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五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必修五语文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15 19: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外国诗二首(三)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昏眩(  )  ②藤蔓(  )  ③浸入(  )
④缠绕(  ) ⑤掠过(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    ②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3.词语释义
①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昏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知更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
(1)疲倦 · 疲乏 · 疲劳
“疲倦”“疲乏”和“疲劳”都指疲乏劳累,其中“疲倦”包括想睡觉的意思。
例句:①赶了一天的路,战士们都有些________了。
②在电脑前坐的时间太久会使眼睛感到________。
③由于整天都没有休息,他感到十分________了。
(2)柔软 · 柔和
“柔软”和“柔和”都表示“软和”的意思,都是形容词。区别在于:
柔和:侧重表示使人感到温和,不强烈。
柔软:侧重表示不坚硬。
例句:①张老师说话的语调格外________。
②微风吹着她________的黑发。
一、整体感知
1.你认为诗中的“豹”象征什么?
2.《蛇》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二、深层探究
1.《蛇》中表现了诗人对这两条蛇什么样的态度?
2.《蛇》中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两条蛇?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3.作者写《蛇》这首诗只是为了对自己所看见的两条蛇进行赞美吗?
三、技法迁移
写诗讲究节奏→追求音乐美
 《豹》和《蛇》两首诗都非常注重音乐节奏,具有音乐的美感,具有抑扬顿挫的节拍。使读者不仅在读诗,而且在吟唱。如《蛇》中:“在这完美的音乐会上/它们高昂着头/用滑溜溜的肚皮/向前游动/在树下/穿过藤蔓和枝干/翻过石头/穿过花的田野。”语言鲜明、自由,节奏感很强,真是一首流畅的音乐,每一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21·cn·jy·com
 ①诗要适于朗读,就得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如朱陵《生日》:
沉沉的生日
一个叠着一个
压着人下降
到土里去
越来越矮
这首诗的节奏,令人感觉到人体在萎缩,写出了中年后对生日的感受。
②除有节奏感之外,还要注意适当押韵——隔句押韵甚至句句押韵,则使新诗更富有音乐美。如汪国真《如果》:www-2-1-cnjy-com
如果你一定要走
我又怎能把你挽留
即使把你留住
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
 照应给出的诗句,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诗歌语意完整。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串影子在小河里。
你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双眼动荡在露珠里,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哪里都有露水,哪里都有小河。你走了,留下整个的你!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柠檬(nínɡ) 悄然(qiāo) 觅路(mì) 高昂(yánɡ)
B.竞赛(jìnɡ) 逃避(bì) 笨拙(zhuō) 跛脚(bǒ)
C.塑造(sù) 草莽(mǎnɡ) 匀称(chèn) 围绕(rào)
D.草编(biān) 宽敞(chɑnɡ) 峡谷(xiá) 翩然(piā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舞蹈   和煦   辉煌   瀑布飞泻
B.漫游 暄腾 呼啸 翩然起舞
C.桅杆 笨茁 健美 心神恍惚
D.步履 融炉 筋络 联绵不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石狮子爱读书绝非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需要。
B.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C.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D.他——一位年轻的学子,随着科考队毅然来到那荆棘丛生、险象四伏、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忍受着“三月不知肉味”的煎熬,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
4.在下面一段话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_______,________,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________。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2·1·c·n·j·y
①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
②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③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也散落了
④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⑤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⑥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到处都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文本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5~7题。(9分)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5.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国别)著名诗人________。诗的题目是“________”。(3分)
6.诗人以象征主义著称,这首诗体现他的象征主义手法了吗?试作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10题。(9分)

玛丽·奥利弗
有一次我看见两条蛇,
北方的种类,
疾速掠过丛林,
它们的身子
像两根黑皮鞭,
举起来向前抽打;
在这完美的音乐会上,
它们高昂着头
用滑溜溜的肚皮
向前游动:
在树下,
穿过藤蔓和枝干,
翻过石头,
穿过花的田野。
它们在旅行
像一次竞赛,
像一种舞蹈,
像一场爱情。
知更鸟嚷着:下雨
8.这首诗体现了作者选取意象的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诗人笔下的蛇是活泼可爱的小生灵?(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概括诗人的创作艺术。(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11~15题。
神女峰
舒 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一九八一年六月
11.诗中的“神女峰”是否只代表一座山峰?它代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诗的前六句中,描写了一个满怀爱怜与柔情,日复一日地眺望远方,企盼爱人归来的神女形象,作者认为她为什么很美丽?(4分)21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分析“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一句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分析“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一句诘问的深刻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首诗是怎样以现代意识给古典意象注入新的生命力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1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环 境
凝在枫叶上,露珠闪闪发红。
而在莲花中,它却像泪珠般苍白晶莹。
这首诗以“露珠”为陈述主体。试换一个陈述主体,在同一主题下,续写两句诗,与前两句格式大体上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6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侧重于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1)①xuàn ②wàn ③jìn ④chán ⑤lüè
(2)①ɡēnɡ ɡènɡ ②wàn mán màn
2.①掠过 惊奇 琼阁 ②竞争 竟然 ③眩晕 昡明 炫耀 ④抽打 ?绎
3.①没有,不存在。②头脑昏沉、眩晕。③轻轻擦过去。④一种鸟,晚上活动,鸣叫,人们用它来计时。也叫夜莺。21cnjy.com
4.①疲倦 ②疲劳 ③疲乏 (2)①柔和 ②柔软
文本互动
一、整体感知
1.这首诗明写豹,实际上写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诗人和像诗人这样的年青一代的象征。豹的厌倦、苦闷、迷茫正是人的厌倦、苦闷、迷茫。豹的形象,可以有很多象征意义:可以是被束缚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求者,可以是被物质和世俗世界围困的精神世界,可以是坐困孤城的英雄……可以象征所有胸怀大志的人处于被囚困状态的悲剧。www.21-cn-jy.com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两条蛇,而且是两条并行穿越荒野的蛇。
二、深层探究
1.感叹和赞美。作者说“它们在旅行,/像一次竞赛,/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它们的感叹和赞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因为它们生命力旺盛,自由自在,它们是爱和美的完美结合。“疾速掠过丛林”“像两根黑皮鞭,/举起来向前抽打”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穿过花的田野。/它们在旅行”是自由的表现;“像一种舞蹈,/像一场爱情”是美和爱的结合。21·世纪*教育网
3.不是,作者所赞美的是这种生存状态——生命力、自由、爱和美的完美结合,正是现代文明下的人们所缺乏的,所以诗人对这两条蛇的赞美,实际上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反思与反抗。2-1-c-n-j-y
三、技法迁移
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课后悦读感悟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1.A
2.A 
3.A 
4.D 
5.奥地利 里尔克 豹
6.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象征主义手法。里尔克以豹自比,借豹来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尔克把豹子拟人化,使其在踱来踱去的厌倦中认为“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在有力无处使的苦恼中认识到“力之舞”的“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7.诗人借豹子的处境来表现自己的复杂感受,反映了知识分子在世纪转折时期的一种迷惘、彷徨、苦闷的心情。21*cnjy*com
8.①诗人选取超乎寻常的意象——蛇,令人害怕的蛇竟然成了诗人笔下活泼可爱的小生灵。②体现了诗人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来反观人类的生活。
9.诗人把蛇拟人化——轻快的身影,活泼的动作,有节拍的舞蹈,有趣味的比赛,两两恩爱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蛇是活泼可爱的小生灵。【来源:21cnj*y.co*m】
10.诗人观察细致,意象清新,语言简朴,节奏鲜明。
11.不是。代表守望、忠贞、温情和承诺。
12.因为眺望、等待融入了她全部的思念和希望。
13.作者认为:当这种发自个体的真情实感被封建伦理固定成为每一个思妇都必须恪守的道德准则时,美丽的梦就变成了忧伤,人就变成了石头。【出处:21教育名师】
14.把活生生的人上升为神,以神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这是荒谬的,压抑人性的。
15.诗的前半部分,“漫飞”的衣裙,“翻涌不息的云”,“高一声低一声”的江涛,特别是“神女峰”都浸润着传统的色彩,而诗的跌宕起伏的思绪又闪现出浓烈的现代意识,熔古典与现代于一炉。【版权所有:21教育】
16.散在荒郊野外,这池沼便是蚊蝇孳生地。/而围进小区中,这池沼便是岸柳成行的金鱼池。(合乎题干要求即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7.语文教育“人技”“人格”“人生”的三重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