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案:9宝玉挨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案:9宝玉挨打(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20:4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宝玉挨打
本课话题 ——教育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宝玉急的跺脚,正没抓寻处,只见贾政的小厮走来,逼着他出去了。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点评:贾政不问青红皂白便开始让人殴打宝玉,嫌别人打得轻,又自己打,旁人劝也不听。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是否也表现了贾政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呢?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2015年4月4日,一组男童被虐打的照片在网上疯传。照片上,一名男童背部、手臂、腿上布满了伤痕。这一事件迅速引起舆论关注。
2015年4月4日,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南京称,2015年4月2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接到辖区某学校老师反映,称该校学生施某某(男,9岁)身上有多处表皮伤,系遭其养母殴打所致。
4月5日凌晨,养母李征琴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4月12日,南京市公安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局以李征琴涉嫌故意伤害罪向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中]舒天丹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家长既要负责孩子身体的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怎样学会知识,又要教会孩子怎样做人。 ——[中]杨振武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美]泰曼·约翰逊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惶悚(sǒnɡ)   葳蕤(wēi)(ruí)   讹传(é)
暴殄(tiǎn) 唆挑(suō) 弑君(shì)
思忖(cǔn) 啖指咬舌(dà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盛   (2)遂
(3)勒 (4)颤
2.语境辨析法
(1)你把这些重(zhònɡ)要的内容再重(chónɡ)抄一遍。
(2)小王的伤很重,躺在弹(tán)簧床上不能动,据说是被子弹(dàn)击中了头部。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不肖·不孝
“不肖”指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不孝”指不孝顺。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我养了这不肖(不肖/不孝)的孽障,已不孝(不肖/不孝)。
(2)个别党员干部在生活中对父母百般体贴,细心照顾,不可谓不孝(不肖/不孝);却因自身不廉洁,演变为腐败分子,成了家里的不肖(不肖/不孝)子孙。
2.委屈·委曲
两者都是形容词。
“委屈”指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受。
“委曲”形容曲调、河流、道路等曲折;还可作名词,指事情的底细。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袭人满心委屈(委屈/委曲),只不好十分使出来。
(2)不要急,你慢慢讲,把事情的委曲(委屈/委曲)复述一遍。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中国外交部近日严正声明: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如果继续恣心纵欲,必将自食其果。(×)
理由:“恣心纵欲”指无所顾忌地放纵情欲。此句意在强调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得寸进尺,胡作非为的事实,与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欲望不沾边,使用错误。
2.类似于“90后暴打老人”的无法无天现象,虽是个案,但又不是个案,是普遍的现象。(√)
理由:“无法无天”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在此处使用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清代现实主义文学大家——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晚年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
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有骨气,孤傲不屈,疾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遗失不传。今传全书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宝玉被打”是这样引起的:先是贾宝玉因为丫鬟金钏儿跳井自杀一事,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恍惚的时候,恰巧碰到贾政走来,和他“撞了一个满怀”!如此莽撞,已经足够使贾政恼怒了,何况刚刚在这以前,贾政因为宝玉没有和那个封建官僚贾雨村好好应酬,原就大不高兴;再加喝问之下,又见宝玉那样的神经失常,这一来,气就更大了。
冲突的气氛已很浓烈,恰恰又在这时,忠顺亲王府派人来查问艺人蒋玉菡的下落,暴露了贾宝玉在外结交艺人,这在贾政看来是一种“流荡”行为;偏巧又碰上贾环——这个包藏祸心、在封建家族内部阴谋倾轧的庶生公子,乘机进谗,把金钏儿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说成是贾宝玉的“强奸不遂”,在贾宝玉的“不肖种种”之上又加上一条“大逆不道”;这就把贾政先是“气得目瞪口呆”,接着又“气得面如金纸”……至此,曹雪芹通过情节的层层推展,把贾政和贾宝玉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一齐集中起来,交织起来。于是,一场早就潜伏着的冲突便像火山一般地爆发了。
[整体·感知]
这是封建卫道者的贾政和封建叛逆者的贾宝玉之间,第一次以剧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场面对面的冲突。本文通过极其生动的艺术描写,非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丑恶。
[文脉·梳理]
【答案】 (1)挨打原因 (2)宝玉挨打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第1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开头写贾宝玉因金钏儿之事,“五内摧伤”,段尾写宝玉为金钏儿感伤,首尾呼应。为下文宝玉挨打作铺垫。
2.第2段,写忠顺王府长史官在向贾政陈述事情时有何特点?
                        
                        
                        
                        
【答案】 (1)打着王爷的旗号,说话盛气凌人;(2)说话时冷笑,语带嘲讽;(3)言说宝玉夺人所爱。以上言语都刺激了贾政,为下文宝玉挨打造势。
3.第3段,“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一句说明了什么?
                        
                        
                        
                        
【答案】 那琪官本是忠顺王爷驾前承奉的人,与宝玉结交本是小事,但在这里就成了无法无天的大事,说明在贾政看来,得罪了上司,就是大事。反映了封建制度的等级之森严。
4.作者如何写贾环告状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贾环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 贾环告宝玉一节,曹雪芹先写了贾环在父亲喝令之下,“唬的骨软筋酥”,情急之际,才说出金钏儿投井一事为自己的“乱跑”解脱,这其间也还未必想到中伤宝玉。待贾政喊管事之人来问,贾环这才趁机参了宝玉一本。贾环“动唇舌”时,也不直接露骨,倒是话到一半,“回头四顾一看”,令贾政知意,屏退众小厮,再说出原委。这一方面是故意显示他并无意将贾家丑事传扬,以掩饰告密的真实目的,迎合贾政顾及“祖宗颜面”的心理;另一方面也防着有人将他告密之事说出去,引来麻烦。在述明金钏儿死时,又一再说明“我听见我母亲说”、“我母亲告诉我说”。这一种口声,一则令读者遥想赵姨娘为金钏儿一事幸灾乐祸、四处传播之情状;一则表明贾环人小鬼大,已为万一所言失实准备好了推卸责任的借口,从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告密者的心理状态。叙述贾环这一段文字确实有令读者难以想象的“意料之外”,却又如此深得情理。此处,作者虽无一字写贾环形貌,但其龌龊猥琐的面目,却如在眼前。
二、阅读第5~8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5.“巧合”是小说中常见的现象,故有人说“无巧不成书”。请简要分析小说第5段中“聋老姆姆”的这一“巧合”的作用。
                        
                        
                        
                        
【答案】 这是文中情节的一个有趣的起伏,宝玉正在急忙找救命稻草的时候,谁都不在,恰巧遇到这个老姆姆,使宝玉一喜,而这个老姆姆偏生又聋,这又让宝玉落回到失望之中;更有趣的是“要紧,要紧”偏偏被她听成了“跳井,跳井”,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就造成了宝玉挨打的必然性。
6.从第6段来看,宝玉挨打的原因有哪些?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答案】 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7.小说在写人上十分注重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请从第6、7段中找出一个比较典型的地方,简要加以分析。
                        
                        
                        
                        
【答案】 示例一:如“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在这句话中“踢”“夺”“盖”三个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了贾政痛打宝玉的动作,表现了贾政的气愤之极。
示例二:如“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一个“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王夫人对宝玉的保护,也从中可以看出贾政此时打宝玉的力量之大。
[话题·互动]
话题:贾政要宝玉读“四书”“五经”,走封建仕途经济的道路,这种做法是对还是错?
学生甲: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是中国家长传统而美好的愿望,而且在当时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考取功名是封建社会的唯一出路。因此,贾政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社会现实的,也是个人发展前途的最佳选择。他希望宝玉能按照他的标准做人,努力读书,将来能走仕途经济的“正路”,以实现贾政重整家业的期望。
学生乙:错。贾政的做法是家长专制的一种表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儿子,不尊重儿子的个人理想追求。其教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立身举业,光宗耀祖”,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合格接班人,他的权威意志,也是封建宗法的具体化。中国传统的儒家教育,其核心是“忠恕”“孝悌”“礼义廉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主要是用来压制和麻痹人民,为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贾政的这一做法冷酷无情,缺少人文关怀。
我的观点: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节描写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蕴蓄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如小说曾三次写到贾政流泪。这三次流泪的细节,颇含深意。总观贾政这三次流泪,都是他在宝玉这个不肖逆子面前感到后继无人的一种绝望和悲哀的表现。贾政,一个力图使行将败落的贵族大家庭能够继续存在的封建统治者,在贾宝玉这个“冥顽不灵”的“孽种”面前,既愤怒,又悲哀;既威严,又虚弱。这种矛盾而又合乎逻辑地统一在一起的复杂的思想性格,表现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2.写法指导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在运用细节描写时要注意:①细节要真实;②细节要典型;③语言表述要凝练,力求一字传神;④细节描写要做到细致入微。
3.迁移应用
请将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诗句写成一个运用细节描写的片段,100字左右。
                        
                        
                        
【参考示例】 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一舔,又用指尖轻轻一捻。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捏着针,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无尽的爱意啊!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红楼梦》里的一出重头戏——“宝玉挨打”,在曹雪芹天才的笔下写得那样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写得如此错综复杂、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在全社会提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可谓“不思进取”,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但这种追求自由、率真的个性,却成了那个社会里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应用角度】 “个性自由”、“视功名如粪土”、“反叛”等。
2.精彩运用
悠悠红楼,苍凉一梦,宝黛之恋,已成云烟。
贾家是《红楼梦》中势力雄厚、尽展荣华富贵的一家。贾家浮华的背后,灭亡的火苗从整本小说的开始就已经被点燃,直到最后,贾家在奢侈荒淫的狂风打击下走向末落。贾宝玉,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贾宝玉不好读书,只喜玩物,因此有人说他不学无术;贾宝玉心直口快,不避忌讳,有人说他鲁莽无礼;贾宝玉喜好女孩,混于内帏,于是有人说他是好色之徒。其实,孰不知正是如此,我才欣赏宝玉。
宝玉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不堪的官场;宝玉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拘礼术,他要自由,他不愿为封建礼术所束缚;宝玉与大观园中姐妹交往甚厚,因为他很重视男女平等,至少他不像他的父亲或其他叔伯一样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让自己凌驾于女性之上。宝玉对女孩子们——不管亲戚们也好,侍从们也罢,一视同仁。宝玉有一颗封建卫道士们没有的民主之心。
贾宝玉就是贾宝玉,他是一个《红楼梦》中少有的斗士。
[佳作·领悟]
说《红楼》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极大灵活性,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留下了自己的创作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完全地写实,写作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介入,乃至变成了一种理论,一种“大众传播”,一种“站队”,就必然会碰到一系列世俗人生中的问题。涉嫌不敬,涉嫌溢美,涉嫌揭人隐私,涉嫌造舆论,涉嫌提倡异端与犯上作乱……曹雪芹有几个脑袋敢去以身试文字狱!小说毕竟只是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写小说就要把小说当小说写。《红楼梦》摆在案头,您就“把玩”“把玩”吧。反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学开头
开头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并引用“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的话作进一步的阐释。
2.学对比
第三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对写实的作品和梦幻的作品进行对比,再用一句“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领起下文。
3.学反复
第四段中“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对“美”进行反复,起强调作用,突出了“荒诞、幻化”的特点。
4.学引用
第五段文字,作者引用原文中的“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对《红楼梦》进行评说,既使语言上精练,也使内容上增强了说服力。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惶悚(sǒnɡ)   忖度(cùn)   目瞪口呆(dāi)
跺脚(duò) 孽障(niè) 弑君杀父(shā)
葳蕤(ruí) 调唆(tiáo) 暴殄轻生(zhēn)
                        
                        
                        
                        
【答案】 “忖”应读cǔn ;“弑”应读shì ;“殄”应读 tiǎn。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撕杀  流荡优伶  光宗耀祖  勾当
草芥  目瞪口呆  荒蔬学业  越性
鬼崇  身亡命殒  擅造潭府  讹传
                        
                        
                        
                        
【答案】 撕—厮;蔬—疏;崇—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亦不例外,该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为“三农”的发展庖丁解牛。
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转基因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
③在一些西方消费者的概念里,“中国制造”仍意味着质量低劣。但美国的一些媒体近日指出,“中国制造”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产业已变得高度专业化。
④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们大多都摒弃了过去在主席台上大讲特讲的习惯,而是深入到群众中去座谈,让群众洗耳恭听。
⑤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文学家勒·克莱齐奥先生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做客山东大学文学大讲堂,娓娓而谈“文学与人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做“作具体分析”解。②一概而论:不加区别地用一个标准来看待。后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使用正确。③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强调差别大。使用正确。④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一般用作敬辞。而此句中说“让群众洗耳恭听”,显然谦敬失当。⑤曾几何时:指没多久之前,常被误解为“很久以前”或“不知何时”的意思。此处使用正确。⑥娓娓而谈:指人说话时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不能带宾语。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王熙凤出生于高贵而复杂的大家庭,小时候曾被当作男孩子教养,因此她接触广泛,见识丰富。
B.曹雪芹对林黛玉是同情的,他赋予了黛玉超越的口才、诗才以及灵性,使黛玉担起了讽刺世俗的任务。
C.《红楼梦》的故事之所以撼动人心,经历几个世纪而不衰,便是由于其中蕴含着太多感动人心的景象。
D.史湘云在人生观上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因而吟着黛玉式意境清高的诗,又说着宝钗式世故庸俗的话。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删除“由于”;B项,搭配不当,应把“超越”改为“卓越”;C项,搭配不当,应把“景象”改为“故事”。
【答案】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尊重原著”,只是汲汲于人物年龄,汲汲于唱了几出昆曲,汲汲于瓷器、发型、3D的传统建筑,那么,中国传统,也可能成为符号的堆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版《红楼梦》之病,或许也正是我们在理解传统、尊重传统时的误区与盲区。
①正如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
②即便有金玉良缘或是木石前盟,也只是一部古装的《流星花园》
③画卷、水袖、武术、龙……
④正如缺少了命运的悲剧感
⑤没有了传统文化、思想的支撑,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
A.①③⑤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④②① D.①④②③⑤
【解析】 从第一个横线前的两个分句看,前面是说中国传统的存在条件可不能只看形式,还要注意其内在的精神和思想,冒号说明下面的文字是对前面观点的阐释,因此接下来应该举出传统符号,而“画卷、水袖、武术、龙”正是传统符号,推断③在第一横线处,不难得出⑤在第二横线处;第①句是和⑤并列对等的一个分句,因此在第三横线处,而④和②之所以放在①句后面,还因为它只是一个类比的例子,并不是和前面句子对等的并列关系。故此推断出选择B。
【答案】 B
阅读课文第8~10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6.“宝玉挨打”后,最后出场的是贾母。试从文中摘录关于贾政的行为和神态变化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  )→(  )→(  )→(  )→(  )→(  )
【答案】 迎接→躬身陪笑→跪下含泪→陪笑→叩头哭→苦苦叩求
7.贾政一开始“喝令”痛打宝玉,为什么贾母出场后又“叩头认罪”?这是否前后矛盾?
                        
                        
                        
                        
【答案】 不矛盾,贾政的“痛打”是为了维护封建道德,而贾母出场阻止的手段也是封建的“孝道”,所以作为封建卫道者的贾政才“叩头认罪”。
8.宝玉的“流荡”行为为封建卫道者的贾政所不容,而身为贾府至尊的贾母却极力庇护,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 作为贾府唯一的继承人,贾母对贾宝玉是一种“溺爱”,就像老母鸡爱它的小鸡一样,可是却客观上起到了纵容保护宝玉的作用。
9.试分析贾母驯服贾政的主要手段。
                        
                        
                        
                        
【答案】 贾母用来驯服贾政的是封建主义的“孝道”。(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