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第5单元《短文两篇》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第5单元《短文两篇》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3 22:26:36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短文两篇》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请上网查一下本文的背景,简要地写在下面。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阅读文章,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www.21-cn-jy.com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1·世纪
教育网
二、文言字词积累。
劳形

斯是

鸿儒:
白丁
案牍





清涟

亵玩
三、1.《陋室铭》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用山水做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写景叙事,陋室不陋。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 ”古贤自比,表明心志。21cnjy.com
2.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2·1·c·n·j·y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3.“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www-2-1-cnjy-com
4.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21·cn·jy·com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交往,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2-1-c-n-j-y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正反虚实)21
cnjy
com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来源:21cnj
y.co
m】
5.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全文最后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出处:21教育名师】
6.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的?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阿、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21教育网
8.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9.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明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有德者鲜
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无
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趋利者众
讽刺
11.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12.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中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www-2-1-cnjy-com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积累,也形成了较好的阅读习惯。对古诗文的诵读训练以往也进行过,但学生掌握得不太好,因而加强朗读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也就成为必要。【出处:21教育名师】
1.能背诵默写重点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掌握文言实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雅趣。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陋室铭》
一、新课导入
讲述刘禹锡被欺写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知县见他被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二、解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题目中“陋室”和文学体裁“铭”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
21cnjy.com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1·c·n·j·y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三、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有关作者的情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刘禹锡(772—842),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四、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通过听录音,及教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拨,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声韵美。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1.听录音,注意停顿
2.六人小组,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小组质疑,提出疑难,师生共同答疑解疑
4.师强调重点字词,学生竞答:文言字词积累。
无案牍之劳形: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鸿儒:
白丁: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惟吾德馨”;用山水做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写景叙事,陋室不陋。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 ”古贤自比,表明心志。2-1-c-n-j-y
2.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来源:21cnj
y.co
m】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3.“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版权所有:21教育】
4.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21
cnjy
com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主人的交往,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正反虚实)
小结:居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人生活:清闲。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1·cn·jy·com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教师点拨:全文最后一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六、课堂小结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用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布置作业
1.试着写一两个对偶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关于学习、处世、立身的。)
2.日记:读《陋室铭》有感。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朋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态度——乐
《爱莲说》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区徽吗 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 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 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 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www.21-cn-jy.com
二、了解作者以及文章体裁。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有关作者,以及“说”的文体知识的情况,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⒈指名朗读。
(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
( http: / / www.21cnjy.com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⒉了解本文的体裁。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言文的能力。】
1.
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注意重点词语“蕃”“染”“植”“鲜”“濯”“清涟”“妖”“亵玩”的意思。
3.指名口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误处。
四、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21教育网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
1.请在文中找出描写莲的形象的句子。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的?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阿、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明确: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4.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5.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明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有德者鲜
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无
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趋利者众
讽刺
6.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7.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五、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21·世纪
教育网
示例一: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处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21
cnjy
com
示例二: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六、课堂小结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面突出“莲”的形象:不染的高洁,不妖的质朴,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亵玩的清高品格,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
(3)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
(5)予谓菊
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隐逸者

(正衬)
世人
牡丹
富贵者

(反衬)


君子者

托物
言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