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1-12 20:35:23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复习提问: 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能继续实行了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战争使经济遭严重破坏
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情况苏俄宣传画-捍卫十月革命成果新经济政策时间:
1921年
内容(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思考 到1927年,国家经济发展恢复到
战前1913年的水平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最初入盟的是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苏联国旗苏联国徽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请注意区别: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28—1937年
重点
发展重工业
结果
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同学们怎样理解 “列宁的思路”和“后来苏联的模式”?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模式?思考探究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总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课后小探究你能不能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请你寻找一些资料,看看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课件30张PPT。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学习目标: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认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认识到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参考答案:
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
民余粮必须上缴。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指的是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影响:在艰苦的战争时期,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但人民群众不满,造成生产力破坏,社会不稳定。3、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20年的工业总产值只等于战前的30%,钢产量只相当于战前的4.6%,生铁只有战前的3%左右。67%的铁路毁于战火。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面包、衣服和肥皂这样起码的物品都十分匮乏。很多人经常挨饿。情景研究: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首要任务:恢复经济3.开始时间:1921年4.内容(特点)(1)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2)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注意: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现出列宁
( )的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说出下图俄国发展情况出现的原因120100806040200谷物产量工业总产量作用: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二、)苏联的成立1.时间:1922年2.最初加入苏联的4个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白俄罗斯4.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3.“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年底,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联邦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因病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终年54岁。1月22日, 斯大林等全体俄共中央委员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斯大林的愿望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经济:工业: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时间:1928-1937年重点:重工业作用:p8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背景: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时间:从30年代开始——1937年完成。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 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原因有三:第一,它是世界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铁站;第二,它是世界上最深入地底的地铁站;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它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地铁站之一。苏联的五年计划发展情况1928年-1932年1933年-1937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情景探究:资金从哪里来?既不能靠对外掠夺,又很难引进外资,只有从内部解决。
为支持庞大的建设资金,苏维埃当局秘密出售国家博物馆的藏品。
——摘自齐彬 任兰新《苏联秘密出售世界名画始末》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探索结果: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通过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制度 评价 ①形成背景:②积极作用: ③严重弊端:……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一定阶段发挥过作用。弊端:A、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态。B、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C、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D、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启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 它的特点是什么?请回答(1)新经济政策是哪一年实施的?为什么说它比较好?(3)中国应从苏联模式中吸取哪些教训?答:(1)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2)斯大林模式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答:(3)要轻重比例协调发展,要维护农民利益,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 1934年,党的十七大,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当政治局委员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选举总书记时基洛夫得的票数超过了斯大林,由于基洛夫不愿意担任此职,斯大林才得以连任。大祸随之临头,基洛夫在守卫森严的办公室被人暗杀,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 由此开始,布哈林等和斯大林同一时期的革命家被指控为犯有谋杀罪和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十七大的代表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 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到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再见课件28张PPT。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 新经济政策: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21年内 容:农业时 间:两点(危害)背 景:工业商业分配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
情出发;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
实际相结合;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按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影响如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不利苏俄的长远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1921年的俄国,工厂处于怠工状态,交通运输几乎停顿,流亡海外的沙皇势力随时伺机反扑。而更为让布尔什维克不安的是,经济危机正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工人骚乱,甚至有军人听说,自己的家人因为强拿粮食,而被迫忍饥挨饿时,也高喊着“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新经济政策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影响: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水平。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
也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一政策容许各种各样的生产——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的、甚至资本主义的。
——(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内容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实物税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实行自由贸易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分配定量配给制实物配给制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俄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实行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该政策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实行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 既然这样,为什么苏俄刚建立的时候不实行 “新经济政策”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制性经济统治;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列宁逝世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而努力奋斗。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为了避免落后挨打,斯大林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必须建立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即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轻工业
(棉纺织)资本
主义自由
竞争殖民掠夺
举借外债1928到1937年重工业社会
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建设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 苏联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道路的原因? 1、社会制度不同;
2、苏联的工业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
3、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工业化是在十分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外部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包围,而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十分短缺。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2﹚农业集体化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经济: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治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背景和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是什么?思考【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的情况下形成的。 【作用】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有具有严重的弊端,从长远上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弊端】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
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
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5、造成盲目的个人专断和崇拜,打乱了党内民主和法制
建设的进程。探究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探究【教训】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
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
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各行业
要协调发展;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注重农业生产,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4、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造成盲目的个人专断和崇拜,打乱了党内民主和法制
建设的进程。5、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反对个人崇拜,建立健全的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总结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建设和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相同之处?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都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业建设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列举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知识巩固  想一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畅想天地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能把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集中于工业化建设;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全力保障了重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原料和劳动力;③广大劳动者忘我劳动。  有人说,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是历史的倒退。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问题讨论不同意。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课件15张PPT。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 2.时间:为了打退内外敌人。1918-1920年。实行 实行 实行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集中物力财力战胜了敌人。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制;配给制。3.内容: (1)农业: (2)工业: (3)商业: 4.作用:(二)新经济政策 1.时间: 2.内容:
(1)农业:
(2)工业:
(3)商业:1921年实行粮食税; 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恢复商品买卖(特点)。提高了
恢复了
巩固了生产积极性;经济;
政权。(三)苏联的成立:1922年3.作用:内容政策(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实物税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实行自由贸易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发展分配定量配给制实物配给制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俄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实行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该政策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实行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 既然这样,为什么苏俄刚建立的时候不实行 “新经济政策”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制性经济统治;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实际相结合;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按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列宁逝世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人民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而努力奋斗。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经济
﹙1﹚社会主义工业化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
第聂伯河水电站
﹙2﹚农业集体化 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1.内容: (1)工业化:
成就:
(2)农业集体化
2.形成标志:
(1)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2)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高度集中;(1)工业化:片面强调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2)农业集体化:强制执行,损害人民利益;
(3)斯大林模式经济上:计划经济,效益低下;
(4)斯大林模式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治被忽视。3.特点:
4.弊端:5.斯大林模式启示:(1)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
(2)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从国情出发;
(6)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7)重视民主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