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同步:有教无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同步:有教无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21:2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06课时 有教无类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语上(yǔ)  愠色(yùn)  令尹(yǐn)
B.弑(shì)君? 十乘(chénɡ)? 不悱(fěi)
C.一隅(yú)? 则罔(wǎnɡ)? 则殆(dài)
D.无谄(chǎn)?切磋(chuō)? 笑倩(qi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起予者商也    起:站起来。
B.弃而违之 违:违反。
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反:类推。
D.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退后。
3.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回也非助我者也
A.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何谓也
C.起予者商也
D.其斯之谓与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闻斯(就)行诸? 赤也惑(糊涂) 愠(怨恨,生气)色
B.忠(尽心竭力)矣? 违(违背)之 不愤(郁结)
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一隅(角落) 无益(好处)
D.不思则罔(欺骗)? 不学则殆(危险) 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兮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板着脸,_________地走到前面,啪的一声关上了电视,嘴里不忘咕噜了一句“吵死人了,有啥看头”,说完转身走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大会按时召开了,主席台上不知啥时候冒出十几个“专家”来,一个个_________,倒也把台下的人唬住了,会场顿时没有了声音。
??③六个月的实习刚一结束,小王便来到科长办公室,_________地拿出一大堆鉴定材料,小心翼翼递上去,请实习单位的领导签字盖章。
?A.道貌岸然?郑重其事?一本正经??B.一本正经?郑重其事?道貌岸然
?C. 道貌岸然 一本正经?郑重其事??D.一本正经?道貌岸然?郑重其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岸关系能否实现和平健康的发展,关键之处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B.对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博览会来说,展会上展出的产品往往是下一个消费市场的风向标,代表无限商机。
C.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D.昂山索季对中国人一点也不陌生,这位颇具个人魅力的女子喜欢用玫瑰花头饰,柔美的外表下是一颗坚韧的心。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否充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不了解世界或者在理解世界上有错位,往往就会误解我们自身的文化与艺术。
①事实上,我们即使是对西方文化艺术的把握,也有明显的不足
②而中国艺术是否属于“非理性”一路,也大可怀疑
③但我们今天对世界的了解显然还是以西方为中心的
④比如对非洲文化,甚至亚洲文化,往往就不甚熟悉
⑤不要忘记,西方是有非理性主义传统的,并非所有西方艺术都是“理性”的
⑥历史上,中国曾经是了解和包容世界的
⑥④③①②⑤???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①⑤②???D.①②⑤⑥④③
8.下图为2015年12月16日到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标,请写出主体图案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论语·公冶长》)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闻斯行诸? 斯:这。
B.赤也惑,敢问? 敢:敢于。
C.陈文子有马十乘? 乘:车马。
D.犹吾大夫崔子也? 犹:像。
10.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B.三已之,无愠色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赤也惑,敢问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
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
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2)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2-1-c-n-j-y
译文: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出处:21教育名师】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21·cn·jy·com
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21·世纪*教育网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www-2-1-cnjy-com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译文:

(2)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译文: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06课时 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解析】A项,“语上”的“语”,应读“yù”;B项,“十乘”的“乘”,应读“shènɡ”;D项,“切蹉”的“蹉”,应读“cuō”。21cnjy.com
2.C【解析】 A项,应为“启发”;B项,应为“离开”;D项应为使动用法,使……后退。
3.C【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B项和D项都是宾语前置。
4.B【解析】违:离开。
5.D【解析】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有时带有贬义。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从感彩上说,“郑重其事”是中性词,“道貌岸然”是贬义词,而“一本正经”是中性词,也可以含有贬义。“一本正经”通常强调人的表情、动作正经庄重;而“道貌岸然”则强调人的外貌衣着庄重,其实道德败坏。第一句中有“板着脸”“走”等表情、动作的词语,所以用“一本正经”。第二句中强调主席台和所谓“专家”,显然有讽刺意味,所以用“道貌岸然”。第三句中“小心翼翼递上去,请实习单位的领导签字盖章”可知强调的是严肃认真,所以用“郑重其事”。21*cnjy*com
6.B【解析】A搭配木当,“能否”与后文“确立……??共同治基础”矛盾,属于一种可能对两种可能。C.成分残缺,缺少“按照”的宾语中心语“的理念”。D.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人对昂山素季一点也不陌生”。
7.C【解析】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承接第一个问句,与“了解世界”内容相关的,只能是⑥句。比较③,④两句的内容,只有③在前④在后内容上才能够承接前句关于“了解世界”的内容,并由④过渡到关于“文化”的叙述。
8.⑴标志图形取大会中文全称中的“互”字,以点名互联网的主题。⑵“互”字中心的圆呈网格状,寓意互联网信息的纵横交错。⑶标志整体形似眼睛,意指见识的拓展。
【解析】试题“世界互联网大会会标”的提示是解答本题的核心要素,也是读懂图标中“互”字的主要路径,能联想到图标中“互”形似眼睛,是解答本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课内阅读
9.D【解析】A项,则、就;B项,谦词,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C项,读shèng,古时计物,以四为乘。
10.C【解析】“至于”在这里是同义复合词,意思是“到”;在现代汉语里,一是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二是作介词,表示另一提事。2·1·c·n·j·y
11.B【解析】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仁”的境界。
12.(1)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便他遇事能够退一步想想。”(2)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做官当令尹(为楚国国君之下地位最高的官),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没有生气的脸色。自己做令尹时候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这人怎么样呢?”孔子说:“算得上忠了。”
【解析】第(1)句要准确译出“退”“进”“兼人”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1)句要准确译出“仕”“喜色”“愠色”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句意要通顺。
三、课外拓展阅读
答案
13.C【解析】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21教育网
14.A【解析】“拜而出之”中的“拜”是叩拜之意。
15.B【解析】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
16.(1)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www.21-cn-jy.com
(2)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解析】第(1)题要准确译出“见”“缓”“若”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2)题要准确译出“髀”“肥”“瘠”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译文要语意通顺。【来源:21cnj*y.co*m】
参考译文: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版权所有:21教育】
  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打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
  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21*cnjy*com
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
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