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徙木立信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徙木立信 意思是: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商鞅)恐怕百姓不信任,于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就又宣布命令说:“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立即赏给他五十镒黄金,以表明没有欺诈.终于颁布(变法的)法令。
徙木立信: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指通过某种手段树立典型,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为。第8课 商鞅变法与
秦国的崛起一、商鞅变法1.背景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秦孝公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来秦,得到赏识。3.商鞅变法的内容?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制。?严明法令。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废除没有军功的旧奴隶贵族特权。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百姓互相监督。全国设立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4.商鞅变法的意义?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5.启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向前发展。战国时期铁锄(湖南长沙出土)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铁犁铧铁镰青铜牛尊牛的鼻子套一圆环 ,说明牛已被用来干活。 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大概意思是:往日秦国自穆公管理期间,修德行武。东边平乱了晋国,以黄河为界限。西边霸占戎翟,开地千里。天子向秦穆公致伯,诸侯前来祝贺,为后人打下了基础,大业有望。其后君历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世昏政,内乱频出,外患交迫。 三晋攻夺我河西,诸侯都蔑视我秦国,再没有比这更让我感到羞辱的事了。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想收复穆公打下来的土地,振兴秦国。我想起先君的作为,痛恨在心。各位贤士群臣有能出长策奇计让秦国强大者,我则封他为官。与他一起分享秦国。秦孝公下令求贤
(想象画)商鞅入秦
(想象画)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战国策》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二、都江堰的修建1.蜀郡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都江堰水利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堪称生态型水利工程。3.都江堰建成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秦国实力进一步增强。三、秦国的强大1.原因2.表现商鞅变法发挥着长久的积极效应。?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粮食充足。?政权相对稳定,官吏办事效率较高。?军队数量庞大,训练有素,长平之战表明,秦军已具备统一全国的实力。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曾在秦国进行变法的是
A.管仲
B.吴起
C.李悝
D.商鞅巩固练习2.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的是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3.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
B.正确的军事策略
C.正确的外交策略
D.重视水利,发展生产 5.战国后期 ,秦国修建的两大水利工程有
①灵 渠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白 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使秦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是春秋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C.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D.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