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棋王(节选)
本课话题 ——淡泊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肩着柴禾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幕布,沉沉睡去。
点评:人生不是靠拯救,不是靠救赎,而是靠坚持,靠淡泊。欲望往往令人进步,而后使人堕落。如何让普普通通的自己保存与大众不一样的性格,需要物质,也需要思想。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2015年12月4日下午,屠呦呦乘机飞往瑞典,接受诺奖。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国强等前往机场送行。登机时,屠呦呦一人低调地走了普通通道,避开了在VIP厅等候的记者和送行领导。
屠呦呦在获诺奖后依然将自己视作一个普通人,低调地选择普通通道登机。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医药学家甘于淡泊的朴素情怀。诺奖是至高无上的科学奖项,而巨奖面前,屠呦呦没有居功自傲,更没有沉醉在媒体和公众狂热的追捧中。获奖之后的她并没有忘乎所以,依然跟从前一样,忘情地投入到科研实验当中。此次领奖低调地走普通通道,就是她不计名利的最真实表现。从屠呦呦低调走普通通道领诺奖,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科学家最真实最诚恳的一面,也看到了中国科学美好未来的希望。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宋·赵师侠
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 ——威廉·詹姆斯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 ——切萨雷·帕韦泽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蔡锷集序及按语》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国·诸葛亮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攥起(zuàn) 樵夫(qiáo) 蝙蝠(biān)
噱(xué) 抻(chēn) 对峙(zhì)
半晌(shǎnɡ) 黏液(nián) 囿(yòu)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荷 (2)攒
(3)扎 (4)嚼
2.语境辨析法
(1)请同学们把这本传(zhuàn)记在班里传(chuán)阅一下。
(2)我看着(zhe)他这么笨,只能在旁边干着(zháo)急。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 (2)
(3) (4)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爽快·爽朗
“爽快”清爽,愉快。多指人的性格痛快,也用来指空气清新。
“爽朗”指人的性格开朗,不内向。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太阳终于落下去了,人们感到爽快(爽快/爽朗)了。
(2)王大花性格爽朗(爽快/爽朗),很少有见她愁眉苦脸的时候。
2.厉害·利害
两者的读音相同。
“厉害”是指难以对付或忍受;严厉,猛烈,多为形容词。
“利害”是指利益和害处,是名词。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同事们都说小王自私得厉害(厉害/利害),在处理个人利害(厉害/利害)关系上,从不让步,有时还会不择手段谋取个人利益。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孙犁和贾平凹两位作家虽然年龄相差近40岁,一个在天津,一个在西安,但相近的审美趣味和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使他们成了心灵相通的忘年之交。(√)
理由:“忘年之交”指年龄不相当的人所结成的深厚友谊。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2.亚洲杯小组赛B组第二轮进行,中国队在布里斯班对阵乌兹别克斯坦,国足1胜1平4负最终甘拜下风。(√)
理由:“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符合此语境。
3.里皮被称作银狐,足以说明他的神机妙算,作为世界名帅,他在足坛吃过的盐比咱们这些足球水平落后国家的人吃过的饭还要多,我们再这么质疑老帅,只会让自己更像井底之蛙!(×)
理由:“神机妙算”形容善于估计复杂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此语境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是在强调里皮的“智慧”,故用“足智多谋”较好。
[常识·速览]
“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阿城
阿城,原名钟阿城,四川江津人,中国当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1949 年出生,“文化大革命”开始,曾先后下放到山西、内蒙古、云南的农村插队,“文革”后重返北京,1984年开始创作。处女作《棋王》一发表就震惊文坛,被称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作品有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和短篇小说《会餐》、《树桩》、《周转》、《卧铺》、《傻子》和《迷路》。
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寻根文学”席卷全国,文章大多讲述知青的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下,阿城在朋友、同事的鼓励下将自己在酒桌上叙述的故事写了下来,这个在朋友催促下完成的小说一经发表便在文坛引起轰动。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下棋之前、之中、之后三个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一人敌九的动人场面,通过对王一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
[文脉·梳理]
【答案】 (1)下棋过程 (2)感悟人生
[文本·层析]
一、阅读第1~2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你概括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 在结构上属“下棋前”,内容是:决定不参加比赛。
二、阅读第3~6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2.请分析第3段中描写属于什么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答案】 此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其特点是点面结合。
面上描写:众人都轰动了,拥着往棋场走去。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
点上描写: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一个傻子呆呆地在街中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四五条狗窜来窜去……汪汪叫着。
作用:作者通过这样的场面营造出了既紧张又热闹的氛围。对下文的进一步展开起到烘托、蓄势、铺垫的作用,预示着这场车轮大战必是一场鏖战,其结局也必将惨烈。
3.请你用概括性语言,概括本部分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千人围观场面。
三、阅读第7~14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4.举一例说明,小说是怎样刻画“棋王”形象的?
【答案】 如第12段,写他“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极近的近处……喉结许久才动一下”,把一个连自身生命都忘记了、一心只在棋的世界里遨游的“棋王”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5.请你简要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案】 与九人无声的鏖战。
四、阅读第15~20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6.文章写“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这次‘出山’玩玩儿棋,不想就夺了头把交椅”,这样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 起反衬作用。反衬王一生棋艺高超。
7.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案】 与老者和棋。
五、阅读第21~23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8.本文的最后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文章最后两段对王一生内心的精神的揭示,“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妈——”道出了王一生的真心话,是一种精神在支撑着他。最后一段,作者借王一生下棋这件事揭示了这篇小说创作的主题,也体现了“寻根文学”在创作实践上表现出的我们民族古老的文化积淀以及对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的重新思考,寻找我们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对于传统文化中以儒、释、道为核心内容的哲学观念以及由传统文化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民族心理进行解剖与反省。
[话题·互动]
话题:在动乱的背景下,王一生这种“以棋解忧”的人生态度究竟是消极遁避的,还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甲:消极遁避的。他沉迷的是非名非利,他下的是道家之棋,是无为而无不为,所以被误会为超脱。其实超脱名利是不能带来棋艺的精进的,必须有超乎常人的沉迷才会有超乎常人的水平。他一门心思所想的是如何解忧,为了解忧他才沉迷于棋艺的精进;解了忧,他才能正常地生存。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执着于解忧之道是其为,超脱于世事纷争、名利得失则是其不为。
学生乙:积极乐观的。岁月可以灰暗,青春可以贫乏,甚至我们的生命可以干枯,但唯有精神上那一点小小的追求,却是生而为人最大的财富和骄傲。也许,“棋王”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保有精神的执着与坚持。
我的观点: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场面描写
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场面描写,营造出既紧张又热闹的氛围,对王一生身上体现的儒、道、禅文化的互相交融,起到了烘托、蓄势和铺垫的作用。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其作用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明示或暗点主题。
2.写法指导
描写场面时应注意:
(1)要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4)写场面要有顺序。
3.迁移应用
同学们都有参加运动会的经历,请运用场面描写方法写一段文字,突出比赛的紧张激烈。
【参考示例】 太阳炙烤着大地,没有一丝风拂过,树木不再摇动,花儿不再舞蹈,观战的同学也停止了呐喊,一切都变得安静起来,仿佛一切都屏住了呼吸,期待男子百米决赛的开始。随着一声枪响,健儿们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奔出去,一切的声响骤然恢复,运动员竭尽全力的嘶喊声,观众的呐喊声,交织成一片。运动员们你追我赶,谁也不愿落后,谁都在奋勇向前,他们呼吸急促,紧摆双臂,迈动双腿,不像在跑,而像在飞。上届冠军马健更是一马当先,但他拼尽全力,也仅领先半个身位,终于,健儿们撞线了,观众席上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小说通过对棋王王一生的故事的讲述,表现和肯定了王一生刻苦执着钻研棋艺的精神和他正直的人品和高尚的棋品,表现了王一生特别的处世之道和淡泊无争的性情,表现和肯定了“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以及“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的人生观念。
【应用角度】 “淡泊名利”、“执着”、“痴迷”、“人品的魅力”等。
2.精彩应用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话虽浅白,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当然人要有所作为,首要的条件是得吃米活着。不过人若是吃米光为活着,那就如同行尸走肉,无所事事,与死人何异?阿城先生曾经在《棋王》中塑造过王一生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棋王形象。他生活在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单调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但他却没有放弃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痴迷于“下棋”,有人品,讲棋道,于下棋中追求一种执着、顽强和平和的人生态度,活出了自己的价值,给人一种审美的享受,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佳作·领悟]
棋王(节选)
阿 城
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后来拼出几个高手。几个高手之间常摆擂台,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我因为不喜欢象棋,也就不去关心什么象棋冠军,但王一生的大名,却常被班上几个棋篓子供在嘴上,我也就对其事迹略闻一二,知道王一生外号棋呆子,棋下得神不用说,而且在他们学校那一年级里数理成绩总是前数名。我想棋下得好而且有个数学脑子,这很合情理,可我又不信人们说的那些王一生的呆事,觉得不过是大家寻逸闻鄙事,以快言论罢了。后来运动起来,忽然有一天大家传说棋呆子在串联时犯了事儿,被人押回学校了。我对棋呆子能出去串连表示怀疑,因为以前大家对他的描述说明他不可能解决串联时的吃喝问题。可大家说呆子确实去串联了,因为老下棋,被人瞄中,就同他各处走,常常送他一点儿钱,他也不问,只是收下。后来才知道,每到一处,呆子必要挤地头看下棋。看上一盘,必要把输家挤开,与赢家杀一盘。初时大家见他其貌不扬,不与他下。他执意要杀,于是就杀。几步下来,对方出了小汗,嘴却不软。呆子也不说话,只是出手极快,像是连想都不想。待到对方终于闭了嘴,连一圈儿观棋的人也要慢慢思索棋路而不再支招儿的时候,与呆子同行的人就开始摸包儿。大家正看得紧张,哪里想到钱包已经易主?待三盘下来,众人都摸头。这时呆子倒成了棋主,连问可有谁还要杀?有那不服的,就坐下来杀,最后仍是无一盘得利。后来常常是众人齐做一方,七嘴八舌与呆子对手。呆子也不忙,反倒促众人快走,因为师傅多了,常为一步棋如何走自家争吵起来。就这样,在一处呆子可以连杀上一天。后来有那观棋的人发觉钱包丢了,闹嚷起来。慢慢有几个有心计的人暗中观察,看见有人掏包,也不响,之后见那人晚上来邀呆子走,就发一声喊,将扒手与呆子一
齐绑了,由造反队审。呆子糊糊涂涂,只说别人常给他钱,大约是可怜他,也不知钱如何来,自己只是喜欢下棋。审主看他呆相,就命人押了回来,一时各校传为逸事。后来听说呆子认为外省马路棋手高手不多,不能长进,就托人找城里名手近战。有个同学就带他去见自己的父亲,据说是国内名手。名手见了呆子,也不多说,只摆一副据说是宋时留下的残局,要呆子走。呆子看了半晌,一五一十道来,替古人赢了。名手很惊讶,要收呆子为徒。不料呆子却问:“这残局你可走通了?”名手没反应过来,就说:“还未通。”呆子说:“那我为什么要做你的徒弟?”名手只好请呆子开路,事后对自己的儿子说:“你这同学倨傲不逊,棋品连着人品,照这样下去,棋品必劣。”又举了一些最新指示,说若能好好学习,棋锋必健。后来呆子认识了一个捡烂纸的老头儿,被老头儿连杀三天而仅赢一盘。呆子就执意要替老头儿去撕大字报纸,不要老头儿劳动。不料有一天撕了某造反团刚贴的“檄文”,被人拿获,又被这造反团栽诬于对立派,说对方“施阴谋,弄诡计”,必讨之,而且是可忍,孰不可忍!对立派又阴使人偷出呆子,用了呆子的名义,对先前的造反团反戈一击。一时呆子的大名“王一生”贴得满街都是,许多外省来取经的革命战士许久才明白王一生原来是个棋呆子,就有人请了去外省会一些江湖名手。交手之后,各有胜负,不过呆子的棋据说是越下越精了。只可惜全国忙于革命,否则呆子不知会有什么造就。
1.学侧面描写
如“但王一生的大名,却常被班上几个棋篓子供在嘴上,我也就对其事迹略闻一二”,借他人之口,来写王一生的棋之出名。
2.学刻画人物形象
上面的节选部分,最突出的是刻画了王一生之“呆”,通过马路厮杀的精彩场面,活画出一个痴呆的象棋大王的形象。
3.学描写背景
行文中通过大串联、撕大字报等情节,反映了小说发生在“文革”中的社会环境。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注音。
樵夫(qiáo) 攒动(cuán) 囿在其中(yǒu)
发噱(xuè) 半晌(shǎnɡ) 抻衣衫(chēn)
叫嚷(rǎnɡ) 荷锄(hé) 乱哄哄(hōnɡ)
【答案】 “囿”读yòu,“噱”读xué,“荷”读hè。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误字。
磨挲 差池 暴躁 咿咿呀呀
恍惚 纹身 矫情 荡来荡去
弥漫 宏亮 楹联 亲赴沙场
【答案】 磨挲—摩挲,纹身—文身,宏亮—洪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
B.和外形小巧而“肚量”超大的电子课本相比,笨重的传统图书只好甘拜下风了。
C.杭州西湖堪称人间天堂,其自然景观美丽迷人,真可谓秀色可餐。
D.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对岸,夺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解析】 D项,“神机妙算”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是褒义词,此处应用“阴谋诡计” 。A项,“忘年之交”, 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B项, “甘拜下风”, 指真心佩服别人,承认自己不如别人。C项,“秀色可餐”,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说并没有像通常见到的“知青”小说那样,写知青的劳动,写知青的命运、纠葛和悲欢离合,而是注意去写人,写人生。
B.他希望能参加地区的象棋比赛,却也不愿依靠不正当的手段来参加比赛,表现出他正直的品格和对中华棋道尊严的维护与追求。
C.王一生坐在大屋子中央,孤身一人,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
D.到了画家的屋子,进了文化馆,虽然有人帮着劝散,窗子上还是挤满了人,慌得画家急忙把一些画儿藏了。
【解析】 D项,语序不当。应是“进了文化馆,到了画家的屋子”。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填入文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精神气韵,____________。阿城的叙述气定神闲,平静如水,或许,只有这样的闲静,才能使阿城看清楚王一生的不放过一颗饭粒的“吃相”,看清楚他“净是绿筋的瘦腿”,看清楚许多作家来不及注目的东西。
A.不仅成就了阿城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情趣,也被溶解在了阿城的叙述之中
B.不仅成就了阿城作品的美学情趣和思想底蕴,也被溶解在了阿城的叙述之中
C.不仅被溶解在了阿城的叙述之中,也成就了阿城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情趣
D.不仅被溶解在了阿城的叙述之中,也成就了阿城作品的美学情趣和思想底蕴
【解析】 先有思想才能谈及美,有了这些,文章的叙述才能体现出其精神。
【答案】 A
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我”为什么承认象棋也是运动,而且是马拉松运动?
【答案】 因为“我”从王一生下棋的神态中发现,象棋也是一项十分消耗人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而且其消耗巨大,像体育比赛中的马拉松那样。
7.文中“可这回是王一生一个人过沟过坎儿,我们帮不上忙”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次是王一生自己面对这几个对手,与他们进行你死我活的较量,而这种较量又是我们能力所不及的,是我们无法帮助的。
8.“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你觉得王一生眼睛里“一种说不出的东西”是什么?
【答案】 王一生的眼中游动的东西是泪珠,但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情绪,有对“我”给予他的关心的感激,也有他挑战对手、挑战命运的艰难与执着。(意思对即可)
9.《棋王》中的王一生身处穷境、逆境、困境,仍精神不颓、志气不衰,从选文中你能看出王一生所处的境况吗?
【答案】 “瘦瘦的肩挑着宽大的衣服”“我忽然担心起王一生的身体来。这几天,大家因为钱紧,不敢怎么吃,晚上睡得又晚”这些话语表现出王一生在生活上是艰难的。“喉结许久才动一下”“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这些句子表现出王一生沉浸在下棋的境界里,完全忘掉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