。)www.21-cn-jy.com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第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第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作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殓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公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公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2·1·c·n·j·y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逾六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乡亲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近前,看一看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14自然段。
①引读第14自然段:听完导游的讲述……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同学们眼中的“左公柳”还仅仅是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喻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像他一样的爱国将士们。21·cn·jy·com
3.总结谈话。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21教育网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21*cnjy*com
②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
  1.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篇幅很长,故事的主人公左宗棠又是晚清时期的人物,学生对他很陌生,教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直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入手。第二部分讲的是左宗棠爱国的三个具体事例,最能体现左宗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就高。
2.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进行。比如,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抓住“力排众议”体会左宗棠一心为国的壮志豪情;在学习第二个爱国故事时,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在体会左公柳的外形美时,抓住“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在体会左公柳的精神美时,抓住“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
3.在教学中要做到详略得当,第二部分精讲,第一、三部分略讲。三个故事不要齐头并重,而是精讲第一、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一笔带过。在讲授这三个故事时,可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左宗棠三个爱国事迹的主要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22 左 公 柳
左公柳——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
左宗棠事迹爱国热忱
纪念左宗棠——称柳树为“左公柳”
1.按要求填空。
“慨”字的部首是忄,音序是K,左右结构,这个字的第十笔名称是竖折,文中“慷慨”的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慨”还可以组词愤慨。2-1-c-n-j-y
2.词语搭配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铁骨铮铮:钢铁般的意志,刚正坚贞。
忠义之举:忠贞义烈的举动。
以身报国:宁愿为国家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置之度外: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放在心上。
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用课文中的话来解释,就是“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
5. 《左公柳》一文的写作方法是借物抒情。作者借描写柳树的高大茁壮、身姿挺拔、顽强的生命力,颂扬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有《左文襄公全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实录节选
(一)学习写柳树的句子,体会作者借柳赞人的感情
1.读中感受左公的精神品格。
师:既然本文要表现的是左宗棠的爱国事例,为何又要以左公柳命名呢?
生:因为左公柳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种的。
师:仅仅只是这个原因吗?请同学们结合文中写柳树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小组同学之间讨论讨论。(小组合作交流。)
生:这些柳树身上具有左公及将士们身上那些相似的品格。
生:“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这柳树面对沙漠干旱恶劣的自然环境,居然还能长得如此茁壮,真让人不可思议,它真像我们面对艰难还能取得胜利的爱国将士。
生:“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这左公柳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让我仿佛看到了拥有同样精神的爱国将士。
生:“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组排比句所描写的左公柳让我看到的就是和它一样坚毅顽强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
生:“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这两句话运用自问自答的方法,强调了左公柳就是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精神的象征。
2.解题、点明借物喻人。
师:此时的“左公柳”还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生:既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做出了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
师:是的,这是在借柳树来赞美左宗棠,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二)总结升华
1.赞柳树。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株柳树吧!(出示柳树画面。)它面对风沙,依旧傲然挺立;它扎根戈壁,原于英勇无畏;它抗衡沙漠,只因顽强坚韧,它还只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吗?
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学生齐读。)
2.赞左宗棠。
师:是啊,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力排众议、铁骨铮铮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抬棺出征、视死如归的左宗棠;看到这柳树我们仿佛就看到了植树造林、睿智奉献的左宗棠。让咱们再读这句话,赞赞我们忠义爱国的左公吧!
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齐读这两句话。)
3.赞美所有爱国将士们。
师:这精神之树不仅仅是左宗棠的象征,还是所有爱国将士们的化身。让我们齐声赞美这些英勇无畏的爱国将士们吧!
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生齐读这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