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同步:第19课阿房宫赋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同步:第19课阿房宫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4 21:5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9课时
阿房宫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逦迤(lǐ)  
缦回(màn)  妃嫔(pín)  剽掠(piào)
B.横槛(kán)
椒兰(jiāo)
秀妍(yán)
突兀(wù)
C.媵嫱(yìnɡ)
涨腻(nì)
横祸(hènɡ)
鼎铛(chēnɡ)
D.椽子(yuán)
口角(jiǎo)
不霁(jì)
纷奢(shē)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连接。
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回:曲折。
C.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冥:幽暗。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
B. ⑤⑥⑧
C.②④⑥⑧
D.②③⑥⑦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与例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吾其还也亦去之
B.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C.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辇来于秦
B.朝歌夜弦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7.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称,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内容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9~12题。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文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10.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作者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作者在文章中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译文: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3~16题。
王环,镇州真定人也。以勇力事孟知祥为御者,及知祥僭号于蜀,使典卫兵。晋开运之乱,秦、凤、阶、成入于蜀,孟昶以环为凤州节度使。周世宗即位,明年,遣王景、向训攻秦、凤州,数为环所败,大臣皆请罢兵。世宗曰:“吾欲一天下以为家,而声教不及秦、凤,今兵已出,无功而返,吾有惭焉。”乃决意攻之。周兵粮道颇艰,昶遣兵五千出堂仓抵黄花谷以争粮道。景、训先知其来,命排阵使张建雄以兵二千当谷口,别遣裨将以劲兵千人出其后,伏堂仓以待其归。蜀兵前遇建雄,战不胜,退走堂仓,伏发,尽殪之,由是蜀兵守诸城堡者皆溃。
初,昶遣其秦州节度使高处俦以兵援环,未至,闻堂仓兵败,亦溃归,处俦判官赵玭闭城不内,处俦遂奔成都,玭乃以城降,成、阶二州相继亦降,独环坚守百馀日,然后克之。世宗召见环,叹曰:“三州已降,环独坚守,吾数以书招之,而环不答,至于力屈就擒,虽不能死,亦忠其所事也,用之可劝事君者。”乃拜环右骁卫将军。
是时,周师已征淮,即以环佐侯章为攻取贼城水砦副部署。初周师南征李景陈兵于淮舟楫甚盛周师无水战之具世宗患之乃置造船务于京城之西为战舰数百艘得景降卒教之水战明年,世宗再征淮,使环将水战卒数千,自蔡河以入淮。环居军中,未尝有战功。蜀卒与环俱擒者,世宗不杀,悉以从军,后多南奔于景,世宗待环益不疑。已而景将许文缜、边镐等皆被擒,世宗悉以为将军,与环等列第京师,岁时赐与甚厚。明年又幸淮南,又以环从,遇疾,卒于泗州。
(选自《新五代史·王环传》)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知祥僭号于蜀
僭号:越分称号。
B.而声教不及秦、凤
声教:言语教化。
C.即以环佐侯章为攻取贼城水砦副部署 部署:军中武官。
D.与环等列第京师 列第:建造宅第。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周师南征李景/陈兵于淮/舟楫甚盛/周师无水战之具/世宗患之/乃置造船/务于京城之西/为战舰数百艘/得景降卒教之水战/
B.初/周师南征/李景陈兵于淮/舟楫甚盛/周师无水战之具/世宗患之/乃置造船/务于京城之西/为战舰数百艘/得景降卒教之水战/
C.初/周师南征/李景陈兵于淮/舟楫甚盛/周师无水战之具/世宗患之/乃置造船务于京城之西/为战舰数百艘/得景降卒/教之水战/
D.初/周师南征李景/陈兵于淮/舟楫甚盛/周师无水战之具/世宗患之/乃置造船务于京城之西/为战舰数百艘/得景降卒/教之水战/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环以勇力受重用,又善于作战。他多次打败王景、向训的进攻;秦、凤、成、阶四州中,他所守的凤州最后一个被攻破。
B.王环为人臣尽忠尽力,不事二主。他效忠后蜀政权,后虽战败被俘,做了后周的大臣,却不愿出力,在后周征讨南唐的战争中未立功劳。
C.周世宗以信令御臣,宽宏大度。凤州攻陷后,王环不降,周世宗认为他忠诚,值得事君者效仿,封以将军;王环手下的士兵投奔南唐,周世宗却对王环更加深信不疑。
D.周世宗胸怀大志,欲统一天下。他即位不久就开始他的统一大业,派向训、王景率军征后蜀,令侯章等人攻打南唐,自己随后又亲征南唐。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兵前遇建雄,战不胜,退走堂仓,伏发,尽殪之,由是蜀兵守诸城堡者皆溃。
(2)吾数以书招之,而环不答,至于力屈就擒,虽不能死,亦忠其所事也,用之可劝事君者。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9课时
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及解析
语言文字运用
1.C【解析】A项,“剽”应读“piāo”;B项,“槛”应读“jiàn”;D项,“椽”应读“chuán”。
2.A【解析】走:趋向。
3.C【解析】C项,取:动词,拿。A项,一:动词,统一/数词,一。B项,爱:动词,喜欢/动词,吝啬、吝惜。D项,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4.B【解析】②气候:天气。今义指一个地区或一个较长时期内的气象概况。④经营:积蓄,聚敛。今义指筹化并管理;计划并组织等。⑦可怜:可惜。今义为值得同情。
5.C【解析】例句“其”,代词,他,他们。A项副词,表示祈使语气,还是。B项副词,岂,难道。C项代词,自己。D项副词,表示希望语气,可,应当,一定。
6.D【解析】D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状语。
7.D【解析】D项,于:比。A项,焉:形容词词尾;代词,代宫女。B项,而:连词,连接两个动作行为;连词,表修饰。C项,夫:名词,……的人;那,那个。
8.C【解析】C项,《阿房宫赋》是文赋。
二、课内阅读
答案
9.B【解析】①锱铢:古代重量单位,此处极言细微的东西。④呕哑:嘈杂的音乐。⑤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⑦楚人:指项羽。
10.A【解析】两个“之”,相同;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转折,后一个表承接。
11.C【解析】C项,“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不正确,于原文无据。
12.(1)唉!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千万人的想法啊。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六国的人也顾念自己的家。(2)秦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让后人为他们哀叹;后人为他们哀叹却又不借鉴他们的教训,也就使更后来的人又为这些后人而哀叹了。
【解析】第(1)题要准确译出“嗟乎”“心”“纷”“奢”“念”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2)题要准确译出“暇”“哀”“鉴”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
三、课外拓展阅读
答案
13.B【解析】声教:声威教化。
14.C【解析】解答本题,要充分注意人物、事件、时间、人物之间关系,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句子的内容。
15.B【解析】“王环不事二主”有误,此外,王环在后周征讨南唐的战争中未立寸功,原因可能是不愿出力。
16.(1)后蜀军队前面遭遇张建雄的军队,不能战胜他们,撒回堂仓,埋伏在那里的后周军队突然袭击,全歼了撤退之敌,因此守卫各个城堡的蜀军士兵全都溃败。(2)我多次写信招降,可是你王环坚决不答应,等到战斗力耗尽才被抓,虽然没有战死,也算是忠于自己侍奉的君主了。重用这样的人可以勉励那些为君主效力的人。
【解析】第(1)题要准确译出“伏发”“殪”“由是”“溃”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第(1)题要准确译出“数”“至于”“虽”“劝”的含义,正确译出句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