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巩固训练:第3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巩固训练:第3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18: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过关(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弱(càn) 
冠冕(miǎn)
辜负(ɡū)
狩猎(shǒu)
B.鉴别(jiàn)
承载(zài)
杯皿(mǐn)
国粹(cuì)
C.专横(hénɡ)
楔子(qì)
自诩(xǔ)
推衍(yǎn)
D.玄虚(xián)
栖息(xī)
磨坊(fánɡ)
罪孽(niè)
解析: A项,“孱”应读“chán”,“狩”应读“shòu”。C项,“横”应读“hènɡ”,“楔”应读“xiē”。D项,“玄”应读“xuán”,“栖”应读“qī”。
答案: 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碎 钞票 莫衷一是 朝三暮四
B.折磨
细腻
奋世嫉俗
一治一乱
C.耕耘
奔涌
莫明奇妙
肝胆相照
D.微薄
荟萃
前无古人
鼎鼎大名
解析: A项,“碎”应为“粹”;B项,“奋”应为“愤”;C项,“奇”应为“其”。
答案: D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离开卓家之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卖酒,    ,过着相亲相爱的快乐生活。
③早餐和健康    ,所以为了健康,我们必须改掉不吃早餐的习惯。
A.休戚相关 举案齐眉 休戚相关
B.休戚相关
相濡以沫
休戚与共
C.休戚与共
举案齐眉
息息相关
D.休戚与共
相濡以沫
息息相关
解析: “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只适用于人、集团、国家之间,一般不适用于事物。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休戚与共”指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息息相关”指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用在事物之间。“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句①强调的是主观上的认识,所以应选用“休戚与共”。句②表述的是夫妻之间的关系,所以应选用“举案齐眉”。句③说的是“早餐”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应选用“息息相关”。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参与制定国际发展议程等倡议。
B.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
C.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体系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于适应市场竞争。
D.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关键不在于个人的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解析: B项,“临场的无数次竞技”应为“无数次的临场竞技”,属于多重定语语序不当;C项,几个分句是同一主语“部分国有企业”,关联词语“由于”应放在主语后;D项,“阐明、发现”颠倒了先后顺序,应为“发现、阐明”。
答案: A
5.填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常听人说    ,    ,    。也有人认为    ,    。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
①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
②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
③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
④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⑤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
⑥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④②①⑤⑥③
B.②④①⑤⑥③
C.④②⑥③①⑤
D.②④⑥③①⑤
解析: ②承接上文的“中国哲学”包括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④具体讲孔子思想,与⑥③衔接,肯定孔子思想的作用,①⑤指出孔子思想的弊端,放在⑥③后面。
答案: D
二、阅读探究(40分)
(一)阅读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第1~4段,回答6~8题。(9分,每小题3分)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唯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有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全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6.选文第二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
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本来面目”带有比喻色彩,从上下文来看,应指婴儿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A、B项都不完全,D项没有抓住“本来面目”的比喻义来说。
答案: C
7.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
解析: 关键是对“消极”一词的理解。它只是指母爱的无条件,孩子无需付出就能获得,而不是指“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
答案: D
8.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解析: 选文第二、三段说,孩子生长、发育后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又说八岁以下的孩子还不会爱。据此可以判断。
答案: B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文艺创作:少一点低俗,多一些责任

王呈伟
这些年来,创作的尊严面临严峻的挑战。创作成果被随意地歪曲,经典名著被任意地拆分;只要点击率高就好,只要票房收入多就好,只要名利双收就好。这种流行文化的无序状态正影响着阅读者的视听,影响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究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一些媒体工作人员和文艺创作者的责任意识缺失。
历史终会以其特有的坚韧来淘沥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作品,作品价值是要经过历史来证实的。而时下的创作却越写越粗糙,创作态度也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的热闹和肤浅已渐成势头,迎合与屈从的态势正在蔓延。在商品社会的物欲享受中,人们像是急了,急着出书,急着出名,急着抓钱,急着要那些很现实的东西,急着把那些能装扮自己的光环都罩在自己头上。囿于一室之中,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写作状态越来越倾向于闭门造车,仿佛一夜即可写成惊世之作。
当盛行的风气把消遣和娱乐奉为第一宗旨,那么创作的目的自然是把迎合与屈从当成立身的准则,结果是迎合了市场的趣味,降低了作品的美学标准,丧失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搅乱了大众的视听评判。大多数人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来进行思考和创作,很少有人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是想通过简单的克隆和复制,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结果是平庸自不必说,道德沦落则日见明显。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容忍错误的倾向,总是沉默,必须有清醒者从缄默中站出来说话,坚守住人类精神的“月亮”,这是一个时代的迫切期待。可是现实中人们都是希望别人去做守住“月亮”的孤独的树,而自己则愿做树的旁观者。殊不知,这正是社会缄默的缘由,一个充满思想活力和精神自由的社会全然不是这样的。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成就不仅是他写出了惊世小说,更在于他用杂文和人格为民族立起了不屈的脊梁。
古人曾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至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执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浩气。我们应该少一些物欲的功利思想,多一些写作的平常心;多一些可传承的思想创作,让人涵泳,让人沉醉,让人扼腕悲吟,让人为之倾倒。对时下越发时髦的著作等身,隐含其后的忧虑是人们的现实焦躁和真正创作能力的降低。“剑桥法律系宽敞明亮的教工休息室里,只是在最右边不足一米半宽的架子上,展示着本系教工的科研成果。如果从梅特兰开始算起,100多年来这里教师的成果仅此一小架,委实不能算多。”这是留学剑桥的学者最切实的感受。实际上真正的创作成果即便是鲁迅先生的一生著作也不过五六百万字;一本《老子》也只有五千言。但谁能否认其经典的巨大价值?
宋代鸿儒张横渠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当成自己的读书理想,我们也应以此为文学创作中自觉遵守的规范和准则,若如此,那是我们这个时代幸甚,我们国家幸甚,我们民族幸甚。
9.下列对“一些媒体工作人员和文艺创作者的责任意识缺失”的做法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囿于一室之中,闭门造车,通过网络的便利下载着自己的梦想。
B.根本不从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精神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创作,从民族的世道人心来触摸时代脉搏。
C.创作态度越来越轻薄,作品流于表面热闹,迎合与屈从的态势正在蔓延。
D.简单地克隆和复制,毫不费力地收取名利。
解析: B项前后两个句子分别少了“大多数人”和“很少有人”,扩大了表义范围。
答案: B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作者所提倡的文艺创作的宗旨的一项是(  )
A.少一些物欲的功利思想,多一些写作的平常心。
B.透过风云变幻的表象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C.消遣和娱乐。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解析: 消遣和娱乐的创作宗旨不是作者提倡的。
答案: C
11.下列根据原文所提供信息进行的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艺创作的无序状态影响着读者的视听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以及对流行现象的理性判断。
B.文艺作品的价值是由历史的特有坚韧淘沥出来的,是要经过历史来证实的。
C.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清醒者从缄默中站出来说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D.经典不是由作品的字数多少决定的。
解析: C项,文中无此信息,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C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2分)
我精彩的糟糕诗作

巴德·舒尔伯格
八九岁时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读后哭了起来:“巴迪,你真的写出了这么好、这么精彩的诗吗?”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喃喃地说:“是的。”母亲赞不绝口,说这首诗简直有天才的水平呢。
我欣喜万分,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完成的诗作给他看。母亲说七点钟左右。那天下午我花了很多时间为父亲的到来做准备。我用最漂亮的花字体把小诗重誊一遍,然后在诗的周围描上五彩斑斓的花边,并充满信心地把它敬放在餐桌上父亲的餐具旁。
到了七点,父亲还没回来。七点一刻。七点半。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父亲。他是好莱坞派拉蒙影片公司的总裁,但他是从一个剧作家开始电影生涯的。他会比母亲更加欣赏这首精彩的诗作。
将近八点钟父亲推门而入,他似乎怒气冲冲,拿着一杯酒绕餐桌走动,责骂着手下的雇员。
“想想看,本来我们今晚就可以拍完影片,”父亲咆哮着,“可是那个美人突然傻掉了,演不好最后一场戏。整个摄制组不得不以每分钟一千美元的代价等在那里。更令人恼火的是那个傻美人竟走出镜头,不肯演了。我现在还得求她回来。”
他转了个身,停下来,注视着他的餐具。一阵令人不安的沉默。“这是什么?”他伸手去拿我的小诗。
“本,奇迹发生了,”妈妈说,“巴迪写了一首诗!好极了,绝对地……”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的头低得几乎要碰到餐具。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
我听到父亲把诗扔回到桌上。评判的时刻到了。
“一塌糊涂!”父亲说。我抬不起头来,我的双眼湿润了。
“本,有时我对你不能理解,”母亲说,“他还只是个孩子,你现在不是在你的影片公司。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懂,”父亲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哪条法律说巴迪要成为诗人?”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餐厅,跑回自己的卧室,倒在床上蒙头大哭。
当我哭尽自己的委屈和失望之后,仍听到父亲和母亲在餐桌上为我的诗争吵。
这则轶事到此结束了,但它对我的影响却没有结束。几年后,我重读了这首诗,我不得不同意父亲的判断。
它确实很糟糕。
后来,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小说,父亲说写得有些繁冗,但并非毫无希望。我学着进行改写,那时我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的著作、剧本、电影一部部出版、发行,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这样一个母亲,她会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这样一个父亲,他会说:“一塌糊涂。”一个作家应该说是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爱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有这点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它还需要有警告的力量相平衡,“观察、倾听、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童年时代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声音一直回响在我的耳际——好极了……一塌糊涂——它们像两股风猛击着我。在生活的海洋里,我谨慎驾驶着自己的小船不让任何一股风掀翻。在这充满着爱的赞美和批评声中,我将努力行驶。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中沿着“精彩”和“糟糕”的线索展开叙述,“诗作”既是实指,又象征着人生。
B.通过父亲评价我的诗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易迁怒于人。
C.相对于父亲的批评,母亲的鼓励更为重要,如果没有她的鼓励,作者无法找到人生的自信。
D.文章把童年的一段轶事写完后,还写了自己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在“我”经历了生活的历练后,体会得更加深刻。
E.文章最后,作者将父母之爱比喻成“两股风”,将自己的人生比喻成前行的“船”,升华了主题,深化了主旨。
解析: B项,作者重点不是写他父亲的脾气如何,也并不是为了表现父亲“易迁怒于人”,而是通过此来说明父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C项,该文不是为了否定父亲的严厉,突出母亲的鼓励,两个人对作者的成长同样重要,所以C项是错误的。
答案: BC
13.题目中的“精彩”和“糟糕”矛盾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表面上看,是对字意的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精彩”是放在作者整个人生中来说的,“糟糕”是指作者因诗不好而被父亲批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答案: 不矛盾。所谓的“精彩”是作者将父亲对该诗的评价带来的影响,放在了自己整个成长过程中来说的,“糟糕”指当父亲看到这首诗后的反应。
14.作者写完童年的轶事后,又写了哪些事?请分条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三条分别是写自己对原来写的诗的认识;自己写的小说;现在的作品连连发表,成就很大。这些都是与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格要求分不开的。
答案: ①重新认识自己的诗作。②在父亲鼓励下改写小说。③现在创作的成就。
15.作者的母亲具有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考查,母亲的形象与父亲是根本不同的,母亲读了我的诗后,哭了起来,看得出来,她是善于感动的,而且经常鼓励我。
答案: 母亲是一位善于感动、鼓励他人,爱自己儿子的伟大女性。
16.文中写到“父亲”责骂手下雇员的细节,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考查故事情节在谋篇布局上的用意。父亲的责骂,表现他的严厉与负责,为后文蓄势和做铺垫,也与我当时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
答案: (1)表现父亲对艺术创作的负责精神,为后文描写父亲的严厉埋下伏笔;(2)同巴迪的“得意洋洋”和期待形成强烈对比;(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4)为下文写父亲对我警告蓄势。
三、表达应用(15分)
17.下面是一段介绍中医的材料,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5分)
医药学是人类医疗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医因深受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在世界医学体系中显得特色鲜明。中医认为人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统一体,特别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整体观。因此,它没有西医那么细致的科室划分,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还有可能“头痛医脚、脚痛医头”。
中医还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同一病症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药方,而有时候不同的病症却会用相同的药方,这种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神奇特色。在传统中医那里我们往往看不到各种检测仪器,医生也不让我们去进行各种化验检查,他们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综合分析,归纳症型。在具体治疗时,中医灵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手段,最终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段材料从理论基础(阴阳、五行思想)、思维特点(整体观)、施治原则(辨证施治)、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治疗手段(灵活多样)等五个方面对中医进行了介绍。压缩语段可以从这五个方面进行。
答案: 中医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强调整体观念,遵循辨证施治原则,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使用多种治疗手段。
18.在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比喻句后,再接着仿造两个比喻句,句式要与前一句相同,意境要与前一句一致。(5分)
你(无名英雄)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你不是       ,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是       ,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要注意的是运用比喻要恰当,与前一句句式相同,关键是意境一致。
答案: (示例)你不是鲜艳的花朵 而是托着花朵的一片绿叶 你不是金灿灿的黄金 而是熔炉底下的一块黑炭 你不是沙漠中的绿洲 而是花草下的一眼细泉
19.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进行整合,为“微信”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应用软件。
②微信通过网络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
③微信能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④微信界面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并支持群聊和视频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微信是一款通过网络为智能手机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群聊和视频聊天的应用软件。
四、创新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就像是传说中伊甸园的乐土,吸引着人们不断地追寻。其实,何必把眼光放得那么高、那么远呢?回头来找一找,千里之外的一封家信,挚友间一个会心的眼神,困境中的一只陌生而温暖的手……幸福随时会伴着你。
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探究] 幸福是没有具体标准的,它需要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体验去界定;幸福也没有深浅、大小之分,它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或形容生活、境遇称心如意。但词典的释义只是就词论词,具体到人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人们的理解就有价值高下种种不同了。物欲、权欲、金钱、享受是真正的幸福吗?为什么古今中外志士仁人把为人类献身、为科学献身视作最大的幸福呢?为什么革命者视冲锋陷阵、流血牺牲为最大的幸福呢?
  若写议论文,应注意辩证分析,可搜集哲人睿语、古今中外名人事例,论点应集中,论证不可泛泛而谈。若写记叙文,比如可写曾经对置身其中的幸福漠然不觉,在经过一次巨大的变故或挫折后懂得了幸福的意义,从此学会了珍惜幸福,创造幸福。应注意选取典型事例,注意叙事的“磊落跌宕中又插入闲情”,注意描绘与刻画具体形象。抒情文最适合,难在能不能感人,要含情、动情,写感情的丰富性、复杂性。可用自身经历的事情说明对幸福的理解,写幸福随时都在身边,可以去发现幸福,但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更重要的是学会创造幸福。也可编述寓言故事,虚构微型小说。
[例文]
幸福是一种感觉

孙 帆
幸福是什么?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当窗外大雪纷飞时,你能待在温暖的壁炉前读你心爱的小说,你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堆零食和一杯香浓的热咖啡,你身边卧着一只浑身雪白的假寐的牧羊犬,周围的空气弥漫着温馨;幸福是你受到挫折时,回家能有一张可哭泣的小床,有一缸可洗去伤心的热水,有家人的亲情滋润,有朋友打来的问候电话,有《蓝色多瑙河》散出的安详气息;幸福是当你劳累一天后,迎接你的爱人的笑脸,孩子的拥抱与亲吻,家庭的欢乐可扫去所有的疲惫;幸福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夜飞向天堂,飞向慈爱的奶奶时的笑脸与愉悦……所以,我说:
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的感觉夹杂着五味,它不是枯燥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
孩子出门闯荡了,老母亲站在村头的大槐树下目送着,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山梁……儿子说他要去找幸福。一年又一年,槐花开了一茬茬,终于,儿子的事业成功了。那晚,在星空下,他捧着母亲给他寄来的布鞋,落泪了。他仿佛看到了油灯下母亲在一针一针地做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是幸福的感觉。他回到了母亲的膝边,说:“妈妈,我找到幸福了。”母亲抚着他的头说:“啊,真好啊!”明明嘴角有笑,可仍能看见泪花闪烁。此刻母亲与孩子都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来自于苦的罐子。
幸福是一种感受,平凡的人最易察觉。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亲朋好友,热爱世间的一切美好;他们要求不高,却善于从平凡中寻找闪光,他们于是满足,于是感到幸福。他们的幸福来自于真诚,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杯暖暖的清茶……这些都让他们感到了幸福的存在。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亦是一种心境,美好的心境最易升起美好的感觉,不要刻意去追求,不要枉费心机去攫取。你想要,只需付出你的真情;你想要,只需用心灵去浇灌。这样,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幸福的感觉自心底油然而生。
[点评] “幸福在哪里?幸福是什么?”作者详略有致,用粗线条和细素描形象表明自己对幸福的体察:幸福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用一颗平常、热爱之心,去拥抱人生,就会时时感到幸福。文章叙议融为一体,过渡自然,论说入情入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