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评(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6·宁波高一检测)下表为某发达国家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40】
年份
①
②
③
④
出生率%
3.8
2.8
4.1
1.5
死亡率%
1.8
1.5
3.9
0.8
自然增长率%
2
1.3
0.2
0.7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2.目前该国( )
A.外迁人口增多 B.老龄化趋势减缓
C.社保负担减轻 D.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解析】 第1题,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由原始型—传统型(高高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③、①、②、④反映了这一趋势,故选D。第2题,据表格可知,目前该国为三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为发达国家,人口迁入较多,A错误;老龄化趋势严重,B错误,社保负担加重,C错误;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降低,D正确,故选D。
【答案】 1.D 2.D
(2016·武汉二中模拟)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我国已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下图示意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读图完成3~4题。
中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
3.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
A.与教育程度有关 B.与自然环境有关
C.与人口政策无关 D.与经济水平无关
4.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
A.社会稳定 B.就业
C.人口再生产 D.国防
【解析】 第3题,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生育观念,因此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和教育程度、人口政策、经济水平有关,而和自然环境无关。第4题,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表现是男多女少,这种现状首先影响人口的再生产,还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力将会出现不足,未来较多男性找不到对象,影响社会稳定,国防兵源以男性为主,我国男性人口比重较大,因此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国防。
【答案】 3.A 4.D
(2016·衢州市模拟)读“我国老年人口分户籍迁移和青壮年人口迁移情况统计表”。完成5~6题。
【导学号:37560041】
老年人
口主要
迁入地
占老年
总迁移
人比重
农村户
籍老人
迁入地
占农村
老年迁
移人比
重
城市户
籍老人
迁入地
占城市
老年迁
移人比
重
青壮年
迁移人
口主要
迁入地
占青壮
年总迁
移人比
重
广东
21.41
广东
19.93
广东
22.74
广东
39.63
天津
10.61
天津
15.54
上海
9.35
上海
12.69
上海
8.14
上海
6.79
北京
6.09
北京
5.76
北京
4.74
内蒙古
5.08
天津
6.19
山东
3.95
黑龙江
5.01
山东
5.08
合计
48.85
合计
52.34
合计
49.46
合计
58.06
5.表中数据,反映的现象是( )
A.老年人口主要迁往生活成本低的地区
B.城市户籍老人主要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C.农村户籍老人均迁往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D.老年人口迁入地与青壮年人口的迁入地基本一致
6.关于老年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
B.家庭因素是主要因素
C.务工经商是主要因素
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老年人口迁移无影响
【解析】 第5题,老年人迁入的主要城市广东、上海、北京等都是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A项错;由图表可知城市户籍地老人和农村户籍地老人主要迁往的地区多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户籍地老人有迁往内蒙古、黑龙江等中部城市的,B、C项错;通过对比老年人的迁入地多与青壮年人口的迁入地一致,D对。第6题,影响人口的因素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方向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老年人多是因家庭因素,跟随孩子发生人口迁移,B对。
【答案】 5.D 6.B
2016年3月3日,为期40天的2016年春运圆满结束,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8%。结合下图完成7~9题。
在外漂泊的人都要回家~~~
7.“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春运旅客大军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愿,这说明影响春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文化因素 D.自然因素
8.春运客流的汇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B.城市大型商场客流骤减
C.工厂因工人缺岗处于停工状态
D.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受阻
9.春运期间,外出打工人员返回家乡,使许多寂静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返乡民工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了落后观念的转变
B.弘扬了当地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
C.建筑业劳动力缺乏
D.“留守问题”加剧
【解析】 第7题,“回家过年”的愿望反映了家庭亲情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第8题,大量春运客流的汇聚,会加大交通运输压力。第9题,对于乡村来说,大量的返乡民工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可使农村的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答案】 7.C 8.A 9.A
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10~11题。
10.报告中所指出“7亿左右”的人口数量,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C.环境承载力
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1.为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持续扩大耕地面积
C.不断增大城市用地面积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解析】 第10题,材料中指出“7亿左右”的人口数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因此应是指人口合理容量。第11题,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的最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 10.A 11.A
12.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方式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26分)
【导学号:37560042】
材料一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这种不利的人口结构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中国的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材料二 山东取消二胎间隔:符合条件夫妇可自由选择二胎生育时间。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修正案取消了原定的“女方再育必须年满30岁”的规定。这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二胎生育时间。
(1)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
(2)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有哪些影响?(8分)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10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表现在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第(2)题,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将导致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较快,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减轻基层计生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3)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养老负担重。主要解决措施有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等。
【答案】 (1)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
(2)导致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较快;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基层计生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特点:来势猛,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养老负担重。解决措施: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14.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的家庭成员来团聚。
材料三 叙利亚邻国示意图和难民分布图(下图)。
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
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8分)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8分)
(3)说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10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完善。德国人口是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就业机会更多。德国的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第(2)题,从有利方面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以增加德国的劳动力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从不利方面看,大量人口涌入,会影响德国的社会安定。难民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会加重社会负担。第(3)题,根据材料三图分析,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是和邻国的距离近,路费少。便于走陆路,不用走水路,易于到达。同处中东地区,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差异小,便于沟通交流。
【答案】 (1)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宽松的难民政策。
(2)有利: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不利: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是距离近,路费少;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同处中东,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差异小。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2015·云南1月学业水平考试)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06】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阶段相似的是( )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印度
【解析】 第1题,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逐渐减小为0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第2题,图中④阶段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人口增长缓慢,应属于发达国家。
【答案】 1.D 2.C
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人口总量每增长1亿人所用的时间均在10年以内
B.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上升导致人口总量增加
C.与1964年相比,1982年的0~14岁人口比重低、数量少
D.与19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下降
4.我国历次人口普查( )
A.第一次前后人口自发地大规模迁往边疆
B.第三次后人口增长变缓受政策因素影响
C.第四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出现了老龄化
D.第六次预测我国劳动力数量将大幅增加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口总量每增长1亿人所用时间以前是在10年以内,后来则是超过1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逐步降低的,但因人口基数大,故现在人口总量增加;与1964年相比,1982年的0~14岁人口比重低,但数量多;与1990~2000年相比较,2000~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下降。第4题,结合我国人口发展实际可知,第一次人口普查前后我国有组织的向边疆地区迁移人口;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口增长变缓;第四次数据显示我国此时还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第六次预测我国劳动力数量将因老龄化日趋严重而减少。
【答案】 3.D 4.B
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法国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已突破两个,成为欧洲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结合下图,回答5~6题。
【导学号:37560007】
5.法国的人口增长处在图中的第________阶段,遇到的问题是( )
A.Ⅳ 人口急剧膨胀 B.Ⅳ 人口老龄化
C.Ⅱ 人口增长停滞 D.Ⅲ 人口平均寿命低
6.法国生育率提高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解决了法国劳动力短缺问题
B.缓解就业压力
C.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有利于减缓老龄化问题
【解析】 第5题,法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处在图中Ⅳ阶段,该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极低,人口老龄化严重。第6题,生育率提高,有利于缓解老龄化趋势,但短期内无法迅速改变劳动力短缺问题。
【答案】 5.B 6.D
2016年1月1日起,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是继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该政策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密切关系(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大于7%,称为老龄化社会)。据此完成7~8题。
【导学号:37560008】
7.下列与我国人口结构比较接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新增人口,其原因有( )
①生育观念的转变 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③抚养成本上升 ④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7题,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主要是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年龄结构与图中丙接近。第8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且抚养成本上升,抑制了人们的生育愿望,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也降低了生育意愿。
【答案】 7.C 8.B
9.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09】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增长减缓阶段的是________(填字母),按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一些________国家或地区已经进入该阶段。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阶段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两个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有什么不同?
(4)图中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的是________阶段(填字母)。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注重对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自然增长率极低;B阶段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加快;C阶段人口的出生率下降并达到较低水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D阶段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两者差距很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
【答案】 (1)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C 发展中
(3)B C B阶段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率下降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急剧增长;C阶段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使得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开始减缓。
(4)D
[能力提升]
下面的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轴表示时间。读图回答10~11题。
甲 乙 丙 丁
10.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增长控制较为合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化趋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0题,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持续下降均为不合理现象。第11题,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较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先升后降。
【答案】 10.B 11.A
下图为某国199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变化图。读图回答12~13题。
【导学号:37560010】
12.关于该国的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多为负值
C.老年人口总量比较多
D.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13.此类人口发展状况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社会就业压力大,失业率较高
B.国防兵员不足,影响国防建设
C.人口压力大,资源、环境不堪重负
D.影响教育发展,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解析】 图示曲线表示的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从图中可知该曲线大多时间在1以下,说明多数年份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该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不利影响。
【答案】 12.B 13.B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11】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于2016年2月29日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末全国大陆全年出生人口1655万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975万人,死亡率为7.11‰;自然增长率为4.96‰。人均预期寿命76.34岁。
材料二 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高——高——低”模式
B.“高——低——高”模式
C.“低——高——低”模式
D.“低——低——低”模式
(2)我国的人口激增主要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分析其主要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注意材料一中提到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即可。第(2)题,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稳定,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死亡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使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快速增长给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保护带来巨大的压力。第(3)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的比重不断上升,在2000~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
【答案】 (1)D
(2)原因:①社会稳定;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人口基数大等。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环境压力迅速上升,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2000~2005(年间即可) 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2016·乐山市高一检测)“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现象。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16年从广东回原籍度春节的民工人数(单位:万人)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16】
1.春节前夕,从广东回原籍过春节的民工数没有超过500万的省(区)有( )
A.湘 B.赣 C.豫 D.桂
2.春节前夕,影响民工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质量 B.经济水平
C.传统文化 D.交通建设
【解析】 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数据,春节前夕,从广东回原籍过春节的民工数没有超过500万的省(区)有江西,简称赣(418),B对。湘是湖南(1000),豫是河南(502),桂是广西(759),都超过了500万,A、C、D错。第2题,春节前夕,民工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返乡过春节,是受风俗习惯的影响。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传统文化,C对。环境质量、经济水平、交通建设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
【答案】 1.B 2.C
读《1990~2013年世界年均移民情况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显示,1990~2013年间世界移民的主要表现是( )
A.世界移民增量主要以国内移民为主
B.世界年均移民增量持续增大
C.世界移民增速有所放缓
D.世界移民规模有所减小
4.在2013年,下列地区最可能是移民流出地的是( )
A.东亚、南亚地区 B.西欧地区
C.北美地区 D.大洋洲地区
【解析】 世界移民主要是指国际移民,图中显示出在1990~2013年间世界移民总量持续增大,移民规模和增速都在加大;分析经济发展程度,可知世界移民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答案】 3.B 4.A
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6.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 第5题,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20~34岁年龄段,以青壮年迁移为主,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是20~29岁年龄段人口,该年龄段人口的子女年龄段在0~4岁,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
【答案】 5.D 6.A
(2016·惠安模拟)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完成7~8题。
【导学号:37560017】
7.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
A.生育率提高 B.就业率提高
C.净迁出率下降 D.人口容量下降
8.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
A.经济 矿产开发 B.环境 生态保护
C.政策 国土开发 D.军事 加强国防
【解析】 第7题,生育率指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数量,图中没有相关信息推测其变化,A错误;由图中可得出,1990~2010年总人口下降幅度大、就业人口下降幅度小,因此就业率有所提高,B正确;总人口下降,而就业人口有所增加,净迁出率上升,C错误;人口容量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提高,D错误。故B正确。第8题,据材料中,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可知俄罗斯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在政策的引导下向远东迁移开发国土资源,其影响因素是政策,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故C正确。
【答案】 7.B 8.C
9.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7560018】
材料一 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海外侨胞超4 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被认为是国际上的最大移民群体,且有逐年扩大趋势,其中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材料二 漫画《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1)分析材料一,说明目前国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方向是什么?
(2)为什么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会成为目前我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海外移民数量逐年增多,对我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原因。
【解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口移动规模越来越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因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导致人口大量地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样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这也是我国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原因。
【答案】 (1)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由经济欠发达地区移向经济发达地区。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相对落后,而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生活环境好,收入水平高,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日渐成为其经济增长的瓶颈,这客观上形成了对移民的吸引力,因此这些地区成为中国移民的最主要聚集地。
(3)我国的海外移民逐年增多,且以出国留学、工作为主,迁移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的人才流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和引导其回国创业会对我国的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永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能力提升]
下图为2015年我国和美国人口迁移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与美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相当
B.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率较高主要因为和子女团聚
C.美国老年人口迁移的方向自南部向东北部
D.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与农村早婚有关
11.针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迁入地今后应重点做好( )
A.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
B.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
C.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建设
D.加强户籍管理制度建设
【解析】 第10题,中国10岁的人口迁移率约为2%,美国为5%,而我国的人口总数是美国人口总数的4倍多,所以中国10岁儿童的迁移量比美国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美国的老年人口迁移主要是从东北地区迁往环境条件好的南部地区;因中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从农村迁往城市,而农村早婚早育,农村人口数量多,所以中国人口迁移率峰值比美国早。故选D。第11题,因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育龄人口,人口迁入城市,会使城市中幼儿的数量增加,会加大幼儿园的压力,因此应加大城市幼儿园建设。故选A。
【答案】 10.D 11.A
(2016·牟平一中模拟)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12~13题。
【导学号:37560019】
12.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13.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D.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解析】 第12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第13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答案】 12.D 13.C
14.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7560020】
材料一 图阿雷格人是撒哈拉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居住在阿尔及利亚、马里、尼日尔和利比亚几个北非国家中,有近百万人,主要放牧羊、牛和骆驼。
材料二 图阿雷格族分布示意图。
(1)简析形成图中牲口赶集贩卖路径的原因。(从供需矛盾方面回答)
(2)分析近年来该地区南部“生态难民”产生的原因。(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3)图示地区难民除由于环境问题产生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
(4)图示所在大洲,曾出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此事件是________,这些移民主要迁往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第(1)题,图阿雷格族畜牧业产品由南向北的销售方向,反映了畜牧业存在生产地和消费地不一致的现象。该问题可分解成两个小问题:一是该地区南部畜牧业发达,进而分析其有利条件;二是该地区北部畜牧业产品需求较大,可推知畜产品较为匮乏,畜牧业发展条件不理想。第(2)题,由图示知当地位于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可判断导致该地区南部“生态难民”产生的地理原因最有可能是土地荒漠化,其自然原因主要涉及气候、植被等,而人为因素主要涉及人口、农业生产方式等。第(3)题,结合该区域社会状况可知,政治、宗教、种族、战争等都可能导致难民产生。第(4)题,由材料知,该洲为非洲,历史上大规模移民是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黑奴。
【答案】 (1)该地区南部为热带草原,草场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北部地区主要为热带荒漠,畜牧业发展条件不理想,畜产品相对匮乏,因此,北部居民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大。
(2)自然原因:该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的过渡地带,气候干燥,且受干燥东北信风影响大,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而且该地区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3)政治、宗教、种族、战争等。
(4)欧洲殖民者贩运非洲黑奴 美洲 澳大利亚
学业分层测评(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虽然地势平坦开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因此人口稀疏。第2题,巴西高原东南部人口相对密集,是因为其地处沿海平原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再加上是殖民者最先开发的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导致了人口的集聚。
【答案】 1.B 2.D
2016年2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统计显示,2015年年末河南省总人口10 722万人,常住人口9 480万人。是名符其实的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结合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3~5题。
【导学号:37560025】
3.河南省面积并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4.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5.图中甲省区面积广大,人口密度很小,但却不能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小
B.资源较为贫乏,不能供养太多人口
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解析】 第3题,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第4题,图中的乙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第5题,甲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应控制人口的增长。
【答案】 3.A 4.C 5.A
6.(2016·大庆实验中学高二检测)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这句话反映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A.相对性 B.警戒性
C.合理性 D.临界性
【解析】 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这句话反映人口容量的特点是临界性。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故D项正确;人口容量的特点没有合理性,故C项错误。
【答案】 D
7.(2015·北京市普通高中春季会考)人口合理容量( )
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B.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C.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D.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解析】 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答案】 A
8.(2016·湖南衡阳高二检测)右图是木桶效应示意图。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决定的。影响我国下列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导学号:37560026】
A.贵州的耕地资源
B.新疆的矿产资源
C.海南的气候资源
D.西藏的太阳能资源
【解析】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木桶短板的是该区域的人口容量小的重要限制因素。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耕地比重小,土壤肥力差,因此耕地资源为贵州省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新疆的矿产资源、海南的气候资源、西藏的太阳能资源均为各省区的优势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故排除B、C、D选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 A
9.读世界人口分布分类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27】
甲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乙 世界人口纬度分布
丙 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
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
(1)分析图甲,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乙,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丙,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这些地区成为人口聚集地,说明了其人口容量大,试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
【解析】 本题以图的形式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读图,提取出有关信息。第(1)题,在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中可知,56%左右人口分布于海拔200米以下。第(2)题,由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可知,南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人口比重最少,是因为气候酷寒,自然条件恶劣。第(3)题,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第(4)题,结合前面题总结回答。第(5)题,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从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海拔200米以下 (2)气候恶劣,终年酷寒 (3)南美 (4)低平 中低 沿海
(5)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于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容量大。
[能力提升]
(2016·重庆市巴蜀中学模拟)下图是据“上海市2012年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调研报告”绘制的上海市各项指标人口容量的估算值(万人)统计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题。
【导学号:37560028】
10.对上海市综合常住人口影响最密切的指标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经济发展水平 D.垃圾处理能力
11.下列提升人口容量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上海市今后人口容量的合理措施有( )
①减少人均建筑面积,提高人口密度 ②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 ④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将居民迁往郊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0题,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且是资源中的最短板;上海人口容量影响因素中,淡水资源是最少的,也就是影响最密切的指标。第11题,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资源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所以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可提高当地的人口容量。
【答案】 10.B 11.B
(2016·安徽庐江模拟)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13.影响图中各地人口潜力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①地区人口潜力主要的因素是自然条件优越
B.影响②地区人口潜力主要的因素是消费水平高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矿产资源
【解析】 第12题,由图可知,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的是①,其次是②④,最小的是③。因此选B项。第13题,①地区由于工矿业发达而使环境人口容量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②地区主要特征是人口容量大,影响因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等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③地区处于山脉背风坡,故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故C正确;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为新兴工业区,且环境优美,阳光充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12.B 13.C
1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29】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某地大力治理环境污染,会使环境人口容量________(变大或变小)。
(4)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解析】 第(1)题,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主要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第(3)题,治理环境污染,会改善生存环境,会有效的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第(4)题,要结合我国的人口增长快,科技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际分析。
【答案】 (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3)变大
(4)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应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学业分层测评(四)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2016·烟台市高一检测)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33】
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缓解①国人口压力的主要途径是( )
A.开发劳务市场 B.实行计划生育
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D.加大教育投入
【解析】 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第2题,图中显示①国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都较低,且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答案】 1.C 2.C
读“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3~4题。
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
3.1950~2000年间,人口总量不增反减的年份约为( )
A.1950年前后 B.1958年前后
C.1963年前后 D.2000年前后
4.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
A.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D.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右
【解析】 第3题,从图中我国出生率、死亡率的曲线变化看,约在1958年前后自然增长率出现了负值,人口总量不增反减。第4题,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出生率缓慢下降,死亡率后期缓慢上升,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生率仍高于死亡率,但自然增长率将会下降,人口老龄化会加速。
【答案】 3.B 4.B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国家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5~6题。
【导学号:37560034】
人口年龄构成的比重
5.甲国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为( )
A.70% B.60%
C.75% D.40%
6.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得出。第6题,丁国0~14岁人口比重最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小,人口增长最快。
【答案】 5.B 6.D
下图是2010年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据此回答7~8题。
7.有关该市迁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老年人口多于儿童人口
C.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
8.大量的人口迁入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
C.减少了该市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解析】 第7题,观察坐标图可以看出,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总体少于女性人口,老年人口少于儿童人口,年龄结构以15~44岁人口为主。浙江省经济发达,因此外来人口主要是受经济因素影响以务工和经商为主。第8题,迁入人口以中青年为主,增加了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导致死亡率降低,由于儿童人口多于老年人口,会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排除A、B项。人口的大量迁入,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
【答案】 7.C 8.D
9.(2016·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检测)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35】
甲 济南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预测图
乙 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受教育情况比较图
各省迁出人口总量(万人)
丙 迁入淄博的人口来源地分析图
(1)读图甲,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据图可知2010年济南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达到9.2%,说明济南市已进入__________________阶段,而图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
(2)读图乙,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有________。
(3)图丙中,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三角形统计图可知,0~14岁人口比重由A到B呈上升趋势,由B到C呈下降趋势,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表示老龄化加剧,社会负担加重。第(2)题,根据柱状图图例可知,济南市迁入高学历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且迁入人口总量比淄博市多。第(3)题,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其方向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答案】 (1)先增加后下降 老龄化 增加 (2)济南市迁入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济南市迁入高学历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 (3)四川 黑龙江 社会经济
[能力提升]
(2016·扬州学业水平模拟)下图为我国1953、1982、2000、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统计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0~11题。
【导学号:37560036】
10.关于四幅人口金字塔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1953年我国人口呈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特征
B.1982年我国人口死亡率达到最高
C.200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
D.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表现为现代低增长模式
11.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 )
A.目前我国人口已呈现老龄化特征
B.我国劳动力的数量不断减少
C.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增加
D.我国人口的死亡率不断减小
【解析】 第10题,结合我国的人口发展特点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呈现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的特征,1982年我国的人口死亡率相对较低,2000年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2010年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模式。第11题,从2010年的金字塔形状看,我国目前已经呈现老龄化特征。
【答案】 10.D 11.A
读我国2006年跨省劳动力流出、流入饼状统计图,回答12~13题。
12.b地区是( )
A.东部沿海 B.东北三省
C.中部 D.西南
13.关于我国2006年跨省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对a地区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最强
B.b地区工业化进程受到限制
C.减缓了c地区的人地矛盾
D.导致d地区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
【解析】 b地区流入量非常大、流出量很小,而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可据此判断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应该是东部沿海。c为人口流出地区,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答案】 12.A 13.C
14.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37】
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图
(1)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________年。
(2)如图所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
(3)未来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中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中可以看出30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最大,按进入婚育阶段的平均年龄为25岁,说明在1995年前后是一次生育高峰期,因此下一个生育高峰期大约在2020年前后。第(2)题,从我国的人口增长预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点,应属于现代型的增长模式;自然增长率约在2028年前后减小为零。第(3)题,未来我国将要面临的人口问题可从人口基数、老年人口比重等方面分析。
【答案】 (1)2020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028 (3)人口老龄化
单元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人口问题
②高增长阶段
③低增长阶段
④特点
⑤人口合理容量
⑥人口流动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2015·上海高考)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1~3题。
【导学号:37560038】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年 B.2008年
C.2010年 D.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3.全面二孩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读图中自然和机械增长曲线,两者数值相加即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图中2008年两者相加数值最大。第2题,因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一直高于0,故上海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第3题,人口新政会增加新生儿数量,缓解劳动人口比重下降,减轻人口老龄化压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但不会出现大幅度上升且对男女性别比失衡的现状有所改善。
【答案】 1.B 2.B 3.C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分析
(2014·全国卷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4~5题。
4.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第5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答案】 4.A 5.C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6~7题。
【导学号:37560039】
6.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7.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解析】 第6题,比较a方案和c方案两图可知,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而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故D选项正确。第7题,分析三种生育率方案可知,a方案生育率太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太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而c方案生育率较高,导致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方案生育率使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故该方案较合理。
【答案】 6.D 7.B
单元综合测评(一)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16·宁波高一检测)下表为某发达国家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40】
年份
①
②
③
④
出生率%
3.8
2.8
4.1
1.5
死亡率%
1.8
1.5
3.9
0.8
自然增长率%
2
1.3
0.2
0.7
1.根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2.目前该国( )
A.外迁人口增多 B.老龄化趋势减缓
C.社保负担减轻 D.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解析】 第1题,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由原始型—传统型(高高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③、①、②、④反映了这一趋势,故选D。第2题,据表格可知,目前该国为三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为发达国家,人口迁入较多,A错误;老龄化趋势严重,B错误,社保负担加重,C错误;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降低,D正确,故选D。
【答案】 1.D 2.D
(2016·武汉二中模拟)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我国已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下图示意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读图完成3~4题。
中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
3.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
A.与教育程度有关 B.与自然环境有关
C.与人口政策无关 D.与经济水平无关
4.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
A.社会稳定 B.就业
C.人口再生产 D.国防
【解析】 第3题,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人口政策等因素影响生育观念,因此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和教育程度、人口政策、经济水平有关,而和自然环境无关。第4题,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的表现是男多女少,这种现状首先影响人口的再生产,还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劳动力将会出现不足,未来较多男性找不到对象,影响社会稳定,国防兵源以男性为主,我国男性人口比重较大,因此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国防。
【答案】 3.A 4.D
(2016·衢州市模拟)读“我国老年人口分户籍迁移和青壮年人口迁移情况统计表”。完成5~6题。
【导学号:37560041】
老年人
口主要
迁入地
占老年
总迁移
人比重
农村户
籍老人
迁入地
占农村
老年迁
移人比
重
城市户
籍老人
迁入地
占城市
老年迁
移人比
重
青壮年
迁移人
口主要
迁入地
占青壮
年总迁
移人比
重
广东
21.41
广东
19.93
广东
22.74
广东
39.63
天津
10.61
天津
15.54
上海
9.35
上海
12.69
上海
8.14
上海
6.79
北京
6.09
北京
5.76
北京
4.74
内蒙古
5.08
天津
6.19
山东
3.95
黑龙江
5.01
山东
5.08
合计
48.85
合计
52.34
合计
49.46
合计
58.06
5.表中数据,反映的现象是( )
A.老年人口主要迁往生活成本低的地区
B.城市户籍老人主要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C.农村户籍老人均迁往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D.老年人口迁入地与青壮年人口的迁入地基本一致
6.关于老年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
B.家庭因素是主要因素
C.务工经商是主要因素
D.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老年人口迁移无影响
【解析】 第5题,老年人迁入的主要城市广东、上海、北京等都是经济发达、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A项错;由图表可知城市户籍地老人和农村户籍地老人主要迁往的地区多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户籍地老人有迁往内蒙古、黑龙江等中部城市的,B、C项错;通过对比老年人的迁入地多与青壮年人口的迁入地一致,D对。第6题,影响人口的因素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方向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老年人多是因家庭因素,跟随孩子发生人口迁移,B对。
【答案】 5.D 6.B
2016年3月3日,为期40天的2016年春运圆满结束,全国旅客发送量超过29.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8%。结合下图完成7~9题。
在外漂泊的人都要回家~~~
7.“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春运旅客大军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愿,这说明影响春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文化因素 D.自然因素
8.春运客流的汇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交通运输压力加大
B.城市大型商场客流骤减
C.工厂因工人缺岗处于停工状态
D.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受阻
9.春运期间,外出打工人员返回家乡,使许多寂静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返乡民工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了落后观念的转变
B.弘扬了当地传统的春节民俗文化
C.建筑业劳动力缺乏
D.“留守问题”加剧
【解析】 第7题,“回家过年”的愿望反映了家庭亲情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第8题,大量春运客流的汇聚,会加大交通运输压力。第9题,对于乡村来说,大量的返乡民工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可使农村的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答案】 7.C 8.A 9.A
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10~11题。
10.报告中所指出“7亿左右”的人口数量,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C.环境承载力
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1.为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持续扩大耕地面积
C.不断增大城市用地面积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解析】 第10题,材料中指出“7亿左右”的人口数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因此应是指人口合理容量。第11题,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的最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 10.A 11.A
12.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方式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一个区域如果对人口的增长不进行调控,人口增长失控,形成图中A曲线的走势,最后将导致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合理的人口增长方式,如图中C曲线走势,形成的人口数量合理,不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26分)
【导学号:37560042】
材料一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这种不利的人口结构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中国的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材料二 山东取消二胎间隔:符合条件夫妇可自由选择二胎生育时间。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修正案取消了原定的“女方再育必须年满30岁”的规定。这样,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二胎生育时间。
(1)我国人口增长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
(2)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有哪些影响?(8分)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10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刘易斯拐点出现主要表现在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第(2)题,山东取消二胎时间间隔,将导致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较快,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减轻基层计生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3)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养老负担重。主要解决措施有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等。
【答案】 (1)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比重降低,社会抚养比增加。
(2)导致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上升较快;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减轻基层计生工作压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特点:来势猛,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社会养老负担重。解决措施: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14.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 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的家庭成员来团聚。
材料三 叙利亚邻国示意图和难民分布图(下图)。
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
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8分)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8分)
(3)说出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10分)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完善。德国人口是负增长,劳动力不足,就业机会更多。德国的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第(2)题,从有利方面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德国,可以增加德国的劳动力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从不利方面看,大量人口涌入,会影响德国的社会安定。难民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会加重社会负担。第(3)题,根据材料三图分析,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是和邻国的距离近,路费少。便于走陆路,不用走水路,易于到达。同处中东地区,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差异小,便于沟通交流。
【答案】 (1)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宽松的难民政策。
(2)有利: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不利: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原因是距离近,路费少;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同处中东,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差异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