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巩固训练: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巩固训练:3.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18: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横祸(hènɡ)   呼吁(yù)
诞生(dàn) 惶恐不安(huánɡ)
B.给予(jǐ) 熨帖(yùn)
乳汁(zhī) 言简意赅(ɡāi)
C.赢得(yínɡ) 羸弱(léi)
依赖(lài) 戛然而止(ɡā)
D.罪孽(niè) 辜负(ɡū)
履行(lǚ) 休戚相关(xiànɡ)
解析: B项,“熨”应读“yù”;C项,“戛”应读“jiá”;D项,“相”应读“xiānɡ”。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秩序  吝啬  辩论  渊源流长
B.尊守  自诩  追溯  宽宏大量
C.羸弱  朴拙  惶恐  言简意赅
D.急燥  分蘖  相像  归根结底
解析: A项“渊源流长”为“源远流长”;B项“尊守”为“遵守”;D项“急燥”为“急躁”。
答案: C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八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    是感谢和高兴。
②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   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③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    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
A.反映 而是 但是    B.反映 就是 但是
C.反应 而是 尽管    D.反应 就是 尽管
解析: “反映”,把客观情况或意见、态度告诉上级。“反应”,事情发生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而是”,表选择。“就是”,表并列。“但是”,表转折。“尽管”,表条件。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
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解析: A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答案: A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    。    。    。    :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②③⑤
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②⑤③
解析: 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即”字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答案: C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6.文章提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孩子对于父母有着怎样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一段第二句话“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紧接着就对此做出了解释。
答案: 婴儿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到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
7.“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一句中“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同“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相反的就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从反面的信息可以推知正面的信息。
答案: 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
8.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对孩子各有哪些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第二段中可找到答案。
答案: 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亲的良知却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9.成熟的、灵魂健康的人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注意最后一段中“这”所指代的内容,可以从前面的句子中寻找答案。
答案: 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爱的艺术·母爱
□ 弗罗姆
基于母爱的这种忘我无私的特点,母爱一直被看作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但是看起来母爱中值得赞美的东西还不是母亲对婴儿的爱,而是母亲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大多数的母亲在她们的孩子尚还幼小,而且完全依赖她们的时候,她们确实很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的妇女希望生孩子,由于孩子的诞生而感到幸福,而且急不可待地希望自己来照料孩子,尽管她们除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满意的表情外一无所得。看起来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这种本能同样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但是不管这种本能的作用有多大,比这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另外一个根源也许是母亲的权力欲和占有欲。一个软弱无能,完全服从母亲的孩子不言而喻是一个专制并有占有欲的母亲的自然对象。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必须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
10.下列各项对文中“母爱”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所以母爱是爱情的最高形式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是因为母爱具有无私的特点。
B.当孩子成长的时候,母爱都能够很顺利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C.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忘我无私的母爱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
D.当孩子幼小时,她是一位很娇惯孩子的母亲,同时也是一位爱孩子的母亲。
解析: 文章开头的内容就是对A项的回答。B项,“当孩子成长的时候,母爱都能够很顺利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是错误的,文章第二段说孩子长大脱离母体和母亲的乳房时,许多妇女没有做到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说明母爱并不都能够很顺利地奉献自己的一切;C项,最后一段开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C项说法绝对;D项,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不是一个娇惯孩子的母亲。
答案: A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被母亲专有或完全屈从母亲的孩子,他很难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B.母亲爱孩子的本能是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
C.大多数的妇女希望生孩子,并由此而感到幸福,是因为她们想占有孩子,并使孩子屈从自己。
D.从成长的角度来说,孩子最终要脱离母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解析: C项是错误的,后半句错误,第一段后面部分“另外一个根源也许是母亲的权力欲和占有欲”一句中的“也许”,说明不是绝对的。
答案: C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爱是无私的,但正由于这种无私,也可能会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
B.只有真正帮助孩子走向独立道路并努力用爱这样做的母亲,才是一个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
C.母爱是所有爱中最困难的表达形式,因为当母亲爱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她们是无私的。
D.当母亲只是在娇惯孩子时,她就永远也成不了一个真正爱孩子的母亲。
解析: C项前半句错误,文章最后段开头“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中的“也许”,说明C项太绝对化了。
答案: C
[表达交流]
13.请阅读下面《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中的句子,以“他自己的良知对他说”开头,写一个句子,内容要与例句内容相连贯。
母亲的良知对他说:“你的任何罪孽,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
父亲的良知却对他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文章内容看,这个“他”就是“成熟的人”自己,所以,自己的良知对自己说的话,应该是对自己的道德、自律、习惯、性格等方面的约束和熏陶等。
答案: 他自己的良知对他说:“我会以爱和宽容之心对待人们,原谅他们的过失,甚至宽恕他们的罪过,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也会有过失,甚至罪过。”
14.依据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白云所以为人讴歌,是因为它纯洁多姿;
高山所以为人景仰,是因为它正直崇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我敬爱的母亲,你的爱就是白云、高山、土地、河流和大海。
答案: (示例)土地所以为人赞美 是因为它丰厚坚实 河流所以为人依恋 是因为它源远流长 大海所以为人钦羡 是因为它博大深沉
15.仿照下面的示例,以“亲情”为主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善良是一把在风雨中撑开的雨伞,使凄冷无助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情;善良是一盏在黑暗中点亮的明灯,使忧郁孤独的人充满光明的希望;善良是一扇在末路中开启的大门,使走投无路的人获得新生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亲情是一首在夜空里飘荡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亲情是一场在旱地上洒落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亲情是一束在寒冬中普照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