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论修身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逾矩( ) ②朝闻道( )
③不可杇( ) ④莫能兴( )
⑤穷斯滥( ) ⑥内省不疚( )
⑦不孙弟( ) ⑧叩其( )
⑨胫( ) ⑩大车无( )
质胜文( ) ?长戚戚( )
?望之俨然( ) ?愠(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朝 ②俟 ③兴
2.辨形组词
① ②
③ ④
3.词语释义
①耳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巧言令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德报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文质彬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填空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患其不能也。
③质胜文则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
④______________,小人骄而不泰。
⑤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一、整体感知
1.实词
(1)通假字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________”)
②幼而不孙弟(“孙”通“________”,顺从长辈;“弟”通“________”,尊敬兄长)
(2)古今异义
①君子固穷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长而无述焉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③巧言、令色、足恭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④质胜文则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⑤文胜质则史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①穷
②过
③患
(4)词类活用
①宰予昼寝:________________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左丘明耻之:________________
2.虚词
①而
②之
3.文言句式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_
②其何以行之哉________________
③于予与何诛________________
④何以报德________________
⑤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层探究
1.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对你有何启示?
2.“忠恕”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剖析“忠恕”的含义,并说说这种修身理念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21教育网
三、技法迁移
多种修辞手法综合适用
本文采用语录体,句子简洁凝练,生动隽永,意味深长。在表达上多采用排比、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同一词语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充实内容,加强语势,强调感情。【来源:21cnj*y.co*m】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相同相近、相对相反、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
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或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对比是把相似的或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照,以找出两事物的相似点、区别点,以便加以比较区别或形成更加鲜明的对立。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方法须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2.把下面画线的文字改写成对偶的形式。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改写:这座小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是两组对比句,试填上空缺部分。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幼而不孙弟(xùn dì)
B.粪土之墙不可杇也(wū)
C.参乎,吾道一以贯之(cān)
D.大车无(ní), 小车无(wú),其何以行之哉?
2.对下列加点字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三十而立(懂得礼仪,可以立身于世)
B.君子固穷(坚持,坚守)
C.原壤夷俟(平静地等待)
D.以德报怨(恩惠)
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君子亦有穷乎?(语气助词,吗)
D.以杖叩其胫(就,连词)
4.下列加点的词语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3分)( )
A.幼而不孙弟 B.左丘明耻之
C.患其不能也 D.君子泰而不骄
5.判断下列句式类型。(4分)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
②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二、文本阅读(20分)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始吾于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司马牛问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匿怨而友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句式类型。(4分)
①于予与何诛?( )
②其恕乎!( )
8.孔子从宰予的身上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交友上反对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4分)
①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冉有),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公西华),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曾晳),尔何如?”
……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如”字的意义。(4分)
①如或知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五六十: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其礼乐: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语言行动中,可以看出三个人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3分)
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西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曾晳的设想表达了他怎样的一种理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解释“夫子哂之”中的“哂”,并说明文中用“哂”而不用“笑”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人说,儒学在开创之时,是一个相当开放、相当自由、尊重个性的学派。后世的儒学被独裁者树为“一尊”之后,就越来越趋于保守、封闭和僵化了。试根据本文的学习和平时的阅读谈谈你的看法。(4分)21·cn·jy·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运用(7分)
16.学校要开展“我就是班级”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能体现活动主题的创意标语,并用简要的语言解说自己所拟的标语。(4分)2·1·c·n·j·y
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意说明(不超过8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主旨概括。(3分)
①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一定要先让老百姓富起来。②百姓富了,管理就容易。③百姓穷了,管理就难了。④为什么这么说呢?⑤因为百姓一富就安守乡里重视家业,安守乡里重视家业就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就易管理;百姓穷了就欲背弃故土轻视家业,欲背弃故土轻视家业就敢凌章犯罪,凌章犯罪就难以管理了。⑥故曰:“稳定之国常富,动荡之国常贫。”⑦因此,善于治国者一定“先富民而后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基础梳理
1.(1)①yú ②zhāo ③wū ④xīnɡ ⑤làn ⑥jiù ⑦xùntì ⑧kòu ⑨jìnɡ ⑩ní ?zhì ?qī ?yǎn ?yùn21*cnjy*com
(2)①zhāo cháo ②sì qí ③xīnɡ xìnɡ
2.①规矩 拒绝 火炬 莴苣 ②土壤 攘除 吵嚷镶嵌③杇抹 污水 ④俨然 酽茶
3.①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②花言巧语,面貌伪善。③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④用恩德来回报仇恨。⑤文采和朴实相得益彰。2-1-c-n-j-y
4.①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③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④君子泰而不骄 ⑤君子坦荡荡【出处:21教育名师】
文本互动
一、整体感知
1.(1)①又 ②逊 悌
(2)①古义:坚持,坚守 今义:本来 ②古义:可称道今义:讲述 ③古义:过分,过度 今义:足够 ④古义:朴实 今义:本质 ⑤古义:虚浮 今义:历史(或记载历史的书)
(3)①困窘,走投无路/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穷尽,用尽 ②犯了错误/过失,过错/驶过,经过/责备 ③忧虑,担忧/危害/厌恨/生病/忧患祸害/讳忌
(4)①名词作状语,在白天。②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③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2.①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代词/动词,到……去【版权所有:21教育】
3.①~④宾语前置 ⑤定语后置
4.①七十岁能按照心里想的去做,不要超越规矩。②严寒的气候到了,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零的。③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能胜任。④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可以忧虑和恐惧的呢?⑤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二、深层探究
1.孔子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学习、思考、奋斗的过程。人的一生,学习思考和对道德的完善是没有止境的,对客观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识,以达到与外界的融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忠”,就是忠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正直宽容之说,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忠是对己,恕是对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既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这一思想在今天,对于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君子绝不能虚伪谄媚,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忠恕”的内涵。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外贸易与交流的顺利进行,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
三、技法迁移
1.人的一生像木 要充实 内涵须深刻 人的一生像火 要耀眼 事业须旺盛
2.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林木苍翠的高山。(或: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3.(希望是)启明星 即使摘不到 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在前 (风是)浪的帮凶 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1.B
2.C
3.D
4.B
5.①宾语前置句 ②判断句
6.①对待 ②怎样成为君子 ③如果 ④与……交朋友
7. ①宾语前置句 ②判断句
8.对一个人不仅要相信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他怎么做。
9.孔子在交友上反对那些花言巧语,说话眉飞色舞,对人过分恭维的人,反对那些心中藏着怨恨,却和别人交朋友的人。www-2-1-cnjy-com
10.①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可责备的?
②(子贡说)“有可以贯彻执行一辈子的一个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字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11.①如果 ②或者 ③或者 ④至于
12.子路:坦率,自信。冉有:谦卑,礼让。公西华:自信,善于辞令。
13.实行仁政而出现“大同社会”的景象。
14.微笑,含有不十分满意的意思。理由:孔子对子路抢先回答,不知谦让而感到不满。
15.要点:师徒相聚,和谐而安详,或娓娓而谈,或独坐鼓瑟,任从己便。孔子不摆架子,循循善诱,众弟子毫不拘束,各抒其志。整个过程洋溢着一种隽永而飘逸的情味。开放自由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www.21-cn-jy.com
参考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21cnjy.com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年人,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16.(标语)班级荣辱,我的责任!(创意说明)将班级扛在自己的肩上。自己的一举一动,关乎着班级的荣辱;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班级的形象。我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形象就是我!21*cnjy*com
17.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是先使百姓富起来。
解析 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为总分总结构。①②③句总说,提出中心论点。④⑤⑥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⑦句总结全段,和①②③句相呼应。所以主旨应从①②③⑦句中概括。21·世纪*教育网