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阔绰
寥廓
括号
聒碎乡心
B.铜钲
征伐
症结
目怔口呆
C.屋檐
赡养
蟾宫
流水澹澹
D.弥望
消弭
羁縻
靡费钱财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戍角:驻军的号角声
B.杜郎俊赏
俊赏:外貌俊朗,赏心悦目
C.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D.渐黄昏,清角吹寒
吹寒:在风中吹着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 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
,
;
,
;
,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
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
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
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
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
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
A.⑥④③②⑤①
B.③②⑤①⑥④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②④⑥①③
4.
仿照下面例句,自选两个对象,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句式大致相同
【示例】小船升起风帆,在横济沧海的航程中,如果不与风浪搏击,就无法到达彼岸
答:
二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5~6题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5.这首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答:
6.尾联紧扣哪个字来写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扬州慢
姜
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7.词中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有何作用
答:
8.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姜夔为何要说“冷月无声”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9~10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9.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答:
10.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三 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1~12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斜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 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 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1.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又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答:
12.“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什么深意 请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晚唐诗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14.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5~16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一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一122l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5.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
16.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答:
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A项,“聒”读guō,余读kuò;B.“怔”读zhèng,余读zhēng;C项,yán\shàn\chán\dàn;D项,“弭”读mǐ,余读mí
2.B【解析】俊赏:眼光很高的鉴赏
3.A【解析】应从“性格和诗风”两个方面考虑排序,
并注意语句结构的对应特点
4.(1)小溪奔流向前,在通向远方的路途中,如果不与沙石抗击,就无法汇入江河。
(2)小鸟飞在天空,在翱翔天宇的过程中,如果不和风雷争斗,就无法飞到远方。
【解析】解答这道题首先从题目要求入手,只有明确要求,才能切题准确 其次要善于肢解例句,通过仔细分析例句,我们不难发现,例句“小船升起风帆,在横济沧海的航程中,如果不与风浪搏击,就无法到达彼岸”的句式特点为“(事物)怎样——在……中——如果不……就无法……” 由此出发,我们不妨展开丰富的联想,不难写出答案
5.①拟人 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东风”解人意,知道他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 “野桃含笑”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②比喻 “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比喻“岭上晴云”,“挂铜钲”(挂铜盘)比喻“树头初日”,贴切 形象 生动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题干已明确“修辞手法”,首先指出所用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东风“知” 野桃“笑”,显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颔联的两句使用了暗喻的修辞
6.紧扣一个“乐”字 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西崦(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农家生活的热爱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 态度 作答时,一定要答具体些,即要答出“为什么乐”“乐什么”“怎样写乐的”
7.词句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等,昔日扬州特点是繁华热闹 昔日扬州繁盛热闹,而今日扬州却是如此萧条,这与遭劫后的荒凉 寂寞形成鲜明对比 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寄托了感怀家园 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并形成这首词令人回味的意境
【解析】第一问,略知词意后,便能答出;第二问,通过“佳处”“春风十里”,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可知昔日扬州的繁华;第三问,从“序”中的“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可知写昔日的目的是为了与今日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8.姜夔借助“通感”手法,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 这里的“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 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 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古人描摹景物时,往往寄托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即移情于物 姜夔笔下的“月”之所以“冷”,是为了突出扬州今日之萧条,表达了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这样写感染力很强
9.叠用两个“一程”,既突出了路途的修遥远和行程的艰辛,表达了作者思乡的孤寂心情,又突显本词韵律之优美
【解析】此题考查“叠词”的作用 可从内容和效果两个角度作答 叠字可使诗词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10.从思想感情方面说,本词描写了夜深人静,风雪交加,远在塞外宿营的词人思念远方的亲人,辗转反侧,卧不成眠的情景。感情细腻,主要是抒发词人小我之情
从语言风格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
【解析】
婉约词,内容多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词风含蓄,隐喻曲折,寄情委婉,文辞绮丽 据此结合词句作答即可
11.词的上片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 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 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 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
【解析】注释交代了写作背景;词中的关键词语,如“独自”“黄叶”“沉思往事”等传达出了词人的心情 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等
1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词人的伤心与无奈 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词人的亡妻之痛
【解析】由“当时”“寻常”,说明现在就是不寻常的 据此,可以判断句子的深意
13.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尽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由诗题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 诗中首句即以“消魂”点明哀愁之情,末句又用“不堪回首”加以强化 而从中间诗句来看,所写是眼前之景,抒发的是人世沧桑 物是人非的感慨
14.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古诗常常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在情景关系的处理上,一般采用的是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以哀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写了小桥 流水 村庄 绿岸 浮萍 荷花 人家 庭院等景物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所描绘的景物,结合作者处境、情感判断氛围特点。“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住处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 “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 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住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住处的远绝烦嚣。
16.(示例)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 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成大的崇仰 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成大的品格高尚 “人不到”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解析】“家住石湖人不到”,是对范氏品格的称颂 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 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攻击,于是他去职退隐江湖 他视富贵如浮云,唯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住石湖人不到” 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的人 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 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 “藕花多处别开门”,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 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 胸襟 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