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巩固训练: 3.8兰亭集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巩固训练: 3.8兰亭集序(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17:0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流激湍 颛顼 陈抟老祖 列传
B.流觞曲水
彭殇
河水汤汤
商旅
C.游目骋怀
伶俜
抨击时弊
怦然
D.放浪形骸
骇人
言简意赅
垓下
解析: A项依次读tuān、Zhuān、tuán、zhuàn;B项均读shānɡ;C项依次读chěnɡ、pīnɡ、pēnɡ、pēnɡ;D项依次读hái、hài、ɡāi、ɡāi。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未尝不临文嗟悼
解析: A项“悟”通“晤”;B项“趣”通“取”;C项“说”通“悦”。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彭殇为妄作    
齐:把……看做相等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丝竹管弦:借指音乐
C.夫人之相与
与:相处,相交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导致
解析: D.致:情趣。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解析: A项表商量语气,可翻译为“还是”;B、C、D三项都为代词。
答案: A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解析: 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
答案: C
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都指“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B.分别指“诗集”和“聚集、会集”。C.分别指“是一样”和“数词一”。D.一句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二句为代词。
答案: A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诸怀抱 取:拿,取
B.趣舍万殊
趣:趋向,取向
C.感慨系之
系:附着
D.终期于尽
期:期限
解析: D.期:至、及。
答案: D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介词,对于。B项,动词,可以/介词,用来。C项,动词,成为/动词,作为。D项,代词,代人们/代词,代曲水。
答案: A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俯察品类之盛
C.感慨系之矣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解析: C项,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A项,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B项,古义:指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D项,古义:转眼之间。今义:低头抬头。
答案: C
1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解析: D.以“旷达的话作结”错,与“悲”相矛盾。
答案: D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的人喜欢倾吐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和朋友畅谈。
(2)(我)本来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看成完全一样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没有区别的说法完全是妄造的。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①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文,更祝板(为羲之书),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羲之书多不一体,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
尝书以章草答庾亮。示翼,翼见,乃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八纸,过江颠沛,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旦见一老姥,把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此欲货耶,一枚几钱?”答云:“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扇五字。姥大怅惋云:“老妇举家朝餐,俱仰于此,云何书坏?”王答曰:“无所损,但道是王右军书字,请一百。”既入市,人竞市之。后数日,复以数扇来诣,请更书,王笑而不答。
羲之性好鹅,山阳昙忀村有一道士养好者十余。王清旦乘小船,故往看之。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之。道士言性好道,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书老子《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停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大以为乐。
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给,意甚感之,欲以书相报,见有一新榧②几,至滑净,王便书之,草正相半。门生送王归郡,比还家,其父已刮削都尽,惊懊累日。
(节选自《太平广记·书第二》,有删改)
[注] ①卫夫人:晋代女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老师。②榧(fěi):一种常绿乔木。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不能秘之      
秘:理解深奥的(道理)
B.恐蔽儿之幼令也
令:才华
C.此欲货耶
货:钱
D.故往看之
故:特意
解析: 货:出售。
答案: C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项,“乃”为连词,表顺承。A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B项,之:助词,的;代词,代书法才能。C项,以:介词,用;介词,拿。
答案: D
1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体现王羲之书法精妙的一组是(  )
①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②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 ③忽见足下答兄书,焕若神明 ④既入市,人竞市之 ⑤羲之停半日,为写毕 ⑥其父已刮削都尽,惊懊累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⑤⑥
解析: ①只是说明王羲之看了《笔说》后书法进步很快。⑤只是说王羲之花了半天工夫抄写《道德经》。
答案: B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幼年就认为自己有学习书法的天赋,请父亲让他学习《笔说》。
B.卫夫人看过王羲之书法作品后大加赞赏,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水平超过了她。
C.王羲之对各种书体都精通,集诸家之精妙于一炉,这是上天赋予他的功力与才能。
D.卖扇子的老妇人不知道王羲之的字值钱,对其写坏了她的扇子感到惋惜。
解析: 卫夫人是预言王羲之日后的名气将超过她。
答案: B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老妇举家朝餐,俱仰于此,云何书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鹅而归,大以为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妇人全家的早饭,都靠这几把扇子,(你)怎么给我写坏了?
(2)(王羲之)用笼子装着这群白鹅回到家来,很以此为乐。
[参考译文]
王羲之,晋朝人,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王羲之七岁时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他父亲枕中看到一部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悄悄取出来读。父亲问:“你为什么偷看我藏起来的东西?”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的书吗?”父亲见他年岁还小,恐怕他不能领会,对他说:“待你长大成人,我教你用笔法。”王羲之俯身下拜,说:“这本笔法秘籍,现在就让孩儿一用吧,假使到成人再用它,那不是耽误了孩儿幼年的才华了吗?”父亲大喜,于是将秘籍交给羲之使用。不到一个月的工夫,(王羲之的)书法就大有长进。(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见到这种情形,对太常王策说:“羲之这孩子一定是正在读用笔诀,近些日子,(我)看他的书法,很有些老成大器。”(卫夫人激动地)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过我的名声啊!”晋帝时,更换祭北郊文的祝板(祝板上刻的字,是王羲之书写的),工匠们雕刻时,见笔锋入木三分。(王羲之)三十三岁书写《兰亭序》,三十七岁书写《黄庭经》。(王羲之的书法)多数都不是一种字体,他擅长草书、隶书、八分、飞白、章草行书,集诸家之精妙于一炉,自成一家。(王羲之的书法)千变万化,是上天赋予他这种功力与才能。
(王羲之)曾经用章草写一封书信回复庾亮。(庾亮收到书信后)拿给庾翼看,庾翼看了,对王羲之的书法佩服不已。立即回书王羲之说:“我昔日收藏张芝的章草八幅,在去往江北的旅途流沛中不慎丢失。常常慨叹妙迹永远也见不到了。忽然见到您的答家兄庾亮书,光彩照人,灿若神明,顿时仿佛我旅途中遗失的章草真迹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王羲之辞去会稽内使的职务,全家迁移到蕺山下居住。一天早晨,(王羲之)看见一位老太太拿着十多把六角竹扇去集市上出售。王羲之跟老太太闲聊,说:“这些扇子都想卖吗?一把多少钱?”老太太说:“二十文钱一把。”王羲之拿出笔来为扇子题字,每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老太太惋惜地说:“老妇人全家的早饭,都靠这几把扇子,(你)怎么给我写坏了?”王羲之说:“不妨事的,你就说是王右军题的字,卖一百文一把。”一到市上,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抢着买。过了几天,(这个老太太)又拿着几把扇子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笑笑,没有再题。
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山阳昙忀村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多只白鹅。王羲之清早起来,专门驾着小船驶去观看这群鹅。看了后非常高兴,跟(这位道士)商量要买下这群鹅,道士不肯卖给他。王羲之百般解释说明(他是如何喜爱这群鹅),还是没法得到它们。这位道士说,(他)非常喜欢谈道,早就想找人抄写一部老子的《道德经》,抄写经卷的白色细绢都早已置办好了,但是没有人能书写。(道士说,)你若能亲自书写老子的《道德经》各两章,这群鹅我全都送给你。王羲之在道士那里停留了半天,为道士写完了(他所要的《道德经》)。(王羲之)用笼子装着这群白鹅回到家来,很以此为乐。
有一次,王羲之到他的一个弟子家去,弟子摆上一桌丰盛的酒菜宴请他这位老师,很让他感动,王羲之想为这位学生留几个字来表示酬谢,看见地上放着一只新做的榧木小几,表面刨得光滑锃亮,于是,他便在这只小几上题写了几个字,草书、正楷各一半。这个学生送王羲之回到郡里,待到返回自己家中时,(发现)他父亲已经将老师的题字都刨去了,一个字也没留下,事情过去好多天了,这位学生还懊悔不已。
[表达交流]
17.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18.请仿照下面示例,就王羲之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示例: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
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书法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