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辋(wǎnɡ)川
东菑(zī)
朝槿(jǐn)
B.危樯(qiánɡ)
旷达(kuànɡ)
粗犷(kuǎnɡ)
C.饷东菑(xiǎnɡ)
初霁(jì)
迷茫(wánɡ)
D.摩诘(jié)
拂晓(fó)
清斋(zhāi)
2.下面对《积雨辋川庄作》颔联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B.水田与白鹭两种景象互相映衬、配合,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形成色彩浓淡的差异。
D.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饷东菑
饷:送饭
B.漠漠水田 漠漠:广漠无边。
C.更相疑 相:互相
D.危樯 危:高。
4.下列诗句中,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C.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雾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样贯穿整个树木
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7~8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王维的诗讲究“炼字”,“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很有意味,请简要赏析它的作用。
答:
8.苏轼曾评说“味摩诘(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赏析这首诗的“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答: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9~10题。
旅夜书怀
唐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10.请简要赏析诗歌末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
田园乐
王
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1.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此诗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12.此诗末句“莺啼”二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岸帻①
(宋)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闻吟。
【注】①帻是覆盖在额头的头巾。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此诗写于他被放逐闲居时期。
13.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B项,“粗犷”的“犷”应读“ɡuǎnɡ”;C项,“迷茫”的“芒”应读“mánɡ”;D项,“拂晓”的“拂”应读“fú”。
2.B【解析】无“画中有诗”。
3.C【解析】相:代词,表示偏指一方。
4.C【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运用和辨析。例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诗人”比作“沙鸥”。C项,“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也用了比喻。艾萧,即艾篙,臭草。这里比喻奸佞小人。椒兰,申椒和兰草,皆为芳香植物,这里比喻贤德之士。可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也可联系《离骚》之“香草”来解题;A项,使用比拟;B项,使用夸张;D项,使用对偶和对比。
5.B
【解析】全句的主体是“太阳……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在衔接上要注意主语的一致,同时要把握整个语段的意境和氛围。
6.示例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他养他的地方?
示例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背诵着简单如画的诗句,谁不对远方的故土顿生眷恋?(答案不唯一)
【解析】首先找一句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然后仿照例句的句式写一句话,这句话要揭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7.“迟”是“慢”的意思,它不仅写出了因天阴地湿、空气潮润,炊烟缓缓升起的情景,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解析】对“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的意味的考查属于练字,先回答“迟”字的含义,再回答情感——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8.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一白一黄,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写动态,一写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典型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这是一种绘画美。
【解析】赏析这首诗的“诗中有画”的绘画美,注意写景的方法:视觉上色彩浓淡的差异、景物的动态等
9.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另外要注意不要解释诗句,而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描绘画面。如解答本题,先描述一下诗中描绘的画面,再从“阔”“涌”“流”体会到这两句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10.四处飘零着,像什么事物呢?像天地之间的一只沙鸥而已。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反映了自己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他为此遗憾无穷。
【解析】解答题目时,要先理解诗歌的内容,找出诗中的意象,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如解答本题,结合全诗,作者此时年老又病于船上,不知何处是归宿,这就像天地间飘零的“沙鸥”,而作者满怀济世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因此心中充满遗憾。
11.红红的桃花花瓣上还凝着昨夜的雨珠,碧绿的柳丝还萦绕在早晨若有若无的烟雾中。一、二句描绘了春天夜雨过后清晨美丽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注意找到意象,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
12.以动衬静,以莺啼声衬托“山客”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闲适。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从动静的角度去考虑。此处以动写静,鸟啼虽然有动静有声响,但更能衬托出“山客”的居处与心境的宁静。
13.前两联描绘了春天清晨阴冷的景象。山头薄阴笼罩,细雨淋湿青林,透出阴冷寂寞的气氛。
【解析】回答本题,要从诗的前两联诗句中筛选写景的词语进行归纳。在前两联诗句中,描写的景物意象有:清晓(早晨的清凉晓风)、山头、薄阴、乱云、翠壁(苍翠的树林如同墙壁)、细雨、湿青林等,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春天清晨波阴笼罩山头、细雨淋湿树林的阴冷空寂图画。
14.①思乡之情。诗人眼中的深春景象提醒他时令交换、离家日久,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②闲居的寂寞(或:不被任用的哀愁)。诗人被朝廷放逐,闲居穷乡,百事不理,貌似时时得闲,吟咏诗词,实则表现了自己失意寂寞的情怀。
【解析】回答此题,须知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诗中词语传达出来的。本诗中,前两联写景,写的是阴冷孤寂之景。后两联转入抒情,“时改”即时令改换;“客心动”即诗人产生了某种感情;“穷乡”即诗人居住的偏僻乡村;“百不理”即“百事不理”之意;“时得一闻吟”意即“(好像)时时可以听见吟诗的声音”。于是,由“客心”可知诗人的思乡之情;由“百不理”可看出诗人闲居的寂寞;由“时得一闻吟”可知诗人的失意寂寞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