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同步:第08课登岳阳楼菩萨蛮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同步:第08课登岳阳楼菩萨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21: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岳阳楼/菩萨蛮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垆边(lú)   勾当(ɡōu)
审时度势(duó)
不落窠臼(kē)
B.炮烙(páo)
皓腕(hào)
茕茕孑立(qiónɡ)
越俎代庖(zǔ)
C.涕泗(sì))
乾坤(qián))
崭露头角(lòu)
自怨自艾(yì)
D.媲美(bǐ)
戎马(rónɡ
命运多舛(chuǎn)
良莠不齐(yǒu)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
B.戎马关山北
戎马:借指战争
C.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应当
D.
还乡须断肠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让人才各尽所长,而不是让他们过独木桥,在有限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才华,这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用人制度是否完善。
B.当下我国各地环境问题突出的首要原因,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不重视造成的。
C.实行“限购令”后,有些房产中介权钱交易,违规操作,市检察院最近就处罚了一批利用非法手段办理房产过户的职务犯罪案件。
D.“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亚欧大陆各国发展的共同需求和互补优势,是我国为世界提供的最重要公共产品,在国际上引发热烈反响。
4.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成都的美是古典的。如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青羊宫、文殊院、望江楼公园……那里,哪怕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成都的美也是含蓄的。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成都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去观赏,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成都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成都,如果你喜欢古朴,请到杜甫草堂;你爱好清幽,就去都江堰、青城山;你喜欢疏朗,不妨到锦里、青羊宫;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武侯祠、望江楼公园。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都这座城市最适合旅游,最适合休闲。你只有慢慢游览,细细观赏,才能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美丽、繁华与安详,体会人民悠闲恬适的生活。
(1)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的内容,用一个排比句概括成都的美。

答:
(2)假如你是成都某个旅游团的导游,你将带领一个团的游人游览成都,从材料中选取一处景点,写一段简短的导游词,展现这一景点的美丽风光。(80字左右)
答:
(3)请从材料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并为它拟写一则宣传
语。

答:
二、课内阅读
鉴赏古诗《登岳阳楼》,完成5~6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
6.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答:
答案
5.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下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形在读者眼前。
6.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7~8题。
菩萨蛮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7.这一首词共写了江南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样的景色特点?
答:
8.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的情感。
答:
答案
7.春水、画船、垆边美人。表现出江南优美可人的景色特点。
8.(1)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或抒发了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2)作者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9~10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9.这首诗是诗人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答:
10.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1~13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①
韦庄②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③。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④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①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②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③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④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12.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对颔联作简要赏析。
答:
13.试分析尾联“愁”的具体内容?
答:
登岳阳楼/菩萨蛮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1.B【解析】A项,“勾当”中“勾”应读“ɡòu”;C项,“崭露头角”中“露”应读“lù”;D项,“媲美”中“媲”应读“pì”。
2.
C【解析】
C项,“字”指“书信”。
3.D【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B项,句式杂糅,应该改为“……原因,是……”或“环境问题是……造成的”。C项,搭配不当,“处罚”与“案件”不能搭配,可改为“处理”。
答案
(1)示例:成都的美是古典的,成都的美是含蓄的,成都的美是多样的。
【解析】粗读第一段可发现“成都的美是古典的”“成都的美也是含蓄的”“成都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这些具有引起作用的关键语句,对这些关键句进行概括,排比句也就可以写出来了。
(2)示例:杜甫草堂。导游词: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的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杜甫草堂”。
【解析】都江堰、青城山、杜甫草堂、武侯祠、锦里、青羊宫、文殊院、望江楼公园等熟悉哪一个就介绍哪一个。注意语段中的语句,介绍时要抓住这些特点,如杜甫草堂“古朴”,
锦里、青羊宫“疏朗”,武侯祠、望江楼公园“深邃”等。注意达到字数的要求,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3)示例一:青城山幽幽长流水,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示例二:到青城山,寻清幽、觅宁静、找快乐!
【解析】“宣传语”要起到宣传的作用,要写出景点的特色、可游玩性等,要结合语段中的介绍,如“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古朴、清幽、疏朗、深邃”等,把相关景点的特点突出出来,达到宣传的目的。
【解析】要求赏析第二联中的“坼”和“浮”字。
“坼”是划分的意思,写出了洞庭湖的威力气势,竟然把吴楚一分为二;“浮”
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态感,情趣盎然。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诗人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可见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
答案
7.春水、画船、垆边美人。表现出江南优美可人的景色特点。
【解析】
解答本题,可先抓住其中写到的对象(春水、画船、垆边美人),再把握各自的特点,最后形成总体感觉。
8.(1)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或抒发了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含蓄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2)作者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解析】不到老不要还乡,显然是留恋江南的美好;为什么怕还乡?显然除了江南好舍不得走之外,家乡应有他不愿看到的景象,联系写作背景可知其因。
答案
9.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②世态炎凉之苦。③年华已逝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心情很苦闷。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鉴赏时要紧扣关键诗句分析理解。“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表现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多病故人疏”表现世态炎凉之苦;“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表现年华已逝之哀;“松月夜窗虚”表现万念俱灰的绝望。
10.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领会把握的能力。意境在不同的诗篇中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诗歌意境浑成,有的新奇,有的在于一联一句或一字之妙,有的在于结句的以景结情、意味无穷。本诗的尾句“松月夜窗虚”就属于以景结情的句子。诗人匠心独运,把前面的意思放开,用此句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答案
11.对比或反衬
。府相等人沉浸在热闹的晚会中与作者的清醒愁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府相家中热闹的气氛却解不了作者的愁情,以乐衬哀,显作者愁思之深。
【解析】解答时抓住第一联“
满耳笙歌满眼花”与第四联“却愁宴罢青娥散”这类情感明显的句子就可以确定对比手法,然后还应想到衬托这样的术语。类似题解答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12.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像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
【解析】颔联“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正以此意承接首联歌舞喧阗、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说出之,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沈德潜评此诗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
13.一愁黄巢兵乱国势颓废(为国家的安危而愁);二愁家人离散,自己身陷病痛无力自保;三愁当权者纸醉金迷,不顾时局动荡;四愁百姓饱受战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解析】抓住注释中“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这一关键信息就可品读出“愁”的内容。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浓墨极写阀阅人家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而主旨却在尾联,诗眼又浓重地点在一个“愁”字上。一“愁”三“满”,首尾呼应,产生强烈的对比作用。三“满”正是为了衬托出深“愁”。“愁”是这首诗通前彻后的中心轴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