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基础]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游:游历,游学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服
C.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D.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发:拨动
解析: B.“征”应为“应验”的意思。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于是/用;B项,才/就;C项,来/用;D项,均为代词。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淡静,古今义都是“淡泊安静”的意思。隆起:古今义都是“中间高起”的意思。B项,不行:今义是“不可以,不允许”的意思,古义是“不去(应荐)”的意思。周密:今义是“周到而细密”的意思,古义是“四周严密”的意思。C项,激扬:今义是“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的意思,古义是“激越、传扬”之意。此指清脆响亮。方面:今义是“指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古义是“方向”的意思。D项,下车:今义是“从车上下来”的意思,古义是“官吏初到任”之意。特征:今义是“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古义是“特地征召”的意思。
答案: A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D.故燕王欲结于君
解析: B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都可以看作是介宾短语后置句。
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两都”与“二京”都是指“长安和洛阳”。
C.“转”“拜”“迁”“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解析: A项,《左传》不属于“五经”;B项,《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C项,“拜”是授予官职。
答案: D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单于壮其节
C.时天下承平日久
D.羝乳乃得归
解析: B项,和例句均为意动用法。A项,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项,①代词,第三人称,他;②代词,第一人称,自己。A项,在。B项,表示转折。D项,判断句的标志。
答案: C
8.下列语句全都能表现张衡“德高品洁”的一组是( )
①衡少善属文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③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⑤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⑥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⑤
解析: ①④是指其文学成就;⑥是指其有恒心,持久。
答案: D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为日后的发明创造提供了知识支持。
B.张衡在小时候就擅长写文章,在国都附近求学,于是就进入京师去欣赏最高学府。
C.有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D.张衡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写了《二京赋》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解析: B.“观”应为“游学”,而不是“欣赏”。
答案: B
10.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注意“虽”“骄尚”的翻译。
(2)要注意“承平”“逾侈”等的翻译。
答案: (1)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
(2)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 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①,三改不成。永明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冲之解钟律博塞②,当时独绝,莫能对者。 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子暅之。暅之字景烁,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入神之妙,般、倕③无以过也。当其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尝行遇仆射徐勉,以头触之,勉呼乃悟。父所改何承天历时尚未行,梁天监④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位至太舟卿。
(《南史·文学传》)
[注] 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②博塞: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③般、倕:般,鲁班;倕,传说为舜时的巧匠。④天监: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前文的“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升明”,是宋顺帝的年号;“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元”,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年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武令朝士善历者难之 难:诘难
B.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行:运行
C.文惠寻薨又寝 寝:止,息
D.冲之解钟律博塞 解:见解
解析: 解:懂得。
答案: 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副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可译为“才”。B项,是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却”。C项,代词,译为“他”。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后一个“以”是连词,表结果,来。
答案: 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表示祖冲之“有机思”的一组是( )
①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 ②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③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 ④入神之妙,般、倕无以过也 ⑤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⑥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解析: ②讲姚兴指南车的状况,④讲祖冲之的儿子,⑥不属于“有机思”方面的内容。
答案: B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朝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B.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后来他的儿子重新修订之后才得以施行。
C.因为古代传下来的指南车部件不全,无法正常运行,祖冲之加以改造之后,旋转更加灵活,在指示方向上却非常准确。
D.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在音乐和棋类上也天下无双,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解析: 祖冲之在屯田种植上只是提出了一些想法,没有施行;“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无中生有。
答案: D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暅之字景烁,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严密,于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上奏章加以说明。
(2)文惠太子在东宫时,见到祖冲之所制的历法,启禀武帝施行。
(3)暅之字景烁,少小时习学家传的学业,深入研究得十分精细,也有灵巧的心思。
[参考译文]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县人。祖冲之喜欢考查古事,有技巧灵思,(南朝)宋孝武帝让他到华林苑太学里当值,赏赐给他宅院、车马、服饰,任职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当初元嘉年间,朝廷使用何承天所制定的历法,比古代的十一家还严密。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严密,于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上奏章加以说明。武帝让朝廷上擅长历法的人诘难他,但难不倒他,适逢武帝去世没能施行。
后任职做娄县令,又做谒者仆射。当初,宋武帝平定关中,得到姚兴所制造的指南车,有外形而没有里面的机关,每当运行的时候,派人在里面转动它。升明年间,齐高帝辅政,让祖冲之仿照古代的原样加以修理。祖冲之重新制作成铜机关的车,可随意旋转,但指示方向却非常准确,自汉末的马钧以来没有这样的东西。 当时有个叫索驭的北方人也说能够造指南车,高帝让他和祖冲之各自制造,并让他们在乐游苑一同考校试验,两人所制造的指南车却有很大差别,于是毁掉并烧了索驭制的车。晋代的杜预心思灵巧,制造欹器,多次改动都没有做成。永明年间,竟陵王子良(子良,人名)喜欢古代的东西,祖冲之制造欹器献给他,和宗庙里摆放的没有区别。文惠太子在东宫时,见到祖冲之所制的历法,启禀武帝施行。因为文惠太子不久去世而搁置了。
后来又转为长水校尉,并兼任原来的职务。祖冲之制定了《安边论》,想要建立屯田制度,扩大农业种植。建武年间,齐明帝想派祖冲之巡视四方,创建可以利于百姓的大业,适逢连续有战事,事情最终也没有做成。祖冲之精通音律棋类等,当时独一无二,没有谁能够成为他的对手。 因为诸葛亮造有木牛流马,于是制造一种器物,不用凭借风和水,装置上机关自行运转,不费人力。又制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验,每天行走百余里。又在乐游苑造水碓磨(借水力运用的舂米工具),武帝曾亲自前往观看。又特别善于计算。永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其子名暅之。暅之字景烁,少小时习学家传的学业,深入研究得十分精细,也有灵巧的心思。技艺达到神妙的境地,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鲁班和倕这样的巧匠也难以超过他。当他思考到深入之处时,雷霆之声也难以入耳。曾经在走路时遇到仆射徐勉,头竟撞到了徐勉身上,徐勉呼叫他才觉察到。他的父亲所改定的何承天的历法当时尚未施行,梁武帝天监初年,暅之又重新加以修订,在这时才开始施行。职位至太舟卿。
[表达交流]
16.《张衡传》以翔实的文笔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你对张衡的了解为张衡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精仪揭天地 科圣著千秋
(示例二)刻苦求学术器双工科学结硕果 谦虚励志德才兼备美名传千秋
17.试在下面一篇名为“执着”的短文空白处填上跟上下文相称的词语,使之与内容相一致。
执着的故事不老,有女娲补天,有夸父追日,有 ,有 ,有 。
执着的人物不死,有卧薪尝胆的勾践,有 ,有面壁静修的达摩,有 。
执着的佳句不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有 ,有 。
执着是殚精竭虑,义无反顾。驰心旁骛、见异思迁的人执着不了,而执着不了的人也成功不了。执着,一阕永无休止符号的进行曲。
答案: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闻鸡起舞的祖逖 程门立雪的杨时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不到长城非好汉”
18.请阅读下面这则背景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目前,中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对外依赖度过高,应对遏制能力脆弱,失去了科技发展的优先权、主动权,为此中国科学院呼吁国家启动实施“张衡工程”,尽快掌握科学仪器的核心技术,促进中国科技自主创新。
(1)概括上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并根据最后的总结句,写两个句式一致的句子,为“张衡工程”写一段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智加独行,方能产生独创。
解析: 答题时必须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其次注意横线后面的句子的含意及作用。
答案: (1)科学院呼吁启动“张衡工程”,振兴科学仪器事业。
(2)独智,就是要有自己的“不长在别人的肩膀上”的头脑;独行,就是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