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4课 蜀道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第4课 蜀道难(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15: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4课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此二句,便贯穿了整首诗,有激昂澎湃的感情,有回味悠长的留香,有豪情万丈的呐喊。“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只此一笔,就勾勒出险而峻的蜀山绝壁,领世人进入那群峰之间,邀世人共观那峭壁绝岩。“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仅此二句,酣畅淋漓,带着那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声响,连同那蜀道的艰险,一同呈现在世人面前。惨淡月光下,一个身影,左手一壶浊酒,右手一把利剑,趁着酒兴而舞,剑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笔墨散乱地放着,纸上,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最显眼的,莫过于那几个字:蜀道难!
美字体
















赏美文
骨头里开出浪漫的花①谈到李白,有人说“天才英丽,小住人间一谪仙”;谈到李白的诗歌,有人说“口吐天上文”“才笔九州横”“飞虹壮志凌新宇,倚马高才驾盛唐”。②不去争辩这些赞誉是否过头,我们只是潜下心来,用一双理性的眼睛去读李白和他不朽的诗歌。很快,目光就亮起来,我发现,那个性格张扬、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的身影后面有一行清新俊逸的脚印。他从庄子、屈骚、汉赋的故居里巷中走出来,行囊中满是浪漫主义的吉光片羽。他豪迈不群,敢于让自己的创作脱离别人铺设的轨道,奇伟超拔,视野殊迥,大胆冲撞自己的命运和那些守恒于既定的偶像,一步一步走出了南北朝的低吟浅唱,走出了豢养过徘徊和困顿的一道道低谷。③他时而高歌《大鹏赋》,时而长叹《行路难》,在理想的极顶和现实的“蜀道”上翻山越岭。一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拗和坚定。他先把自己走成了大唐诗歌的一道脊梁,然后直步浪漫主义的峰巅。适逢开元盛世,虽然没有举行盛大的剪彩仪式,但李白已经以其发自骨头深处的浪漫主义精神,把诗歌领入了一个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④如今,当前朝月又照窗棂,我们俯身灯下,咀读李白的诗篇,自觉或不自觉地有一种自身契入的愉悦,不为古今隔绝,不为时空生疏,好像诗人就在身边呼吸喘气,一唱一吟,入木三分。让人感觉文字和情感是一脉相通的,读上去雄浑瑰丽,奔放敞亮,没有诡异之辞、谪怪之谈、狷狭之态、迷幻之气和荒淫之意。一改庄、屈的艰涩困顿和虚无华丽,彻底走出了奇诡怪诞、随理赋形、任意虚构的泥淖。使读者和诗歌形成一体化审美走向,直接融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切身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结果,很多不是诗人的人也成了诗人。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李白知道仕途的艰险,也知道自然的山川可以阻挡前进的脚步,但无论是“行路难”还是“蜀道难”,都没有阻挡住李白前进的脚步。他一直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游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他写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高兴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悲伤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惆怅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愤怒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着神奇浪漫的色彩。李白的一生能给人很多启示,也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
[运用角度] “真性情”“有傲骨”“自信”“挑战”等。
【课外运用】
1.与你为邻,让我感受到自信的人生是多么精彩。
你是李白,你放荡不羁,像野马。总希望奔驰在世界上,展现自己的才华,但是就是有人不认识你这匹骏马,官场上的种种失意不要紧,因为你是自信的,自己的才能只有自己最清楚。才华横溢的你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而是“举杯邀明月”,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慨。
我欣赏你,无论什么困难你都能勇敢面对。读你的文字,与你为邻,让我明白:自信的人生可以如此精彩。你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是你的自信,使你成为流芳百世的“诗仙”。
2.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噫吁嚱(xī) 鱼凫(fú)  秦塞(sè)  萦绕(yínɡ)
B.石栈(zhàn)
猿猱(náo)
扪参(shēn)
峥嵘(zhēnɡ)
C.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飞湍(tuān)
咨嗟(jiē)
D.喧豗(huī)
砯崖(pīnɡ)
崔嵬(wéi)
吮血(shǔn)
解析:A项,“塞”读sài。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
解析:C项,坐:徒,空。
答案:C
3.下列诗句中,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依绝壁。
B.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D.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丛绕林间。
解析:A项,依→倚;B项,非→匪;D项,丛→从。
答案: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秦王购之金千斤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雄飞雌从绕林间
解析:例句是状语后置句,A、D项均为省略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6.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诗人在《蜀道难》一诗中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入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
A.秦 蜀 气势磅礴 忧虑与关切
B.蜀 秦 气势磅礴 忧伤与无奈
C.秦 蜀 气贯长虹 忧虑与关切
D.蜀 秦 气贯长虹 忧伤与无奈
解析:由文章的小注可知是由秦入蜀;“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气贯长虹”指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答案:A
7.名句填空。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歌写景各有特点,李白写蜀道山水“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以山川之险揭示蜀道之难。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_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4)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李白在《蜀道难》中采用此说叙说由秦入蜀难行,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5)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蜀道险峻高大、易守难攻的特点,极有气势。
答案:(1)郁乎苍苍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枯松倒挂倚绝壁 (3)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剑阁峥嵘而崔嵬
二、迁移发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古 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解析:解答鉴赏诗歌内容题时,要综观全诗,准确把握诗歌主旨。B项,“后世仰末照”是说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而不是说会被后人遗忘。“末”含有“久远”之意。诗人在此赞扬鲁仲连的为人受后人钦敬。
答案:B
9.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鉴赏诗歌主旨的题目,首先要结合诗歌题目、作者、内容、注释等全面准确地把握诗歌大意,然后概括提炼诗歌的主旨。本诗借写鲁仲连的典故,来抒发作者的政治抱负,三至八句写鲁仲连的“高妙”:有谋划而轻财。九、十两句点明自己是鲁仲连的“同调之人”,因此,李白的政治理想就很明显了。答出“建功立业”与“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等要点即可。
答案:(示例)以“倜傥生”评价鲁仲连,表明诗人要做一个倜傥洒脱之人的理想;以明月出海、光芒万丈喻自己要做一个“光耀千秋之人”;“意轻千金赠”,表明他仗义轻财;“拂衣”而去,表明他功成身退的愿望。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 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北楼: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谢朓以文学知名,但仕途上多有不如意之处,被人诬陷,下狱而死。
10.请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赏析分三步:第一步,描绘画面;第二步,明确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第三步,明确作者表达的情感。本诗中颔联描绘了一幅明净艳丽的图景,要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描述,作者将溪水比作明镜,将桥影比作彩虹,美丽无比,表达的是一种喜爱之情。
答案:两条溪水绕城而过,仿佛是夹住了整座城,秋水澄净,如明镜一般;溪上有两座桥横跨两岸,映照在水中,如彩虹一般。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宣城景色的秀美,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11.如何理解李白所说的“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临风怀谢公”的理解,应结合两人相似的生平。李白和谢朓都是才华横溢、仕途不顺的人。
答案:谁会想到,我在北楼上,吹着习习凉风,怀念谢朓呢。谢朓才华横溢、仕途却不如意,被人诬陷致死,李白和他命运相似,所以于李白“心有戚戚焉”。而“谁念”二字,写出了作者的孤独,不被理解。
三、创新语用
12.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艰辛”改为“艰险”
② “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
⑤ 删去“具备”
⑦ “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
13.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李白为对象写一段文字。
抱怨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欧阳修,在被贬滁州的落寞中,从林壑优美的琅琊山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于是在四时之景中享受无穷乐趣,挥毫成就了一篇篇千古文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尽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了一首首传世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