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2 19: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16.1
一、积累运用(共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绮丽(qí)
铿锵(kēng)
古刹(chà)
言简意赅(gāi)
B.婆娑(suō)
脉络(mài)
惺忪(xīng)
探骊得珠
(lí)
C.雄踞(jù)
吝啬(lìn)
地壳(qiào)
明眸善睐(mó)
D.苔藓(xiǎn)
新颖(yǐn)
崛起(jué)
觥筹交错(gō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B.有人评价,美国当初攻打伊拉克,其实是想操控它的石油资源,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C.2016年跨年演唱会伴着音乐声和人们的祝福销声匿迹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D.扬州的美景,虽多年未见,但仍印象深刻,因为当年我曾浮光掠影地细细观赏过。
3.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A.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海外购物,但是繁琐的流程、较重的关税、真假难辨的商品着实让人头疼。
B.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举行历史性会面,两岸领导人握手时间长达约70秒左右。21·cn·jy·com
C.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得主,创亚洲先河。
D.为了避免“电梯吃人”事件不再发生,很多商场严格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保养的措施。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雪花在窗外优雅地飞舞”中“雪花”“优雅”“飞舞”词性分别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B.“奇山异水”“阡陌交通”“黄发垂髫”“忧谗畏讥”短语的类型完全相同。
C.“文博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要在中国找文化投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就到文博来’的市场氛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全球范围内形成氛围”。【来源:21cnj
y.co
m】
D.“今年在世锦赛获得100米自由泳冠军的宁泽涛尽管有着高颜值,却凭实力获得了世界称赞。”这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5.下列课文内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开张圣听、赏罚公平、亲贤远佞等建议,这篇奏章以议论为主,以“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贯穿全文。
B.《绿》《春》《背影》都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前两篇以精致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而《背影》则以质朴无华的语言表现了父子深情。
C.对比是小说刻画人物、突显主题经常运用的手法,比如小说《故乡》《囚绿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成功地运用了对比。
D.《曹刿论战》《陈涉世家》分别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和纪传体史书《史记》,两篇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立体。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
扬州的小巷,是我最爱的地方。每条小巷里,总能发现一些惊喜,总会期待着不经意间的某次回眸,会有一次浪漫的xiè(
)逅,她颦颦一笑,我魂之diān(
)倒。我想起了戴望舒的那首诗:撑着油纸伞,独自páng(
)徨在悠长、悠长又寂liáo(
)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⑶蒌蒿满地芦芽短,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⑸烈士暮年,


(曹操《龟虽寿》)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9分)
2016年是猴年,某班开展了“猴”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西游记》)
材料二
六小龄童,本名叫章金莱,是章氏猴戏第四代传人,他所扮演的美猴王深入人心,主演的《西游记》重播了3000多次。针对《西游记》不断被翻拍和恶搞的现象,他反复强调:“一个国家没有自己优秀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优秀文化而不去弘扬是可悲的,弘扬之后又去践踏它则是可耻的。”(《中国新闻网》)【版权所有:21教育】
材料一中的“石猴”即之后大闹天宫的

,请你写出关于他的一个故事情节(除大闹天宫外)

,并概括这一情节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3分)
(2)根据材料二,拟一则宣传标语,来表明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要求:运用对偶句式,对仗基本工整。(3分)

人们常赋予某些动物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猴常被认为是机智的化身。在外国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现象。比如“智马”“耶胡”都出自英国作家

(人名)的经典作品《格列佛游记》,它们在作品中的显著性格特点分别是



。(3分)
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指出后两句诗运用的写作手法,并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6分)
悠然亭记
归有光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②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 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
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选自《归有光文选》,有删减)
注释:①僦(jiù)居:租房。②牖(yǒu):窗户。③媢(mào):嫉妒。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马鞍山之阳(


(2)忆余少时尝在外家(


(3)盖去县三十里(


(4)公负杰特有为之才(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靖节之诗
悍吏之来吾乡
(《捕蛇者说》)21教育网
B.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每见于言外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D.为妒媢者所不容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本文表现了悠然亭主人怎样的生活情趣?《醉翁亭记》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4分)
善者不亏
行之则远
张心阳
①南京市有一位叫沈现台的环卫工人,曾经捡到过170多个钱包归还失主,还曾多次为生病的陌生孩子捐款。不承想,做了那么多好事不仅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夸奖,反遭调侃:“你不是整天做好事吗,怎么连个奖状也没有?”
②这件事值得思考:做好事、行善举应不应该得到某种荣誉或奖励?在沈现台看来,奖励不奖励并不重要。但周围的人对他做了那么多善事却不曾有任何表彰和奖励表示不理解——好人不能总是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没有回报。
③那么,可以认为沈现台周围的人过于现实,思想觉悟不够高吗?愚以为不可武断作结论。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有72.1%的中国人认为应当给善行以合理的回报或表彰。可见,给善行以回报,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不仅这个价值取向与现阶段社会的物质利益原则不矛盾,而且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也都应当如此。正可谓:“善者不亏,行之则远。”
④亚当·斯密有一句名言:“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对自身利益的关切。”做无名英雄可以是人们的自觉选择,也为我们敬仰,但不能是对所有人的要求。道德与金钱、善举与名誉、奉献与回报不仅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物,而且可以互补。合理的奖励和表彰既能使行善者的热情得到鼓舞,也使得善举被宣扬、被推崇,让一个善举衍生出更多的善举,让一个好人带出更多的好人。
⑤徒手接坠童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事迹被广为宣传后,其所在公司奖励她20万元。用一些人的习惯思维来解读,这20万元似乎应当捐助给福利院、残疾人、贫困山区学校什么的才合适。可吴菊萍并没有这样选择,面对记者的回答是,父母身体不好,住房要还贷款,还要抚育孩子,“这笔钱我自己要留着用”。她话语甫出,赢得了绝大多数网民的认同。为什么?这样的选择一样很善良。我们不能要求奉献者永远奉献,要让行善者得到应有的善报。
⑥善举需要滋养,滋养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荣誉、奖励和补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过这个道理,他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同时,反对盲目行善取义的做法。子贡在国外赎回一个鲁国的奴隶,却不按鲁国法律规定领取国家补偿,孔子批评他,如果大家都学你这样,那就有很多人做不到,鲁国设法赎回在国外的奴隶这一计划也就落空了。相反,一次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落水者谢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很高兴,说,鲁国这种见义勇为者日后就会多起来。这可以认为是行之以善与善得以行的辩证法。
⑦行善而不图回报,这是一种至高的个人境界,但作为当政者、受惠者,则不能忽视奖励和报偿。不仅如此,古人甚至主张奖励要快,“一有小善,不终朝而赏随之”“使人速得为善之利”。因为这样,人们“皆将鼓舞奔走,日夜惟善之归矣”。相反,一个社会如果总让“好人流血又流泪”,那么,善行就会徘徊,就会止步。一个让善行成为稀缺资源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14.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简要说说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提出这一论点的。(2分)

15.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16.说说你对第⑥段中“这可以认为是行之以善与善得以行的辩证法”的理解。(4分)

17.网上,一位楼主发了这样的一个帖子:“的哥余师傅开车将旅行箱、电脑、护照费尽千辛万苦送到失主手里,结果承诺当面酬谢的失主,事隔多日却仍没有任何表示。”请你结合本文中的观点,写一则跟帖。(80—100字,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8分)
故乡草
①春天,草是村庄最新鲜的主人,它惬意地盛开,有点咋咋呼呼。各种各样的草竞相开放,比花儿还要热烈。有的草小得只有米粒大,挤挤挨挨偎在一起,一个春天长下来,还是那么小,看着人心生疼。有的草大大咧咧地长,一个晚上不见,就会蹿出老高。后院一堵不大的矮墙上,就有十几种草在这里聚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村子是离不开草的,人和牲畜都离不开。如果没有稻草,就长不出稻谷,没有稻谷,一年的希望又在哪里?如果没有各种各样的草,牛吃什么羊吃什么猪又吃什么?鸡鸭鹅不怎么吃草,但有草的地方,就有它们肥沃的粮食,各色虫子、蚯蚓随时恭候着它们的到来。21cnjy.com
③稻草香甜。稻谷在草叶上扬花、抽穗,凝结一年的希望,从嫩绿到金黄,村人忧心忡忡地牵挂着。当金黄来临,村庄就丰硕,香喷喷的气息萦绕在村头村尾,像村口溪流哗哗的碎语,止也止不住。稻草在我心里是一种有温度的草,它恰到好处地温暖了我童年的许多个冬天。那时夏天收割完,每家每户都会在稻草堆里挑出一些长得好的草杆,晒干后扎成草垫,待到冬天铺在席子下,就是暖了。
④盛开的草,漫山遍野站着,站成村庄一季一季的依靠。很多不知名的草,长在村庄之上,墙头、瓦顶、乱石堆,无处不在且长势良好。长在屋顶上的草带着一身的侠气,春归时醉享天涯春风,夏日里骄阳烈焰缠身,挺到秋来又要饱尝风霜雨雪,冬临就化作檐角的一撮泥土。这样的草,孤独地长在高处的瓦上,是藏在村庄深处的魂魄。死了一拨,瓦就黑上一层,村庄就在它们一次次死去活来中渐渐老去。
⑤一些废弃的墙头上,每年都有不同的草在长。生在废墟上,便是野草了。伫立风中,它们的命运并不会随村庄的命运起伏。除了神,只有野草可以在废墟上歌唱。www.21-cn-jy.com
⑥草的一生是一个四季轮回,村人的一生是六七十年或七八十年。村庄的一生又是多长?我以为,所有的村庄都应该是长生不老的。可是我看着它渐渐不在了,最初是人声在这里低落下去,接着是牲畜开始稀疏,最后是草爬满了老屋的许多角落。在屋里盛开的草,丧失了平原上的芬芳,因为此时的它已是荒草。
⑦溪畔的草地,几只孤独的羊在吃草。有成群的牛羊在吃草,是村庄和村人为数不多的愿望。这样的愿望曾经很饱满,现在却像西风一样瘦,像摔碎的大海碗,七零八落。村子一步步离草远去,过去长满炊烟的地方,被草淹没了。屋脊开始塌陷,瓦片纷纷坠落,所有可以离开的都遁形远去。不能离开的,无法离开的,只好留给岁月去割舍,留给杂草去抚摸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⑧孩子们早己离开村庄,成了城市里的草。他们很少回来,也许落草城市会比落草乡间强。村庄与他们除了一息尚存的老爹娘外,己没有任何瓜葛。有一天,当爹娘死去,成了坟头上的草时,他们才会回来,然后更彻底地离开。21·世纪
教育网
⑨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沉睡中死去,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得体最幸福的死法,不用劳烦子女们奔波,不用拖着疲弱之躯苦等油尽灯枯。村庄又少了一个人,村上的草又多了一棵或一丛。老人们总说自己的命和草一样贱,到头来只有草可以做最后的陪伴,在灵魂没入土地的时候,一生的凄苦都化作了来年坟上青葱的草叶。www-2-1-cnjy-com
⑩草是有来生的,无论死得多么难看,春风一点染,它就又是芳草了。村庄和村庄上的人们没有来生,一旦离去,永不回头。21
cnjy
com
阅读文章第③段,请概括在作者笔下稻草具有的特点。(4分)

19.结合全文,说说第⑤段写生长在废弃墙头上的野草有什么用意。(4分)

20.第⑦段画线句子写得非常生动,请加以赏析。(4分)
这样的愿望曾经很饱满,现在却像西风一样瘦,像摔碎的大海碗,七零八落。

21.本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

三、作文(60+3分)
22.请以“并非如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5)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积累运用(33分)
B(2分)
2.B(2分)
3.A(2分)
4.D(2分)
5.C(3分)
6.邂


寥(每字1分,共4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2)所谓伊人;(3)正是河豚欲上时;(4)山回路转不见君;(5)壮心不已;(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每空1分,共9分)21
cnjy
com
8.(1)孙悟空(孙行者);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嫉恶如仇、机智勇敢等等。(1点1分)(所写性格与情节不对应者,不得分)
(2)示例:尊重名著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切合主题2分,基本对仗1分)
斯威夫特(1分);仁慈、友爱、理性等(1分);贪婪、残暴、无信、嫉妒等(1分)(性格的关键词,答对一个即可)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9.(1)开头两句运用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气氛(1分),烘托了诗人悲凉的心境(1分)。
(2)运用想象(1分),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分)。(如果手法答错,但分析合理,酌情给分。)
(二)10.(1)南面(2)曾经(3)距离(4)凭借(每词1分,共4分)
11.C(3分)
12.(1)(淀山公)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取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把“悠然”作为亭子的名字。(2分)(补出主语“淀山公”或“他”,关键词是“作”“以为”)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得分点是“得”“寓”)
(3)冬夏换季的时候,才往返一次。(得分点是“易”“始”“反”)(每句2分,按得分点给分,一个得分点1分,扣完为止。)
13.本文表现了悠然亭主人即归有光的表弟淀山公悠然自得、随遇而安、亲近自然的闲适心境(2分),《醉翁亭记》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情怀。(1分)
参考译文:
我外祖父家世代居住在吴淞江南边的千墩浦边上。表兄周淀山考中进士进入仕途,在外做官二十多年,罢官回来后在昆山县城租房居住。嘉靖三十年,在马鞍山的南麓、娄水的南岸定居。
回忆起我小时候曾经住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淀山公越来越喜欢这座山了,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台几、坐席、门窗随处可见。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作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意蕴,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随遇而安,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 我曾经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
淀山公依仗杰出有为的才能,所任官职,多有显著的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可以重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所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
(三)14.中心论点:善者不亏,行之则远。(1分)作者是通过沈现台做了许多好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和表彰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的。(1分)
15.举例论证(1分),通过举吴菊萍将20万奖励留给自己用,得到社会认同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我们不能要求奉献者永远奉献,要让行善者得到应有的善报”(2分)。
16.“行之以善”指出我们在平时的行事为人中要为善,要做好事。(2分)“善得以行”则表明行善者获得应有的荣誉、奖励和补偿,那样会有更多人加入行善者的队伍中,善行就会越来越多。(2分)2·1·c·n·j·y
17.我认为失主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觉得我们不仅要给予行善者以奖励和表彰,而且这种奖励和表彰应该是及时快速的,只有这样,才能鼓舞更多的人行善。否则,善行就会徘徊、止步,善会成为稀缺资源,这样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冷漠。(观点1分,结合文中的观点阐述2分,语言表达1分)2-1-c-n-j-y
18.稻草香甜(2分);稻草温暖(或“有温度”),温暖作者童年许多个冬天(2分)。
19.既写出了小村庄的破败荒凉(2分);又写出了村民的渺小卑微以及他们面对命运坚强的精神(2分)。
2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作方法(2分),将村人的愿望比作西风和摔碎的大海碗,并且将曾经和现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村人这一简单愿望破碎的无奈和伤感,透出无限苍凉(2分)。
21.①对故乡草的歌颂和赞美;②对简单而朴素、绵长而清贫的故乡生活的眷念;③对和故乡草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的悲悯;④对正在消逝的村庄的慨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2.作文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