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教师用书+单元综合测评)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2(课件+学业分层测评+教师用书+单元综合测评)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1-14 15:20:52

文档简介

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75】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
A.甲 B.丁    C.戊    D.己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
B.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图中己城市的规模最大
D.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解析】 戊位于河口地区,形成最早。丁地交通不便,不可能形成区域中心。
【答案】 1.C 2.D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完成3~4题。
3.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水运
4.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摊大饼式扩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3题,首先从材料得知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采用航空运输;其次从图可以获取在新城区有一个飞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比较稀疏,没有河流等相关信息,结合以上分析,C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该城区新老城区并没有呈现出摊大大饼式扩张(同心圆);从材料中我们知道该城市位于我国中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不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产业转型与升级,大多数城市开始兴建新城区 (开发区)。通过以上分析,新城区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是①和②,A项正确。
【答案】 3.C 4.A
(2016·武汉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完成5~6题。
5.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OA B.OB C.OC   D.OD
6.O处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第6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答案】 5.A 6.B
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7~8题。
【导学号:37560076】
7.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  )
A.商业用地 B.交通用地
C.住宅用地 D.工业用地
8.图中信息反映,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  )
A.过程失调 B.速度变慢
C.拉力减弱 D.水平降低
【解析】 第7题,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中,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则其增加量也最多。第8题,图示土地城镇化速度总体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尤其是2006年前后超过比例最大,即出现城市化过程不协调,易出现“鬼城”现象。
【答案】 7.C 8.A
(2016·福建1月学考)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该地区城市等级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若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过快,容易产生的城市化问题是(  )
A.城市劳动力减少 B.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饮用水水质提高
11.城市化进程到后期阶段(  )
A.城市化速度快 B.城市功能用地混杂
C.城市化水平高 D.工业向城市中心集中
【解析】 第9题,结合图中图例可知该地区有4个等级的城市。第10题,城市化发展过快或发展不合理,必然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第11题,城市化进程到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 9.D 10.C 11.C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解析】 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C。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015·鞍山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图中②为石油化工区,③为电子工业区(附近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④为水泥厂。读图完成以下问题。(26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①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区,其外围主要是________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市区的工厂纷纷向外搬迁,其主要目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8分)
(2)②③④中工业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6分)
(3)城市化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解析】 第(1)题,①处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①处外围靠近商业区,面积广大,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模式,应是住宅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郊区相比市区地价低,工厂向外搬迁可降低土地成本,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第(2)题,图示城市盛行风向为东南风,④为水泥厂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方向,污染城市大气;又在城市河流的上游,污染城市水源,不合理。第(3)题,城市化主要是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土地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绿地减少;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问题严重,失业率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答案】 (1)商业 住宅 降低土地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
(2)④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会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位于城市河流上游,也会造成水污染
(3)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 社会问题严重
14.下图为“某近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导学号:37560077】
(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4分)
(2)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在其中规划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请任选一个区域对比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条件。(12分)
(3)水厂2和3(图中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中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10分)
【解析】 第(1)题,各组团之间安排农田和绿地,主要起卫生防护带的作用,分割各组团,减少因城区过度集中造成环境污染,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第(2)题,建规模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需要规模大的空间;环境条件好;交通便利;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技术水平高。综合以上几点,C区:有利—交通便利;处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少。不利—相对E区空间较小。E区:有利—空间相对C区较大,处远郊,环境污染少。不利—交通(干道少)不够便利。第(3)题,水厂3不合理,处于工业区河流的下游,水质得不到保证;污水处理厂2不合理,分布在流经工业区的河流的上游,污水收集量小。水厂3和污水处理厂2位置交换一下较适合。
【答案】 (1)分割各组团,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
(2)C区:有利——交通便利;处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少。不利——相对E区空间较小。E区:有利——空间相对C区较大,处远郊,环境污染少。不利——交通(干道少)不够便利。
(3)水厂3不合理 其上游有工业区分布,会造成水源污染(污水处理厂2不合理 其分布在流经工业区的河流的上游,污水收集量小)
学业分层测评(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大,多以经济职能为主
B.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C.“二战”后,城市发展趋缓,逆城市化现象严重
D.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在20世纪初
【解析】 世界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产业革命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以政治职能为主;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出现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答案】 B
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读图,完成2~3题。
【导学号:37560047】
2.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3.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D.水平高,发展慢
【解析】 第2题,2000~2010年为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2010~2012年城市化水平仍在快速增长;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010~2012年与2015~2017年的城市人口年增长速度均高于2020~2030年。第3题,安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 2.D 3.A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大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4~5题。
4.5个国家中,城市化程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戊
【解析】 在三角形坐标图中,图内的任何点各坐标比例(相对数)之和应为100%。从图中可看出丁国第三产业人口就业比例最低,而且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例最高,这说明丁国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较多,所以丁国的城市化程度最低;甲所在的国家中第一产业比例最低,且第三产业比例最高,因此甲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也高,可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4.D 5.A
(2016·河南1月学考)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生态城市有利于解决因不合理城市化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此回答6~8题。
6.目前,多数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结构不合理
B.人类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
C.管理力度不够
D.地形、河流因素的不利影响
7.从发展生态城市要求来看,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 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
A.大气污染加剧,雾霾严重
B.降水量减少,水资源枯竭
C.噪声扰民,居住环境质量差
D.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8.为建设生态城市,安阳市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业务,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下列场所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存取点的是(  )
①公交站附近 ②学校、医院旁边 ③高架桥上
④住宅小区周边 ⑤隧道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第6题,目前多数城市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不合理,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第7题,中原城市群中的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8题,公共自行车存取点应靠近人群流量大的地方,方便人们使用。
【答案】 6.B 7.A 8.B
9.读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48】
(1)图中信息显示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的表现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60年间我国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数目增长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增长比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河流流域看,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流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目前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________。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我国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黄河流域,可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上入手分析。(4)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黄河 气候适宜,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灌溉便利,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能力提升]
(2016·山西怀仁高二检测)下图为2011~2014年我国中部某市建成区(指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已经建成的地区,一般指城市建筑集中连片的市区)面积增长率和城镇人口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0~11题。
【导学号:37560049】
10.2011~2014年该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总体变化特点是(  )
A.先减后增 B.不断上升
C.逐渐下降 D.先增后减
11.图示变化趋势可能使该市(  )
A.农村人口增多 B.出现逆城市化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城市土地供应紧张
【解析】 第10题,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人口数;图示该市建成区面积增长速率始终快于该市城镇人口增长率,所以该市建成区人口密度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第11题,在城市化进程中,该市城镇人口增长较快,有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城市化发展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且扩张的速度较快,会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图示城市面积增长快,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城市人口数上升,不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答案】 10.C 11.D
(2016·杭州二中高二检测)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左图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右图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读图,完成12~13题。
12.1965~2005年,我国属于右图中的(  )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1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说法正确的是(  )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慢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解析】 第12题,读左图可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为负值,人均GDP标准值为负值,说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人均GDP低,因此从右图分析,应为低级协调型。第13题,1965~1975年我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都下降;1975~2005年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在增大,所以城市化进程快于世界平均水平;1985~1995年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增加慢于人均GDP标准值,所以城市化进程慢于经济发展;1995~2005年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值增加快于人均GDP标准值,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答案】 12.C 13.D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50】
材料一 某城市雨后“喷泉”图。
材料二 地面状况与降雨损失量关系图。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判断降雨30分钟时草地的降雨损失量大约是混凝土方砖地的多少倍?并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解析】 第(1)题,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城市大气污染增加了降水所需的凝结核时,城市降水多于郊区。第(2)题,城市地面硬化,植被破坏,造成下渗作用减弱,再加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易出现雨涝。
【答案】 (1)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余热和地表的硬化使城市成为“热岛”,促使空气对流上升;城市上空多降水所需的凝结核;城市增加地表空气运动摩擦力,使降水系统停留时间延长等。
(2)7~8倍。 城市建设使绿地减少,造成暴雨损失量锐减,地表径流会在短时间内积聚而形成雨涝;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设计不合理,不能及时排泄下渗的雨水,甚至出现喷涌现象,加剧城市雨涝的形成。
学业分层测评(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55】
1.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  )
A.位于河流沿岸 B.位于铁路沿线
C.靠近海港 D.矿产资源丰富
2.对滨海区的选址建设,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矿产资源丰富
C.海陆交通便利 D.环境优美
【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老城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故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位于河流沿岸。第2题,滨海区位于沿海地区,其选址于此主要是看中了此处靠近海港,又有多条陆路交通线与主城相连,海陆交通便利。
【答案】 1.A 2.C
3.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图中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 从图中看,与甲相比,乙位于长江沿岸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故形成城市。
【答案】 D
A、B两城市均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读图,回答4~5题。
4.A、B两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煤矿
C.铁矿 D.交通
5.对A、B两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A城地处河套平原,地形平坦
C.B城降水丰富,地处湿润地区
D.B城沿河分布,水运发达
【解析】 第4题,A为包头,B为攀枝花,二者都是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第5题,包头地处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少。
【答案】 4.C 5.A
(2015·南通学业水平模拟)2014年12月11日,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炉《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江苏省推进城镇化的影响和政策建议》,下表为江苏最新城市规模等级列表。据此完成6~8题。
【导学号:37560056】
规模等级
(常住人口)
个数
城市
特大城市
(500万人以上)
1
南京
Ⅰ型大城市
(300-500万人)
2
苏州、无锡
Ⅱ型大城市
(100-300万人)
8
徐州、常州、南通、淮安、扬州、连云港、昆山、江阴
中等城市
(50-100万人)
6
盐城、镇江、泰州、宿迁、宜兴、常熟
Ⅰ型小城市
(20-50万人)
33
邳州、新沂、金坛、溧阳、太仓、张家港、海门、如皋、启东、东台、高邮、仪征、丹阳、泰兴、兴化、靖江、睢宁、沛县、海安、如东、东海、灌南、灌云、涟水、盱眙、射阳、滨海、阜宁、建湖、宝应、沭阳、泗阳、泗洪
Ⅱ型小城市
(20万人以下)
7
句容、扬中、大丰、丰县、洪泽、金湖、响水
6.下列关于江苏省城市新等级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7.江苏省Ⅰ型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大量外迁,可能降级为Ⅱ型大城市
B.城市用地紧张,城市空间结构亟需优化
C.经济发展趋缓,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D.逆城市化严重,职能减少、服务范围缩小
8.新的城市规模分类后,不同城市将采取不同的人口引导政策。下列城市中最需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是(  )
A.南通 B.盐城
C.常州 D.南京
【解析】 第6题,表中城市分六级,人口规模大,城市级别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反之亦然。第7题,Ⅰ型大城市主要有无锡、苏州,经济发达,城市用地紧张。第8题,南京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出现各类城市化问题。
【答案】 6.D 7.B 8.D
9.读某地1965年和2010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57】
(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有哪些?
(2)到了2010年,该地区已发展了若干个城市。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城镇的发展与_______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B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等。第(2)题,B地缺乏自然资源,且铁路的修建使水运的交通地位下降。第(3)题,读图可知,E地有石林、溶洞,可发展旅游业,但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至地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地表水资源将影响其发展。
【答案】 (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2)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3)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
[能力提升]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太行山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1.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太行山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谷地分布。第11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的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
【答案】 10.B 11.C
12.(2016·玉溪模拟)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C.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解析】 商城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读图,该商城位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对。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是重要影响因素,与货运成本低关系不大,A错。商业区位选择,地价不是主要因素,B错。环境质量优良对商业发展影响小,D错。
【答案】 C
13.读我国小学生人口密度和小学平均服务范围图,判断下列关于小学生人口密度与小学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小 ②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大 ③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小 ④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读图可知,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小;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大。
【答案】 D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7560058】
材料一 自《济南都市圈规划》发布以来,支撑山东“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中“一体”的两个重要规划,均已进入实施阶段。“一体”就是指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中心城市为支撑,主要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将成为山东经济的脊梁。
材料二 山东半岛城市群。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______个层次。济南与淄博相比,________服务范围更大,山东半岛都市圈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可能是________。
(2)济南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与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经过济南的铁路有南北向的________,东西向的____________。
(3)试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德州等中小等级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济南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体系的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信息:①济南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组成;②山东省部分城市的分布;③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城市体系的组成特点。《济南都市圈规划》所涉及的城市主要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及周边的几个地级城市,形成了省内小范围的城市体系,其中济南是中心城市,其余的为次一级城市。在山东半岛都市圈中,青岛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是其中心城市。济南位于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会处。分析城市群的形成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2 济南 青岛
(2)京沪铁路 胶济铁路
(3)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紧邻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的交会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
(4)不正确。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提升其等级。不同城市等级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位,大、中、小城市要做好各自的服务角色,才能互利共赢。
学业分层测评(七)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某城市用地的地租水平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62】
1.图中①~⑥区域中,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2.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  )
A.各种活动规模的大小
B.各种活动重要的程度
C.各种活动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解析】 第1题,商业区一般形成于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第2题,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一块特定土地,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答案】 1.A 2.C
(2016·常州市高二检测)读我国某大城市2010年城市建设土地供应计划表,回答3~4题。
用地
类型
商业
住宅
科教文
卫体行
政  
工业
道路等
基础设
施  
休憩及绿
化用地
其它
合计
面积
(公顷)
200
1 300
600
800
1 000
1 800
300
6 000
所占
比重
(%)
3.4
21.6
10
13.4
16.6
30
5
100
3.根据上表信息推断该项供应计划实施后,最有利于该城市(  )
A.改善人居环境 B.促进工业发展
C.调整产业结构 D.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4.上表各项用地中,商业用地最小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城市以工矿业为主
B.商业活动高度集聚
C.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D.工业占用大量土地
【解析】 第3题,从计划表中可以看出,该土地供应计划中,道路、休憩及绿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度增加,最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第4题,商业活动的土地利用集约,多选择地价高的地区布局,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地方,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商业活动高度集聚,建筑物高大稠密。商业用地面积最小主要是因为地租高,同时同类产业活动高度集聚。
【答案】 3.A 4.B
作为重要的城市交通运输方式,地铁联系了北京市不同的城市功能区,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分布在地铁沿线的城市功能区中,属于商业区的是(  )
A.王府井大街 B.望京小区
C.亦庄经济开发区 D.奥林匹克公园
6.北京市的商业区通常位于(  )
①高校密集区 ②城市中心区 ③交通干道旁 ④城市边缘地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王府井大街是著名的商业街,望京小区是住宅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属于工业区,奥林匹克公园属于文化区。第6题,城市的商业区多分布于城市中心或交通干道旁。
【答案】 5.A 6.C
(2015·浙江1月学业水平考试)读某城市片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例所示设施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工矿仓储用地
B.商业服务业用地
C.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
D.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
8.若在图中规划物流园区,应安排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 第7题,图例所示设施主要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交通、教育、购物等公共服务的设施,因此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公共事业服务用地。第8题,规划物流园区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区域,且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较大,比较图中四处的位置,只有①处位于国道附近,具备上述条件。
【答案】 7.D 8.A
9.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63】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____________。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解析】 第(1)题,公共事业用地主要指公共服务事业的用地,例如政府、文教、医疗等;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是住宅用地。第(2)题,大型批发市场要遵循交通最优原则,①在城市边缘,占地面积广,地价低;近铁路、高速公路,交通便利。第(3)题,化学工业污染大气和水源,图示化学园区在城市东北方,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第(4)题,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两种方案都有利有弊,选答其一,要阐述好处的理由。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原有的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西南部:地势较高,在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答案】 (1)文教 住宅
(2)①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城市外围,地价低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一是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
二是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能力提升]
读“某城市某功能区内的日均地铁分时段客运量统计图”,回答10~11题。
【导学号:37560064】
10.根据客流量的时段统计,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高级住宅区 B.中心商务区
C.电子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
11.下列描述,符合该功能区的特点的是(  )
A.商场林立,车水马龙 B.烟筒林立,机器轰鸣
C.书声琅琅,学生云集 D.湖光山色,绿意盈盈
【解析】 第10题,图中显示,该功能区的主要特点是昼夜人口数量差别大,白天人口多,夜晚人口少,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第11题,商场林立是中心商业区的特点;烟筒林立则是工业区的常见形象;书声朗朗,学生云集,反映的是学校景观,一般位于文教区;湖光山色,绿意盈盈反映的是公园的景象。
【答案】 10.B 11.A
(2016·邯郸一中模拟)下表反映南京市主城区地铁开通前后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
用地类型
面积(万平方米)
区域均价(元/平方米)
地铁开通前
地铁开通后

3 409
8 160
19 219

5 589
2 558
6 529

1 907
671
805
12.关于表中用地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用地为住宅用地
B.乙类用地交通通达度最高
C.丙类用地距市中心最近
D.丙类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
13.表中数据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江苏各市都应大力发展地铁
B.地铁是南京地价提高的首要原因
C.提高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土地升值
D.为抑制房价南京应严控地铁建设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中地铁开通前后的均价可知,甲的价格最高,说明是商业用地,乙地为住宅用地,丙地价格最低,说明是工业用地,故A项错误;甲类交通通达度最高,故B项错误;甲类用地距市中心最近,故C项错误;工业用地需要运输原料及产品,对交通的需求较高,故丙类用地往往靠近交通干线,D项正确。第13题,发展地铁应该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定,故A项错误;地铁的修建有利于人们的出行,提高交通通达度,促使土地价格上升,故C项正确,B项错误;地铁可以缓解交通的压力,道路拥堵现象得到改善,故D项错误。
【答案】 12.D 13.C
14.下图为某城市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导学号:37560065】
(1)甲地为该市的重化工业区。简述其布局的有利条件。
(2)说明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题,重化工业区布局时要考虑地价、交通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在地价因素的影响下,应布局在城市的外缘;考虑货物运输量较大,应选择交通便捷处;重化工业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第(2)题,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应从周围环境的角度考虑。
【答案】 (1)重化工业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的工业,甲地离主城区较远,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其产生的大气污染对主城区影响较小;甲地位于城市河段的下游方向,其产生的水污染对城市水质影响小;甲地有主要道路经过,且邻近火车站,交通便利;甲地位于城市外缘,地租较低。
(2)A小区低于B小区。原因:①A小区楼层比B小区高,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空间比B小区小;②A小区邻近机场,受噪声影响大,B小区邻近湿地公园和大学城,环境优美;③A小区背靠陡崖,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比B小区大;④A小区交通通达度比B小区差。
学业分层测评(八)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我国的GIS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GIS已经成为社会经济重大问题分析和决策的强有力的工具。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69】
1.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与一般数据的区别主要是(  )
A.强调空间位置  B.强调色彩搭配
C.强调时间因素 D.强调区域轮廓
2.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A.空间信息 B.数据信息
C.图像信息 D.综合信息
【解析】 第1题,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强调空间位置。第2题,地理信息是一种空间信息。
【答案】 1.A 2.A
3.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
C.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解析】 GIS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主要是对各类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遥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并对遥感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是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 A
4.利用GIS查询城市中公交站点的分布情况,属于(  )
A.地图处理功能 B.数据库功能
C.空间分析功能 D.计算功能
【解析】 从计算机中的数据库中调取数据,说明GIS具有数据存储的数据库功能。
【答案】 B
下图为北京市的地铁2号线路简图,图中数字代表其他地铁线路序号,读图完成5~6题。
【导学号:37560070】
5.在北京市地铁2号线的规划建设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
A.评估地铁沿线的产业分布及发展特点
B.改善地铁沿线的地质条件
C.预测地铁沿线的地面建筑景观及格局
D.评估地铁沿线的交通流量及发展趋势
6.外地游客在2号线阜成门站的乘客服务中心的电脑上,利用GIS形成的电子地图,可以(  )
A.查询各地铁站的对应的换乘公交线路信息
B.查询所到站的地面交通线路的拥堵实况信息
C.查询所到站的地面的人口流动状况信息
D.查询所到站的地面建筑物的分布密度信息
【解析】 第5题,地铁线路的规划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沿线的地面交通运输状况、地质条件等,但不需要评估产业分布,不会改善地质条件,更不能预测建筑景观及格局。第6题,电子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利用电子地图可以查询要换乘的公交线路、所到地的商场、酒店等的位置信息。
【答案】 5.D 6.A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波及我国的西藏地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及时派出直升机参与救援。据此完成7~8题。
7.参与地震救援的飞机在选择飞行路线时,可以利用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  )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
①地球表面 ②地理分布 ③大气状况 ④宇宙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参与地震救援的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上指挥人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
①查询灾区的位置 ②选择最佳转移线路 ③评估灾区灾情 ④输入天气信息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第7题,地理信息系统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的数据是关于地球表面和地理分布的,与大气状况和宇宙环境无关。第8题,输入信息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行业人员,机上指挥人员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查询灾区位置,评估灾情,选择最佳转移线路。
【答案】 7.A 8.D
9.2016年4月1日,郑徐高铁开始联调联试。有望在今年8月底9月初开通运营。在高铁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GIS系统都可以大显身手。完成下列问题。
(1)让你来对现有的相关纸质地图进行数字化,你将如何进行?请完成操作流程简图。
―→―→―→
                   ↓
←←←
(2)在相关数据的存储过程中,可采用“________”技术,在确定交通线路时一般涉及哪些不同的图层?(答3条即可)
(3)让你来向公众演示该系统中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为公众提供哪几种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可以通过哪几种输出形式?
(4)你需要查询某项地理因素,该系统可以向你提供哪几类地图?
【解析】 第(1)题,地图数字化就是通过设备扫描将纸质地图中的图形信息转化为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形成图形数据库。第(2)题,在相关数据的存储过程中,可采用“分层”技术;一般涉及地形地质、土地利用类型、聚落、交通线路等信息的图层。第(3)题,系统中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具有图形、地图或表格等表现形式;GIS信息的输出可通过显示器的屏幕、绘图仪、打印机等设备输出。第(4)题,地理要素的输出有地形图、专题图、剖面图和三维地图等类型。
【答案】 (1)
―→―→―→
                  ↓
←←←
(2)分层 地形地质、土地利用类型、聚落、交通线路。
(3)形式:图形、地图或表格。
输出形式:计算机的显示器屏幕、绘图仪、打印机。
(4)地形图、专题图、剖面图、三维地图。
[能力提升]
GIS是用于空间分析的计算机系统,某中学地理小组将它用于课题探究。据此回答10~11题。
【导学号:37560071】
10.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
11.同学们拟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GIS数据库中,须调用的专题图层有下列中的(  )
①地形图层 ②土壤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农业图层 ⑦工业图层 ⑧城市图层 ⑨交通图层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⑥⑦⑧⑨ D.⑤⑥⑦⑧
【解析】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知识的再现能力。A、B、D三图可用其他制图软件来制作,只有C图不能。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人口分布自然地理因素知识的再现能力。①②③为自然因素,④项为人口分布情况,⑤⑥⑦⑧⑨为社会因素。
【答案】 10.C 11.A
12.下列研究项目中,主要是应用GIS进行的有(  )
①近20年来江苏省GDP的增长情况分析 ②近10年来太湖流域桑蚕基地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 ③南京市轻轨线路的规划设计 ④近10年来南京市城区建设情况调查与居民住宅小区布局研究 ⑤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基金走势和投资项目分析研究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GIS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主要是对各类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材料中的“GDP的增长状况”、“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基金走势和投资项目”等不属于空间数据,没必要利用GIS。
【答案】 A
13.下图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来选址的流程图”,此流程图最可能是为下列哪种设施选址设计的(  )
A.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 B.汽车加油站
C.地下水天然补给区 D.大型游乐场
【解析】 从流程图中提取信息可知,该设施的选址需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但要远离人口稠密区,远离主要道路,远离生态保护区,汽车加油站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地下水天然补给区应接近生态保护区,大型游乐场应靠近人口稠密区,只有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场符合此选址条件。
【答案】 A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72】
(1)上面的漫画反映了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存在的交通拥堵现象。若应用GIS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其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主要有哪些?
(2)未来五年上海将计划形成“海、陆、空、铁、水五路并举的格局”,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将发生一定的变化。五年以后,如果你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在GIS系统中,你可直接进行对比分析的图层是什么?
(3)如果你想利用假期去上海复旦大学参观学习,但你对上海市又不熟悉,你将如何利用GIS进行路径查询?
【解析】 第(1)题,应结合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回答。第(2)题,根据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在GIS的具体操作中往往涉及部分图层或个别图层,而不是所有的图层。因此,要了解上海市近五年以来土地使用性质、地块轮廓的变化,应对近五年以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对比分析。第(3)题,从GIS的路况信息查询功能中得到答案。
【答案】 (1)快速查询道路通行状况,迅速定位交通拥堵地点,提供交通疏散方案;为道路规划提供最佳路径分析;查询路况信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抢修服务等。
(2)近五年以来上海市每年的土地利用图层。
(3)利用网络GIS调出复旦大学所在地区的地图,查出车站到复旦大学最合理的公交路线。
单元分层突破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单元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城市化
②社会经济因素
③形成原因
④功能分区及成因
⑤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⑥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73】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可知,林地面积自2003年到2009年增加,2009年到2013年减少,故选项A中“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水域面积2003年到2006年有所减少,2006年到2009年有所增加,2009年到2013年有所减少,故选项B中“水域面积不断减少”错误;未利用地面积2003年到2006年增加,2006年到2009年减少,2009年到2013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故选项C“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错误;
由图可知,自2003年到2013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由此可以推知,该城市面积在不断扩大,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第2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大,不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内的交通线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
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 1.D 2.C
城市区位
(2015·江苏高考)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3~4题。
3.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4.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D。第4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故选A。
【答案】 3.D 4.A
城市体系
5.(2015·北京高考)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且跨越了县(区)界,最有可能为服务范围最广的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应该有严格的行政区域分界,其服务范围应该在县(区)范围之内,这与②③的服务范围相吻合;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与图中①④⑥的服务范围相吻合。因此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所对应的序号可能是⑤③⑥,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 B
城市空间结构
(2016·全国乙卷)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6~7题。
【导学号:37560074】
6.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解析】 第6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第7题,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
【答案】 6.A 7.B
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8~9题。
8.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9.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解析】 第8题,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管理;跟踪动态定位是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网络信息不属于地理空间信息,其整合、集成不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获取实时通讯信息是通讯工具的作用。第9题,从示意图中可看出,智慧城市实际上就是高度信息化的城市管理系统,智慧政务、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都属于城市管理和服务范畴。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 8.A 9.D
单元综合测评(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读下图,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75】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
A.甲 B.丁    C.戊    D.己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
B.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图中己城市的规模最大
D.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解析】 戊位于河口地区,形成最早。丁地交通不便,不可能形成区域中心。
【答案】 1.C 2.D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完成3~4题。
3.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公路 B.铁路
C.航空 D.水运
4.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优化空间结构 ③引发人口集聚
④摊大饼式扩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3题,首先从材料得知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采用航空运输;其次从图可以获取在新城区有一个飞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比较稀疏,没有河流等相关信息,结合以上分析,C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该城区新老城区并没有呈现出摊大大饼式扩张(同心圆);从材料中我们知道该城市位于我国中部,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不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产业转型与升级,大多数城市开始兴建新城区 (开发区)。通过以上分析,新城区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是①和②,A项正确。
【答案】 3.C 4.A
(2016·武汉高一检测)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完成5~6题。
5.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
A.OA B.OB C.OC   D.OD
6.O处最可能是(  )
A.工业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第6题,O处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商业对交通和人流量的要求最高,在该区域其付能力也最高,因而可以判断O处最可能是商业区。
【答案】 5.A 6.B
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7~8题。
【导学号:37560076】
7.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  )
A.商业用地 B.交通用地
C.住宅用地 D.工业用地
8.图中信息反映,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  )
A.过程失调 B.速度变慢
C.拉力减弱 D.水平降低
【解析】 第7题,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中,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则其增加量也最多。第8题,图示土地城镇化速度总体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尤其是2006年前后超过比例最大,即出现城市化过程不协调,易出现“鬼城”现象。
【答案】 7.C 8.A
(2016·福建1月学考)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该地区城市等级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若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过快,容易产生的城市化问题是(  )
A.城市劳动力减少 B.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饮用水水质提高
11.城市化进程到后期阶段(  )
A.城市化速度快 B.城市功能用地混杂
C.城市化水平高 D.工业向城市中心集中
【解析】 第9题,结合图中图例可知该地区有4个等级的城市。第10题,城市化发展过快或发展不合理,必然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第11题,城市化进程到后期阶段,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高。
【答案】 9.D 10.C 11.C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2.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解析】 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也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了,故选C。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2分)
13.(2015·鞍山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城市区域示意图”,图中②为石油化工区,③为电子工业区(附近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④为水泥厂。读图完成以下问题。(26分)
(1)从城市功能区看,图中①处最有可能形成________区,其外围主要是________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市区的工厂纷纷向外搬迁,其主要目的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8分)
(2)②③④中工业布局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6分)
(3)城市化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
【解析】 第(1)题,①处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形成商业区。①处外围靠近商业区,面积广大,是城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模式,应是住宅区。随着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郊区相比市区地价低,工厂向外搬迁可降低土地成本,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第(2)题,图示城市盛行风向为东南风,④为水泥厂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方向,污染城市大气;又在城市河流的上游,污染城市水源,不合理。第(3)题,城市化主要是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土地不断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绿地减少;工业和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问题严重,失业率增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答案】 (1)商业 住宅 降低土地成本 保护城市环境
(2)④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会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位于城市河流上游,也会造成水污染
(3)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问题 社会问题严重
14.下图为“某近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导学号:37560077】
(1)各组团之间安排有农田和绿地,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4分)
(2)C、E两个组团均为新区,若在其中规划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请任选一个区域对比分析其有利和不利的条件。(12分)
(3)水厂2和3(图中水2、水3处)、污水处理厂2(图中污2处)均为新规划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10分)
【解析】 第(1)题,各组团之间安排农田和绿地,主要起卫生防护带的作用,分割各组团,减少因城区过度集中造成环境污染,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第(2)题,建规模大的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需要规模大的空间;环境条件好;交通便利;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技术水平高。综合以上几点,C区:有利—交通便利;处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少。不利—相对E区空间较小。E区:有利—空间相对C区较大,处远郊,环境污染少。不利—交通(干道少)不够便利。第(3)题,水厂3不合理,处于工业区河流的下游,水质得不到保证;污水处理厂2不合理,分布在流经工业区的河流的上游,污水收集量小。水厂3和污水处理厂2位置交换一下较适合。
【答案】 (1)分割各组团,避免过度集中造成空气污染
(2)C区:有利——交通便利;处于当地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污染少。不利——相对E区空间较小。E区:有利——空间相对C区较大,处远郊,环境污染少。不利——交通(干道少)不够便利。
(3)水厂3不合理 其上游有工业区分布,会造成水源污染(污水处理厂2不合理 其分布在流经工业区的河流的上游,污水收集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