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失街亭
本课话题 ——法与情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
点评:马谡请缨防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街亭失守,马谡依法当斩,而诸葛亮与马谡感情非同一般。在“情”与“法”面前,诸葛亮选择了“挥泪斩马谡”。唯有如此,诸葛亮才能稳住军心。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让校规看守哈佛
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自己的一块地皮和20本古书。赠给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一直把牧师的这批书籍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带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旦。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作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大火发生之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定,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灾难过后,这本书成了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情况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谢,并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用规则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让校规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许是哈佛作为一所私立大学却创造无限辉煌而享誉全球的原因之一。规则是对所有人的,规则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即使校长不想开除这个学生都不可能。这是对规则的敬畏,也是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诠释。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贝卡利亚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
——卡尔·马克思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祁山(qí) 屯扎(tún) 箕谷(jī)
城垣(yuán) 汲水(jí) 隳(huī)
旌旗(jīnɡ) 垓心(ɡāi) 钦敬(qī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咽 (2)裨
(3)度 (4)丧
2.语境辨析法
(1)一定要把绳子系(jì)牢,因为这关系(xì)到生命安全。
(2)我们一定要调(tiáo)整好调(diào)度方案,确保“五一”期间的车辆能准时发车。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商议·商榷
“商议”指①商量讨论,为了对某些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②建议。多用在口语中。
“商榷”指商量,讨论。多用在书面语中。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凡事商议(商议/商榷)停当而行,不可轻率地改变。
(2)中美两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商榷(商议/商榷)。
2.严谨·谨慎
“严谨”指严密谨慎,严密细致,常常强调治学、作风等方面。
“谨慎”往往用于形容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诸葛亮以作风严谨(严谨/谨慎)而闻名,却错用马谡,司马懿也因佩服他“平生谨慎(严谨/谨慎)”而中了空城计。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一开盘,这只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股市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理由:“势如破竹”指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2.该公司此次的三个募投项目:装备制造、工程总包与投资运营形成了掎角之势,格局清晰、互补性较强。(×)
理由:“掎角之势”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与语境不合。
3.希腊财长警告,如果希腊被迫退出欧元区,其他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随之离开,欧元区会土崩瓦解。(√)
理由:“土崩瓦解”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删去了司马懿调兵遣将进攻街亭一段和他率兵占领列柳城一段,这两段写司马懿善于用兵,而本课重点人物是诸葛亮,故而删去。本回又大段截去“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的内容。第九十六回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后半部分内容是写孙吴与曹魏的明争暗斗,故删去。节选部分集中表现诸葛亮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严明和马谡刚愎自用,言过其实。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街亭失守前的部署,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与马谡的言过其实;通过战役经过,表现了司马懿的善断敌情;通过战后措施,表现了诸葛亮的执法严明。
[文脉·梳理]
【答案】 (1)马谡“三笑” (2)诸葛“三哭”
[文本·层析]
一、阅读第1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作者一上来就写到了司马懿出兵的情况,特别写到了孟达被乱军所杀,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 指出战略形势的严峻。
2.文中写道:“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休矣。”这是从哪方面来写诸葛亮的?
【答案】 正面用语言描写,晓以利害。
二、阅读第3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3.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马谡的这两笑说明了什么?
【答案】 一笑孔明多心,二笑王平见识短。写出了马谡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的性格。
4.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这段话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从侧面描写诸葛亮,起反衬作用。
三、阅读第5~8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5、6两段中司马懿是如何包围马谡的?蜀兵是如何救援的?
【答案】 司马懿一命张郃,二命申耿、申仪,三是亲自带兵包围了马谡;蜀军是魏延援救,王平援救,高翔援救。
6.街亭失守后,孔明打算怎样做?结果怎样?
【答案】 打算派杨仪代替马谡,但为时已晚。
7.孔明跌足长叹曰:“大事去矣!此吾之过也!”表现了孔明怎样的性格?
【答案】 勇于自责,敢于承担责任,不诿过。
[话题·互动]
话题:街亭失守,谁之过?
学生甲:街亭之失,马谡应负主要责任。马谡狂妄自大、公然违令,导致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诸葛亮对马谡的缺点并非全无认识,因而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如果马谡屯兵当道抵挡住司马懿大军,战局会朝着有利于蜀军的方向发展。
学生乙:街亭之失,诸葛亮应负主要责任。诸葛亮识人不深、用人不当,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司马懿评曰:“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诸葛亮也说“深恨己之不明”,可见诸葛亮用人不当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我的观点: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对比手法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如:将孔明的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同马谡的纸上谈兵、狂妄自大做对比;王平的正确建议与马谡的刚愎自用做对比;以马谡的三“笑”与孔明的“三哭”做对比等。通过这些对比的运用,更鲜明地凸显了人物性格特征。
对比手法是指把两种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让人们在比较中得以鉴别的一种写作手法。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写法指导
运用对比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
(2)要建立合理的参照标准。如高尔基的《海燕》,选择海鸥、海鸭、企鹅们和海燕形成对比。比较双方都是海鸟且都处在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 这样更能突出海燕的无畏和英勇。
3.迁移应用
使用对比手法描写一处你比较熟悉的景物,并在对比中表现出其显著特点。(200字左右)
【参考示例】
夏夜的星空
看!那些星星像顽皮的孩子一般惹人喜爱,它们有的会跑到老远的地方,好像躲在银纱帐里跟我们捉迷藏,让人只能看到一个朦胧的影子;有的活像害羞的少女,闪着明亮的眼睛,躲在角落里,在偷看着什么似的;有的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样,扮着鬼脸不停地朝我们眨眼睛。
这满天的小星斗啊,它们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虽然不如太阳那么耀眼,不如月亮那么清澈,但它们梦幻般的光彩洒到人间,把整个大地装扮的神采奕奕,给人们以无穷的想象和探索的欲望。
啊,我爱夏夜的星空,因为它是那么的绚丽多彩,那么的美丽动人,那么的神奇美妙。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失街亭》通过对魏、蜀两国对街亭的争夺战的描述,赞扬了诸葛亮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以及严肃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批评了马谡狂妄自大、脱离实际、言过其实、违反军令的严重错误。而诸葛亮因一时感情用事,任用马谡,不仅断送了马谡的性命,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关口。
【应用角度】 “性格决定命运”、“正确选用人才”、“空谈与实际”、“虚心纳谏”、“勇于承担责任”等。
2.精彩应用
当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以规则作为第一标准。三国时诸葛亮为了防止被魏军截断后路而急需大将守住街亭以堵住魏军的袭击路线。马谡请缨前往。由于轻敌,街亭失守,马谡也狼狈逃回了汉营。尽管不舍得,诸葛亮还是含泪斩了马谡。如若诸葛亮不斩马谡,即会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军令状也是可以开玩笑的。又因为诸葛亮比较喜欢马谡,大将们会进一步认识到:其实人情是大于军法的。由此以后,大将们想必会纷纷通过违反军纪来获得利益,后汉也离灭亡不远了。所以,诸葛亮在规则与人情中,只能选择尊重规则、稳定军心,即使“挥泪”也要狠下心肠斩下去。
“无规则不成方圆”,只有尊重规则,让规则大于人情,才能构成良好的“方圆”,建设美好的社会。
[佳作·领悟]
失街亭,斩马谡
蜀汉建兴六年,国力昌盛,诸葛孔明挥师汉中。蜀军节节胜利,但由于马谡自认饱读兵书轻视魏军,刚愎自用,不听将军王平的劝阻而痛失战略重地街亭,损兵数万。
街亭已失,蜀军之前的胜利功亏一篑。孔明大怒。马谡自缚于孔明帐中。
孔明手持羽扇怒斥马谡:“好你个马谡,你好大的胆子!失守街亭,损兵数万,你该当何罪?你妄自尊大,不听将军王平劝阻。枉你饱读兵书,却脱离用兵之实际情况,有违我军令!罪不容诛,当以军法处置。刀斧手,拖出去,把他砍了!”
马谡跪拜在地,连磕了几个头,泣道:“小人罪该万死!”
孔明再次叫道:“来人啦!推出去!斩!”
帐内,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魏延等齐出为马谡求情。
“丞相息怒……”
孔明一挥羽扇,对众将说:“我蜀汉军法如山,纪律严明。马谡失守街亭,已获死罪。今日不将其斩首,不足以说服我军中将士。”
王平向孔明作了个揖,说道:“依末将之见,马将军虽失街亭,但忠勇可嘉,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可钦可佩。再者,马将军曾为蜀国立过汗马功劳。街亭已失,还可夺回,若失去马将军,实乃我军之大失也,万望丞相恕马将军之罪,给马将军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孔明双眼红润,赵云又出,说:“丞相执法如山,军纪严明,军中上下无不敬佩。马将军此次痛失街亭,罪该当诛。但马将军是我军中饱学之士,自幼熟读兵书,是我蜀国难得的人才,倘若杀了马将军,那我军中就失去一员悍将啊!这样的损失是十座街亭也换不来的啊!此次街亭一战,是马将军第一次带兵出战,确有过失,但我等又有哪一个没有过失呢?望丞相再给马将军一次机会,免其死罪,我以性命担保,马将军不会再出此等错误了。请丞相三思。”蒋琬出,孔明苦笑道:“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尔等不必再为马谡求情。马谡虽功不可没,但街亭一战自作聪明。我意已决,不必多说,来人,把他拖出去,斩!”
马谡抬头,道:“丞相英明,战前我已立下军令状,罪不可赦,请丞相斩杀我全家吧!”孔明怒道:“大胆,愚蠢!你个马谡一错再错,自己有违军令,与你家人何干?若我斩杀你妻儿老小,不成了罪人?”
马谡感激,沉默片刻道:“谢丞相!丞相之恩,来世再报!”
话毕,刀斧手将其推出斩首。众人皆哭。
此次兵出汉中,蜀军没能达到预期目的。马谡自幼饱读兵书,却败在兵法上,孔明知能善用,却用错马谡。是历史的定数,还是别的?可能是我们读错了历史,也可能是历史读错了街亭吧。
1.学改写
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国演义》是非常熟悉的,文章借用“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演绎了这篇习作。
2.学明旨
马谡拒谏失街亭,诸葛亮为了明正军纪,在情理与法理之间艰难选择,最后还是将众人的求情拒之门外,挥泪斩了马谡。文章最后一句 “马谡自幼饱读兵书,却败在兵法上,孔明知能善用,却用错马谡。是历史的定数,还是别的?可能是我们读错了历史,也可能是历史读错了街亭吧”点明了中心。
3.学描写
本篇文章以语言描写为主,兼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马谡(shù) 言讫(qì) 寨栅(zhà) 谙熟(ān)
偏裨(bì) 文几(jǐ) 咽喉(yīn) 箕谷(jī)
垓心(gāi) 长史(cháng) 辎重(zī) 祁山(qí)
【答案】 “谡”读sù,“裨”读pí,“几”读jī,“咽”读yān,“长”读zhǎng。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杀戳 裨将 伐木 剑拔弩张
汲水 箕谷 旌旗 出奇不意
不谐 戍时 骤至 犹豫不定
【答案】 杀戳—杀戮;出奇不意—出其不意;戍时—戌时。
3.下列句子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悠闲的人)
男亲自哨见(探见)
B.彼若有命(有性命),不来围山
孔明跌足长叹(跺脚)
C.把魏延、高翔围在垓心(战场的中心)
又命马岱、姜维断后(在后面掩护军队后退)
D.只鼓噪呐喊(击鼓喧哗)
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杀死)
【解析】 A项,“等闲之辈”,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被乱军所杀。”
B.魏兵骤至,把山四面围合,某引兵冲杀十余次,皆不能入。次日土崩瓦解,降者无数。
C.今年六月,人大审计工作报告爆出了触目惊心的新闻:某100余人的机关,竟花掉五六亿营建高档写字楼。
D.在市场销售持续疲软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却能扭亏增盈,求得生机和发展,这与大刀阔斧洗心革面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解析】 A项,措手不及:临时来不及应付。B项,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C项,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D项,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和转变。常指曾经有罪的人,所以本句使用错误。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
B.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C.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
D.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
【解析】 A项,古义,犯罪;今义,使不满而怪罪怀恨。B项,古义,轻率地改变;今义,轻率,随便。C项,古义,迅速,匆忙;今义,迫切。D项,配合自己一方的人行动,古今义同。
【答案】 D
阅读课文第3、7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诸葛亮料事如神,在这部分文字中也有体现,联系课文你认为体现在哪里?
【答案】 断言马谡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
7.孔明跌足长叹,这说明失街亭他也认为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责任是什么?
【答案】 用人不准,忽略了马谡的致命弱点。
8.马谡失却要路,占山为寨,这体现了他性格方面的什么缺陷?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缺陷:刚愎自用,纸上谈兵;他是一个自傲而少有真才实学的人。
9.马谡的失败和悲剧,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马谡之所以失败,只因他熟读而死记兵书知识,不会变通,因读书多而误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无论读书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因地制宜,切不可犯教条主义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